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1886-2013 兴安落叶松鞘蛾防治技术规程
DB22/T 1886-2013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Larix olgensis sheath moth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3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99
B65
备案号: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1886—2013
兴安落叶松鞘蛾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ofcontrolforColeophoraobducta(Meyrick)
2013-09-25发布2013-12-01实施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22/T1886—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农业大学、长春师范大学、长春大学、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志明、王选遥、金红艳、付晓霞、史丽雯、于海媛、刘国荣。
I
DB22/T1886—2013
兴安落叶松鞘蛾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兴安落叶松鞘蛾的发生程度、成灾标准、虫情调查以及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兴安落叶松鞘蛾虫害发生林分的防治。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兴安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obducta(Meyrick)
昆虫纲Isecta、鳞翅目Lepidoptera、鞘蛾科Coleophoridae、鞘蛾属Coleophora的一种为害落叶松
针叶的害虫。具体参见附录A、附录B。
2.2
踏查makingonthespotsurvey
根据寄主林分和林业有害生物实际分布情况,调查人员按照预先设定的路线穿过寄主林分并随机调
查记录100株寄主树木是否有虫,统计有虫株率,看是否达到发生状态,用以确定是否进行更为详细的
标准地调查。
2.3
标准地sampleplot
根据人为判断,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为掌握兴安落叶松鞘蛾发生及危害而收集数据,提取林分调
查因子的平均指标。
2.4
标准地调查sampleplotsurvey
人为设置期望代表林分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总体水平的实测调查地块作为标准地,在其中选取一定数
量寄主林木,通过样株法、样枝法或样方法进行实测调查,获区寄主林分林分内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危
害各项因子的数量和质量指标值,以此调查结果代表寄主林分总体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危害程度。一般
情况下,标准地调查以小班为单位进行,标准地面积为0.2hm2,其内寄主树木不少于100株。
3发生程度和成灾标准
3.1发生程度指标
1
DB22/T1886—2013
按每10cm延长枝上幼虫虫口数,分为轻度发生、中度发生、重度发生三级:
——轻度发生1.0头~2.5头;
——中度发生2.6头~5.0头;
——重度发生5.0头以上。
3.2危害程度指标
3.2.1危害程度分级
危害程度分为5级,具体分极指标如下:
——I级,失叶率0%;
——II级,失叶率达25%;
——III级,失叶率达50%;
——IV级,失叶率达75%;
——V级,失叶率达100%。
3.2.2失叶率
失叶率的计算见公式(1):
å(Xi×Fi)
A=N×100%....................................(1)
式中:
A——成灾指标(平均失叶率);
Xi——各级受害株数;
Fi——各级代表值;
N——调查总株数。
3.3成灾指标
寄主树木受害,失叶率达到50%以上为成灾。
4虫情调查
4.1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30年生以下的落叶松林。
4.2踏查
根据森林资源档案和林相图,结合应施调查林分的分布情况,按照树种相同、林龄相近的原则,将
相邻的寄主林分合并为一个踏查块,面积不超过200hm2,进行统一编号。于10月上旬采用样株调查法,
调查100株样株,观察样株上有无兴安落叶松鞘蛾幼虫,填写线路踏查记录表见表C.1,确定应施调查
林分是否达到发生统计起点。
4.3标准地调查
对踏查记载达到发生统计起点(虫株率在20%以上)的林分,以小班为单位进行标准地调查。标准
地面积为0.2hm2左右,其内寄主树木不少于100株;调查采用“Z”字型取样方法,选择20样株。将样
2
DB22/T1886—2013
株树冠分上下两层、阴阳两面,依次轮换取1个样枝,调查样枝上兴安落叶松鞘蛾虫口数量,统计换算
10cm延长枝有虫数量,填写鞘蛾标准地样枝调查表见表C.2,确定应施调查林分小班的具体发生程度。
4.4成灾调查
对达到中度以上受害程度的寄主林分小班进行成灾程度调查。在标准地中选取100株样株,逐株调
查样株失叶率,将结果填入成灾情况标准地调查表见表C.3,确定受害的寄主林分小班是否成灾。
4.5发生面积统计
根据标准地调查确定的兴安落叶松鞘蛾发生程度,以小班为单位统计发生及成灾面积,填写月份林
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报告表见表C.4,报告寄主林分虫害发生和成灾情况。
5防治技术
5.1营林技术
营造混交林,加强对林分的抚育管理,增强树木生长势,提高林分抗虫性。
5.2生物防治
5.2.1保护天敌
防治兴安落叶松鞘蛾时不宜使用广谱性化学杀虫剂。为保护天敌,在林分抚育时,应保留蜜源植物,
为天敌提供食源。
5.2.2招引益鸟
设置人工鸟巢,招引益鸟,增加益鸟种类和数量,控制林分中兴安落叶松鞘蛾种群数量。
5.3化学防治
5.3.1幼虫期防治
对中度发生以上的林分,在春季幼虫出蛰后,用苦参烟碱、阿维菌素、灭幼脲、苯氧威等无公害药
剂喷雾防治,浓度和剂量按药剂说明书标注施用。
5.3.2成虫期防治
对中度发生以上的林分,若在成虫期进行防治,可利用苦参烟碱烟剂进行熏杀,使用剂量按药剂说
明书标注施用。
3
DB22/T1886—2013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兴安落叶松鞘蛾生物学
A.1省内分布
长春市、辽源市、通化县、梅河口市、柳河县、永吉县、磐石市、桦甸市、蛟河市、舒兰市、敦化
市、安图县、延吉市、汪清县、和龙市。
A.2寄主
长白落叶松Larixolgensis,兴安落叶松L.gmelinii,日本落叶松L.kaempferi。
A.3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6mm,暗灰色,触角丝状。雄蛾体色较深,触角有浓淡不同的环斑。雌蛾体色较浅,
翅展9mm,有绢丝光泽和长缘毛。
卵:半圆形,直径约0.2mm,黄色,表面有10条~13条辐射状突起。
幼虫:老熟时体长约5mm,头部和硬皮板为暗褐色,胸部红褐色,腹足退化,潜伏于筒状鞘内,负
鞘活动。筒鞘长椭圆形,深灰色,由丝缀针叶结成,表面光滑,有纵排列的细纹。
蛹:被蛹,在筒鞘内,深棕紫色,长约3mm,翅长于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31/T 320-2004 工业开发区建设规范 2004-07-06
- DB65/T 2131-2004 和田玉器工艺质量 2004-06-28
- DB44/T 186-2004 数控绗缝机 2004-06-18
- DB43/T 210-2004 芦竹育苗技术规程 2004-06-15
- DB31/T 317-2004 黄浦江两岸滨江公共环境建设标准 2004-06-29
- DB44/T 189-2004 卷簧串网机 2004-06-18
- DB44/ 184-2004 冰皮月饼 2004-06-18
- DB43/T 211-2004 芦竹栽培技术规程 2004-06-15
- DB44/T 188-2004 数控袋装弹簧胶机 2004-06-18
- DB31/T 315-2004 透射电子显微镜放大倍率校准方法 200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