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1640-2013 天麻生产技术规程
DB51/T 1640-2013 DB51/T 1640-2013 Prod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Gastrodia elata "Gusua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3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60.02
CCSB38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1640—2013
天麻生产技术规程
2013-12-02发布2014-03-01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51/T1640—201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产地环境条件......................................................................2
5栽培管理技术......................................................................2
6采收与采后处理....................................................................5
附录A(资料性附录)天麻生产主要病虫害及推荐防治方法................................7
I
DB51/T1640—2013
前言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农业厅经济作物处、西南交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卢明、张兴国、程方叙、吕光华、牟志芬、李北川、杨言琛、罗霄、秦家安。
II
DB51/T1640—2013
天麻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天麻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与采后处理。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天麻产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7718-1994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DB51/T336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DB51/T337无公害农产品农药使用准则
DB51/T338无公害农产品肥料使用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公告2001年第4号令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天麻
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elataBl.的块茎。
3.2箭麻
具有顶生健壮花芽混合芽能抽苔开花的天麻成熟块茎。
3.3米麻
由天麻种子萌发生长的或天麻种茎分生的鲜重小于2g的幼小块茎。
3.4白头麻
由天麻幼小块茎膨大生长形成的鲜重大于2g、并用做种源的较大块茎。
3.5母麻
栽种白头麻生长后经箭麻抽茎开花或白头麻发出新块茎后形成的天麻母株残体。
3.6原种
由有性繁殖或采集野生繁殖材料分离纯化培养的第一代天麻种茎或蜜环菌菌种。
1
DB51/T1640—2013
3.7蜜环菌
为天麻块茎提供基础营养物质的、属担子菌纲(Basidiomycetae)伞菌目(Hymenomycetes)白蘑科
(Tricholomataceae)的兼性共生真菌蜜环菌[Armillariellamellea(Vahl.exFr.)Karst.]菌种材料。
3.8菌材
为蜜环菌和天麻块茎提供基础营养物质的阔叶杂木类树种的树干、树枝及树叶材料,其中,主要用
于蜜环菌菌种扩大培养的、直径<5cm的树枝为菌枝,用于天麻块茎生长所需营养和水分供给的、直径
5cm~10cm较大树枝及树干为菌棒。
3.9菌窖
为天麻块茎生产所需菌枝和菌棒的蜜环菌生长提供的培育坑窖。
4产地环境条件
应符合DB51/T336的规定。
适宜于盆周山地海拔800m-1800m常年多雨雾的阴湿凉爽气候,产区年平均气温12℃左右,冬季>-5
℃,夏季<28℃,空气相对湿度70%~90%;年降水量>1000mm;以质地疏松、富含有机质、pH5.0~6.5、
