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953-2013 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程
DB11/T 953-2013 Forestry Carbon Sequestration Measurement and Monitor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3年02月
-
2024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40
B64
备案号:36778-2013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953—2013
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forestrycarbonaccountingandmonitoring
2013-01-31发布2013-05-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1/T953—201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碳库的确定与选择...................................................................2
5计量与监测.........................................................................2
6监测要求...........................................................................9
附录A(规范性附录)样地调查取样记录表.............................................10
附录B(资料性附录)北京部分树种的含碳率...........................................11
附录C(资料性附录)北京森林及城市绿地主要树种生物量异速生长方程...................12
附录D(资料性附录)IPCC温带森林树木根茎比与生物量转换扩展因子参考值...............14
附录E(资料性附录)不同温带森林类型地下生物量、灌、草及枯落物生物量换算参数.......15
附录F(规范性附录)碳排放计量参数记录表...........................................16
参考文献.............................................................................18
I
DB11/T953—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林业碳汇工作办公室,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林业勘察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小平、薛康、周彩贤、何桂梅、张峰、于海群、李伟、刘琪璟、姬宏旺。
II
DB11/T953—2013
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林业碳汇计量监测的碳库确定与选择、计量监测的技术方法和监测的相关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开展林地与城市绿地的碳汇计量监测工作。主要计量监测林地与城市绿地的碳储
量、碳储量的变化量、林业活动及森林火灾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1237森林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及碳氮比的计算
NY/T1121.4土壤检测第4部分:土壤容重测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林业碳汇forestrycarbonsink
通过实施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经营、植被恢复、减少毁林等活动,吸收并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与
碳汇交易相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3.2
林业碳库forestrycarbonpools
林业相关的五大碳库主要为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物、粗木质残体和土壤有机质。
3.3
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biomass
林地绿地土壤层以上以干重表示的所有活生物量,包括干、枝、叶、花和果实。
3.4
地下生物量below-groundbiomass
林地绿地土壤层以下所有活根的生物量。细根(直径≤2mm)不纳入本部分计算。
3.5
1
DB11/T953—2013
枯落物litter
矿质土层或有机土壤以上、直径<5cm或其它规定直径的、处于不同分解状态的所有死生物量,包
括凋落物及腐殖质等。
3.6
土壤有机质Soilorganicmatter
一定深度内矿质土和有机土(包括泥炭土、沙砾层)中的有机质,包括不能凭经验从土壤中区分出
来的直径≤2mm的活细根。
3.7
碳储量carbonstocks
