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3353-2020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规程
DB21/T 3353-2020 DB21/T 3353-2020 High ductility concrete reinforcemen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0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6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1.010.30
CCSP36
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
DB21/T3353-2020
JXXXXX-20XX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strengthening
structurewithhighductileconcrete
2020-12-30发布2021-01-30实施
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联合发布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1
前言
根据“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19年度辽宁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修
订计划》的通知(辽住建科[2019]11号)”的要求,编制组会同国内科研单位、设计院和相
关企业共同编制本规程。编制组经专题研究,调查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高延性混凝土的
工程应用和实践经验,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高延性混凝土
性能及质量检验;5、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6、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混凝土构件;7、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农村房屋;附录。
本规程由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程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
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
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归口管理部门: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通讯地址:沈阳市
和平区太原街2号,邮编110001,联系电话:024-23447652;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建设科
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通讯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南大街88号,邮编110005,
联系电话:024-23390724)。
主编单位: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参编单位: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省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华北公司东北分公司
中冶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大连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沈阳欧克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阜新市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中心
西安五和土木工程新材料有限公司
南京高延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
重庆亚佳建设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邓明科杜延海王元由世岐姜长顺张振涛高连玉李庆钢
郑志张思海鞠东岳金恒刚高国瑞蔡向荣景武斌刘志远
罗锐跃赵东阳孙超宋波张大伟王晓瑜谢文东厉世宝
韩双许贺宝喻正浩朱海旭卜新星蒋军白清春王新波
荣晓军宋树林
主要技术审查人:杨琦王斌刘明董启灏张巨松邱连强代立伟
2
目次
1总则........................................................................................................................................4
2术语和符号.................................................................................................................................5
2.1术语..................................................................................................................................5
2.2符号..................................................................................................................................6
3基本规定.....................................................................................................................................7
4高延性混凝土.............................................................................................................................9
4.1原材料性能......................................................................................................................9
4.2拌合物性能......................................................................................................................9
4.3力学性能........................................................................................................................10
4.4耐久性能........................................................................................................................10
4.5材料检验........................................................................................................................11
5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13
5.1一般规定........................................................................................................................13
5.2砌体抗压加固................................................................................................................13
5.3砌体抗剪加固................................................................................................................15
5.4砌体抗震加固................................................................................................................16
5.5加固砌体结构抗震能力计算........................................................................................16
5.6构造要求........................................................................................................................19
