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2702-2015 丘陵区水浇地小麦生产种植技术规程
DB37/T 2702-2015 DB37/T 2702-2015 Hilly irrigation wheat production and plant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5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B0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2702—2015
丘陵区水浇地小麦生产种植技术规程
2015-09-22发布2015-10-22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2702—2015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2
5小麦栽培技术......................................................................2
附录A(资料性附录)肥料中主要重金属含量的限量指标..................................5
附录B(规范性附录)小麦生产中宜使用的肥料..........................................6
附录C(资料性附录)肥料中污染物质含量的限量指标....................................7
附录D(资料性附录)小麦生产中禁止使用的农药品种....................................8
附录E(资料性附录)小麦生产中常用农药及合理使用准则................................9
I
DB37/T2702—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青岛农业大学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临沂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石岩、马洪义、谢淑娟、杨沣江、陈学海、蔡柯鸣、鞠鹏、孙良泉、徐坤、周
朋。
II
DB37/T2702—2015
丘陵区水浇地小麦生产种植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丘陵区水浇地小麦生产种植的基本要求、产地环境、品种选择、种子处理、耕
作整地、播种施肥、病虫草防治、收获贮藏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丘陵区水浇地小麦的种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351—2008小麦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7412小麦种子产地检疫规程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227微生物肥料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5332无公害食品大田作物产地环境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丘陵区
地势高低起伏,坡度较缓,连绵不断的低矮隆起高地,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相对起伏在200m
以下的地区。
3.2
产地环境
具有灌溉条件的丘陵区麦田。
3.3
秸秆还田
小麦和玉米收获后,茎、杆、根茬等通过各种方式留在田间土壤中。
1
DB37/T2702—2015
3.4
安全水分
一定温度下,小麦籽粒能够安全储藏的含水量。
4基本要求
4.1产地
4.1.1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应符合NY5332的规定。
4.1.2土壤肥力
应选择地势较平坦,土层深厚肥沃,保水保肥性好的地块。土壤耕层20㎝以内有机质含量≥1.3%,
全氮(N)含量≥0.11%,速效氮(N)≥90mg/kg,速效磷(P2O5)含量≥25mg/kg,速效钾(K2O)含
量≥100mg/kg。
4.2品种选择
4.2.1应选择抗逆性强、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的优良小麦品种。所选品种应经过国家或山东省农作
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以及GB7412的规定。
4.2.2应对小麦种子进行药剂包衣处理。
4.3肥料使用准则
4.3.1应符合NY/T496的规定。
4.3.2不应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和生物肥料以及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肥料。
4.3.3宜增施有机肥料,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应配合使用。
4.3.4农家肥等有机肥料施用前应经无害化处理,微生物肥料应符合NY/T227的要求。
4.4农药使用规则
4.4.1应符合GB4285、GB/T8321的规定。
4.4.2应合理混用、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或具有负交互抗性的药剂。
5小麦栽培技术
5.1播前准备
5.1.1底墒
应做到足墒播种,土壤相对含水量宜在70%~80%。若墒情适宜,应在秋作物收获后及早深耕,并
整地播种,尽量减少水分散失;墒情不足的地块,应注意造墒播种。对于玉米秸秆还田的地块,应在小
麦播种后浇蒙头水,墒情适宜时划锄破土辅助出苗。
5.1.2底肥
5.1.2.1应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协调氮、磷、钾投入比例。
2
DB37/T2702—2015
222
5.1.2.2在肥料投入上,一般施有机肥3000kg/667m以上,纯氮13kg/667m~16kg/667m,P2O5
2222
8kg/667m~9kg/667m,K2O8kg/667m~9kg/667m。
5.1.2.3秸秆粉碎后,翻压前应将底肥均匀的撒在地表。
5.1.2.450%的氮肥和钾肥、全部的磷肥宜全作底肥结合深耕或深松全部深施,施肥深度应控制在15
cm~30cm左右。剩余50%的氮肥和钾肥应在春季追施。
5.1.3整地
5.1.3.1玉米收获后,应采用秸秆粉碎还田方法,将玉米秸秆粉碎,秸秆长度应在5cm左右,将玉米
秸秆粉碎及时翻压还田,深度不小于15cm。
5.1.3.2应确保地面平整,土壤墒情适宜。
5.2播种
5.2.1播期
应遵循“播期服从墒情”的原则,合理确定播期,并宜在10月1日至10月15日期间播种。
5.2.2播量
在适宜播期范围内,播量应在6.5kg/667m2~8kg/667m2。
5.2.3播种方式
5.2.3.1宜实行宽幅等行距(22cm~26cm)起垄精量播种,播深3cm~4cm。
5.2.3.2若采用常规小麦精播机或半精播机播种,应加装镇压装置,行距应控制在20cm~22cm。播
种速度宜控制在5km/h,做到下种均匀、深浅一致。
5.3田间管理
5.3.1冬前管理
5.3.1.1出苗后,应及时查苗补种,对10cm以上缺苗断垄地段应补种浸种催芽的种子。
5.3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GB/T 41081-2021 陶瓷砖填缝剂技术要求 2021-12-31
- GB/T 41088-2021 海洋能系统的设计要求 2021-12-31
- GB/T 41092-2021 多重应用环境场所电气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降低指南 2021-12-31
- GB/T 41079.1-2021 液态金属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第1部分:密度的测定 2021-12-31
- GB/T 41091-2021 人员密集场所电气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降低指南 2021-12-31
- GB/T 41085-2021 城乡社区环卫清洁服务要求 2021-12-31
- GB/T 41086-2021 基于拉曼光谱技术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检查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2021-12-31
- GB/T 41087-2021 太阳能热发电站换热系统技术要求 2021-12-31
- GB/T 41090-2021 能动安全系统压水堆核电厂总设计要求 2021-12-31
- GB/T 41080-2021 钼及钼合金金相检验方法 2021-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