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31/T 19-2019 亚洲玉米螟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DB5331/T 19-2019 The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s for Asian corn borer

云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331/T 19-2019
标准类型
云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12-30
实施日期
2020-01-20
发布单位/组织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德宏州农业农村局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德宏州亚洲玉米螟的防控。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植保植检站、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起草人:
太红坤、顾中量、王根权、何光华、白树雄、刘峙、王振营
出版信息:
页数: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16

DB5331

德宏州地方标准

DB5331/T19—2019

代替DG5331/T19-2016

亚洲玉米螟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2019-12-30发布2020-01-20实施

德宏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331/T19—2019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B、D为资料性附录,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德宏州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植保植检站。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太红坤、顾中量、王根权、何光华、白树雄、刘峙、王振营。

I

DB5331/T19—2019

亚洲玉米螟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亚洲玉米螟的主要防控技术、重点防控区域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德宏州亚洲玉米螟的防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

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T8321.8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八)

GB/T23391.3玉米大、小斑病和玉米螟防治技术规范第3部分:玉米螟

3术语与定义

3.1防控原理

亚洲玉米螟赤眼蜂(以下简称赤眼蜂)是寄生亚洲玉米螟(以下简称玉米螟)的优势蜂种,赤眼蜂

雌蜂把卵产于玉米螟卵内,当赤眼蜂幼虫孵化后,取食玉米螟虫卵,减少玉米螟幼虫的孵化量,从而减

轻玉米螟的为害。

3.2性诱剂

模拟自然界的昆虫性信息素,通过散发器释放到田间来诱杀异性害虫的仿生高科技产品。

4主要防控技术

4.1选用抗虫品种

目前,德宏州具有的抗虫性品种为云德3号、大天1号、北玉20、德玉5号、云瑞2号、云瑞505等。

同时,提倡多品种组合,避免长期种植单一品种。

4.2种子质量

玉米种子质量符合GB4404.1中4.2.2的规定。使用包衣种子。

4.3播种方式

单行条播,行距0.8m,株距根据种植密度确定。

双行条播,大行距1.0m,小行距0.4m,株距根据种植密度确定。

1

DB5331/T19—2019

穴播,行距0.7m,穴距0.5m,每穴2苗。

4.4合理密植

依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管理水平和种植季节等确定播种密度,夏玉米3500株/666.7m2~3800株

/666.7m2,冬玉米4500株/666.7m2~5500株/666.7m2。

4.5肥水管理

基肥每666.7m2施腐熟农家肥1000kg、三元复合肥(N︰P︰K=15︰15︰15)30kg、硫酸锌0.5kg~

2.0kg;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每666.7m2每次追施三元复合肥(N︰P︰K=15︰15︰15)8kg~10kg、

尿素8kg~10kg。采用条施或穴施,距离种子或植株0.05m~0.08m。

山区夏玉米在稳定进入雨季(一般5月中旬)后播种,中后期注意排涝。冬玉米视土壤墒情,灌水3~

4次。

4.6玉米秸秆处理

在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秸秆,作为青贮饲料或进行无害化堆肥处理,减少翌年玉米螟种群基数。

4.7监测与预测

4.7.1越冬虫源调查

开展越冬基数调查,准确掌握玉米螟种群数量。参照附录A进行识别诊断,参照附录B、附录C进行

统计分级,并适时预测。

4.7.2田间发生动态监测

在玉米整个生长期间,利用性诱剂水盆诱捕法诱集玉米螟成虫,掌握其田间发生动态,参照附录A

识别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