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01/T 140-2021 马铃薯-早稻-晚稻三熟水旱轮作技术规程

DB4401/T 140-2021

广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401/T 140-2021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广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1-12-27
实施日期
2022-02-01
发布单位/组织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1.040.65

CCSB20/29

DB4401

广州市地方标准

DB4401/T140—2021

马铃薯-早稻-晚稻三熟水旱轮作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ofpaddy-uplandtriple-croppingsystemwith

potato-earlyrice-latericerotation

2021-12-27发布2022-02-01实施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401/T140—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州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广州市从化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

稻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邓彩联、索海翠、李小波、张彬、刘计涛、朱文斌、李成晨、顾海永、王丽、单建伟、

欧阳敏枝、李华俊、陈琬珣。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

DB4401/T140—2021

马铃薯-早稻-晚稻三熟水旱轮作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早稻-晚稻三熟水旱轮作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品种选择、茬口选择、

种植技术、水肥管理、病虫草鼠害防控、收获、贮藏等。

本文件适用于广州地区马铃薯-早稻-晚稻三熟水旱轮作生产管理过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

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一部分:禾谷类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3735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18133马铃薯种薯

GB/T29377马铃薯脱毒种薯级别与检验规程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1481农区鼠害监测技术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冬种马铃薯winterpotato

生长季节主要在冬季,在10月下旬~11月中旬播种,次年2月中旬~3月下旬收获的马铃薯。

3.2

早稻earlyrice

2月底~3月初播种,6月底~7月上旬收获的水稻。DB4401

3.3

晚稻laterice

7月上中旬播种,10月下旬~11月上旬收获的水稻。

3.4

三熟制triple-croppingsystem

在同一田块上,一年连续种植三季作物的种植模式。

3.5

水旱轮作paddy-uplandrotation

在同一块田地,水稻与旱地作物轮换种植的方式。

4产地环境要求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391的要求。产地无霜期大于350d,冬季气温凉爽、光照充足。应选择交通方

便、土质疏松、水源充足、保水保肥强的田块。土壤为砂壤土或壤土,并符合GB15618的要求。种植田块排灌

方便,灌溉水符合GB5084的要求。

1

DB4401/T140—2021

5品种选择

5.1马铃薯品种

马铃薯宜选早熟、优质的鲜食型品种,如粤引85-38、陇薯7号、云薯901;或早熟优质薯片加工型品种,

如大西洋、华薯9号等。

5.2水稻品种

水稻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的要求。宜选择优质、高产、抗逆性好的水稻品种,早稻生育期在125d

