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1909-2021 环湖牦牛
DB63/T 1909-2021 Hillslope Yak around the Lake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1年05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30
CCSB40
备案号: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XXXX—2021
环湖牦牛
点击此处添加标准英文译名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63/TXXXX—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青海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畜牧总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付弘赟、周佰成、艾德强、韩学平、陈永伟、郭继军、官却扎西、宋永武、张
亚君、林治佳、袁桂英、安梨红、才让周在、李长云、许威、杨桂梅、张晓英、张沛、林媛、洛藏旦增、
谭生魁、孙静、毛宙、陈仲瑾、喇红青、何成伟、曹占英。
本文件由青海省农业农村厅监督实施。
I
DB63/TXXXX—2021
环湖牦牛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环湖牦牛的品种来源、体型外貌、生产性能、性能测定和等级评定。
本文件适用于环湖牦牛的鉴定、选育和等级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NY/T2766牦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中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品种来源
环湖牦牛是在环青海湖地区寒冷牧区生态条件下,经长期驯化和选育形成的遗传资源,主要分布在
青海省海北州、海南州、海西州境内。中心产区为海北州海晏县、刚察县,海南州贵南县、共和县、同
德县。
5体型外貌
被毛多为黑色,部分个体为黄褐色或带有白斑;体格较小,体型紧凑;体躯健壮,头部近似楔形、
大小适中,大部分有角,角细而尖,部分无角;背腰微凹、胸围大、宽而深;四肢粗短、蹄质结实;公
牦牛头型短宽,肩峰较小,尻短;母牦牛头型长窄,略有肩峰,背腰微凹,后躯发育较好。胸廓发达;
被毛属于混型毛,下层密生绒毛,并伴随粗毛生长,体躯下部生着密而厚的绒毛和粗长毛。环湖牦牛体
型外貌特征见附录A。
6生产性能
6.1体尺体重
成年公牛、母牛体高为(119.2±7.9)cm和(109.7±4.2)cm,体斜长为(132.6±5.7)cm和
(121.1±10.5)cm,胸围为(171.8±10.6)cm和(154.7±13.4)cm,管围为(17.8±0.9)cm和
(16.1±0.8)cm。成年公牛、母牛体重为(273.1±45.2)kg和(212.3±21.4)kg。公犊牛初生重
(14.2±2.8)kg,母犊牛初生重(12.5±1.4)kg。
1
DB63/TXXXX—2021
6.2产肉性能
天然草场放牧条件下,成年公牛、母牛屠宰率为52.7%和48.1%,净肉率为39.7%和39.3%。
6.3产奶性能
天然草场放牧条件下,日挤乳1次,初产母牛150天挤乳量为(102±4.5)kg,日挤乳量
(0.68±0.12)kg;经产母牛150天挤乳量(188.2±5.1)kg,日挤乳量(1.26±0.31)kg。牛乳乳脂率5.5%、
乳蛋白5.2%。
6.4繁殖性能
公牛1岁左右既有性行为,2岁性成熟,3岁~3.5岁初配。母牛3岁~3.5岁初配,6月中下旬开始发
情,7月~8月为发情盛期,每年4月~7月产犊,发情周期14天~28天;妊娠期228天~286天,终年无补
饲天然草场放牧条件下母牛繁殖率约50%左右。
6.5产毛性能
每年抓绒剪毛1次,成年公牛毛绒产量为(2.0±0.3)kg,成年母牛为(1.0±0.26)kg。
7性能测定
生产性能的测定按照NY/T2766的规定执行。
8等级评定
8.1评定基本条件
体型外貌符合特征要求;生殖器官发育正常;健康状况良好。对外貌特征不符合及存在生理缺陷的
牛不进行等级评定。
8.2评定时间
每年9月~11月进行评定。
8.3单项评定
8.3.1体型外貌
按表1进行体型外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按表2进行等级评定。
表1体型外貌评分表
项目评分内容及要求满分值评分
体型紧凑;体躯健壮,头部近似楔形、大小适中,部分无角,有角者角细而尖;
整体结构30分
四肢结实、蹄质紧密。
背腰微凹、胸围大、宽而深;公牛腹部紧凑,母牛腹大不下垂;尻长、宽;臀
体躯25分
部肌肉发育良好。
生殖器官和
公牛睾丸发育良好、匀称;母牛乳房发育好,乳头分布匀称,长度适中。15分
乳房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32/T 1850-2011 鲜食甘薯品种苏薯14号生产技术规程 2011-08-15
- DB32/T 1853-2011 室内观叶植物耐寒性测定方法 2011-08-15
- DB32/T 1873-2011 农田—水体养分再利用技术规程 2011-08-15
- DB32/T 1854-2011 高山杜鹃盆花生产技术规程 2011-08-15
- DB32/T 1875-2011 淮北农区土壤有效磷、速效钾丰缺指标 2011-08-15
- DB32/T 1867-2011 番茄品种(系)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鉴定方法与抗性评定技术规程 2011-08-15
- DB32/T 1848-2011 水稻转基因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2011-08-15
- DB32/T 1874-2011 水葫芦控制性种养技术规程 2011-08-15
- DB32/T 1886-2011 科棉6号育苗移栽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2011-08-15
- DB32/T 1871-2011 水葫芦厌氧发酵与沼液还田技术规程 2011-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