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380-2018 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DB42/T 1380-2018 Rural road engineering technical standard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8年07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7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01
P66
备案号: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1380-2018
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TechnicalStandardofRuralHighwayEngineering
(报批稿)
2018-07-19发布2018-09-20实施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2/T1380-2018
目次
前言................................................................................Ⅲ
1总则...............................................................................1
2规范性引用文件.....................................................................2
3术语和定义.........................................................................2
4基本规定...........................................................................3
4.1农村公路分级..................................................................3
4.2设计车辆......................................................................3
4.3交通量........................................................................4
4.4速度..........................................................................4
4.5建筑限界......................................................................4
5路线...............................................................................4
6路基路面...........................................................................9
7桥涵..............................................................................12
8隧道..............................................................................15
9路线交叉..........................................................................17
9.1一般规定.....................................................................17
9.2农村公路与其他公路平面交叉...................................................17
9.3农村公路与铁路交叉...........................................................19
9.4农村公路与管线交叉...........................................................19
9.5动物通道.....................................................................20
10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20
10.1一般规定....................................................................20
10.2交通安全设施................................................................20
10.3服务设施....................................................................23
11绿化与景观.......................................................................23
11.1一般规定....................................................................23
11.2绿化........................................................................23
11.3景观........................................................................24
本标准用词说明......................................................................25
条文说明............................................................................26
参考文献............................................................................65
I
DB42/T1380-2018
