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01/T 18-2018 成都市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规范

DB5101/T 18-2018 DB5101/T 18-2018 Standard for Risk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 Safety Production in Chengdu City

四川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3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101/T 18-2018
标准类型
四川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
发布日期
2018-09-30
实施日期
2018-10-01
发布单位/组织
成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成都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成都市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工作流程及工作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成都市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有行业标准或要求的,从其规定。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成都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成都市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服务中心、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
起草人:
袁海良、周健、金涛、蔡康、杨海静、杨信林、胡海、陈倩、姚武英、余航、 毛颖、王小琳、李小雯、文萌川、卢学辉、于乾靠
出版信息:
页数:3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DB5101

四川省成都市地方标准

DB5101/T18—2018

成都市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

工作规范

2018-09-30发布2018-10-01实施

成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5101/T18—2018

目  次

前 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原则.........................................................................................................................................................1

5工作流程.........................................................................................................................................................2

6工作内容.........................................................................................................................................................3

附录A(资料性附录)初始风险调查表........................................................................................................8

附录B(资料性附录)风险评估基础表格.................................................................................................10

附录C(资料性附录)风险评估方法..........................................................................................................11

附录D(资料性附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和风险数据台账.....................................................15

附录E(资料性附录)风险告知卡示例......................................................................................................16

附录F(规范性附录)企业综合安全风险等级判定标准.........................................................................17

附录G(规范性附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效果自评表.............................................................................18

参 考 文 献.................................................................................................................................................24

I

DB5101/T18—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成都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成都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成都市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服务中心、成都市标准化

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袁海良、周健、金涛、蔡康、杨海静、杨信林、胡海、陈倩、姚武英、余航、

毛颖、王小琳、李小雯、文萌川、卢学辉、于乾靠。

II

DB5101/T18—2018

成都市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成都市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工作流程及工作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成都市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有行业标准或要求的,从其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23694风险管理术语

GB/T24353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风险源

风险伴随的设备设施和场所,以及在设备设施和场所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其组合。

3.2

危险和有害因素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其组合的因素。

注:改写GB/T13861-2009,定义3.2。

4基本原则

4.1应遵循“领导负责、全员参与、全方位识别、全过程控制”的原则。

4.2应按照P(策划)、D(实施)、C(检查)、A(持续改进)循环方法论,从人、物、环境、管理

等方面,全方位识别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存在的安全生产风险并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以杜绝人的不

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改善工作环境,全面提升安全生产风险防控能力,防止事故发生。

4.3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安全管理体系,并有机结合,以减少体系运行成本。

1

DB5101/T18—2018

5工作流程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流程见图1。

图1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流程图

2

DB5101/T18—2018

6工作内容

6.1策划与准备

6.1.1建立机制

6.1.1.1企业应结合现有的安全管理目标制定明确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目标,层层分解,并

每季度至少考核一次。

6.1.1.2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明确制定、实施、考核等各环节内容。

6.1.1.3企业应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责任制融入现有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单位和人员的安

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职责,并每年至少考核一次。

6.1.1.4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负责人、其他各级管理人员及关键岗位员工组成的安全

生产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牵头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安全生产风险分级

管控领导小组应定期召开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会议,并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运行情况进

行评审。

6.1.1.5主要负责人应全面负责组织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

物力、财力支持。

6.1.1.6分管安全负责人应协助主要负责人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对该项工作负综合

监管责任。

6.1.1.7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过程

中的具体组织、协调等日常事务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编制体系文件;

——制定培训计划;

——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

——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档案;

——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运行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等。

6.1.1.8其他各级管理人员应负责实施职责权限范围内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6.1.1.9其他从业人员应积极开展本岗位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熟练掌握本岗位安全生产风

险及其控制措施。

6.1.2调查初始风险

企业在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之前,应对从业人员、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和安全生产管理等现

状进行初始风险调查,形成初始风险调查表,参见附录A。

6.1.3制定工作方案

企业应制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方案,明确各单位和人员的工作任务、工作程序、工作方法、

时间安排以及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各种记录表格。

6.1.4开展动员培训

企业应动员全体人员主动参与风险评估工作,并在实施之前分别对管理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进行培

训,其中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风险相关术语及定义;

——相关政策文件、技术标准;

3

DB5101/T18—2018

——风险评估方法与应用;

——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及工作方案;

——初始风险调查结论;

——风险控制措施制定原则及措施;

——风险分级管控过程中各种表格/记录的填写;

