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T 316-2018 用于节目制作的先进声音系统
GY/T 316-2018 Advanced sound system for program produc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8年0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GY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
GY/T316—2018
用于节目制作的先进声音系统
Advancedsoundsystemforprogrammeproduction
(ITU-RBS.2051-1,MOD)
2018-01-02发布2018-01-02实施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
GY/T316—2018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缩略语............................................................................1
4概述..............................................................................1
5先进声音系统声音内容的元数据/描述符要求............................................2
6扬声器配置........................................................................2
附录A(资料性附录)先进声音系统的节目制作和背景....................................15
附录B(资料性附录)声—画定位匹配..................................................17
参考文献............................................................................18
I
GY/T316—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TU-RBS.2051-1《用于节目制作的先进声音系统》。
本标准与ITU-RBS.2051-1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为符合GB/T1.1—2009的要求,增加了第1章“范围”和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
——增加了第3章“缩略语”。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全国广播电影电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3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央电视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广播电视规划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关朝洋、周芸、邓向冬、郭晓强、焦健波、张建东、翟南、鹿楠楠、覃毅力、
庞超、董文辉、宁金辉、魏娜、汪芮、马颖超、王强、王倩男。
II
GY/T316—2018
用于节目制作的先进声音系统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节目制作的先进声音系统的扬声器配置和布局。
本标准适用于先进声音系统节目制作,也适用于先进声音系统及设备的设计、生产、验收、运行和
维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
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ITU-RBS.1909-0对带有或不带伴图的先进多声道立体声系统的性能要求(Performance
requirementsforanadvancedmultichannelstereophonicsoundsystemforusewithorwithout
accompanyingpicture)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Hi-Fi高保真(Highfidelity)
HOA高阶声场信号(HigherOrderAmbisonics)
JSONJavaScript对象标记(JavaScriptObjectNotation)
LFE低频效果(LowFrequencyEffects)
Lsc屏幕左(Leftscreen)
Rsc屏幕右(Rightscreen)
SP扬声器(Speaker)
XML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MarkupLanguage)
4概述
本标准定义了一种先进声音系统,该系统可以携带与音频流相关的静态或动态的节目元数据。这样,
一个节目可以通过结合了对象信号和声道信号的元素来描述。
声道信号被定义为混合在预定数量声道中的音频信号,并伴随持续于节目中的静态元数据。每个声
道都与一个特定的扬声器相关联。如果与声道信号对应的扬声器存在,则声道信号在对应的扬声器上进
行重放;否则,声道信号被重放到一个或者多个扬声器上(例如声道下混),以确保在指定的扬声器上