前言
农村公路是保障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设施,是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简
称“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精神,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适应湖北省农村公路的发展,湖
北省交通运输厅于2016年以鄂交科教[2016]600号文,安排制订湖北省《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以
下简称《标准》)。制订工作由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宜昌市公路管理局和宜昌市交通规划勘
察设计研究院负责,同时得到了各地、市、州交通运输局及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标准》分为10章,在交通运输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农村公路建设指导
意见》(交公路发[2004]372号)等相关标准及文件的基础上,结合湖北省各地区的地形地质、交通特性、
气象气候、路网结构等条件,收集了全省各地现有农村公路的基础数据,开展了重点地市州调研,充分
吸收了近年来农村公路建设的经验和行业科研成果,全面系统地对湖北省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进行了
分析和研究,并参考借鉴了国内外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指南和先进技术。
《标准》本着“因地制宜、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有效实施”的原则,并结合我省农村公路发展的
现状和趋势,在强调安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前提下,突出农村公路及其设施的功能在确定技术标
准和指标中的主导作用。《标准》的制订是《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有益的补充,完善了湖北
省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依据,对提高农村公路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请各有关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及时函告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建设大道384号;邮编:430030;电话:027-83461662;E-mail:634816471@),
以便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由湖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
本标准由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宜昌市公路管理局、宜昌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
究院。
本标准起草人:王庆、刘昊、李本华、詹勇、刘颖、吕厚全、肖开锋、周昌栋、唐云伟、李中华、
谭永高、宋官宝、任勇、李向旺、狄先均、望明、韩咏、黄艳、明林波、林亮、詹伟、廖路勇、胡江巍、
秦豹、陈红萍、郑剑锋、王翀、官波、汪洋。
III
DB42/T1380-2018
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1总则
1.0.1为适应、规范湖北省农村公路工程建设,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三级及三级以下新建、改扩建农村公路。二级及二级以上农村公路建设应
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的规定执行。
1.0.3农村公路建设应遵循“因地制宜,环保生态,保障安全”的原则。坚持“畅通、安全、舒适、
美观、经济、适用”的理念,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1.0.4农村公路的建设应按地区特点、交通特性、区域路网结构综合分析确定农村公路的功能,根据
功能结合交通量、地形条件、通行的代表车型、运营安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选用技术等级和主要技
术指标。
在选择技术等级和主要技术指标时,应兼顾发展规划,体现前瞻性、先进性,有条件的路段宜采用
较高的技术指标。
1.0.5农村公路用地范围和建筑控制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农村公路用地范围为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以外,或
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为坡顶)以外不小于lm范围内的土地。
2农村公路建筑控制区的范围,从公路用地外缘起向外的距离标准为:县道不少于10m,乡道不
少于5m,村道不少于3m(有条件时不少于5m)。
3农村公路用地范围和建筑控制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和管理。
1.0.6农村公路建设必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法律法规,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结合交通运输部提出的“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交通运输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理念,加强能
源节约利用、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
2贯彻全寿命周期和均衡协调的思想,统筹考虑项目建设的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等条件,全
面考虑建管养各阶段要求,因地制宜、灵活设计。
