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2/T 475-2012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技术条件
DB12/T 475-2012 Lithium-ion battery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s for electric vehicl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2年1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八研究所、天津市电力公司
- 起草人:
- 周荣、王芳、刘浩杰、李磊、孟祥峰
- 出版信息:
- 页数:2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29.22
K82
DB12
天津市地方标准
DB12/T475—2012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技术条件
SpecificationofLithium-iontractionbatteryforelectricvehicles
2012-11-15发布2013-02-15实施
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2/T475—2012
目次
前言..................................................................................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符号................................................................................2
5要求................................................................................2
5.1电池单体..........................................................................2
5.2电池模块..........................................................................3
5.3电池管理系统......................................................................4
5.4电池系统(含电池包)..............................................................5
6试验方法............................................................................6
6.1试验条件..........................................................................6
6.2电池单体试验......................................................................6
6.3电池模块试验......................................................................9
6.4电池管理系统试验.................................................................13
6.5电池包/系统试验...................................................................13
6.6试验程序.........................................................................14
7检验规则...........................................................................15
7.1检验分类.........................................................................15
7.2出厂检验.........................................................................16
7.3型式检验.........................................................................16
8标志、包装、运输、储存.............................................................17
8.1标志.............................................................................17
8.2包装.............................................................................17
8.3运输.............................................................................17
8.4储存.............................................................................17
DB12/T475—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的起草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八研究所、天津市电力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荣、王芳、刘浩杰、李磊、孟祥峰。
I
DB12/T475—2012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以下简称电池)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
包装、运输和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天津市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00.41电工术语原电池和蓄电池电池
GB/T18384.3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
GB/T19666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通则
QC/T84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
QC/T897-2011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GB/T2900.41-200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池单体batterycell
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且共电解液的基本单元装置,包括电极、隔膜、电解质、外壳和端子,并
被设计成可充电。
3.2
电池模块batterymodule
将一个以上电池单体按照电压、尺寸、极端排列、容量和倍率特性连接作为电源使用的组合体。
3.3
电池电子部件batteryelectronics
采集电池单体(集成)或电池模块(集成)的与电和热相关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提供给电池控制
单元的电子装置。
3.4
电池控制单元batterycontrolunit
控制或管理电池系统电或热性能,并可以与车辆上的其他控制单元进行信息交互的电子控制部件。
3.5
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managementsystem
由电池电子部件和电池控制单元组成的电子装置。
3.6