实现最佳重放效果。一组扬声器的配置决定了制作流程、广播网络和重放系统,相关示例可参见ITU-R
BS.775建议书中的相关规定。
对象信号也是一种音频信号,当其伴随有持续于节目中的动态元数据时,表示音频元素允许渲染器
采用与重放系统和收听环境最适配的方式重放音频对象。基于对象的方式也允许用户与音频内容进行互
动。
基于对象的元素和基于声道的元素既可以相互关联也可以独立存在。为实现基于声道和基于对象元
素间的任意组合,所有信号均应伴有必要的元数据/描述符,包括预期听觉场景中与时间无关(静态)
1
GY/T316—2018
和/或时间相关(动态)的空间位置。基于扬声器配置,这些信号可以采用多种渲染和/或映射技术进行
重放。
先进声音节目包含音频信号和与之伴随的元数据。
第5章规定了先进声音系统声音内容的元数据/描述符要求。
第6章规定了制作系统的扬声器布局。由于声音信号重放过程中涉及到渲染或映射过程,需要明确
定义扬声器的数量和位置,在声音重放场景中根据预定的扬声器布局对声音信号进行渲染。
5先进声音系统声音内容的元数据/描述符要求
先进声音系统涉及的所有音频文件和音频流都要求带有合适的元数据。与简单的基于固定声道的系
统(声道顺序即可以定义声道位置)不同,先进声音系统需要完整描述所有音频元素,以确保能够正确
处理。因此,需要一个标准化的元数据模型,用于提供一致的音频定义。该模型应满足如下要求:
——包含在ITU-RBS.1909建议书给出的所有重放场景下重建/渲染节目所需的所有信息,并基于同
一种元数据描述;
——能够描述基于声道、对象和场景的音频元素格式;
——能够灵活描述元素间的任意组合;
——元数据应该描述充分以便能够被任意渲染器正确使用;
——采用开放的XML格式描述元数据(作为基本格式,也可以转换成其他格式,如JSON);
——能够被添加到现有的音频文件格式中;
——开放通用定义(特别是现有基于声道的配置),并可以通过参考定义集免费获取。
6扬声器配置
基于声道的信号(包含先进声音系统中涉及的信号)需要扬声器配置,该配置对扬声器的数量和位
置进行定义。基于对象的信号可通过基于声道的信号所采用的扬声器配置或其他渲染系统额外的扬声器
重放。
为确保先进多声道声音系统涉及的扬声器配置定义一致,表1定义了一系列参数标识每一个扬声器
的标签、位置和扬声器配置:
——SP标签:由扬声器所在层名称的首字母和三位数表示的水平角构成,其中M表示中层,U表示
上层,B表示底层,T表示顶部,UH表示中上层。‘+/‒SC’表示屏幕左右边缘的扬声器对(见
附录A),屏幕中心位于水平角为0的位置;
——水平角:用度表示,面向正前方时向左侧旋转为正值;
——俯仰角:用度表示,在水平面上方为正值。
扬声器布局见表1,扬声器布局图见表2。
2
GY/T316—2018
表1先进声音系统可能的扬声器位置列表
用“上层扬声器+中层扬声器+底层扬声器”表示的扬声器布局
ABCDEFGHIJ
SP标签水平角俯仰角
0+2+00+5+02+5+04+5+04+5+13+7+04+9+09+10+30+7+04+7+0
M+00000XXXXXXXXX
M+022+22.50
M-022‒22.50
M+SC显示器左侧0X
M-SC显示器右侧0X
M+030+300XXXXXXXXXX
M-030‒300XXXXXXXXXX
M+045+450
M-045‒450
M+060+600X
M-060‒600X
M+090+900XXXXX
M-090‒900XXXXX
M+110+1100XXXX
M-110‒1100XXXX
M+135+1350XXXXX
M-135‒1350XXXXX
M+180+1800X
U+0000+30X
3
GY/T316—2018
表1(续)
ABCDEFGHIJ
SP标签水平角俯仰角
0+2+00+5+02+5+04+5+04+5+13+7+04+9+09+10+30+7+04+7+0
U+022+22.5+30
U-022‒22.5+30
U+030+30+30XXX
U-030‒30+30XXX
U+045+45+30XXXX
U-045‒45+30XXXX
U+060+60+30
U-060‒60+30
U+090+90+30X
U-090‒90+30X
U+110+110+30XX
U-110‒110+30XX
U+135+135+30XXX
U-135‒135+30XXX
U+180+180+30X
UH+180+180+45X
T+000–+90X
B+0000‒30XX
B+022+22.5‒30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JC/T 2223-2014 室内装饰装修用木塑型材 2014-05-06
- JB/T 8065.3-1995 冷冲模固定卸料典型组合 纵向送料典型组合 1996-04-14
- BB/T 0045-2007 纸浆模塑制品 工业品包装 2007-03-06
- SL 605-2013 水库降等与报废标准 2013-10-28
- SL 228-2013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 2013-01-22
- CB/T 3866-2013 船用大气冷凝器 2013-10-17
- JB/T 8228-1995 光学零件上用水解法镀二氧化钛、二氧化硅、三层分光膜(R:T=1:1) 1996-04-14
- WW/T 0056-2014 可移动文物病害评估技术规程 陶质文物 2014-04-24
- QB/T 2148-2005 工业用缝纫机 中速曲折缝缝纫机机头 2005-07-26
- SL 623-201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设计规范 201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