5.7施工................................................................................................................................24
5.8施工质量验收................................................................................................................24
6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混凝土构件...............................................................................................28
6.1一般规定........................................................................................................................28
6.2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剪加固计算................................................................................28
6.3钢筋混凝土梁抗剪加固计算........................................................................................29
6.4钢筋混凝土柱正截面抗压加固计算............................................................................30
6.5抗震加固........................................................................................................................31
6.6构造要求........................................................................................................................32
6.7施工................................................................................................................................33
6.8施工质量验收................................................................................................................34
7高延性混凝土加固农村房屋...................................................................................................37
7.1一般规定........................................................................................................................37
7.2基本要求........................................................................................................................37
7.3砌体结构农村房屋整体性加固....................................................................................37
7.4砌体构件加固与修复....................................................................................................41
7.5石砌体结构农村房屋整体性加固................................................................................43
7.6木结构农村房屋加固....................................................................................................43
7.7施工................................................................................................................................44
7.8施工质量验收................................................................................................................45
附录A高延性混凝土弯曲性能试验方法.................................................................................47
附录B高延性混凝土力学性能快速检验方法.........................................................................49
本规程用词说明.............................................................................................................................50
引用标准名录.................................................................................................................................51
条文说明........................................................................................................................................52
3
1总则
1.0.1为规范高延性混凝土在加固工程中的应用,保证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
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砌体结构及构件、混凝土结构构件、农村房屋加固领域的高延性混凝土
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
1.0.3结构加固前,应根据不同建筑类型,分别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
GB50144或《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等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可靠性鉴定。当
与抗震加固结合进行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或《构筑物抗
震鉴定标准》GB50117等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抗震鉴定。农村房屋加固前,应按现行行业
标准《农村住房危险性鉴定标准》JGJ/T363及辽宁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对农房进行危险
性鉴定和抗震鉴定。
1.0.4高延性混凝土的加固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
及辽宁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高延性混凝土highductileconcrete
由胶凝材料、骨料、外加剂和合成纤维等原材料组成,按一定比例加水搅拌、成型以后,
具有高韧性、高抗裂性能和高耐损伤能力的特种混凝土。
2.1.2等效弯曲强度equivalentflexuralstrength
试件弯曲韧性试验时,根据荷载-挠度曲线下的面积计算所得的等效弯曲强度。
2.1.3等效弯曲韧性equivalentflexuraltoughness
试件弯曲韧性试验时等效弯曲强度与挠跨比的乘积,与等效弯曲强度一起作为高延性混
凝土弯曲韧性的评价指标。
2.1.4材料强度利用系数strengthutilizationfactorofmaterial
考虑加固材料自身变形能力高于砌体或混凝土、以及在二次受力条件下其强度得不到充
分利用所引入的折算系数。
2.1.5农村房屋ruralbuilding
指农村地区自建的一层或二层用于居住或生活的一般房屋。
2.1.6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structurememberstrengtheningwithhighductileconcretelayer
在原结构构件表面增设一定厚度的高延性混凝土,提高结构整体性、结构构件承载力和
抗震能力的加固方法。
2.1.7高延性混凝土条带加固structurememberstrengtheningwithhighductileconcretestrip
在结构关键部位增设一定宽度和厚度的高延性混凝土条带,提高结构整体性、结构构件
承载力和抗震能力的加固方法。
2.1.8配筋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structurememberstrengtheningwithreinforcedhigh
ductileconcretelayer