左右,晚稻生育期在110d左右。

6茬口选择

马铃薯宜在10月下旬~11月中旬种植,次年2月中旬~3月收获;早稻宜在2月下旬~3月上旬播种,6

月下旬~7月上旬收获;晚稻宜在7月上中旬播种,10月下旬~11月上旬收获。

7马铃薯栽培技术

7.1整地与起垄

按1.1m~1.2m包沟起垄,其中垄面宽70cm~85cm,垄面高20cm~25cm,垄间沟宽35cm~40cm,

要求土块细碎,沟底平直,开好中沟,条施基肥,平整垄面。

7.2种薯选择与处理

7.2.1种薯选择

选择脱毒种薯,质量符合GB18133和GB/T29377的要求。

7.2.2种薯处理

种薯切块重约25g~30g,确保每个薯块上有1个~2个芽眼,切块应呈三角形或契状,并用75%酒精或

0.5%高锰酸钾水溶液对切刀进行消毒。种薯切好后,用马铃薯专用拌种剂对切块种薯进行拌种消毒。

7.3播种技术

7.3.1播期选择

宜在10月下旬~11月中旬播种。

7.3.2播种深度

宜在6cm~8cm。

7.3.3播种密度

依品种特性、生产目的及栽培田块肥力状况而定。早熟、块茎中等大小,肥田宜密;中晚熟、块茎大,瘦

田宜疏。常用播种密度为3500株/666.7m2(亩)~5500株/666.7m2。

7.3.4播种要求

单垄播种两行,薯块采用“品”字形错株播种,垄内行距30cm~35cm,株距25cm~35cm。

7.3.5播种方式

可人工播种或机械化播种。

7.3.6覆盖方式

根据当地生产条件及习惯,可选择稻草或黑色农膜覆盖。稻草覆盖操作方式:稻草覆盖垄面,每666.7m2

用干稻草300kg~400kg,稻草与垄向平行,厚薄均匀,头尾相连,两端结合部位用土压住,防止被风吹走。

黑色农膜应符合GB13735的要求,膜应盖住垄面,用土均匀压实。

7.4田间管理

2

DB4401/T140—2021

7.4.1施肥

黑色农膜覆盖施肥:有机肥和化肥(缓释肥)做基肥一次性施入。每666.7m2施用优质的腐熟鸡粪或其他

优质的腐熟有机肥400kg~500kg、氮(N)约20kg、磷(P2O5)约15kg、钾(K2O)约30kg。

稻草覆盖施肥:以基肥和3次追肥的方式施入。基肥采用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每666.7m2施用优质的

腐熟鸡粪或其他优质的腐熟有机肥400kg~500kg、氮(N)约10kg、磷(P2O5)约7.5kg、钾(K2O)约15kg。

追肥以施用化肥为主,第一次追肥在出苗达70%时,追施氮(N)约5kg、磷(P2O5)约2.5kg、钾(K2O)约3kg;

第二次追肥在第一次追肥后10d~15d,追施氮(N)约2.5kg,磷(P2O5)约2.5kg,钾(K2O)约5kg;第三次

追肥在第二次追肥后10d~15d,追施氮(N)约2.5kg、磷(P2O5)约2.5kg、钾(K2O)约7kg。

7.4.2定苗培土

7.4.2.1定苗

马铃薯齐苗7d后,应及时定苗,每穴留最健壮的1枝~2枝苗。

7.4.2.2培土

稻草覆盖方式下,培土分2次进行,第一次在齐苗后5d~10d,苗高15cm~20cm时进行,培土厚度

为5cm~8cm,要求垄面全覆盖;第二次培土在封行前进行,使种薯以上的土层厚度达到15cm~20cm。培

土时应尽量避免泥土把叶片盖住或伤害茎秆。

地膜覆盖方式下,播种覆膜后,在膜上均匀覆盖5cm~8cm土层,要求垄面全覆盖。齐苗后,进行田间

检查,重点对培土厚度不够的部位补土。

7.4.3水分管理

灌水宜采用沟灌、滴灌或喷灌等。出苗期土壤田间持水量应保持65%~75%;块茎形成期田间持水量应保

持80%~85%;块茎膨大期田间持水量应保持85%~90%;成熟期田间持水量应保持65%以下。

7.4.4病虫害防治

执行GB/T8321(所有部分)和NY/T1276的规定。根据冬种马铃薯常见的病虫害情况,选择高效、低

毒、环境友好的药剂,冬种马铃薯病虫害药剂防治方案见附录A。

7.5收获

7.5.1土壤水分控制

收获前将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

7.5.2天气选择

宜选择晴天,避免雨天。

DB4401

7.5.3收获方法

采用机械收获或人工挖掘的方式,尽量减少机械损伤、降低薯块破损率。

7.6贮藏

应贮藏在宽敞、阴凉、通风的室内或冷库,注意避光。

8水稻优质丰产抛秧栽培技术

8.1育秧

8.1.1播种期

早稻2月底~3月初播种,晚稻7月上旬~7月中旬播种,播种时日平均温度≥12℃。

8.1.2播种量

每666.7m2常规稻用种量2.0kg~2.5kg,杂交稻用种量1.0kg~1.5kg。

8.1.3种子处理与浸种催芽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