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5080-2016 一体化预制泵站技术规程

DB37/T 5080-2016 Integration of Prefabricated Pumping St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废止 页数:4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T 5080-2016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6-11-21
实施日期
2017-02-01
发布单位/组织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城镇给水、排水工程和内涝防治工程中应用一体化预制泵站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和维护。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山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
起草人:
江香玉
出版信息:
页数:4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

一体化预制泵站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ofintegrated

prefabricatedpumpingstation

DB37/T5080-2016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3637-2016

施行日期:2017年2月1日

2016济南

前言

一体化预制泵站是一种在工厂内将井筒、泵、管道、控制系统

和通风系统等主体部件集成为一体,并在出厂前进行预装和测试

的泵站,适用于给水、排水和内涝防治工程,由于其具有占地面积

小、施工周期短等特点,近几年来在我省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充

分发挥其技术特点,加快推广应用步伐,确保工程质量,山东省建

设发展研究院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结

合我省实际,编写了本技术规程。

本规程主要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工程设计、施工和验

收、运行和维护等,是我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计、施工、检

测和质监等单位控制工程质量的法规依据和技术标准。

本规程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山东省建设

发展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程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及

时将修改意见寄送至山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济南市经六路三里

庄17号,邮编250001,联系电话:0531-83180939,邮箱:sddfbz@

126.com)以便今后修订。

本规程主编单位:山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

格兰富水泵(上海)有限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青岛高宇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省城建设计院

济南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建筑节能协会

山东省建设科技与产业化中心

寿光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潍坊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烟台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坤怡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滨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刘洪令李响刘斌勇江香玉

陆宗雷王卓颖乔诚平丽

曹波张杰马凯赵德辉

孙逊赵成勇丁华玉赵利

蒋秀荣郑惠慧王跃台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丁尚辉张毅张钊武道吉

李良波王文奎何建华孙杰

房泽民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3

4工程设计!!!!!!!!!!!!!!!!!!!!!4

4.1材料!!!!!!!!!!!!!!!!!!!!!4

4.2泵站选址和总体布置!!!!!!!!!!!!!!!5

4.3设计计算!!!!!!!!!!!!!!!!!!!!5

4.4工艺设计!!!!!!!!!!!!!!!!!!!!6

4.5结构设计!!!!!!!!!!!!!!!!!!!10

4.6电气和仪表控制设计!!!!!!!!!!!!!!!12

4.7配套设施!!!!!!!!!!!!!!!!!!!13

5施工和验收!!!!!!!!!!!!!!!!!!!!15

5.1施工!!!!!!!!!!!!!!!!!!!!!15

5.2验收!!!!!!!!!!!!!!!!!!!!!17

6运行和维护!!!!!!!!!!!!!!!!!!!!18

6.1运行!!!!!!!!!!!!!!!!!!!!!18

6.2维护!!!!!!!!!!!!!!!!!!!!!19

本规程用词说明!!!!!!!!!!!!!!!!!!!21

引用标准名录!!!!!!!!!!!!!!!!!!!!22

附:条文说明!!!!!!!!!!!!!!!!!!!!!23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2

3Basicrequirement!!!!!!!!!!!!!!!!!!3

4Engineeringdesign!!!!!!!!!!!!!!!!!4

4.1Materials!!!!!!!!!!!!!!!!!!!!4

4.2Siteselectionandgenerallayoutofpumpingstation!!!!!5

4.3Designcalculation!!!!!!!!!!!!!!!!!5

4.4Processdesign!!!!!!!!!!!!!!!!!!6

4.5Sturcturedesign!!!!!!!!!!!!!!!!!10

4.6Electricalandinstrumentcontroldesign!!!!!!!!!12

4.7Ancillaryfacilities!!!!!!!!!!!!!!!!13

5Constructionandacceptance!!!!!!!!!!!!!15

5.1Construction!!!!!!!!!!!!!!!!!!15

5.2Acceptance!!!!!!!!!!!!!!!!!!17

6Operationandmaintenance!!!!!!!!!!!!!!18

6.1Operation!!!!!!!!!!!!!!!!!!!18

6.2Maintenance!!!!!!!!!!!!!!!!!!19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pecifications!!!!!!!!21

Listsofquotedstandards!!!!!!!!!!!!!!!!22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23

1总则

1.0.1为使一体化预制泵站的应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

全可靠、运行管理方便、确保质量,制订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城镇给水、排水工程和

内涝防治工程中应用一体化预制泵站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和

维护。

1.0.3一体化预制泵站的应用,除按本规程执行外,尚应符合国

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一体化预制泵站integratedprefabricatedpumpingstation

