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1060-2015 果树绿盲蝽测报技术规范

DB41/T 1060-2015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he forecast of green mirid bug on fruit trees

河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废止 页数:1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1/T 1060-2015
标准类型
河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5-05-15
实施日期
2015-08-15
发布单位/组织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15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1060—2015

果树绿盲蝽测报技术规范

RuleforsamplingandforecastingtechniquesofApolyguslucorumpopulationin

fruittrees

2015-05-15发布2015-08-15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1/T1060—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封洪强、黄建荣、李国平、田彩红、邱峰、金银利、马兴莉。

I

DB41/T1060—2015

果树绿盲蝽测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果树绿盲蝽测报的术语和定义、系统调查、果园普查、预测预报方法和数据汇总。

本标准适用于枣、葡萄、梨、桃和苹果等果树绿盲蝽发生的调查和预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2163—2012棉盲蝽测报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盲蝽

为害枣、葡萄、梨、桃、苹果等果树和棉花、苜蓿等农作物的半翅目盲蝽科杂食性害虫。又名小臭

虫、青色盲蝽。

3.2

标准枝条

果树上1m长的2年生或多年生枝条,超过1m的枝条以1m长度作为标准枝条。

3.3

百枝卵量

每一百枝标准枝条上绿盲蝽的卵量,以粒/100枝表示。

4系统调查

4.1越冬卵量调查

4.1.1调查时间

3月下旬越冬卵即将孵化时开始,每5天调查一次,如遇降雨则在降雨后补加一次,连续查一个月。

4.1.2调查地点

选择当地种植面积大于0.5hm2的枣、葡萄、梨、桃和苹果等种类的果园各3块,每个果园根据5点

取样法选择具代表性的10株果树用于系统调查。

4.1.3调查方法

1

DB41/T1060—2015

在每株果树按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分别在树冠上部、中部和下部各随机取一标准枝条进行调查。

调查时用肉眼或手持式放大镜检查剪口、冬芽和树皮等部位是否有绿盲蝽越冬卵(参照附录A),并将

发现的具有卵的部位取下带回实验室内,在体视显微镜下检测卵量和卵发育进度(参照附录B)。结果

记入绿盲蝽越冬卵量调查表(见附录C表C.1)并计算每株果树越冬卵密度(粒/100枝)。

4.2若虫虫量调查

4.2.1调查时间

3月下旬至6月底,每5天调查一次。选择早晨调查。

4.2.2调查地点

调查地点按4.1.2的规定。

4.2.3调查方法

在果园内按“Z”字形取样方法选取10株果树,在每株果树树冠正下方铺设一块白布(长2m×宽1m),

用木棍适度敲打果枝震落绿盲蝽若虫,分别记录白布上各龄若虫头数。结果记入绿盲蝽若虫虫量调查表

(见附录C表C.2),并计算各龄期若虫的比例,按单位面积统计虫口密度(头/m2)。

4.3成虫虫量调查

4.3.1调查时间

从4月下旬起至10月底止。

4.3.2调查方法

灯光诱测

按NY/T2163—2012规定的方法调查,结果记入绿盲蝽成虫灯光诱测记载表(见附录C表C.3)。

性诱剂诱测

在常年适于成虫发生的场所,放置绿盲蝽诱捕器,集虫桶底部加入少量洗衣粉水。将诱捕器挂置在

树冠外围枝条上距地面1.5m~2.0m高度的位置,每667m2放置1套,果园内各方位均匀放置,每月更

换一次绿盲蝽诱芯。

每天统计一次诱捕到的成虫数量,并清理掉集虫桶内虫体。结果记入绿盲蝽成虫性诱剂诱测记载表

(见附录C表C.4)。

5果园普查

5.1普查时间

根据系统调查情况,在绿盲蝽越冬卵孵化高峰期和第一代4~5龄若虫高峰期时各普查一次。

5.2普查地点

在当地主要果园内进行调查,每次普查每种果树的果园不少于5块。

5.3普查方法

2

DB41/T1060—2015

每个果园根据5点取样法取5株,调查方法按4.2.3的规定,调查结果记入绿盲蝽越冬卵量调查表(见

附录C表C.1)和绿盲蝽若虫虫量调查表(见附录C表C.2)。

6预测预报方法

6.1发生期预测

6.1.1发育历期法

根据系统调查结果统计出不同世代、不同虫态(或虫龄)的发生高峰期(参见附录D),在此基础

上分别加上当时气温下各虫态或虫龄的平均历期,推算出以后一个或几个虫态(或虫龄)的相应发生日

期。如根据上一代4龄若虫的发生高峰期,预测下一代3龄若虫高峰期,采用公式(1)计算。

11

DDTTTTTTT........................................(1)

34245Pe1223

式中:

D3——下一代3龄若虫高峰期;

D4——上一代4龄若虫高峰期;

T4、T5、Tp、Te、T1、T2和T3——4龄若虫历期、5龄若虫历期、产卵前期、卵期、1龄若虫历期、2龄

若虫历期和3龄若虫历期,天。

6.1.2有效积温法

根据绿盲蝽卵、若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参见附录E),及当地天气预报的日平均温度和

果园内当前虫态(或虫龄)发生期,采用公式(2)预测该虫态(或虫龄)的发育历期。

K

D..........................................................................(2)

TC

式中:

D——某虫态的发育历期,天;

K——完成该虫态所需有效积温,日度;

C——该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

T——预报的日平均气温,℃。

6.2发生量预测

根据当地系统调查和果园普查的虫口密度(即基数),以及多年研究出来的绿盲蝽繁殖系数和整个

世代的死亡率,预测下一代的发生数量。如根据上一代4龄若虫虫口密度预测下一代4龄若虫发生量,采

用公式(3)进行计算。

PP0er(1M)...........................................................(3)

式中:

P——下一代四龄若虫发生量,头;

P0——上一代四龄若虫发生量,头;

e——每头雌虫平均产卵量,粒;

r——雌虫百分率,%;

3

DB41/T1060—2015

M——整个世代的死亡率,%。

7数据汇总

在各项调查结束时,填写“果树绿盲蝽调查表”(见附录C),用于各地留档保存当年绿盲蝽测报

资料。

4

DB41/T1060—2015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果树上的绿盲蝽越冬卵

A.1绿盲蝽越冬卵在冬枣树上的越冬部位

调查发现,在冬枣树的夏剪剪口、翘皮、多年生枣股的粗糙表面等部位(图A.1)均具有绿盲蝽越

冬卵。越冬卵主要出现在上年夏剪留下的剪口上,且该部位卵量非常高,许多枣枝剪口上的绿盲蝽越冬

卵达到50粒以上,并且常出现多层排列的现象(图A.1F)。把取回来的具有越冬卵的枣枝剪口置于体

视显微镜下,用镊子撬开枣枝剪口就可发现大量越冬卵。在野外使用手持式放大镜或在室内使用体视显

微镜可看到有些卵具有红色眼点(图A.1F),这是即将孵化的卵。

ABAC

D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