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T 3021-2024 古树名木养护技术规范
DB43/T 3021-2024 The specification for the maintenance technology of ancient trees and famous wood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4年07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3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40
CCSB65
43
湖南省地方标准
DB43/T3021—2024
古树名木养护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onservationofancientandfamoustrees
2024-07-12发布2024-09-12实施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3/T3021—2024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规定...........................................................................2
5保护设施...........................................................................2
6地面根系管护.......................................................................3
7土肥水管理.........................................................................3
8病虫害防治.........................................................................5
9竞争性植物处理.....................................................................5
10树体管护..........................................................................5
11巡查..............................................................................6
12档案管理..........................................................................7
附录A(资料性)古树名木生长势分级指标...............................................8
附录B(规范性)保护牌要求...........................................................9
附录C(资料性)病虫害防治..........................................................12
附录D(资料性)树冠整理方法........................................................14
附录E(资料性)树体防腐、修补方法..................................................15
附录F(资料性)树体支撑、加固方法..................................................16
附录G(规范性)古树名木登记表......................................................17
附录H(规范性)古树名木养护相关记录表..............................................18
参考文献.............................................................................24
I
DB43/T3021—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南省林业局提出。
本文件由湖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湖南省植物园、湖南省林业资源
调查监测评价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磊、曹基武、唐滔、汪丽、欧日明、赵更新、曹受金、吴琴香、牟村、祝梦
瑶、贺勇、肖炜、刘帅、周围、刘瑞峰、吕浩、孙敏红、张斌、陈傲雪、薛俊。
II
DB43/T3021—2024
古树名木养护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古树名木养护的基本规定、保护设施、地面根系管护、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竞
争性植物处理、树体管护、巡查与档案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古树名木的养护、复壮与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51168城市古树名木养护和复壮工程技术规范
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LY/T1228森林土壤氮的测定
LY/T1232森林土壤磷的测定
LY/T1234森林土壤钾的测定
LY/T1237森林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及碳氮比的计算
LY/T1253森林土壤矿质全量元素(硅、铁、铝、钛、锰、钙、镁、磷)烧失量的测定
LY/T1270森林植物与森林枯枝落叶层全硅、铁、铝、钙、镁、钾、钠、磷、硫、锰、铜、锌的测
定
LY/T1271森林植物与森林枯枝落叶层全氮、磷、钾、钠、钙、镁的测定