在特定时间内保留在某个库中碳的数量。
3.8
含碳率carbonfraction
每克干物质的碳含量。
3.9
生物量扩展系数biomassexpansionfactor
林分单位面积优势树种(组)的生物量(t/hm2)与单位面积优势树种(组)蓄积量(m3/hm2)的比
值(简称BEF)。
3.10
碳计量与碳监测carbonaccountingandmonitoring
对现有林地、城市绿地的碳储量、碳汇量和监测区域边界内的碳排放情况进行动态的调查与测算。
3.11
碳汇量carbonremovalsbysinks
一定时间段内林地、城市绿地的碳储量变化量,减去监测边界内的排放量,反映了林地、绿地对温
室气体的清除能力和贡献。
4碳库的确定与选择
林业碳库选择时充分考虑成本有效性、保守性和降低不确定性的原则。本标准中林地主要考虑地上
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物和土壤有机质四个碳库,绿地主要考虑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两个碳库。
计量监测单位应明确地说明选择或不选择某一个或多个碳库的理由,当选择了某个碳库后,就要连续对
其进行碳计量与碳监测。
5计量与监测
2
DB11/T953—2013
5.1林地调查方法
5.1.1样地抽样与设置
5.1.1.1抽样方法
根据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样地的起源(天然、人工)、森林类型(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
木林)和林龄(幼、中、近、成、过熟林)及树种等具体情况,采用典型取样法每种类型抽取3个以上的
样地。如果现有一类清查样地不能完全满足林业碳汇计量监测要求,可再根据需要增设有典型代表性的
样地类型。所有样地布点都需落实到森林资源分布图上。
5.1.1.2样地与样方设置
样地采用GPS定位,定位样点作为样地西南角,统一标记并编号。增设的乔木典型样地为25.82
m×25.82m,以样地西南角为起点,罗盘仪测角,皮尺量距离,闭合差小于1/200。
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采用样方调查。灌木层样方规格2m×2m,共设置4个,分别位于样地西
南角向西2m处、西北角向北2m处、东北角向东2m处、东南角向南2m处,草本、枯落物层按1m×1m在灌木
样方内设置并进行生物量调查。土壤剖面调查设置在样地东南角向东2m处。样地及样方设置方式见图1。
图1样地与样方设置图
5.1.2乔木层调查
记录乔木样地因子,包括:平均年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起源、下层主要植被类型及盖度、土
壤类型、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样木因子,包括:树种、胸径、树高、生长状况等。对所有胸径大
于5cm的活立木进行每木检尺。
3
DB11/T953—2013
5.1.3灌木层(林)调查
调查样方内灌木种类(包括未达起测直径D<5.0cm的幼树)、地径、盖度、株数、平均高等。选
择样方中3株平均大小的标准木,采用全株收获法分别测定其地上干、枝、叶和地下根系的鲜重,选取
干、枝、叶和根样品(300g)带回实验室测定其含水率。如为丛生灌木,则在样方内选取1~2丛平均
冠幅的灌丛,采用完全收获法测定其鲜重和样品重,带样品回实验室测定其含水率。样品统一编号、贴
标签,标明样品采集的样地号、样方号、样品种类和采集日期,并填写附录A取样记录表。
5.1.4草本层调查
调查样方内草本植物种类、丛数量、高度、盖度,收集样方内全部草本测定鲜重,并对每个样方的
混合草本进行样品采集(300g),带回实验室测定其含水率。样品统一编号、贴标签,标明样品采集的
样地号、样方号、样品种类和采集日期,并填写附录A取样记录表。
5.1.5枯落物层调查
调查样方内枯落物的厚度,收集全部枯落物称其鲜重,并选取样品(200g)带回实验室测定其含水
率。样品统一编号、贴标签,标明样品采集的样地号、样方号、样品种类和采集日期,并填写附录A取
样记录表。
5.1.6土壤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土壤容重和有机质含量。每个土壤剖面采样层次按0cm~10cm、
10cm~20cm、20cm~40cm、40cm~100cm划分土层,每层用环刀取土样,称鲜重后,将土取出装入小信
封,编号、带回室内烘干,测定土壤含水率。另外,用环刀取各层土样充分混合,四分法取500g的土样
直接装入塑封袋,编号、带回室内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填写附录A取样记录表。
5.2城市绿地调查方法
5.2.1乔木调查
结合园林绿化普查数据开展绿地乔木树种调查,将每种乔木树种按径阶或龄级分别选择3~5株标准
木,编号挂牌、标定具体位置,并实测标准木胸径、树高等因子。
5.2.2灌木调查
每种灌木类型调查单位面积株数,选取对平均生长状况具代表性的标准株3~5株,调查标准株的地
径、树高,采集标准株整个植株,称量鲜重,选取根、茎、叶、枝样品,带回实验室测定其含水率。绿
篱类灌木按同样方法调查。
5.2.3草坪及其他类型植物调查
对草坪、地被植物、攀缘植物等类型,选择典型地块,设置1m×1m样方进行调查,记录样方内的植
物种类和株数,采挖样方内所有植株称重、记录生物量鲜重,再选取一定的样本,带回实验室测定其含
水率。
对于宿根花卉、色块、竹子、月季等植物,选择典型类型,调查单位面积的株数,选取3株~5株代
表平均生长水平的单株作为标准株,采挖、称重、烘干、测定其标准株的生物量,再推算得到单位面积
的总生物量。
5.3计量与监测方法
4
DB11/T953—2013
5.3.1林地绿地总碳储量