电池包batterypack
能量存储装置,包括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通常还包括电池电子部件、高压电路、过流保护装置,
以及与其他外部系统(如冷却、高压、辅助低压和通讯等)的接口。
1
DB12/T475—2012
3.7
电池系统batterysystem
能量存储装置,包括单体、模块或电池包,还包括电路和电控单元(如电池控制单元,电流接触器)。
3.8
能量型电池highenergydensitybattery
设计目的为高能量应用的动力电池。
注:其最大允许持续输出电功率和室温下其在1I1(A)倍率电流放电的能量比值一般低于10。
3.9
功率型电池highpowerdensitybattery
设计目的为高功率应用的动力电池。
注:其最大允许持续输出电功率和室温下其在1I1(A)倍率电流放电的能量比值一般大于等于10。
3.10
额定容量ratedcapacity
企业提供的C1Ah数值。
3.11
额定能量ratedenergy
企业提供的,在25℃±2℃下,电池以1I1(A)电流放电,达到终止电压时所放出的能量(Wh)。
3.12
实际放电容量initialactualcapacity
在规定的条件下,完全充电的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连续3次“25℃放电容量”试验数据的平均值(3
次放电容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异小于额定容量的3%)。
3.13
爆炸explosion
电池外壳猛烈破裂,且有主要成份(固体物质)抛射出来。
3.14
起火fire
电池任何部位发出明火持续时间长于1s。火花及拉弧不属于明火。
3.15
漏液leakage
电池内部液体泄露到电池壳体外部。
4符号
Cn——n小时率额定容量(Ah)。
In——n小时率放电电流,其数值等于Cn1/n(A)。
5要求
5.1电池单体
2
DB12/T475—2012
5.1.1外观
电池单体按6.2.1检验时,外观不得有变形及裂纹,表面平整、干燥、无外伤、无污物等,且标志
清晰、正确。
5.1.2极性
电池单体按6.2.2检验时,端子极性应正确。并应有正负极的清晰标识。
5.1.3外形尺寸及质量
电池单体按6.2.3检验时,电池外形尺寸、质量应符合生产企业提供的技术条件。
5.1.425℃放电容量
电池单体按6.2.5试验时,其实际放电容量应不低于额定容量,同时所有测试样品实际容量极差不
大于实际容量平均值的5%。
注:极差是所有样本的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
5.1.5安全性
5.1.5.1电池单体按6.2.6.1进行过放电试验时,应不爆炸、不起火、不漏液。
5.1.5.2电池单体按6.2.6.2进行过充电试验时,应不爆炸、不起火。
5.1.5.3电池单体按6.2.6.3进行短路试验时,应不爆炸、不起火。
5.1.5.4电池单体按6.2.6.4进行跌落试验时,应不爆炸、不起火、不漏液。
5.1.5.5电池单体按6.2.6.5进行加热试验时,应不爆炸、不起火。
5.1.5.6电池单体按6.2.6.6进行挤压试验时,应不爆炸、不起火。
5.1.5.7电池单体按6.2.6.7进行针刺试验时,应不爆炸、不起火。
5.1.5.8电池单体按6.2.6.8进行海水浸泡试验时,应不爆炸、不起火。
5.1.5.9电池单体按6.2.6.9进行温度冲击试验时,应不爆炸、不起火、不漏液。
5.2电池模块
5.2.1外观
电池模块按6.3.1检验时,外观不得有变形及裂纹,表面平整干燥、无外伤,且排列整齐、连接可
靠、标志清晰等。
5.2.2极性
电池模块按6.3.2检验时,端子极性应正确。并应有正负极的清晰标识。
5.2.3外形尺寸及质量
电池模块按6.3.3检验时,外形尺寸及质量应符合生产企业提供的技术条件。
5.2.425℃放电容量
电池模块按6.3.5试验时,其实际放电容量应不低于额定容量,同时所有测试样品实际容量极差不
大于实际容量平均值的7%。
5.2.525℃倍率放电容量
3
DB12/T475—2012
能量型电池模块按6.3.6.1试验时,其放电容量应不低于实际放电容量的90%;功率型电池模块
按6.3.6.2试验时,其放电容量应不低于实际放电容量的80%。
5.2.6-20℃放电容量
电池模块按6.3.7试验时,其放电容量应不低于实际放电容量的70%。
5.2.755℃放电容量
电池模块按6.3.8试验时,其放电容量应不低于实际放电容量的95%。
5.2.8常温与高温荷电保持与容量恢复能力
电池模块按6.3.9试验时,其常温及高温荷电保持率应不低于实际放电容量的90%,容量恢复能
力应不低于实际放电容量的95%。
5.2.9耐振动性
电池按6.3.10试验时,不允许出现放电电流锐变、电压异常、电池壳变形、电解液溢出等现象,
并保持连接可靠、结构完好,不允许装机松动。
5.2.10储存
电池模块按6.3.11试验时,其容量恢复应不低于实际放电容量的95%。
5.2.11循环寿命
循环寿命按照6.3.12进行测试,当循环次数达到500次时容量保持率应不低于90%。
5.2.12安全性
5.2.12.1电池模块按6.3.13.1进行过放电试验时,应不爆炸、不起火。
5.2.12.2电池模块按6.3.13.2进行过充电试验时,应不爆炸、不起火。
5.2.12.3电池模块按6.3.13.3进行短路试验时,应不爆炸、不起火。
5.2.12.4电池模块按6.3.13.4进行加热试验时,应不爆炸、不起火。
5.2.12.5电池模块按6.3.13.5进行挤压试验时,应不爆炸、不起火。
5.2.12.6电池模块按6.3.13.6进行针刺试验时,应不爆炸、不起火。
5.2.12.7电池模块按6.3.13.7进行海水浸泡试验时,应不爆炸、不起火。
5.3电池管理系统
5.3.1一般要求
5.3.1.1电池管理系统应能检测电池电和热相关的数据,至少应包括电池单体或者电池模块的电压、
电池组回路电流和电池包内部温度等参数。
5.3.1.2电池管理系统应能对动力电池的荷电状态(SOC)、最大允许充放电电流(或者功率)等状
态参数进行实时估算。
5.3.1.3电池管理系统应能对电池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并可以根据具体故障内容进行相应的故障处理,
如故障码上报、实时警示和故障保护等。
5.3.1.4电池管理系统应有与车辆的其他控制器基于总线通讯方式的信息交互功能。
4
DB12/T475—2012
5.3.1.5电池管理系统应能通过与车载充电机或者非车载充电机的实时通讯或者其他信号交互方式实
现对充电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如充电模式选择(恒流、恒压等),控制充电过程中充电电流和电压参数
的调整,充电截止条件的判断和充电停止等。
5.3.2状态参数测量准确度
电池管理系统按照6.4.1进行试验后,所检测状态参数的测量准确度要求见表1。
表1状态参数测量准确度要求
参数总电压值电流值1)温度值单体(模块)电压值
准确度要求≤±1%FS≤±3%FS≤±2℃≤±0.2%FS
注1:应用在具有可外接充电功能的电动汽车上时,电流值准确度同时应满足≤±1.0A(当电流值小于30A时)。
5.3.3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GB/Z 41289-2022 无损检测仪器 鉴定程序 2022-03-09
- GB/Z 41287.1-2022 通信用建筑物引入光缆 第1部分:管道和直埋用引入光缆 2022-03-09
- GB/Z 41286-2022 无损检测仪器 X射线管道爬行器 2022-03-09
- GB/Z 41293-2022 基于广域网通信的感知测控类设备快速自服务部署技术要求 2022-03-09
- GB/Z 41287.2-2022 通信用建筑物引入光缆 第2部分:自承式架空用引入光缆 2022-03-09
- GB/Z 41296-2022 用于煤矿安全生产与监控及应急救援的信息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2022-03-09
- GB/Z 41288-2022 信息安全技术 重要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导则 2022-03-09
- GB/Z 41291-2022 泛在物联应用 智慧油田总体技术要求 2022-03-09
- GB/Z 41294-2022 物联网应用协议 受限应用协议(CoAP)技术要求 2022-03-09
- GB/Z 41292-2022 基于广域网通信的智能农业远程测控应用总体技术要求 2022-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