——风险分级管控过程控制。

对其他从业人员的培训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风险的定义;

——企业风险管理制度;

——简单易行的风险评估方法与应用;

——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分级管控过程中各种表格/记录的填写。

6.2实施

6.2.1确定评估范围

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确定风险评估范围。风险评估范围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岗位作业活动,包括管理岗位和操作岗位的常规和非常规作业;

——生产、办公和生活场所,包括建构筑物、设备设施、工艺、物料、人员、环境等;

——相关方作业活动。

6.2.2分解评估任务

企业应结合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目标将风险评估任务层层分解直至岗位,以达到全员参与的

目的。

6.2.3划分评估单元

6.2.3.1企业可根据功能分区或岗位作业活动划分评估单元。

6.2.3.2根据功能分区划分,按照设备设施、区域(场所)、部位或生产工序将全部区域划分成相对

独立的评估单元。

6.2.3.3根据岗位作业活动划分,应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特别是

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

6.2.4调查基础信息

企业应调查了解评估单元内设备设施、作业活动等基本情况,形成风险评估基础信息清单,参见附

录表B.1、表B.2。

6.2.5风险识别

6.2.5.1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选用适用的风险识别方法,如头脑风暴法、专家评议法、因果分析图法、

五问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工作危害分析法、安全检查表法等。

6.2.5.2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作业活动风险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进行识别,形成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

录表,参见附录表B.3。

6.2.5.3针对设备设施、场所等存在的风险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进行识别,形成安全检查分析评价记

录表,参见附录表B.4。

6.2.5.4企业应按照GB/T13861的规定,全面识别可能导致GB6441列出的事故类别的人的因素、物

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危险和有害因素,并充分考虑《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

4

DB5101/T18—2018

手册(2016)版》中提及的较大危险因素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2015)版》中列出的职业病危

害因素。

6.2.6风险分析

企业应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析,分析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可能影响风险的后果或可能性的因素,包

括“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可能导致的事故”以

及现有的控制措施及其有效性。

6.2.7风险评价

6.2.7.1风险评价宜选用风险矩阵分析法、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参见附录C.1、附录C.2。

6.2.7.2企业在开展风险评价时,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风险评价准则,明确事故(事件)发生的

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值的取值标准和评价级别。风险值的取值标准参见附录C。风险评价准则

的制定应充分考虑以下要求:

——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安全管理程序文件;

——相关方的合理诉求;

——事故案例。

6.2.7.3企业将风险分析的结果与预先制定的风险评价准则相比较,或者在各种风险的分析结果之间

进行比较,确定各个风险源的风险等级,并判定风险是否可接受。风险等级原则上从高到低分为重大风

险(1级)、较大风险(2级)、一般风险(3级)、低风险(4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

表示。

6.2.7.4以下情形应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

——存在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存在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发布的重大风险清单中的项目。

6.2.8风险管控

6.2.8.1企业应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对于评价出的不可接受

风险,应制定补充措施并实施,直至风险可以接受。

6.2.8.2企业在选用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融入到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中,

按照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和重点突出人的因素的原则,选用以下风险控制措

施:

——工程防护措施,包括改变工艺和物料,设置检测和报警、安全防护、泄压和止逆、紧急处理等

设备设施;

——管理措施,包括制修订目标方针、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责任制,培训教育,检维修等;

——个体防护措施,包括配备头部、呼吸器官、眼(面)部、听觉器官、躯干、手部、足部、皮肤

及防坠落等个体防护用品;

——应急管理措施,包括完善应急预案、应急组织、应急物资、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等。

6.2.8.3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评审以下内容:

——可行性和有效性;

——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是否产生新的风险;

——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措施。

6.2.8.4企业应明确所有风险源的风险管控层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

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

点进行管控。

5

DB5101/T18—2018

6.2.8.5风险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级和岗位级,企业应合理确定

风险源的风险管控层级,也可结合企业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对风险管控层级进行增加或合并。

6.2.8.6可参照以下原则,确定风险管控层级:

——1级/红色:属于重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立即采取

控制措施,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停产整改。需要停产整改的,只有当风险降至可接受后,才能

开始或继续工作;

——2级/橙色:属于较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制定改进

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3级/黄色:属于一般风险,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需要控制管理;

——4级/蓝色:属于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

6.2.8.7企业应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完成后,统计并编制形成全部风险信息的安全生产风险