在原结构构件表面增设一定厚度的配筋高延性混凝土,提高结构整体性和抗震能力、提
高结构构件承载力的加固方法。
5
2.2符号
2.2.1材料性能
2
fdu——边长100mm的高延性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代表值(N/mm);
2
fdf——高延性混凝土抗折强度代表值(N/mm);
u2
feq——等效弯曲强度(N/mm);
u等效弯曲韧性(3);
We——kJ/m
Cd——高延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2
fdu,k——高延性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mm);
2
fdk——高延性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N/mm);
2
fd——高延性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N/mm);
2
fdt——高延性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N/mm);
2
Ed——高延性混凝土的弹性模量(N/mm);
2
fm0——原构件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N/mm);
2.2.2抗力和作用效应
Vd——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后构件提高的受剪承载力(N);
Vs——墙体采用配筋面层加固后,水平方向钢筋承担的剪力(N);
VE——考虑地震组合的墙体剪力设计值(N);
VME——原墙体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N);
2.2.3计算系数
d1——高延性混凝土棱柱体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比值;
com——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d——高延性混凝土强度利用系数;
0——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的基准增强系数;
k0——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时墙体侧向刚度的基准提高系数。
6
3基本规定
3.0.1高延性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等应符合本规程有关规定,同时应
满足设计要求。高延性混凝土的正常使用环境温度不宜超过90°C。
3.0.2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和加固混凝土构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砌体结构或混凝土构件经可靠性鉴定或抗震鉴定确认需要加固时,应根据鉴定结论
和业主提出的要求,由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和施工单位按本规程的规定和业主的要求进行加固
设计和施工,同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加固结构的安全等级,应根据结构破坏后果的严重性、结构的重要性和加固设计使
用年限综合确定,并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3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和加固混凝土构件或采用其他加固方法加固的设
计,应综合考虑其技术经济效果,避免不必要的拆除和更换。
4对加固过程中可能出现倾斜、失稳、过大变形或坍塌的结构,应在加固设计文件中
提出相应的临时性安全措施,并明确要求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
5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时应避免对未加固部分以及相关结构构件造成不利的影响。
6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加固后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7采用配筋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时,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
3.0.3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的砌体结构及混凝土构件的加固设计使用年限应符合下列规
定:
1加固后结构或构件的设计使用年限,应根据结构的技术状况和使用需求,由委托方
和设计方按实际情况共同商定,且不低于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2加固后的结构构件设计使用年限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的有关规定。
3.0.4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和加固混凝土构件的设计计算原则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702和《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的有关
规定,抗震加固时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及国家现行有
关标准的规定。
3.0.5高延性混凝土季节性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延性混凝土施工时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且不宜进行冬期室外施工。冬期施工
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的有关规定,并应采取保温措施。
冬期施工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并对施工及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2冬期室内施工时,应监测室内温度,且不宜浇水养护。
3湿拌高延性混凝土冬期施工时,应适当缩短高延性混凝土凝结时间,但应经试配确
7
定。高延性混凝土拌合物的储存容器应采取保温措施。
4雨天不宜进行外墙高延性混凝土施工,如施工时,应采取防雨措施,且高延性混凝
土凝结前不应受雨淋。
5在高温、多风、空气干燥的季节进行室内高延性混凝土施工时,宜对门窗进行封闭。
6夏季施工时,高延性混凝土应随拌随用,压抹高延性混凝土时应控制好各层压抹的
间隔时间。
7夏季气温高于30℃时,外墙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应采取措施遮阳,并应加强养护。
8
4高延性混凝土
4.1原材料性能
4.1.1高延性混凝土采用合成纤维作为增韧材料,合成纤维应为单丝纤维或粗纤维。合成纤
维的规格、力学性能宜分别符合表4.1.1-1、表4.1.1-2的规定。其中,纤维力学性能应满足
现行国家标准《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合成纤维》GB/T21120的规定。
表4.1.1-1合成纤维的规格
外形公称长度(mm)当量直径(m)
单丝纤维4~1512~50
粗纤维15~60>100
表4.1.1-2合成纤维的力学性能
项目力学性能
断裂强度(N/mm2)≥1200
初始模量(N/mm2)≥30.0103
断裂伸长率(%)3.0~8.0
耐碱性能(极限拉力保持率)≥95%
4.1.2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道路硅酸盐水泥》GB/T13693
的相关规定。
4.1.3骨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的规定,并宜采用中砂。
4.1.4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
范》GB50119的规定。
4.1.5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等矿物掺合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
粉煤灰》GB/T1596和《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的规定。
粉煤灰等级不应低于II级。
4.1.6拌合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4.2拌合物性能
4.2.1高延性混凝土应按产品要求的用水量拌合,不得在施工过程中随意添加水。拌合物应
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不得离析、泌水,纤维不得聚团,并应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
4.2.2高延性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应符合表4.2.2的规定,拌合物中水溶
性氯离子含量测定方法宜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检测技术规程》JGJ/T322
的规定。
表4.2.2高延性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
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胶凝材料的质量百分比,%)
环境条件配预应力筋不配筋