LY/T1272森林植物与森林枯枝落叶层全氯的测定
LY/T1273森林植物与森林枯枝落叶层全硼的测定
LY/T1274森林植物与森林枯枝落叶层全钼的测定
LY/T1664古树名木代码与条码
LY/T2494—2015古树名木复壮技术规程
LY/T2970古树名木生长与环境监测技术规程
QX/T231古树名木防雷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生长势growthpotential
用树叶、枝条、树干的生长状态来表征树木生长发育的旺盛程度和潜在能力。
树堰treecofferdam
以树干为中心修建的围护结构。
1
DB43/T3021—2024
4基本规定
保护分级
按《湖南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第十条的规定确定。
生长势分级
生长状况分为正常、轻弱、重弱、濒危共四个级别,生长势分级由专家根据现场调查情况进行确定,
分级指标详见附录A。
养护与复壮方案
生长势轻弱应制定养护方案,生长势重弱和濒危应制定复壮方案。
5保护设施
生长空间保护
应为古树名木留出足够的生长空间,不应在其生境保护范围内实施下列行为:
——新建(扩建)建筑物或构筑物;
——修建道路、敷设管线和架设电线;
——挖坑取土,采石取砂;
——非保护性填土;
——动用明火;
——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倾倒污水垃圾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
保护牌
古树名木应设置保护牌,保护牌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围栏、树堰与防踩踏设施
5.3.1基本要求
易受踩踏、主干易受破坏的古树名木应设置围栏或防踩踏设施。
水土流失严重的古树名木应设置树堰。
围栏、树堰与防踩踏设施设计应与景观环境相协调。
不应伤害根系或阻碍其根系生长。
存在白蚁危害风险区域不应使用普通竹木类材料。
围栏及防踩踏设施应安全、牢固,但不应采取混凝土浇筑、石块堆砌等做法。
树堰应具较好的抗渗性能,宜选用砂土或者黏土作为堰土。
5.3.2围栏
围栏与树干的距离不宜小于3m,高度应超过1.0m。
5.3.3树堰
2
DB43/T3021—2024
树堰的位置宜设置在古树名木垂直投影的1/2处,高度不宜矮于10cm。树堰内宜铺设透水、透气、
无污染的覆盖物,或少量种植对古树名木生长有益的地被植物,但不应种植结缕草或密植麦冬、沿阶草
等。
5.3.4防踩踏设施
防踩踏设施宜设置在古树名木垂直投影外。
防雷
树体高大的古树名木应安装避雷针。多株或成群成片的古树名木,宜采用独立接闪(杆)进行保护。
防雷装置应设置配套的符合安全规范的警示牌、警示柱等安全防护措施,并划定安全范围。防雷装置的
设置与安装应符合QX/T231的规定。
远程监控
条件具备的地方宜安装远程监控摄像头、温湿度传感器和土壤pH值检测传感器等远程监控设备。
6地面根系管护
覆土
生长于平地的古树名木,若其根系裸露严重,可适当覆土,但覆土不宜盖过根系10cm。覆土土壤
应富含腐殖质,石砾含量小于15%、无污染。若根系木质部有裸露创口,则创口部位不应覆土。
护坡
生长于坡地的古树名木,若其根系周围水土流失,则应设置护坡(干砌块石)、护墙、护桩或护石,
并应回填一定厚度、适合根系生长的基质护根。护坡高度、长度及走向依地势而定。不应用水泥浆砌护
坡。
加固
生长于水系边的古树名木,视具体情况应采用石驳、木桩进行护岸加固,保护根系。
埋干
主干被埋的古树名木,应移除覆土,将覆土挖至原表土层或根颈部。若埋干时间长,且在堆高土壤
中萌生大量根系的,则宜保留堆高。
7土肥水管理
土壤管理
若土壤密实板结,通气不良,单株古树宜挖3条~6条放射状复壮沟,古树群宜在古树之间设置2
条~3条复壮沟。复壮沟可与通气管(井)相连接,大小和形状因环境而定,也可根据情况单独竖向埋
设通气管。具体技术参照LY/T2494—2015附录A。
肥料管理
7.2.1诊断
3
DB43/T3021—2024
施肥前宜进行营养诊断,土壤营养诊断方法参照LY/T1228、LY/T1232、LY/T1234、LY/T1237、
LY/T1253、LY/T2970、HJ/T166,叶片营养诊断方法参照LY/T1270、LY/T1271、LY/T1272、LY/
T1273、LY/T1274。
7.2.2施肥方式
施肥方式分土壤施肥、叶面施肥。
7.2.3土壤施肥
根据树种、树木营养诊断结果确定肥料种类和施肥量。应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缓释肥为主,速效
肥为辅。
施肥频率
每年施肥1次,应在早春或秋后进行。
若根系衰弱,如有褐根病、根腐病等,不应施肥。
沟施和穴施
在树冠投影外围沟施或穴施。沟施时沟规格宜宽0.3m~0.4m,深0.6m~0.8m,长度、形状、
数量等依据周围环境确定;穴施时穴洞直径5cm~10cm、深20cm~50cm,穴的数量、间距视具体
情况确定。施肥点宜均匀设置在古树四周,且每年轮替交换。
7.2.4叶面施肥
根据叶片诊断结果确定施肥种类及浓度。在生长季早晚进行,应每10d喷1次,避开芽期、幼叶
期。施肥次数根据叶片恢复基本正常确定。
水分管理
7.3.1浇水
若土壤缺水时,应及时补水,补水宜采用土壤浇水或叶面喷水。浇水要浇足浇透,补水量为
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
浇水应在多数吸收根分布范围内进行。若遇有密实土壤、不透气硬质铺装等障碍因素时,应
先改土后浇水。
7.3.2喷水
叶面喷水应选择晴天的清晨或傍晚。
叶面喷水宜使用雾化设施,均匀喷洒树冠。
因极端天气或恶劣事件造成古树名木树干脱水、生长势骤然下降时,应及时采取以下措施:
——树体上安装喷水系统,微喷补水;
——主干缠绕草绳、土工布等,早晚进行喷水保湿。
7.3.3输液
若古树名木严重失水,通过浇水不能使萎蔫枝叶恢复正常,应在其根部或枝干上钻孔补液。钻孔角
度与树干呈45°,钻孔深度以钻入树干形成层为准。按胸径每10cm输1000mL/次进行,持续输液
10d~20d。
4
DB43/T3021—2024
7.3.4排水
地表积水应利用地势径流或原有沟渠及时排出。
生长于地势低洼或地下水位高的古树名木,雨后2小时内应及时排除根部积水。若积水不能及时排
除,应采取挖渗水井、铺设管道等措施将水排到生境保护范围外。渗水井设置具体技术参照LY/T2494—