坡度5°~10°、排水良好的无杂菌污染的砂质壤土或疏松基质为宜。
5栽培管理技术
本规程主要采用块茎+蜜环菌+菌材无性繁殖方法。
5.1选地、整地
应选择水源排灌方便,土壤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通透性和结构良好、常年保持湿润的砂质壤土
或腐殖土,栽培场地宜平,砍去过密的树木和竹子,拣去树根、石块等杂物。忌重茬连作和熟地种植。
5.2菌材培养
5.2.1培菌材料选择
5.2.1.1蜜环菌
应选择海拔>1300m的优质高产、块茎品相好的野生天麻的共生健壮的野生蜜环菌原种,或蜜环菌
商品菌种。
5.2.1.2菌材
选择青冈、板栗、桤木、桦树等杂木类阔叶树种做菌材。
5.2.2菌枝培养
5.2.2.1规格及用量
将菌枝斜砍成6cm~25cm长的短枝;菌窖每层5kg~8kg/m2。
5.2.2.2菌种来源及用量
2
DB51/T1640—2013
蜜环菌纯菌种,2瓶/m2,或野生蜜环菌菌种适量。播种前可将树棒、树枝用0.25%硝酸铵水溶液浸
泡24h。
5.2.2.3培养时间
冬栽天麻5月~6月,春栽天麻7月~8月。
5.2.2.4培养方法
挖深50cm,长宽各1m的菌枝培养窖,先将坑底铺1cm厚的半腐殖化的无杂菌污染的湿树叶,将待培
养的菌枝铺上一层,再将已经培养好的菌枝铺上一层,然后再铺一层待培养的菌枝,用洁净砂土(疏松
土壤或培养基质)填实(实而不紧),浇水至湿润,盖土厚度1cm,再撒湿树叶;培养窖依次堆放4~5层菌
枝后,浇透水;再在上层盖土或疏松基质,厚度10cm~15cm,最后用树叶或稻草秸秆覆盖。
5.2.2.5培养温度和时间
菌枝培养适宜温度为22℃~25℃,培养时间40d~45d。
5.2.3菌棒培养
5.2.3.1规格及用量
将菌棒锯成长约50cm的木棒,在棒上砍2至3排鱼鳞口,深度达木质部,鱼鳞口间距2.5cm~3cm;每
个菌窖的菌棒不超过150根。
5.2.3.2菌种来源及用量
选择培养符合要求的菌枝或野生采集的优质蜜环菌菌种适量,或蜜环菌纯菌种2瓶/m2。
5.2.3.3培养时间
冬栽天麻6月~8月,春栽天麻9月~10月;6月~10月可边砍菌棒边下窖培菌,立冬至惊蛰期间需在
砍断菌棒后的20d~30d下窖培菌。
5.2.3.4培养方法
将菌种材料紧贴于菌棒的鱼鳞口,在每个菌窖间需设置宽20cm隔离带。主要培养方法有:
固定菌床法:菌窖深30cm~40cm,宽1.2m,长度不定。先在坑底铺一层湿树叶或疏松基质,厚度约
1cm,平铺依次摆放菌棒,填半沟砂或疏松基质,在菌棒间斜放菌枝3个至4个,使菌枝两端分别紧贴于
两菌棒鱼鳞口处,再放鲜树枝数节,盖土至棒平,用水浇湿;同此法再依次摆放一层菌棒,覆土厚度5cm~
6cm封顶,最后用树叶或稻草秸秆覆盖。
坑培法:菌窖深50cm,长2m,宽1.2m~1.5m。坑底平而疏松,先浇水,坑底浸透干后,撒湿树叶或
疏松基质,厚约1cm,再将菌棒依次平铺放好,棒间距约1cm,用砂土或疏松基质回填至半沟时,在每根
菌棒的两侧及两端摆放8个至10个菌枝,再盖土1cm~1.5cm,摇动菌棒,压实(实而不紧),用水浇湿。
再铺放第2层,上下两根菌材要错开;同法依次铺放3层至5层菌棒,每层均需用水浇湿,在上层盖土或
疏松基质,厚度10cm~15cm,最后用树叶或稻草秸秆覆盖。
菌棒培菌所用菌种最好选用以上培育好的优质菌枝,也可直接采用野生优质蜜环菌或蜜环菌纯菌种
培育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YBB 00202004-2015 玻璃纸/铝/聚乙烯药用复合膜、袋 2015-08-11
- JB/T 7956.1-1999 1:50锥度销子铰刀 第1部分:手用铰刀 1999-05-20
- HB 6445.2-1990 飞行动力学 概念、量和符号 飞机和大气相对于地球的运动 1990-09-18
- JB/T 5817.3-2008 电线电缆绞线设备 型式尺寸 第3部分:管绞设备 2008-06-04
- HB 5835-1983 航空直流电动机构系列型谱 1983-08-03
- SJ/T 10635-1995 电子设备用固定电容器 空白详细规范 直流金属化纸介固定电容器 评定水平E(可供认证用) 1995-04-22
- HB 5484-1991 钛及钛合金电子束焊接质量检验 1991-06-18
- GB/T 11297.4-1989 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棒长脉冲激光阈值及斜率效率的测量方法 1989-03-31
- HB 7362-1996 MJ螺纹小十二角头螺栓 1996-09-13
- HB 6739-1993 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冲击后压缩试验方法 1993-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