T/NAASS 026-2022 宁夏规模奶牛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T/NAASS 026-2022

团体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NAASS 026-2022
标准类型
团体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11-12
实施日期
2022-12-16
发布单位/组织
-
归口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学会
适用范围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宁夏规模奶牛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综合防控技术的术语定义、预防性消毒、诊断、免疫接种、生物安全防护和紧急措施。 本文件适用于宁夏规模奶牛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综合防控; 主要技术内容: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IBR是指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 IBRV)引发的牛的一种呈现多种临床表现的传染病。中国将其列入二类动物疫病。3.2免疫接种 immunization是激发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抵抗力,使易感动物转化为不易感动物的一种手段。4预防性消毒4.1消毒时机规模奶牛场应选用合适消毒剂,对圈舍、场地、用具和饮水等进行定期消毒,以达到预防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目的。4.2消毒剂选择奶牛场推荐使用的消毒剂包括:氢氧化钠、漂白粉、次氯酸钠、过氧乙酸等。4.3  消毒剂使用严格按消毒剂的使用说明来配制消毒液,应现配现用。消毒药要定期更换,严禁酸碱消毒液混合使用。4.4  消毒对象包括运动场、产房、采食区、挤奶台、犊牛岛、饮水台等区域。5诊断5.1流行病学调查应从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流行过程的表现形式、发病率等环节,开展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流行病学调查。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主要感染牛,各种年龄及不同品种的牛均能感染发病。病牛和带毒牛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可随鼻、眼、阴道分泌物排出病毒。本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精液和接触传播,病毒也可通过胎盘侵入胎儿引起垂直传播。5.2现场诊断5.2.1 呼吸道型  通常属于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病牛呼吸道粘膜水肿、充血、出血和溃疡。5.2.2 脑炎型    在临床上以6月龄以内的犊牛较为多发,病牛表现为共济失调,如圆周运动、乱撞、痉挛、角弓反张等症状。5.2.3 结膜炎型  可导致病牛出现单侧或两侧结膜炎,大量流泪,眼睑水肿,会引发角膜炎甚至角膜溃疡。5.2.4 生殖道型  可导致患病牛生产性能下降、生长发育缓慢、繁殖力低下、流产、早产、产死胎等。5.3血清学诊断对未接种过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疫苗的奶牛养殖场,应采集新生犊牛、育成牛、青年牛及成年奶牛血清,采用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检出阳性牛即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感染牛。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当前资源暂不支持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宁夏大学、宁夏回族自治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宁夏回族自治区畜牧工作站、宁夏回族自治区兽药饲料监察所、宁夏农垦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卫市动物疾控中心、吴忠市利通区疾控中心、石嘴山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贺兰县动物疾控中心、灵武市畜牧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宁夏优源润泽牧业有限公司、宁夏昊恺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宁夏优牧源农牧有限公司
起草人:
许立华、王玲、李继东、赵洪喜、王桂琴、白丽娟、周海宁、李知新、陈东华、李鑫、伏耀明、冯兴明、李永琴、马小静、熊新雪、杨建国、厉龙、周佳敏、田佳、朱继红、毛春春、张宇、脱征军、温万、刘维华、虎雪姣、任宇佳、周吉清、杜爱杰、张立强、王瑞
出版信息:
页数:-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暂无内容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