3改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资源。
1.0.7农村公路改扩建时,应对改扩建方案和新建方案进行论证比选。采用改扩建方案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利用现有公路局部路段因地形地物限制,提高设计速度将诱发工程地质病害、大幅增加工程造
价或对保护环境、文物有较大影响时,该局部路段的设计可维持原设计速度,但其长度三级公路不宜大
于5km,四级及以下公路不宜大于3km。
2农村公路改扩建时,宜作保通设计方案。
1.0.8农村公路应加强路基排水与防护,提高抗灾能力。
1.0.9农村公路的交通安全设施必须与土建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1
DB42/T1380-2018
1.0.10农村公路建设应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相结合,服务乡村振兴战
略,提高综合服务水平。
1.0.11农村公路建设应积极推广可靠适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
1.0.12本标准未尽事宜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和交通运输部颁布的相关标准、规范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B0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D70/2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二册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
JTGD8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JTG/TD8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0.1农村公路ruralhighway
农村公路是服务农村生产、生活的县道、乡道、村道及其所属设施。
3.0.2基础级公路basicgradehighway
基础级公路为仅供中、小型客货车及非汽车交通混合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其部分技术指标
达不到四级公路标准,但能满足中型客货车(9m长×2.55m宽)通行基本技术要求的公路。
3.0.3受限路段restrictedsection
受地形、地质、地物等条件限制的特殊困难局部路段。
3.0.4公路功能highwayfunction
公路在公路网中为车辆出行提供畅通直达、汇集疏散和出入通达的交通服务能力。
3.0.5设计速度designspeed
确定公路设计指标并使其相互协调的设计基准速度。
3.0.6运行速度operatingspeed
路面平整、潮湿,自由流状态下,行驶速度累计分布曲线上对应于85%分位值的速度。
3.0.7限制速度postedspeedlimit
对公路上行驶车辆规定的允许行驶速度的限值。
3.0.8设计车辆designvehicle
公路几何设计所釆用的代表车型,其外廓尺寸、载质量和动力性能是确定公路几何参数的主要依据。
2
DB42/T1380-2018
3.0.9设计使用年限designworking/servicelife
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正常养护条件下,路面、桥涵、隧道结构或结构件不需进行大
修或更换,即可按其预期目的使用的年限。
4基本规定
4.1农村公路分级
4.1.1农村公路分为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及基础级公路五个技术等级。农村公
路分级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1四级及四级以上农村公路分级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执行。
2双车道基础级公路年平均日设计交通量宜在1000辆小客车以下;单车道基础级公路年平均日设
计交通量宜在200辆小客车以下。
4.1.2农村公路技术等级选用应在论证确定公路功能的基础上,结合项目所在地区的综合运输体系、
远景发展规划及设计交通量论证确定,并应遵循下列原则:
1县道宜采用三级及三级以上公路标准。
2乡道宜采用双车道四级及四级以上公路标准,交通量小的受限路段可采用双车道基础级公路标
准。
3村道宜采用四级及四级以上公路标准,交通量小的受限路段可采用基础级公路标准。
4.2设计车辆
4.2.1设计车辆外廓尺寸
农村公路所采用的设计车辆外廓尺寸规定如表4.2.1。
表4.2.1设计车辆外廓尺寸
车辆类型总长(m)总宽(m)总高(m)
小客车61.82
小型车
低速货车622.5
中型客车92.53.2
中型车
货车(二轴)92.554
大型客车13.72.554
大型车
载重汽车122.54
铰接客车182.54
铰接列车18.12.554
3
DB42/T1380-2018
4.3交通量
1四级公路设计交通量预测年限不宜少于10年,基础级公路设计交通量预测年限可根据实际情况
确定。
2设计交通量预测年限的起算年为计划通车年。
4.4速度
1四级及四级以上公路设计速度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执行。
2基础级公路设计速度采用15km/h,受限路段可采用10km/h。
3公路设计应采用运行速度进行检验。相邻路段运行速度之差应小于20km/h,同一路段运行速度
与设计速度之差宜小于20km/h。
4同一公路项目可分段选用不同的技术等级。同一技术等级可分段选用不同的设计速度。不同技
术等级、不同设计速度的设计路段之间应选择合理的衔接位置或地点,过渡应顺适,衔接应协调。
5公路限制速度应根据设计速度、运行速度及路侧干扰与环境等因素综合论证确定。
4.5建筑限界
1公路建筑限界应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执行。新建基础级公路净高应为4.50m,改
扩建基础级公路净高宜为4.00m。
2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步行骑行综合道、检修道与行车道分开设置时,其净高应为2.5m。
5路线
5.0.1一般规定
1确定路线走廊带应考虑不同层次路网间的分工与配合,据以统筹规划、近远期结合、合理布局,
充分发挥和提高农村公路总体综合效益。
2路线选线应结合区域地形、地质、水文条件,根据使用功能、工程投资和社会环境等因素,进