配筋高延性混凝土
的高延性混凝土的高延性混凝土
9
干燥环境0.30
潮湿但不含氯离子的环境0.20
0.061.00
潮湿且含有氯离子的环境、盐渍土环境0.10
除冰盐等侵蚀性物质的腐蚀环境0.06
4.2.3用于结构加固的高延性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宜为25mm~35mm,拌合物稠度的测试方
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GJ/T70的有关规定。
4.3力学性能
4.3.1高延性混凝土按力学性能指标分为I类、II类和III类的,各类高延性混凝土的主要
力学性能指标如表4.3.1所示:
表4.3.1高延性混凝土的主要力学性能指标
性能指标
指标类别标准养护龄期
I类II类III类
等效弯曲韧性(kJ/m3)60d≥160.0≥120.0≥80.0
等效弯曲强度(N/mm2)60d≥14.0≥12.0≥10.0
抗折强度(N/mm2)60d≥12.0
立方体抗压强度(N/mm2)60d≥50.0
注:1表中性能指标除立方体抗压强度为标准值外,其他性能指标均指代表值;
2表中I类、II类、III类高延性混凝土的选用应符合本规程第5.1.3条、6.1.6条和7.1.3条的规定。
4.3.2高延性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指按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100mm
的立方体试件,在60d龄期以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值。其强度
等级采用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用Cd表示。
4.3.3高延性混凝土的材料性能计算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2
1强度等级为Cd50的高延性混凝土,其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d为27.6N/mm,轴心抗
2
拉强度设计值fdt为3.8N/mm。
42
2强度等级为Cd50的高延性混凝土,受压和受拉弹性模量Ed=2.20×10N/mm。当有
可靠试验依据时,弹性模量可根据实测数据确定。
3高延性混凝土的泊松比取0.14,当有可靠试验依据时,泊松比可根据实测数据确定。
4.4耐久性能
4.4.1设计应根据加固部位及其所处环境确定高延性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相应的耐久性能
应符合表4.4.1的规定。
表4.4.1高延性混凝土的主要耐久性能指标
指标类别等级要求
抗冻试验(快冻法)≥F300
抗水渗透试验(逐级加压法)≥P12
抗氯离子渗透(RCM法)≥RCM-IV
10
指标类别等级要求
抗硫酸盐侵蚀≥KS90
抗碳化性能28d碳化深度≤2.0mm
4.4.2高延性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
方法标准》GB/T50082的有关规定进行试件制作、养护及性能测试,养护龄期均为28d。并
按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的有关规定进行等级评定。
4.5材料检验
4.5.1测试高延性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件,其制作、振捣及养护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
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1的有关规定,养护龄期均为60d;高延性混凝土试
件的标准尺寸及力学性能测定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1的有关规定测定立方
体抗压强度,标准试件尺寸为100mm100mm100mm,且不再进行尺寸换算系数折减。
2按现行国家标准《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的有关规定进行
抗折试验,测定高延性混凝土的抗折强度,标准试件尺寸为40mm40mm160mm。
3按本标准附录A的方法测定高延性混凝土的等效弯曲强度和等效弯曲韧性,标准试
件尺寸为40mm40mm160mm。
4.5.2高延性混凝土材料进场检验和力学性能检验评定的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材料进场检验及力学性能检验评定的标准养护试件,每一批次留置100mm100mm
100mm的立方体试块不少于3组,40mm40mm160mm的棱柱体试块不少于6组(其中
3组用来测试高延性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另外3组用来测试高延性混凝土的等效弯曲强度和
等效弯曲韧性);每组3个试件。
2施工过程中,宜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的有关规定留置高延性混凝土材料同条件养护试件,每一批次留置的同条件养护试件的数量
不少于标准养护试件的留置数量。
4.5.3高延性混凝土材料进场检验和力学性能检验评定均作为主控项目进行质量验收。
(I)进场检验
4.5.4高延性混凝土材料进场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进场的高延性混凝土材料应该包括成品干混料和纤维,进场时应查验和收存使用说
明书、出厂检验报告(或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全项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且产品应
在有效期内。全项检验报告应包含本标准第4.3.1条和4.4.1条规定的所有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能检验项目,且检验结果应满足本标准的相关规定;
2高延性混凝土材料进场后应见证抽样复检其主要力学性能,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施
工;
3进场复检的检验和评定方法应符合本标准附录B的有关规定。
11
4.5.5高延性混凝土材料性能进场检验按进场批次每100t宜为一个检验批,不足100t的应
按一个检验批计,每一检验批应为一个取样单位。高延性混凝土的取样应满足下列规定:
1取样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水泥取样方法》GB/T12573执行。取样应有代表性,
每一检验批取样总量不宜少于80kg;
2每一检验批取得的试样应充分混合均匀后分为两等份,其中一份应按本规程第4.3.1
条和4.5.1条规定的项目和方法进行检验,另一份应密封保存至有效期。
(II)性能检验与评定
4.5.6高延性混凝土材料最终力学性能检验评定应按本规程4.5.1条规定,测试试件标准养
护60d龄期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应满足本规程表4.3.1中的指标要求,同时应满足设计要
求。
4.5.7结构实体中的高延性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可通过现场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的方式进
行检验,同条件养护时的等效养护龄期可取日平均温度逐日累计达到1200℃·d时所对应的
龄期,日平均温度为0℃以下的龄期不计入。同条件养护试件性能检验除应满足以上要求外,
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
4.5.8高延性混凝土的主要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评定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延性混凝土的等效弯曲强度代表值和等效弯曲韧性代表值取3个试件测试结果的
算术平均值。
2高延性混凝土的抗折强度代表值的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
法(ISO法)》GB/T17671的有关规定。
3高延性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检验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
评定标准》GB/T50107的有关规定,且不考虑尺寸换算系数折减。
12
5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
5.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GB/T 37686-2019 物联网 感知对象信息融合模型 2019-08-30
- GB/T 37685-2019 物联网 应用信息服务分类 2019-08-30
- GB/T 37695-2019 智能制造 对象标识要求 2019-08-30
- GB/T 37688-2019 信息技术 流式文档互操作性的度量 2019-08-30
- GB/T 37694-2019 面向景区游客旅游服务管理的物联网系统技术要求 2019-08-30
- GB/T 37699-2019 中文新闻信息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2019-08-30
- GB/T 37696-2019 信息技术服务 从业人员能力评价要求 2019-08-30
- GB/T 37684-2019 物联网 协同信息处理参考模型 2019-08-30
- GB/T 37691-2019 可编程逻辑器件软件安全性设计指南 2019-08-30
- GB/T 37693-2019 信息技术 基于感知设备的工业设备点检管理系统总体架构 2019-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