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01/T 658-2022 武汉市城市公共避难场所功能复合利用技术标准
DB4201/T 658-2022 Wuhan urban public refuge area function composite utilization technical standard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2年04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1.120.25
CCSP15
4201
武汉市地方标准
DB4201/T658—2022
武汉市城市公共避难场所功能复合
利用技术标准
StandardforMultifunctionUtilizationTechnologyofPublicEmergency
ShelterinWuhanCity
2022-04-13发布2022-05-13实施
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201/T658—2022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规划设计...........................................................................3
4.1一般规定.......................................................................3
4.2场所选址.......................................................................3
4.3责任区划分.....................................................................3
4.4总体设计.......................................................................5
5建筑设计...........................................................................6
5.1一般规定.......................................................................6
5.2应急功能分区与应急设施设计.....................................................7
5.3公园、绿地、广场等兼做避难场所设计............................................11
5.4人防工程等地下空间兼做避难场所设计............................................13
5.5体育场馆、展览馆、会展中心等兼做避难场所设计..................................14
6结构设计..........................................................................15
6.1一般规定......................................................................15
6.2场地条件......................................................................15
6.3抗震设防标准..................................................................16
6.4结构抗震设计..................................................................16
6.5防洪设计......................................................................16
6.6风荷载与雪荷载取值............................................................16
7机电设计..........................................................................16
7.1一般规定......................................................................16
7.2给水与排水....................................................................17
7.3电气与智能化..................................................................20
7.4消防..........................................................................21
7.5空调与通风....................................................................21
8标识设计..........................................................................22
8.1一般规定......................................................................22
8.2标识设置要求..................................................................22
参考文献.............................................................................23
I
DB4201/T658—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武汉市应急管理局提出。
本文件由武汉市应急管理局归口。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I
DB4201/T658—2022
引言
为了贯彻国家有关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统一我市避难场所的设计要求,促进我市公共
避难场所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文件。
武汉市城市公共避难场所的设计除应符合本文件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湖北省和武汉市地方现
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本文件是以应对地震灾害为主,当需要兼顾其它突发事件时,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III
DB4201/T658—2022
武汉市城市公共避难场所功能复合
