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02/T 567-2023 矿山迹地恢复水土流失治理技术规范

DB1302/T 567-2023 Mining Landscape Restoration and Soil Erosion Contro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河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302/T 567-2023
标准类型
河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7-25
实施日期
2023-08-15
发布单位/组织
唐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唐山市水利局
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矿山迹地恢复水土流失治理的原则、勘察、关闭矿山治理、运行矿山治理、废弃矿山治理、监测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矿山迹地恢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迁安市水利局、唐山市水利局、迁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起草人:
郑连合、卜志军、李文霞、谷媛媛、张伟、白子璞、刘长满、李宏霞、付杰、张冀、张立侠、赵英、王薇、苏子英、郭颖、翟小杰、刘丹
出版信息: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27.140

CCSP57

DB1302

唐山市地方标准

DB1302/T567—2023

矿山迹地恢复水土流失治理技术规范

2023-07-25发布2023-08-15实施

唐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302/T567—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由唐山市水利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迁安市水利局、唐山市水利局、迁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郑连合、卜志军、李文霞、谷媛媛、张伟、白子璞、刘长满、李宏霞、付杰、

张冀、张立侠、赵英、王薇、苏子英、郭颖、翟小杰、刘丹。

DB1302/T567—2023

引言

唐山市矿产资源丰富,矿山开采历史悠久,除煤矿外,前期多以露天开采方式为主,地下开采为辅。

早期矿山存在无序开采问题,有的矿山破坏了山体结构,改变了地形、地貌和固有的雨洪下泄方式;有

的矿山延伸到村庄、道路、河道附近;有的矿山排土场、尾矿库损坏占压水土保持设施,从而造成较为

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矿山迹地恢复势在必行。为了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好迹地恢复过程中

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结合唐山实际,制定本规范。

DB1302/T567—2023

矿山迹地恢复水土流失治理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矿山迹地恢复水土流失治理的原则、勘察、关闭矿山治理、运行矿山治理、废弃矿山

治理、监测等。

本文件适用于矿山迹地恢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6453.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

GB/T16453.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

CJ/T24园林绿化木本苗

SL44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

SL267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锚固支护

一种岩土主动加固和稳定技术,作为其技术主体的锚杆(索),一端锚入稳定的土(岩)体中,另

一端与各种形式的支护结构物连接,通过杆体的受拉作用,调用深部地层的潜能,达到基坑和建筑物稳

定的目的。

3.2

喷浆支护

利用压缩空气将水泥砂浆喷射到岩体表面的支护。

3.3

喷混植生

利用客土掺混粘合剂和锚杆加固铁丝网技术,运用特制喷混机械将土壤、肥料、有机物质、保水材

料、粘结材料、植物种子等混合干料加水后喷射到岩面上,形成近10cm厚度的具有连续空隙的硬化体。

3.4

植生滞留槽

包含物理性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生物性反应的滞留地表径流、去除污染物的浅槽,又称作“雨水

花园”。

3.5

挂网喷草护坡

1

DB1302/T567—2023

利用活性生物结合土工合成材料等工程材料,在坡面构建一个具有自身生产能力的防护系统,通过

植物生长对边坡进行加固的新技术。

3.6

格状框条护坡

用预制构件在现场装配或在现场直接浇制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修成的格式建筑物,格内覆土进行植

被防护。

4治理原则

4.1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要原则。

4.2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科学合理布设原则。

4.3坚持统筹兼顾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原则。

4.4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原则。

4.5坚持系统治理、科学施策原则。

5勘察

5.1地形地貌

通过踏勘、调查走访、航拍、遥感、查阅及搜集资料等方法和技术手段,查明拟进行矿山迹地恢复

区域及其周边所涉及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地质等情况。测绘项目区地形图绘图比例尺不小于1:2000。

5.2水文、气象

收集矿山迹地恢复区域地下水埋深、河道现状、河流流势、水位、流量及含沙量、降雨量等水文、

气象资料。

5.3沟道

调查和分析矿山内外的沟道分布状况、冲刷程度和特点,上游汇流面积和产流情况,沟道与周边村

庄、农田、林地、公共基础设施以及矿山本身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5.4矿山现状

调查矿山内露天采场、排土场、地下开采和塌陷区、矿区内选矿厂、尾矿库、尾矿干堆场、尾矿砂

回采和综合利用加工厂、排土回采和综合利用加工厂、运输道路、生活办公区、未利用土地等基本情况,

包括:

——各区占地面积、分布、运行和利用情况;

——集中堆放体基本情况(高度、容积、边坡比、绿化、拦挡、排水、截水等)和稳定性(冲刷、

滑坡、坍塌等);

——排土场、尾矿库回采和综合利用加工场地运行和生产特点;

——土地整治情况;

——运输道路绿化、防护、排水和冲刷情况;

——矿区内临时和零散堆放情况;

——集雨和利用、水源和灌溉等情况;

——塌陷区情况;

——生活办公区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占地面积以及使用功能等情况;

2

DB1302/T567—2023

——未利用土地情况。

6关闭矿山治理

6.1采场治理

6.1.1岩壁及周边治理

采取锚固支护、喷浆支护、开凿多级台阶并覆土绿化、V型槽绿化、喷混植生、挂网喷草、截水沟、

排水沟、挡土墙等综合治理措施,对景观水面、回填面以上露天采场岩壁以及露天采场周边进行防护和

绿化。绿化选择栽植的花草、乔灌木、藤本植物见附录A。

6.1.2形成景观水面

6.1.2.1露天采场有集水面积或引水条件时,修建截、引水设施,利用雨洪资源蓄水。

6.1.2.2截、排水沟(渠)路线及断面形式和尺寸符合GB/T16453.4和SL44的规定。

6.1.2.3截、排水沟(渠)沟沿采取拦挡、护坡、绿化、硬化等适宜的水土保持措施。

6.1.3形成林草地

6.1.3.1覆土后穴状整地,整地措施参照GB/T16453.2的规定,栽植耐贫瘠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