一种在工厂内将井筒、泵、管道、控制系统和通风系统等主体

部件集成为一体,并在出厂前进行预装和测试的泵站,按应用范围

可分为给水泵站和排水泵站两大类。

2.0.2湿式一体化预制泵站wetwellintegratedprefabricatedpum

pingstation

将水泵间和进水井集成在同一个井筒内,水泵采用湿式安装

的一体化预制泵站。

2.0.3干式一体化预制泵站drywellintegratedprefabricatedpum

pingstation

由一个独立干区构成或者将干区、湿区集成在同一个井筒内,

水泵采用干式安装的一体化预制泵站。

2.0.4提篮式格栅baskettypegrinder

在进水管道上设置提篮的格栅。

2.0.5粉碎式格栅Crushingtypegrinder

在进水管道上设置切割机的格栅。

2.0.6检修盖板

一体化预制泵站顶部设备检修孔和人孔的盖板。

3基本规定

3.0.1一体化预制泵站由井筒结构、内部设施和其他辅助设施构

成。其主体可由通风系统、井筒、管路系统、阀门、控制柜、主要设

备的基础和安装附件等组成。

3.0.2一体化预制泵站水泵的安装形式应按照系统集成度高、技

术可行、成本节约、能耗最优、运行可靠、管理方便的原则进行选

择,可分为干式一体化预制泵站和湿式一体化预制泵站。

3.0.3一体化预制泵站筒体安装场址的地面环境温度不宜低于

-20℃;一体化预制泵站控制柜安装场址的周围环境温度宜为

-10℃~40℃,相对湿度宜为25%~85%。

3.0.4一体化预制泵站的输送介质应符合下列规定:

1温度应为0℃~40℃;

2pH值应为4~10;

3清水泵输送的介质应为无固体颗粒的清洁液体;

4排水泵输送的介质中的最大颗粒直径应小于水泵的通径。

4工程设计

4.1材料

4.1.1一体化预制泵站的材质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井筒宜采用玻璃钢或高密度聚乙烯等质量轻、强度高、耐

腐蚀的材料;

2给水泵站应根据输送介质选择内部管路和安装附件。输

送生活饮用水的水泵过流部件、管路及其他与输送介质直接接触

的部分,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

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的规定;

3排水泵站内部管道和安装附件宜采用不锈钢或PE等耐腐

蚀的材料。

4.1.2玻璃钢材质的一体化预制泵站,材质和工艺应符合下列要

求:

1井筒侧壁应以无碱玻璃纤维、无捻粗纱及其制品为增强材

料、热固性树脂为基体材料,采用缠绕工艺生产;

2泵站井盖、底部等部分,可采用缠绕工艺或手糊成型工艺

生产。

4.1.3高密度聚乙烯材质的一体化预制泵站,材质和工艺应符合

下列要求:

1井筒侧壁和底部应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滚塑成型工艺,材料

强度和厚度应具有均一性;

2井筒侧壁应采用波纹管形式,增强井筒的侧壁摩擦力和强

度。

4.1.4检修盖板应为玻璃钢、高密度聚乙烯或金属材料,并应符

合下列要求:

1玻璃钢材质的检修盖板,应由防腐蚀层、防渗透层、结构层

和外保护层四部分构成,外保护层应具有抗紫外线功能;

2高密度聚乙烯材质的检修盖板,应采用注塑成型工艺,确

保材料强度;

3采用金属材质的盖板,可选择铝合金等轻质耐腐蚀的金属

材料,表面应采取防滑措施。

4.2泵站选址和总体布置

4.2.1泵站站址宜选择在岩土坚实、抗渗性能良好的地点。

4.2.2给水泵站的防洪标准不应低于城市防洪标准,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取水泵站应位于水质较好、靠近主流、河床稳定、地质条件

良好、工矿区上游、取水方便的河段;

2给水增压泵站站址的选择应符合城镇总体规划和相关专

项规划,并应综合考虑系统布局、工程地质条件、卫生环境、施工运

行和维护管理等因素;

3梯级泵站站址应根据总功率最小的原则,结合各站站址地

形和地质条件等因素,经综合比较后确定。

4.2.3排水泵站应满足城镇排水防涝要求,经技术经济与风险比

较后确定。

4.2.4泵站应统一规划、分期实施,近期工程应预留远期接口。

4.2.5当上游流量较大或系统复杂时,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一体

化预制泵站进行组合,泵站的平面布置应满足泵站整体安装和均

匀配水等运行要求。

4.2.6泵站与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距离,应结合规划、消防和

环保部门的要求合理确定。泵站外形应与周围环境协调。

4.2.7设置于绿化带内、车行道下、非机动车道、广场等区域的泵

站,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4.3设计计算

4.3.1给水泵站设计流量应根据设计水位、设计保证率、供水对

象的用水量、城镇供水的时变化系数、日变化系数、调蓄容积等因

素综合确定。

4.3.2给水泵站设计扬程应根据设计流量时水泵吸水处水位与

出水控制点水位的几何高差、管路阻力损失以及控制点所需的自

由水头等因素计算。

4.3.3排水泵站设计流量应经计算确定,并应附加安全余量。

1污水泵站、雨水泵站设计流量,应按泵站进水总管的设计

流量确定;