利用技术标准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武汉市城市公共避难场所功能复合利用的术语和定义、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
计、机电设计和标识设计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武汉市行政区域内的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市公共避难场所的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6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所有部分)
GB/T6952卫生陶瓷
GB21734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
GB/T31962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
GB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4室外排水设计标准
GB5001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3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201防洪标准
GB50352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
GB50413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
GB/T5035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标准
GB50763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97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51143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
GB51192公园设计规范
GB51251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CJ/T521生活热水水质标准
CJJ14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
JC/T2116非陶瓷类卫生洁具
1
DB4201/T658—2022
MH5013民用直升机场飞行场地技术标准
DB42/T984人防工程兼作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设计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突发事件emergency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
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3.2
城市公共避难场所publicemergencyshelter
在城市人口聚集地附近,通过应急转换,可用于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时的人员疏散和避难生活,具有
必要的应急设施,具有较高安全性和一定规模的场地和建筑。
3.3
应急避难场地emergencyshelteringsites
通过应急转换,可用于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时的人员疏散和避难生活,具有必要的应急设施,具有较
高安全性和一定规模的场地。它包括公园(不含动物园和文物古迹保护区域)、绿地、广场、体育场、
学校操场等场地。
3.4
应急避难建筑emergencyshelteringbuildings
通过应急转换,可用于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时的人员疏散和避难生活,具有必要的应急设施,具有较
高安全性和一定规模的建筑。它包括地下空间(含人民防空工程)、体育馆、影剧院、会展中心、学校
教学楼等建筑。
3.5
紧急避难场所temporaryemergencyshelter
或称为Ⅲ级避难场所。用于避难人员就近临时避难的场所,也是避难人员集合并转移到固定避难场
所的过渡性场所。
3.6
固定避难场所residentemergencyshelter
或称为Ⅱ级避难场所。具有宿住功能和生活保障设施,用于接收、安置避难人员宿住和开展救援工
作的场所。
3.7
中心避难场所centralemergencyshelter
或称为I级避难场所。人员规模更大、开放时间更长、应急设施更完善的固定避难场所。
3.8
避难场所责任区areaservedbyemergencyshelter
2
DB4201/T658—2022
避难场所的应急避难宿住功能指定服务范围,该服务范围内的避难人员被指定使用场所内的应急避
难宿住设施和相应的配套应急设施。
3.9
有效避难面积effectiveareafortentsandfacilities
用于人员避难的宿住区及其应急配套设施的面积。不包含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设施、应急物资储备
及分发设施、应急综合管理设施、专业救灾队伍驻扎等应急功能区的面积。
3.10
人民防空工程兼作避难场所civilairdefenceworksaspublicemergencyshelter
在具备战时防护功能的同时,可用于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时的人员疏散和避难生活的人民防空工程。
4规划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避难场所的用地范围、性质、等级应以批准的武汉市城市公共避难场所专项规划和所在区应急
避难场所专项规划为依据。
4.1.2避难场所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安全可靠、平灾结合、就近避难”的设计原则,突出“安全、
绿色、协调、创新”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现有的公共资源,科学合理地确定建设规模、配置应急设施,
满足突发事件发生时人员疏散和避难生活的需要,并符合节能环保要求。
4.1.3避难场所设计应包括总体设计、避难场地设计、避难建筑设计、避难设施设计和应急转换设计
等。
4.1.4避难场所除应满足平时的使用功能外,还应进行避难场所的专项设计,并应符合GB51143、GB
21734和本文件的有关规定。
4.2场所选址
4.2.1避难场所的选址应遵循场地安全、交通便利和出入方便的原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选择地势比较平坦空旷且地势较高、易于排水、适宜搭建帐篷的地形;
2)避开周围的地质灾害隐患和易燃易爆危险源;
3)选择利于人员和车辆进出的地段;
4)选择便于应急供水、应急供电等设施接入的地段。
4.2.2避难场所按照其保障性能、避难规模和开放时间,可划分为三个级别。其分级应符合表1的规
定。其中用地面积应扣除场地内的水域占地面积、道路交通设施占地面积、密林及大于7度的坡地占地
面积、文物古迹保护区域占地面积,建(构)筑物倒塌影响区域的面积。
