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T 200.1-2004 HFC网络数据传输系统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体要求

GY/T 200.1-2004 HFC network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行业标准-广电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Y/T 200.1-2004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广电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4-03-22
实施日期
2004-05-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归口单位
全国广播电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适用于HFC网络数据双向传输系统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标准化规划研究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影视信息网络中心、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有线电视台、华为技术公司、成都康特电子高新科技公司、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上海广电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傲龙宽频科技有限公司、中兴通讯有限公司、香港电讯盈科公司、深圳迪科信息技术公司、广东环网公司、创维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起草人:
金国钧、陈家兴、陈罗光、陈伟耀、李熠星、龙永庆、罗晓宏、聂锋、施弛、吴涛、杨宾华、俞迁如、曾春、曾庆军、曾学文、张朝阳
出版信息:
页数:1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GY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

GY/T200.1—2004

HFC网络数据传输系统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体要求

SpecificationforHFCdatatransmissionsystem

Part1:Generalspecification

2004-03-22发布2004-05-01实施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

HFC网络数据传输系统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本标准是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广技监字[2000]294号文“国家广电总局2000

年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下达,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标准化规划研究所、国家广

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影视信息网络中心、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公司等

共同承担。

考虑到本标准影响面广,涉及传输运营网和有关开发生产部门,为了充分发挥我国企业

和使用部门在标准制定过程中的作用,本标准的研究制定吸收了较多单位参与。参加本标准

起草的单位还有:青岛有线电视台、成都康特电子高新科技公司、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上海广电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傲龙宽频科技有限公司、中兴通讯有限公司、香港电讯盈科公

司、深圳迪科信息技术公司、广东环网公司、创维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二编制依据和编制过程

2000年11月13日,全国广电标委会秘书长、总局标准化规划研究所所长高少君教授

在深圳组织召开了起草小组成立会议,会议推举北京有线电视台金国钧教授担任起草小组组

长,并制定了本标准的编制计划,本标准起草工作正式启动。本标准编制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1、全面研究分析国际现行标准和技术,进行实验室仿真试验和应用环境测试

本标准起草小组首先全面研究分析了国际现行标准和技术,提出了“HFC数据接入国际

标准分析报告”和“EuroDocsis与EuroModem技术分析与比较”两份研究报告。在对HFC数据

接入应用技术广泛研究的基础上,部分专家还提出与现行标准使用技术不同的“码分多址HFC

宽带接入网络MAC层协议规范”供小组讨论。根据技术分析报告,起草小组成员单位进行了

系统实验室仿真试验。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本标准应用的电磁环境情况和上行信道的频谱利用率,起草小组成

员单位成都康特公司还组织完成了成都地区电磁环境测试分析报告。

经过上述的理论分析、环境测试和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并且考虑到现行国际标准的发展

及其对我国有线电视HFC网络升级改造的适应性、本标准将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等等,起草小

组提出了初步的标准起草意见,即参照ITU-TJ.112建议书附录B(TransmissionSystemsfor

InteractiveCableTelevisionServices,AnnexB:Data-over-cableradiofrequency

interface1.0)提出标准草案,而后该建议书由美国CableLabs实验室升级为DOCSIS1.1

1

版本,且扩展了EuroDOCSIS1.1。根据EuroDOCSIS规范的研究进展,起草小组决定参照

EuroDOCSIS1.1版本I07(文件号:rfi_v1.1_I07-010829)起草本标准。

2、研究开发符合标准草案的设备并进行大规模网上试验

在确定了本标准草案之后,华为、上广电、深圳傲龙、成都康特、广东环网等企业积极

投入产品研发,在国际上尚无系统产品的情况下,率先完成了CMTS和CM的研制。

2001年3月24日,本标准起草小组在北京召开了试验工作会议,成立由部分起草小组

成员构成的试验小组。根据本标准试验的需要,选择深圳蛇口有线电视网络作为试验网络。

试验小组起草了详细的试验实施方案,华为、上广电、深圳傲龙提供了多台符合本标准草案

的CMTS和CM样机用于试验。

蛇口网络采用星-树型网络分配结构,每个光节点下带有800~1500个双向接口。试验小

组对蛇口试验网络进行下行通道和网络上行性能的测试,确认该网络的网络结构和网络指标

当时在国内具有典型代表意义。试验分别采用华为、美国Arris公司的CMTS和深圳傲龙、

上广电公司的CM设备,确保了试验的公正性和本标准的互操作性。

试验结果表明:

●本标准草案的射频频谱结构符合我国现行标准GY/T106-1999的规定,符合本标

准草案的双向数据传输不影响现有HFC网上的业务;

●在一个光节点所带用户规模约1500户、CM接入约15%的情况下,系统全天可保持

下行64QAM、上行16QAM/QPSK(5种符号率)的数据通信(上行25MHz以上可实现

16QAM传输),白天可实现下行256QAM传输;

●满足GY/T106-1999和GY/T180-2001的HFC网络,采用符合本标准草案的CMTS

和CM可实现互操作,可确保开展数据业务的质量。

本次试验是本标准草案的验证试验,也是国际上首次对标准草案/EuroDOCSIS的大规模

网上试验。试验基本验证了我国有线电视HFC网络按照本标准草案开展数据业务的可行性。

华为公司研发的CMTS和上广电公司、深圳傲龙公司研发的CM设备在试验中都有突出表现,

证明我国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