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2040-2020 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技术规范

DB15/T 2040-2020 Urban Rainstorm Intensity Formula Prepar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5/T 2040-2020
标准类型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12-24
实施日期
2021-01-24
发布单位/组织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7.060

CCSA47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2040—2020

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EstablishmentofUrbanRainstormIntensityFormula

2020-12-24发布2021-01-24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5/T2040—2020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暴雨样本的选样和资料处理方法.......................................................2

5城市暴雨强度公式参数推求方法.......................................................3

6常用查算图表编制...................................................................4

7暴雨强度公式适用性分析.............................................................5

附录A(规范性)暴雨强度公式参数求解方法...............................................6

附录B(资料性)常用查算图表格式.......................................................9

参考文献.............................................................................12

I

DB15/T2040—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气候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玉峰、高春香、孙玉。

II

DB15/T2040—2020

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的降雨资料和统计样本、频率分布曲线、暴雨强度公式参数求

解方法、图表绘制、适用性分析和成果表达格式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城镇以及工业区、居民区的暴雨强度公式编制

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5228地面气象观测规范降水量

GB500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QX/T118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地面

QX/T341降雨过程强度等级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降雨量rainfall

从天空降到地面上的雨,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

注:以毫米(mm)为单位。

[来源:QX/T341,2.1]

3.2

降雨强度rainfallintensity

某一历时内单位时间(每分钟或每小时)的降雨量。

注:以毫米/分钟(mm/min)或毫米/小时(mm/h)为单位。

[来源: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和设计暴雨雨型确定技术导则,2.1.3]

3.3

降雨历时durationofrainfall

降雨过程中的任意连续时段。

注:以分钟(min)为单位。

[来源:GB50014,2.1.19]

3.4

暴雨重现期rainstormreturnperiod

某一强度的暴雨重复出现的统计平均时间间隔。

1

DB15/T2040—2020

注:以年(a)为单位。

[来源: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和设计暴雨雨型确定技术导则,2.1.6]

3.5

暴雨强度公式rainstormintensityformula

表征暴雨强度、降雨历时和重现期三者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反映一定频率的暴雨在规定时

段的最不利时程分配的平均强度,是计算暴雨地面径流和确定防止暴雨灾害工程设计流量的重要依据。

3.6

有效暴雨资料样本effectiverainstormsample

作为暴雨公式和暴雨雨型编制的降雨数据样本。

[来源: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和设计暴雨雨型确定技术导则,2.1.5]

4暴雨样本的选样和资料处理方法

4.1站点选择

4.1.1降雨资料的站点选择应满足区域代表性、历史数据连续性和一致性要求。

4.1.2站点选择应保证原始数据的随机性和独立性,不得采用数个站点的数据混合样本。

4.1.3选择站点在资料年限内发生迁址、雨量记录仪更换时,应对降雨资料进行一致性检验,并对降

雨资料的代表性和一致性进行论证和说明。

4.1.4编制一个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至少应选择一个代表性站点,城市地形地貌及降雨特征差异较

大,并具备基础资料条件的城市,应选择多个代表性站点编制当地不同区域的暴雨强度公式,以分别代

表城市的不同区域特征。

4.1.5选择当地国家气象站作为代表性站点。

4.1.6应通过降雨时间变化特征分析,合理选择资料年限,至少需要近30年以上降雨资料。

4.2原始数据

4.2.1原始降雨资料采用逐分钟自动记录的基础数据,包括以自记纸形式记录的逐分钟降雨资料和现

代自动气象站自动记录的逐分钟降雨资料。

4.2.2按照GB/T35228和QX/T118的规定,对原始资料进行数据质量检查、审核。

4.2.3应收集并给出基础资料涉及的各个观测站的降雨观测历史沿革。

4.2.4对以自记纸形式保存的历史降雨自记记录资料,应采用经中国气象局审核后的标准分钟降水数

据集资料。

4.2.5由自记纸记录和自动记录混合形成的原始降雨基础数据,应进行两类数据的一致性分析。

4.3统计样本

4.3.1计算降雨历时应采用5min、10min、15min、20min、30min、45min、60min、90min、

120min、150min、180min共11个历时。

4.3.2统计样本选取,应采用逐分钟滑动统计法,选取各降雨历时雨量逐年最大值的降雨场次,记录

选定降雨场次过程开始时间及逐分钟降雨量,作为各降雨历时的有效降雨资料样本。同—场次降雨过程

2

DB15/T2040—2020

中,同一种历时降雨不可以交叉,不受日、月界的限制(但不跨年)。

4.3.3暴雨样本选样方法采用年最大值法,即选取降雨资料样本中各降雨历时雨量的逐年最大值,作

为暴雨强度公式编制的有效暴雨资料样本。

4.4特殊问题的处理方法

4.4.1一般选择1440min(24h)降雨量大于或等于10.0mm为指标,筛选出场次降雨过程,纳入统

计样本遴选范围。各地降雨量年际变化大,尤其西部干旱地区在少雨年份难以选出足够样本,一些短历

时(如5min)强降水过程可能丢失,根据当地降雨特点,降雨过程可选择1440min(24h)降雨量大

于或等于5.0mm为选取指标。

4.4.2选取样本时,偶遇特大值时,需要进行专门分析确认。一般采用样本均值加上3倍样本标准差

作为判定标准,大于判定标准可确定为特大值。

4.4.3一般不建议舍弃特大值,宜采用皮尔逊Ⅲ型分布函数进行人工适线,妥善处理离群数据。如果

舍弃特大值,需要单独进行说明,论证舍弃特大值可能导致的不确定性。

5城市暴雨强度公式参数推求方法

5.1暴雨强度公式的表达形式

167𝐴1+𝐶log𝑃

𝑞=110····································································(1)

𝑡+𝑏𝑛

式中:

q——暴雨强度,单位为升/(秒·公顷)[L/(s·hm2)];

A1——雨力参数;

C——雨力变动参数;

P——暴雨重现期,单位为年;

t——降雨历时,单位为分钟(min);

b——降雨历时修正参数;

n——暴雨衰减指数。

5.2暴雨强度重现期和频率

计算暴雨强度重现期应按2年、3年、5年、10年、20年、30年、50年、100年统计,相对应的频率为

50%、33.3%、20%、10%、5%、3.3%、2%、1%。

5.3理论频率分布曲线拟合

5.3.1选取的各历时统计样本,应用理论频率曲线进行趋势性拟合调整。理论频率曲线类型一般采用

皮尔逊Ⅲ型分布曲线、耿贝尔分布曲线和指数分布曲线。根据确定的频率分布曲线,得出重现期、降雨

强度和降雨历时三者的关系,即P-i-t关系表。

注:本文件所列举的皮尔逊Ⅲ型分布曲线、耿贝尔分布曲线和指数分布曲线的函数表达式可参照相关文献,不作具

体规定。

5.3.2应根据当地降雨特点,选取代表站点进行多种频率分布函数的拟合试验,从中选取拟合效果较

好的理论频率曲线函数。

3

DB15/T2040—2020

5.3.3采用理论频率曲线拟合频率分布曲线时,应结合当地统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