行路线方案比选及技术经济论证。改扩建中应遵循利用与改造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充分利用原有工程。
3各级农村公路应做好总体设计,正确处理农村公路与相关路网、交通节点的关系,合理设置各
类出入口、交叉和构造物。各类构造物的选型与布置应安全、合理、实用、经济。
4路线设计应根据农村公路功能、技术等级、地形、原有道路及桥隧构造物等条件,合理选用技
术指标。
5具有旅游功能的农村公路,结合路侧用地条件,可增设自行车道、步道、步行骑行综合道、停
车带和观景台等。
5.0.2车道宽度
车道宽度应符合表5.0.2。
表5.0.2车道宽度
设计速度(km/h)4030201510
车道宽度(m)3.503.253.002.752.75
注1:单车道的四级及基础级农村公路,车道宽度应采用3.5m,基础级农村公路受限路段车道宽度应不小于3.0m。
注2:需要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时,其宽度应视实际情况确定。
4
DB42/T1380-2018
5.0.3农村公路车道数
农村公路车道数应符合表5.0.3的规定。
表5.0.3农村公路车道数
农村公路等级三级四级基础级
车道数(条)22或12或1
注:四级和基础级农村公路宜采用双车道,交通量小或困难路段可采用单车道。
5.0.4路肩宽度
路肩宽度应根据交通安全设施的要求,保证建筑限界,并应符合表5.0.4的规定。
表5.0.4路肩宽度
农村公路等级三级、四级、基础级
设计速度(Km/h)4030201510
0.25(双车道)0.25(双车道)0.25(双车道)
路肩宽度(m)最小值0.750.50
0.50(单车道)0.50(单车道)0.50(单车道)
5.0.5错车道
四级和基础级农村公路采用单车道时,应设置错车道。设置错车道路段的路基宽度不应小于双车道
的路基宽度。每公里设置错车道不宜少于两处。错车道尺寸规定如图5.0.5-1,5.0.5-2所示。
图5.0.5-1四级农村公路错车道
图5.0.5-2基础级农村公路受限路段错车道
5
DB42/T1380-2018
5.0.6非机动车和行人较多的农村公路和靠近集镇的农村公路,可根据需要设置侧分隔带、非机动车
道、人行道。
5.0.7农村公路典型的横断面形式
路基宽度应为车道宽度与路肩宽度之和,当设有加(减)速车道、停车带、错车道、侧分隔带、非
机动车道、人行道等时,应计入这些部分的宽度,农村公路典型的横断面形式见图5.0.7-1,5.0.7-2。
1单车道基础级农村公路路基宽度一般应不小于4.5m,局部受限路段应不小于4.0m;双车道基础
级农村公路路基宽度应不小于6.0m。
2单车道农村公路宜路肩路面化。
图5.0.7-1三级、四级、基础级农村公路典型断面形式示意图
图5.0.7-2单车道四级、基础级农村公路典型断面形式示意图
5.0.8视距
停车视距、会车视距与超车视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三级、四级、基础级农村公路的停车视距、会车视距与超车视距应不小于表5.0.8的规定。
表5.0.8停车视距、会车视距与超车视距
设计速度(km/h)4030201510
停车视距(m)4030201515
会车视距(m)8060403030
超车视距最小值(m)2001501007070
2双车道农村公路应间隔设置满足超车视距的路段。
3大型车比例较高的三级农村公路,应采用货车停车视距对相关路段进行检验。
4积雪冰冻地区的停车视距宜适当增长。
6
DB42/T1380-2018
5.0.9圆曲线最小半径
农村公路圆曲线最小半径应符合表5.0.9规定。
表5.0.9圆曲线最小半径
设计速度(km/h)4030201510
8%603015--
最大超高
6%6035151210
最小半径(m)
4%6540201512
不设超高路拱≤2%6003501509040
最小半径(m)路拱>2%80045020012060
注:“-”为不考虑采用最大超高的情况。
高山峡谷区的基础级农村公路改扩建中,对利用原有公路的路段,经论证,确定只通行小型车时
可采用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8m(单车道加宽值1.6m),但应设置相应的交通安全施设,并加强运行管
理。
5.0.10圆曲线超高
农村公路圆曲线半径小于表5.0.9“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应设置圆曲线超高。各圆曲线半径所
设置的超高值,应根据设计速度、圆曲线半径、公路条件、自然条件等经计算确定,必要时应按运行
速度验算。最大超高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般地区,圆曲线最大超高应采用8%。
2积雪冰冻地区,最大超高值应采取6%。
3集镇区域农村公路,最大超高值可采取4%。
5.0.11圆曲线加宽
农村公路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应设置加宽。双车道公路路面加宽值应符合表5.0.11的
规定,圆曲线加宽值应根据公路功能、技术等级和实际交通组成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作为集散的三级农村公路考虑铰接列车通行时,应采用第3类加宽值;不考虑铰接列车通行
时,可采用第2类加宽值。
2作为支线的三级、四级、基础级农村公路可采用第1类加宽值。
表5.0.11双车道路面加宽值(m)
圆曲线半径(m)
加宽设计
200~150~100~70~50~30~25~20~15~
类别车辆8~15
2502001501007050302520
中小
第1类0.40.60.81.01.21.41.62.02.43.2
型车
载重
第2类0.60.70.91.21.52.0----
汽车
铰接
第3类0.81.01.52.02.7-----
列车
注:单车道公路路面加宽值为表列规定值的一半。
7
DB42/T1380-2018
5.0.12缓和曲线
直线与小于表5.0.9不设超高最小半径的圆曲线相衔接处,应设置缓和曲线。缓和曲线采用回旋
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缓和曲线参数及其长度应根据线形设计以及对安全、视觉、景观等的要求,选用较大的数值。
2四级、基础级农村公路直线与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的圆曲线相衔接处,可用超高、加宽缓和
段径相连接。
5.0.13最大纵坡
最大纵坡应符合表5.0.13的规定。
表5.0.13最大纵坡
设计速度(km/h)4030201510
最大纵坡(%)7891212
1农村公路改扩建中,设计速度为40km/h、30km/h、20km/h的利用原有公路的路段,经技术经济
论证,最大纵坡值可增加1%;高山峡谷区的基础级农村公路改扩建中,对利用原有公路的受限路段,