林地的总碳储量是监测区域内各碳库的储碳量之和,计算见公式1:
C总=C乔+C灌+C草+C枯落物+C土壤............................(1)
式中:
C总——林地总的碳储量;
C乔——乔木层碳储量(包括散生木和四旁树);
C灌——林下灌木层碳储量(包括灌木林碳储量);
C草——草本层碳储量;
C枯——枯落物碳储量;
C土壤——土壤碳储量。
城市绿地的总碳储量为乔、灌、草地上与地下生物量碳库的碳储量之和。
5.3.2乔木层碳储量
乔木层的碳储量为乔木层各树种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之和与其含碳率的乘积,计算见公式2:
n
().................................(2)
C乔=åWi上+Wi下×CFi
i=1
式中:
C乔——乔木层碳储量(包括散生木和四旁树),
Wi上——乔木层i树种的地上生物量,
Wi下——乔木层i树种的地下生物量,
n——乔木层树种数,
CFi——i树种的含碳率。
含碳率可采用附录B中所列的树种(组)含碳率参考值,也可实际测定获得。
5.3.2.1乔木层地上生物量
林地乔木样地调查和城市绿地乔木标准木调查获得不同树种的胸径、树高数据之后,采用附录C中
所列的乔木树种生物量异速生长方程进行生物量计算,或根据调查乔木树种的蓄积量,利用生物量扩展
因子法(附录D)进行生物量推算。
1)生物量异速生长方程法
计算见公式3~10:
m
乔木层总地上生物量:W=W.............................................(3)
乔总å乔i
i=1
S乔i
第i森林类型乔木层地上生物量:W乔i=W样乔i×..................................(4)
S样乔i
n
第i森林类型样地乔木层地上生物量:...................................(5)
W样乔i=åWj
j=1
5
DB11/T953—2013
b2b
第i森林类型样地内单株树木地上生物量:Wj=aD或Wj=a(DH)..................(6)
或可采用树木各部分的异速生长方程:Wj=W干+W枝+W叶............................(7)
其中:
b2b
树干生物量:W干=aD或W干=a(DH).........................................(8)
2b
枝条生物量:W枝=a(DH).............................................(9)
b2b
树叶生物量:W叶=aD或W叶=a(DH)........................................(10)
式中:
D——胸径;
H——树高;
S——面积;
m——森林类型的总数;
n——样地内乔木株数:
a、b——常数。
各样地单位面积林分地上生物量的测算优先采用生物量异速生长方程法,四旁树、散生木、绿地乔
木亦可采用此法进行类推计量。如果没有可用的生物量方程,可用生物量扩展因子法。
2)生物量扩展因子法
计算见公式11~12:
nm
乔木层地上总生物量:............................................(11)
W乔总=ååWij
i=1j=1
第i森林类型第j树种的地上生物量:WAWAVBEFSVD............(12)
ij=i×单ij=i×单ij×ij×ij
式中:
Ai——第i森林类型的面积;
W单ij——第i森林类型第j树种单位面积生物量;
V单ij——第i森林类型第j树种的每公顷蓄积;
BEFij——第i森林类型第j树种的生物量扩展系数;
SVDij——第i森林类型第j树种的木材密度;
n——森林类型总数;
m——树种数量。
5.3.2.2乔木层地下生物量
林地乔木层地下生物量计量通常采用附录D或E中所列的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生物量换算关系(根茎
比)作近似计算。四旁树、散生木、城市绿地乔木层地下生物量可采用此法进行类推计算。
乔木层总地下生物量是森林所有类型乔木层地下生物量之和,计算见公式13:
nm
................................(13)
W地下=ååAi×rij×W地上ij
i=1j=1
6
DB11/T953—2013
式中:
n——森林类型数;
Ai——第i森林类型的面积;
W地上ij——第i森林类型第j树种单位面积乔木层地上生物量;
rij——第i森林类型第j树种的树木根茎比。
5.3.3灌木层(林)碳储量
林地和城市绿地的灌木层生物量采用样本收获法进行分析,推算获取单位面积灌木层生物量数据。
区域灌木层生物量是区域内所有森林类型或城市绿地灌木层生物量之和(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HB 2435-1992 焊硬质合金刀片的镶齿两面刃和三面刃铣刀用刀齿 1993-02-22
- HB 2958-1991 通用块 1991-08-03
- SJ 2990.1-1988 组合冲模 刃口座 1988-03-28
- HB 5677-1983 带凸缘直通管接头 1984-08-23
- SJ 3058.6-1988 冲裁模通用模架 垫板 1988-03-28
- QJ 2584-1993 钛合金十字槽沉头螺钉 1993-03-29
- GA 99.3-2000 边防管理边境地区渔(船)民、船只信息代码 第3部分:台轮船舶港籍代码 2000-08-09
- QJ 1775-1989 普通螺纹用圆板牙技术条件 1989-03-08
- HB 2060-1974 杠杆传动器 1974-11-11
- HB 5170-1981 电接点用贵金属及其合金丝材锻平试验方法 1981-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