2立体交叉道路排水泵站设计流量应根据汇水面积、设计重

现期、集水时间及径流系数等确定设计流量;

3合流制泵站的设计流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泵房用于雨污合流水时,设计流量按下式计算:

Q=Qy+Qw;(4.3.3"1)

式中:Q—泵站设计流量(m3/h);

Qy—雨水设计流量(m/h);

Qw—设计旱流污水流量(m/h);

2)当泵房用于雨污分流时,设计流量按下式计算:

截流污水设计流量:Q=Qy-n0×Qw,(4.3.3"2)

雨水设计流量:Q=(n0+1)Qw(4.3.3"3)

式中:n0—截流倍数。

4.3.4排海泵站的设计扬程应依据汛期最高潮水位进行设计。

4.4工艺设计

Ⅰ泵站工艺布置

4.4.1泵站主体构筑物平面布局应根据泵站类型、进出水条件、

工艺条件合理布置,并应保证泵站整体流态良好。

4.4.2泵站井筒内的工艺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干式安装的水泵,泵站的平面布置应满足水泵等设备的安

装、散热、运行操作、起吊维护及管路的安装和流态要求,可不设置

设备维修空间,但应在干井内设置集水坑和排水泵;

2湿式安装的水泵,泵站的平面布置应满足水泵等主要设

备安装、水力流态、提升和日常运行要求,可不设置维修空间、集水

坑和排水泵;

4.4.3向高地输水或长距离输水的泵站,应进行水锤压力计算,

并采取消除水锤的技术措施。

4.4.4对于排水管道内含沙量较高的区域,在进入泵站前应设置

沉砂设施。

4.4.5湿式排水泵站宜具备定期自动排空和水泵防卡滞功能。

Ⅱ集水池

4.4.6泵站集水池水位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轴流泵、混流泵或潜水离心泵的湿式泵站,泵站集水

池最低水位应满足水泵所需最小淹没深度的要求;

2采用干式卧式离心泵或立式离心泵的干式泵站,泵站前端

集水池的最低水位应满足水泵自灌的要求;

3集水池有效高度为集水池最低水位和最高水位的高差;

4雨水泵站、合流泵站和污水泵站集水池的设计最高水位不

应高于进水管管底;

5多井筒并联设置的泵站集水池应采用相同的最高和最低

水位。

4.4.7给水泵站的集水池有效容积应根据泵站前端供水曲线和

后端用水曲线以及需要的消防、事故用水量综合确定,同时应满足

水泵的启停次数和水质的预处理要求。

4.4.8排水泵站集水池有效容积应根据设计流量及水泵的启停

次数综合计算确定。采用液位控制水泵启停的排水泵站,有效容

积可按下式计算:

Qp

VEff=(4.4.8)

4×Zmax

式中:VEff———集水池有效容积(m);

Qp———泵站最大一台水泵的流量(m/h);

Zmax———水泵每小时最大启停次数。

Ⅲ水泵和格栅选型

4.4.9水泵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泵宜选用相同型号的水泵,方便维护管理和轮值;

2流量和扬程变化较大时,宜采用变频调速装置;

3水泵设计工况点应处于靠近水泵的最高效率点,同时在最

高与最低流量时,水泵应能高效、安全、稳定运行。

4.4.10水泵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泵在设计负荷范围内应无振动和气蚀现象;

2水泵的旋转部件(包括电机)应进行动、静平衡实验;

3水泵的运转噪声不应高于80dB(A);

4泵站配备的潜水泵,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污水污物潜水

电泵》GB/T24674的规定;

5泵站配套的干式离心泵,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离心泵技

术条件(III类)》GB/T5657的规定。

4.4.11潜水电机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绝缘等级不低于F级,温升不低于B级;

2防护等级不低于IP58。

4.4.12干式电机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绝缘等级不低于F级,温升不低于B级;

2防护等级不低于IP54。

4.4.13潜水自耦安装的潜水离心泵和自耦底座宜采用金属与金

属之间的连接,并应采用橡胶圈密封。

4.4.14格栅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进水中含有固体杂质可能堵塞水泵和后继管路时,应设

置格栅;

2格栅设计流量应与泵站设计流量相同,过栅水头损失不宜

大于0.5m;

3当泵站进水杂质较少时,宜选用提篮式格栅;

4当泵站进水杂质较多时,宜选用粉碎式格栅;

5当泵站流量较大时,粉碎式格栅可单独安装在进水格栅井

内,进水格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