经技术经济论证,最大纵坡值不应大于15%,同时应设置相应的交通安全施设,并加强运行管理。
2三、四级农村公路越岭路线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相对高差200~500m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
5.5%,相对高差大于500m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0%,且任意连续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
基础级农村公路可参照执行。
5.0.14不同纵坡的最大坡长
不同纵坡的最大坡长应符合表5.0.14规定。
表5.0.14不同纵坡的最大坡长(m)
设计速度(km/h)
纵坡坡度(%)
4030201510
411001100120012001200
5900900100010001000
6700700800800800
7500500600600600
8300300400400400
9200300300300
10200200200
11、12200200
13、14、15150150
8
DB42/T1380-2018
5.0.15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农村公路纵坡变更处应设置竖曲线,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不应小于表5.0.15的规定值。
表5.0.15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设计速度(km/h)4030201510
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450250100100100
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4502501007070
竖曲线最小长度(m)3525201515
6路基路面
6.0.1一般规定
1路基路面设计应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2路基应设置排水设施与防护设施,取土、弃土应进行专门设计,防止水土流失、堵塞河道和诱
发路基病害;应进行路基表土综合利用方案设计,充分利用资源。路基设计应结合农田水利设施和自然
环境等进行综合设计。
3应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安全、环境、土地、经济等因素选择合理的路基断面形式。
4通过特殊地质、水文条件的路段,应查明其规模及对公路危害程度,结合当地实践经验,采取
综合治理措施,增强农村公路防灾抗灾能力。
5路基路面结构应遵循整体化设计原则。路基设计应根据可用填料、施工条件和当地成功经验,
提出路基结构的设计要求与设计指标;路面结构设计应结合路基结构设计要求与设计指标进行综合设计,
以满足路面结构耐久性要求。
6农村公路改扩建项目拓宽路段宜采用单侧拓宽,新建路基、路面和原路基、路面利用均应按现行
标准进行设计,并应加强路基、路面的拼接设计。
6.0.2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应符合表6.0.2的规定:
表6.0.2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公路等级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基础级公路
设计洪水频率1/25按具体情况确定
注:城镇周边地区的公路路基设计洪水频率应结合城镇防洪标准,考虑救灾通道、排洪和泄洪需求综合确定。
6.0.3路基高度要求
路基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路基高度设计应使路肩边缘高出路基两侧地面积水高度,同时考虑地下水、毛细水和冰冻的作
用,不使其影响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9
DB42/T1380-2018
2沿河及受水浸淹的路基边缘高程应高出表6.0.2规定设计洪水频率的计算水位加壅水高、波浪
侵袭高和0.5m的安全高度。
3交通量小的农村公路跨越季节性的宽浅河流时可修建过水路面。
6.0.4路基技术要求与原地面处理要求
路基技术要求和原地面处理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路堤基底应清理和压实。基底强度、稳定性不足时,应进行处理,以保证路基稳定,减少工后
沉降。
2路基压实度和路基填料最小承载比应根据公路技术等级、填挖深度、交通荷载等级和填料等因
素确定,并应符合表6.0.4-1、表6.0.4-2的规定。
表6.0.4-1路基压实度
路面底面路基压实度(%)
路基部位
以下深度(m)三、四级公路基础级公路
上路床0~0.3≥94≥92
下路床轻、中及重交通0.3~0.8≥94≥92
上路堤轻、中及重交通0.8~1.5≥93≥91
下路堤轻、中及重交通1.5以下≥90≥90
桥台背、涵台背、挡墙背≥94≥94
表6.0.4-2路基填料最小承载比要求
路面底面填料最小承载比CBR(%)
路基部位
以下深度(m)三、四级公路基础级公路
上路床0~0.355
下路床轻、中及重交通0.3~0.833
上路堤轻、中及重交通0.8~1.533
下路堤轻、中及重交通1.5以下22
3在满足路基各层压实度的前提下应根据路基实际采用的填料类型和路面结构设计要求,确定路
床顶面回弹模量标准。对于重载交通路基、软弱和特殊土路基,可适当提高路床顶面回弹模量标准。基
础级路床顶面回弹模量应不小于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MZ/T 110-2018 地名标志用蓄光膜 2018-11-05
- MZ/T 127-2019 外语汉字译写导则:印度尼西亚语 2019-04-30
- MZ/T 093-2017 中国福利彩票系统彩票随机数检验规范 2017-10-18
- MZ/T 130-2019 外语汉字译写导则:菲律宾语 2019-04-30
- MZ/T 128-2019 外语汉字译写导则:普什图语 2019-04-30
- MZ/T 113-2018 婚姻登记档案信息补录规范 2018-11-05
- MZ/T 114-2018 婚姻登记员培训要求 2018-11-05
- MZ/T 091-2017 国家行政区划图(集)编制规范 2017-10-18
- MZ/T 092-2017 省、地、县级行政区划图(集)编制规范 2017-10-18
- MZ/T 109-2018 地名标志用支撑件 2018-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