4.2.3除防洪建筑外,其他避难建筑宜为单层建筑。当采用多层避难建筑时,避难人员宿住功能不应
设置在3层以上的楼层。与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合建时,避难休息室和医疗救护室应设置在建筑物的底层,
并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
4.3责任区划分
4.3.1避难场所责任区的划分宜以街道(乡镇)、居(村)委会、企事业单位等为基本单位。避难场
所责任区内的避难人数,应根据责任区内建设工程抗灾能力的评估结果,结合人口分布特点进行核算。
避难场所责任区划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
3
DB4201/T658—2022
表1避难场所责任区划分的分级指标
用地开放时人均有效责任区建设责任区应急
保障性避难人数场所服务半
级别面积间避难面积用地面积服务总人口
能万人类型径km
万m2天m2km2万
I级避难中心避场地3
>0.52>305.03030
场所难场所
建筑2~≥3.5
≥≤≤
Ⅱ级避固定避场地2
0.10.50.43301.5715
难场所难场所~~
建筑1≥.5~2
≥≤≤
场地1.5
Ⅲ级避紧急避
<0.10.2<30.5--
难场所难场所建筑1.0≥~1.5
≥
注:条件允许时,人均有效避难面积可按人均宿住区面积进行计算。
4.3.2避难场所设计应标出避难容量。避难场所的避难容量不应低于所在地区设定防御标准影响下责
任区的避难人数。当避难容量不满足要求时,应对责任区划分进行调整。避难场所的用地规模应满足重
要应急功能的用地要求与根据避难容量确定的避难用地需求之和的要求。重要应急功能是指应急综合管
理、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应急物资储备及分发、专业救灾队伍驻扎等应急功能。重要应急功能的用地
要求应符合市(区)突发事件人员疏散撤离和避难场所启用应急预案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要求。
4.3.3避难场地各功能区面积所占比例宜符合表2的规定。
表2应急避难场地面积指标表
场地名称面积指标(m2/人)
应急避难休息区0.900
应急医疗救护区0.020
应急物资分发区0.020
应急综合管理区0.005
应急厕所0.015
应急垃圾收集区0.010
应急供电区0.015
应急供水区0.015
合计1.000
注1:表中避难场地面积指标为参考值,可根据项目实际需要在总使用面积范围内适当调整。
注2:应急避难休息区包括每个避难休息区之间的人行通道面积。
4
DB4201/T658—2022
4.3.4避难建筑的各类用房使用面积所占比例宜符合表3的规定。
表3避难建筑各类用房使用面积所占比例表
使用面积所占比例(%)
用房名称
I级Ⅱ级Ⅲ级
避难休息室414038
生活服务用房医疗救护室151517
物资储备室222017
管理室7910
辅助用房
公共厕所151618
合计100100100
注1:表中避难建筑各类用房使用面积所占比例为参考值,各区可根据项目实际需要在总使用面积范围内适当调整,
或根据实际需要减少用房类别。
注2:避难建筑应在室外配置面积不小于避难建筑面积1%的临时垃圾收集房或收集点,垃圾收集过程不应裸露,并应
采取相应的环保、消杀等防控措施。
4.4总体设计
4.4.1避难场所总体设计应开展综合防灾评估,进行责任区设计、应急功能设计、总体布局设计和应
急交通设计,并应符合消防和疏散要求。
4.4.2综合防灾评估应包括避难设计要求评估、现状条件分析评估和使用风险评估,并应符合下列规
定:
1)避难设计要求评估时,应评估确定避难应对的突发灾害的种类及相应的灾害标准和不同应急阶
段的要求,避难功能设置要求,不同级别服务范围的人口数量及分布,责任区范围,责任区可
利用的避难资源和安全评估情况,不同灾害影响规模下和不同应急阶段的避难规模等;
2)现状条件分析评估应调查其环境条件和工程设施情况,评估场所内各类用地和设施的安全性和
适宜性,确定可用于应急避难的用地范围和工程设施;
3)使用风险评估应针对避难场所维护管理过程中和启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致灾因素和可能影响
进行评估,制定设计、建设和管理对策,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评估可能遭遇的突发灾害种类,确定各类应急设施的设防要求,明确相应的设计和管理对
策;
b)评估场所内及周边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划定安全防护范围,设置警告标志,制定防护措施;
c)评估场所内及周边现有建(构)筑物的倒塌或破坏的风险及倒塌或破坏的潜在影响区,设置
警告标志,并不得用作应急避难;
d)划定场所内及周边古树、名木、文物和其他重要建筑的保护范围,不得用作应急避难,设
置警告标志,并应采取保护措施;
e)评估划定各类灾害潜在影响区,设置警告标志,并不得用作应急避难。
4.4.3避难场所责任区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评估责任区可能遭遇的灾害,确定避难场所的启用方案;
2)分析避难场所启用和开放期间可能遭遇的灾害及其影响,制定应对方案;
3)确定城市级和责任区级应急功能的保障要求;
5
DB4201/T658—2022
4)分析确定避难场所和外部应急保障基础设施的衔接要求和设计方案;
5)核定避难场所的责任区范围和避难人数;
6)确定责任区内各疏散单元或社区通往避难场所的疏散路线。
4.4.4避难场所应与应急保障基础设施以及应急医疗卫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62/T 967-2002 武威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玉米秸杆青贮 2002-12-06
- DB62/T 955-2002 武威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炭疽 结核 巴氏杆菌病防治 2002-12-06
- DB62/T 956-2002 武威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猪瘟 猪丹毒 猪伪狂犬病防治 2002-12-06
- DB62/T 957-2002 武威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鸡新城疫 鸡法氏囊病 禽白痢防治 2002-12-06
- DB62/T 958-2002 武威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畜禽主要寄生虫病防治 2002-12-06
- DB62/T 959-2002 武威市无公害农产品畜禽产地检疫技术规范 2002-12-06
- DB62/T 961-2002 武威市无公害农产品 水产品质量 2002-12-06
- DB62/T 943-2002 武威市无公害农产品 鸡蛋质量 2002-12-06
- DB62/T 926-2002 武威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芹菜 2002-12-06
- DB62/T 960-2002 武威市无公害农产品畜禽屠宰检疫技术规范 2002-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