分级管控清单(参见附录D.1)和风险数据台账(参见附录D.2),并定期更新。

6.2.9风险告知与培训

6.2.9.1企业应建立风险公告制度,及时将本企业(场所/岗位)存在的主要安全生产风险、事故后果、

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告知企业员工、相关方及外来人员。

6.2.9.2风险告知可采取以下形式:

——在醒目位置或重点区域设置安全生产风险公告栏;

——在醒目位置张贴企业“红、橙、黄、蓝”风险分布图,图上展示的各设备设施、区域、场所、

部位等或作业活动的风险等级应为其存在的最高风险等级;

——在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风险告知卡,参见附录E;

——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场所设置明显标志;

——在有重大事故隐患和较大危险的场所和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标志;

——在工作岗位标明安全操作要点或者安全操作规程;

——在重点岗位设置应急处置卡;

——办公系统告知;

——发放文件。

6.2.9.3企业应组织在岗员工学习已识别出的岗位风险信息,熟悉控制措施,演练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方案)。

6.3检查

6.3.1过程监测

6.3.1.1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监测制度,明确监测方式、监测项目等内容,并定期对安全生

产风险分级管控效果进行监督检查。

6.3.1.2企业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控沟通机制。重大风

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6.3.2信息上报

企业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产生的风险信息应及时上报到成都市城市安全风险信息管理

系统,并依托该系统,根据企业的固有风险源评估结果、周边环境、法律法规标准符合性情况和安全管

理绩效等方面,判定企业综合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分别用红、橙、

黄、蓝四种颜色表示。企业综合安全风险等级判定标准见附录F。

6

DB5101/T18—2018

6.4持续改进

6.4.1改进

6.4.1.1企业应每年至少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运行情况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填写自评表,

见附录G,并将自评结果进行公示和公布。对评审中发现的问题,企业应制定措施,持续改进。

6.4.1.2通过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企业应在以下方面持续改进:

——风险管控责任制;

——风险管控措施;

——隐患排查工作;

——风险管控能力;

——员工风险意识、安全技能及应急处置能力;

——作业现场风险告知可视化管理;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档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安全生产风险

分级管控责任制、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方案、风险培训档案、风险评估基础信息(作业

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等)、风险识别评价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清单、风险数据台账、

定期评估报告及风险信息更新记录等。

6.4.2更新

企业应至少每半年更新一次安全生产风险信息。出现下列情形时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估,更新风险信

息:

——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发生变化;

——生产工艺或主要设备设施发生变化;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

——事故或事件发生后;

——组织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调整;

——周边环境发生较大变化。

7

DB5101/T18—2018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初始风险调查表

表A.1初始风险调查表

企业名称

地址

企业性质□国有□集体所有制□私营□联营□股份制□外资□其他

经营范围所属行业

□自有占地面积m2

建设时间产权性质

□租赁占地面积m2

员工人数/人职能部门数量/个

初始风险调查内容

序号调查项目调查依据调查记录调查小结备注

查阅“三违”情况

检查记录、事故档

1员工是否具有较强的风险意识无案,抽问岗位员工

本岗位风险及应急

处置措施

组织机构是否健全,是否设有安全

2《安全生产法》

管理部门或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是否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或安全专《成都市企业安全生

3

业技术人员产主体责任规范》

是否建立有较为健全的安全管理规《安全生产法》查阅各项制度执行

4

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且执行良好企业自身管理制度记录

《企业安全生产费用

企业经济状况是否较好,安全投入

5提取和使用管理办

是否充足

法》

生产场所是否涉及危险化学品(含

6法律法规

“两重点一重大”)

7生产场所是否涉及燃爆性粉尘法律法规

8生产场所是否涉及高温液态金属法律法规

9生产场所是否属于劳动密集型场所法律法规

设备设施运行状况是否良好,有无

10明显缺陷,各项强检设备是否按要法律法规

求进行检定

作业环境是否良好,职业危害因素

11法律法规

检测结果是否符合要求

8

DB5101/T18—2018

表A.1(续)

序号调查项目调查依据调查记录调查小结备注

作业活动是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法律法规及企业安全

12

各项审批手续,有无“三违”现象管理制度、操作规程

13安全管理可视化状况是否良好法律法规

初始风险调查结论

企业初始风

险信息汇总

安全生产风

险分级管控

工作重点和

难点

调查人员调查时间

注:调查记录为调查项目的调查过程记录,调查小结为本项调查项目的调查结论。

9

DB5101/T18—2018

BB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