2015附录A。
8病虫害防治
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科学防控、综合治理、分类施策”的原则,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提倡以生
物、物理防治方法为主,必须使用农药防治时,选用高效、低毒农药。
防治方法
及时清理带有病虫的落叶、杂草等。病虫害防治方法详见附录C。
9竞争性植物处理
对影响古树名木光照的周边树木枝条应定期修剪。
保护范围内的大型野草、恶性杂草、竹类应连根清除。
对古树生长有不良影响的藤本植物应从藤条根部砍断,清除藤条或任其留在树上自然腐烂。清除
藤条时应注意树皮保护。对与古树长期共存的粗大藤本主干要给予保留,形成古树老藤景观。
寄生植物应连同被寄生的枝条剪除;若寄生位置为大枝,为避免破坏古树的结构和稳定性,则采
用定期移除寄生植物,直至不再萌发枝条;枝条修剪和创伤面处理见附录D。若树木生长势良好,则附
生的蕨类植物宜保留。
10树体管护
常规养护
10.1.1积雪清理
冬季遇大雪天气,应及时去除古树名木所覆盖的超负荷积雪。不应在保护范围内使用融雪剂。
10.1.2伤口处理
因机械损伤、雷击等造成的伤口,应及时消毒,涂抹伤口愈合剂。
10.1.3寄生物处理
应及时清除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寄生物,注意保护主干和树枝,不应伤害树皮。
10.1.4污染物和杂物清除
及时清除树木周边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有毒有害物质,控制污染源。
防腐与修补
5
DB43/T3021—2024
10.2.1基本要求
防腐材料对杀虫、杀菌剂效果无负面影响;修补材料及药剂应具持久性。
树洞不应使用石块、水泥等物质填充。
堵洞修补施工宜在树木休眠期、天气干燥时进行。
修补后,树体应保持坚固、安全、美观,并与环境相协调。
10.2.2防腐
若树体多洞或树洞开裂、干燥、通风良好,应采取腐朽腐烂物清理和防腐处理。具体技术见附录E。
10.2.3修补
若树体皮层或木质部腐朽腐烂,导致主干、枝干缺失,形成树洞或主干、枝干中空,造成主干、枝
干轮廓缺失,应进行防腐处理并结合景观进行树洞修补。若树洞腐朽物质湿度大、不通风、水分不易排
出,应进行堵洞修补。具体技术见附录E。
树体支撑、加固
10.3.1基本要求
支撑、加固材料应进行防腐蚀保护处理。
根据被支撑、加固的树体枝干载荷大小,选用材料的规格。
支撑、加固设施与树体接触面应加弹性垫层保护树皮。
定期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10.3.2支撑
根据树体状况和周围环境,选择合适的支撑、稳固形式。具体技术见附录F。
10.3.3加固
树体明显倾斜、树冠大、枝叶密集、主干(枝)中空、枝条过长、易遭风折,宜采用硬支撑、拉纤
等方法进行加固;树体上有断裂隐患的大枝,可利用螺纹杆、铁箍等方法进行固定。具体技术见附录F。
树冠整理
10.4.1枝条处理
及时清理有安全隐患的枯枝、断枝、劈裂枝。具体技术见附录D。
应适当疏枝,包括部分生长衰弱枝、交叉枝、萌蘖枝、病虫枝。
适当短截树冠外围过长枝。
树干过度腐烂的,应对树枝进行修剪调整,保持树势平衡。
10.4.2疏花疏果
若开花、坐果过多影响树势,应及时疏花疏果,减少树体养分消耗。
11巡查
6
DB43/T3021—2024
对生长不良、刚完成复壮或抢险扶正、周边有建设工程、存在安全隐患等特殊情况的古树名木应
巡查。在强风、暴(冻)雨、大雪等特殊气候影响期,应及时巡查。
巡查内容包括生长状况、生长环境、病虫害以及设施情况。
巡查后,应填写《古树名木巡查记录表》(见表H.2)。
巡查发现古树名木生长异常,或遭受有害生物侵害、自然损害、人为损害,或可能对公众生命财
产安全造成危害时,按《湖南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的规定报告,并填报《古树名木异常情况报告表》
(见表H.3)。
12档案管理
档案内容包括:
——古树名木登记表(见附录G);
——古树名木养护管理记录表(见表H.1);
——古树名木巡查记录表(见表H.2);
——古树名木异常情况报告表(见表H.3);
——古树名木健康会诊表(见表H.4)。
按“一树一档”原则,及时整理归档,妥善保管。
档案记录应做到真实、及时、完整、清晰,按年份整理装订成册,编好目录,分类归档,档案应
同时保存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
7
DB43/T3021—2024
A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HJ 881-2017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提取类制药工业 2017-12-21
- HJ 876-2017 儿童土壤摄入量调查技术规范 示踪元素法 2017-11-28
- HJ 875-2017 环境污染物人群暴露评估技术指南 2017-11-24
- HJ 883-2017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 2017-12-21
- HJ 889-2017 土壤 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三氯化六氨合钴浸提-分光光度法 2017-12-17
- HJ 882-2017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发酵类制药工业 2017-12-21
- HJ 864.1-2017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化肥工业-氮肥 2017-09-29
- HJ 879-2017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纺织印染工业 2017-12-21
- HJ 880-2017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石油炼制工业 2017-12-21
- HJ 865-2017 恶臭嗅觉实验室建设技术规范 2017-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