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1844-2013 草履蚧防治技术规程
DB34/T 1844-2013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grass looper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3年04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安徽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
- 起草人:
- 黄长春、张宏、孙倩、宋敏、姜秀芹、陈义周、谢广军、任太行、陈美功、洪 少民、王影。
- 出版信息:
-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16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1844—2013
草履蚧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controllingDrosichacorpulentaKuwana
2013-04-07发布2013-04-07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1844—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安徽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安徽省宿州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蚌埠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五河
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蒙城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利辛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怀远县森林
病虫害防治检疫站、亳州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长春、张宏、孙倩、宋敏、姜秀芹、陈义周、谢广军、任太行、陈美功、洪
少民、王影。
I
DB34/T1844—2013
草履蚧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草履蚧的发生(危害)程度和成灾标准、虫情监测、预测预报、防治策略及防治措施
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地区草履蚧的监测与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168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草履蚧DrosichacorpulentaKuwana
属半翅目Hemiptera蚧总科Coccoidea绵蚧科Monophlebidae,又称日本履绵蚧,俗称草鞋虫、
树虱子,是一种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的刺吸式害虫。以若虫、雌成虫在了嫩芽、嫩枝上刺吸危害,使芽
不能萌发或枝条干枯死亡。原是一种为害苹果、桃、樱桃、柿子、核桃等果树嫩芽、枝条的常见害虫,
近年来已成为危害杨树、悬铃木、枫杨、香椿、刺槐、桑等林木的重要害虫之一。
3.2
阻隔法防治blockingcontrolmethod
根据草履蚧若虫出土后上树危害的习性,在若虫上树之前,于树干部位设置阻隔带,将其阻隔于隔
离带下并集中消灭的防治方法。
4寄主、分布和识别特征
4.1寄主
杨Populusspp.、悬铃木Platanusspp.、香椿Toonasinensis(A.Juss.)Roem、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Mill.)Swingle、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桑MorusalbaL.、苹果Malusspp.、
梨Pyrusspp.、桃PrunuspersicaBatsch.、樱桃PrunuspseudocerasusLindl.、柳Salixspp.、
泡桐Paulowniatomentosa(Thunb.)steud.、槐SophorajaponicaL.、柿DiospyroskakiL.f.、
板栗CastaneamollissimaBlune、枣ZiziphusjujubaMill.、月季RosachinensisJacq.等。
1
DB34/T1844—2013
4.2分布
国内分布于安徽、河南、北京、河北、辽宁、山西、宁夏、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广东、广西
等省市自治区;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
4.3识别特征
识别特征参见附录A。
4.4生活习性
安徽1年1代,以卵在寄主附近泥土中越冬,少数在杂草、枯枝落叶等处越冬,0℃以上即可孵
化。若虫最早于1月中旬孵化,2月中下旬为若虫孵化盛期。2月中旬至3月上旬为若虫大量集中上
树时期,4~5月是若虫危害盛期,4月底成虫交尾,雌成虫5月中下旬陆续下树产卵。
5发生(危害)程度和成灾标准
按LY/T1681相关规定执行。
5.1发生(危害)程度
发生(危害)程度分轻度、中度、重度3个等级,分级标准见附录B。
5.2成灾标准
受害株率30%以上;树木死亡率10%以上。
6虫情监测
6.1监测范围和树种
6.1.1监测范围
重点监测地区有:村庄四旁、沟渠林带、农田林网、行道树、片林等。
6.1.2监测树种
重点监测树种有:杨树、悬铃木、枫杨、香椿、梨树等。
6.2监测时间
——卵期:11月至次年1月;
——若虫上树期:2月中旬至4月上旬;
——成虫下树期:4月下旬至5月下旬。
6.3监测方法
6.3.1踏查
在寄主分布区,设定踏查路线,选取有代表性的地段,设定临时标准地,随机抽取30株标准树
调查。
2
DB34/T1844—2013
主要调查受害树种、受害株数、立地条件以及枝条萌芽、枝干平均每10cm2虫口密度等情况,将调
查结果填入草履蚧踏查记录表,见附录C中的表C.1。
6.3.2系统虫情调查
6.3.2.1标准地设置
在草履蚧发生区,根据不同立地环境每6~20hm2设立固定标准地1块,林带按900株折算为1
hm2,并对标准地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填入固定标准地概况调查表,见附录C中的表C.2。
在每块标准地内用对角线或“Z”字型法,每隔5~10株选择1株,选取20株标准树,逐一进
行详查。
6.3.2.2若虫期调查
在标准树距树干基部50cm处,刮去粗翘皮,缠绕15cm以上的宽胶带,涂粘虫胶,每天定时检
查、统计数量,并将粘住的若虫清除。将调查结果填入草履蚧若虫期调查表,见附录C中的表C.3。
6.3.2.3成虫期调查
成虫下树始期、高峰期和末期各调查1次,在树冠中层4个方位随机抽取50cm枝条5个,统计
成虫数量。将调查结果填入草履蚧成虫期调查表,见附录C中的表C.4。
6.3.2.4卵期调查
12月上旬,野外采集卵囊10个,置于模拟自然条件下,观察孵化孵化情况,将调查结果填入卵
期调查表,见附录C中的表C.5。
6.3.3监测数据处理
将调查结果表整理、汇总后填入草履蚧发生情况汇总表,见附录C中的表C.6,并写出监测报告。
7预测预报
7.1发生量预测
用虫口基数法进行预测,即根据草履蚧雌成虫的有效虫口基数推测下一世代若虫的发生量,计算方
法:
推荐标准
- DB51/T 947-2009 动物血吸虫病查治技术规范 2009-06-02
- DB32/T 1389-2009 扬辐粳7号生产技术规程 2009-05-26
- DB32/T 1363-2009 江苏省高速公路养护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2009-06-10
- DB32/T 1365-2009 斜拉桥拉索减振设计指南 2009-06-10
- DB32/T 1367-2009 千米级斜拉桥设计指南 2009-06-10
- DB51/T 948-2009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 2009-06-02
- DB32/T 1394-2009 小梅山猪养殖技术规程 2009-05-26
- DB32/T 1392-2009 小麦品种 扬麦16 2009-05-26
- DB51/T 953-2009 雏鹅出场质量 2009-06-02
- DB51/T 941-2009 墨西哥类玉米种子检验技术规程 2009-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