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207-2014 静力触探法检测土方填筑工程质量技术规程
DB34/T 2207-2014 Stability Probe Method for Quality Control of Earthfill Engineering Technical Regul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4年1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城建第六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总站淮河流域分站、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淮河流域水工程
- 起草人:
- 宋新江、吕列民、徐海波、姬宏、程乙钊、张磊、付强、李晶、李营、张才庭、王海明、赵雯、朱士彬、钱财富、李宏、周松、李春燕、陈义文、魏奎烨。
- 出版信息:
-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27.140
P55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2207—2014
静力触探法检测土方填筑
工程质量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forEarthworkFillingQualityofCPTDetection
文稿版次选择
2014-11-25发布2014-12-25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2207—2014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符号..............................................................................1
5总则..............................................................................2
5.1一般规定......................................................................2
5.2贯入系统......................................................................2
5.3探测系统......................................................................2
6操作方法..........................................................................3
6.1一般规定......................................................................3
6.2操作准备......................................................................4
6.3操作过程......................................................................4
7资料整理..........................................................................5
8土方填筑工程质量评价..............................................................6
8.1一般规定......................................................................6
8.2填筑质量评价..................................................................6
附录A(资料性附录)静力触探试验记录表..............................................8
I
DB34/T2207—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
究院、中城建第六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总站淮河流域分站、安徽
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淮河流域水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
本标准起草人:宋新江、吕列民、徐海波、姬宏、程乙钊、张磊、付强、李晶、李营、张才庭、王
海明、赵雯、朱士彬、钱财富、李宏、周松、李春燕、陈义文、魏奎烨。
II
DB34/T2207—2014
静力触探法检测土方填筑工程质量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静力触探法检测土方填筑工程质量的术语和定义、静力触探仪器设备、操作方法、资
料整理及土方填筑工程质量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除湿陷性黄土、盐渍土、有机质土等特殊性土以外的土方填筑工程质量检测与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CECS04静力触探技术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静力触探测试conepenetrationtest(CPT)
以静压力将一定规格的锥形探头匀速地压入土层,记录贯入过程中探头所受到的阻力,根据测得的
贯入阻力大小来间接估计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并进行分层的土工原位试验。
3.2
土方填筑干密度earthworksfillingdrydensity
土方工程分层填筑经碾压后,土的单位体积的干土质量。
3.3
土方填筑压实度earthfillingcompactness
土方工程填筑干密度与击实试验最大干密度之比。
4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ps:比贯入阻力,(MPa)。
fs:侧摩阻力,(kPa)。
qc:锥尖阻力,(MPa)。
1
DB34/T2207—2014
Rf:摩阻比。
:土的天然密度,(g/cm3)。
3
d:土的干密度,(g/cm)。
3
dmax:击实试验测得土的最大干密度,(g/cm)。
P:土的压实度,(%)。
5总则
5.1一般规定
5.1.1静力触探设备由贯入系统、探测系统和探头标定三部分组成,各部分应包括以下内容:
a)贯入系统——主机、探杆和反力装置;
b)探测系统——双桥探头、量测仪器;
c)探头标定设备——测力(压)计或力传感器、标定架、量测仪器。
5.1.2使用的静力触探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a)符合国家标准的定型合格产品;
b)标定探头的测力计,应按规定定期送计量部门进行鉴定;
c)试验前应对仪器进行试运转,检验其可靠性。
5.2贯入系统
5.2.1贯入主机的主要技术性能应符合以下要求:
a)贯入速率为1.2±0.3m/min;
b)贯入能力应满足探测深度要求;
c)电绝缘性能良好;
d)贯入和起拔时,施力作用线应垂直机座基准面,垂直度公差为30′。
5.2.2探杆应符合下列要求:
a)探杆应采用耐磨损的钢制材料,抗拉强度应大于600MPa;
b)探杆宜平直,丝扣完好无裂纹,探杆两端连接螺纹的同轴度误差应不大于1mm/m;
c)直径在25mm~50mm之间;
d)同一台触探主机的探杆长度(含接头)应相同,丝肩能紧贴,具有良好的互换性;
e)探杆轴线的直线度误差应小于1mm/m。
5.2.3反力设施应根据设备和现场条件及探测深度确定,宜采用触探车自重、地锚或堆压的重物等方
式作为反力装置。
5.3探测系统
5.3.1静力触探的探头可分为单桥触探头、双桥触探头和测孔隙水压力探头三种,触探头应符合以下
规定:
a)探头规格应符合表1的规定;
b)传感器的线性误差、重复性误差、滞后误差、示值误差均应不大于1.0%FS;
c)侧摩阻力传感器与锥头传感器间的相互干扰应小于自身传感器额定输出值的0.3%FS;
d)密封性能良好,在500kPa的水压下,恒压2h后,其绝缘电阻应大于50M;
2
DB34/T2207—2014
e)探头能在-10℃~45℃的环境温度中正常工作;
f)探头系统各部件松紧适度;
g)锥头锥面平整无凹陷,侧摩阻筒无明显刻痕。
表1单桥和双桥探头规格表
锥底截面积单桥触探头双桥探头
锥底直径(mm)锥角(°)
(cm2)有效侧壁长度(mm)摩擦筒表面积(cm2)摩擦筒长度(mm)
1035.76057200179
1543.76070300219
2050.46081300189
注:侧壁摩阻筒直径与锥头直径之比应在1.00~1.01之间。
5.3.2探头使用过程中,当发现锥头锥面刻痕明显、存在不平整有明显凹面或侧壁摩擦筒直径明显小
于锥头直径时应予以更换。
5.3.3电缆应采用屏蔽电缆,屏蔽网应合理接地,表皮破损的电缆不得使用。
5.3.4探头与探杆和探杆与探杆之间应加装密封装置。
5.3.5用于试验记录的静探自动记录仪,应满足下列要求:
a)电子电位差计的精度不应低于0.5级;
b)供桥电压连续可调,并配有能够准确显示桥压值的数字电压表;
c)记录深度的传感装置必须与记录仪走纸同步,深度记录比例应有1:100或1:200两种。
5.3.6用于试验记录的原位测试微机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a)操作方便,数据可靠,具有屏幕显示试验状态曲线;
b)具有读初值、测量、采集数据、储存资料、输出资料、打印资料功能;
c)具有第二
推荐标准
- T/ACCEM 224-2024 智能制冷机组技术要求 2024-11-13
- T/CNS 73-2022 高温气冷堆核动力厂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堵管导则 2022-12-16
- T/CICEIA /CAMS101-2024 内燃机排气后处理器电线束 2024-09-04
- T/CNIA 0225-2023 6063铝合金挤压用圆铸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2023-11-27
- T/CRES 0001-2018 抛物面槽式太阳能集热管热损系数测试方法 2018-10-08
- T/CIET 767-2024 集中式共享储能电站参与电网调度控制通用技术要求 2024-11-06
- T/AVS 005-2024 磁约束聚变堆真空室安全性能评估准则 2024-10-31
- T/SDSIA 9-2024 富氢燃料油制备技术指南 2024-07-15
- T/CNS 69-2022 高温气冷堆核动力厂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闭环试验导则 2022-12-16
- T/CIET 434-2024 光储充放一体化电站 第 2-1 部分:现场勘 察与安装场地评估 2024-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