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T 7018-2013 民用航空器事故调查员安全防护规范

MH/T 7018-2013 MH/T 7018-2013 Civil Aircraft Accident Investigator Safety Protection Specification

行业标准-民航 简体中文 废止 页数: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MH/T 7018-2013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民航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3-01-16
实施日期
2013-05-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国民用航空局
归口单位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
适用范围
-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国民用航空局民用航空医学中心
起草人:
王妍、熊杰 等
出版信息:
页数: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100

C75

MH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

MH/T7018—2013

民用航空器事故调查员安全防护规范

Specificationofsafetyprecautionsforinvestigatorincivilaircraftaccident

2013-01-16发布2013-05-01实施

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

MH/T7018—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安全办公室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批准立项。

本标准由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民用航空局民用航空医学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妍、熊杰、刘国如、白国银、朱东山。

MH

I

MH/T7018—2013

民用航空器事故调查员安全防护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民用航空器事故调查员(以下简称调查员)参与事故调查时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民用航空器事故、事故征候及其他不安全事件调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651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Z/T213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3术语和定义

3.1

个体防护用品PersonalProtectiveEquipment(PPE)

调查员在事故、事故征候和其他不安全事件调查中,为防止机械、化学、生物等外界因素伤害所配

备的物品和装备的总称。

3.2

血源性病原体BloodbornePathogen

存在于血液和某些体液中能引起人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例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

毒(HCV)和艾滋病病毒(HIV)等。

[GBZ/T213-2008中的3.1]

3.3

危险品Dangerousgoods

能对健康、安全、财产或环境构成危险,并在技术细则的危险品清单中列明和根据技术细则进行分

类的物品或物质。

[中国民用航空危险品运输管理规定(CCAR-276)中的附录A定义]

4调查现场存在或潜在的危害因素

调查现场存在或潜在的危害因素包括:放射性物质、易燃易爆品、腐蚀性物质、有毒有害物质、感

染性病原体、复杂地理环境、有害动植物、恶劣天气、坍塌危害、创伤场面心理应激等。

1

MH/T7018—2013

5安全防护基本原则

5.1调查员应具备航空器事故调查员安全防护相关知识,包括调查现场存在或潜在的危害因素及其对

人体的影响,以及如何防护这些危害因素等。

5.2调查员在调查现场时应仔细识别危害因素,时刻警惕任何不明危险物质或潜在危害因素。一旦发

现,立即报告调查组组长,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5.3调查员的主要职责是事故调查,危害因素的处置应由专业人员完成。

5.4调查员应周密计划到达现场的路线及细节,保证交通安全和通讯畅通。

5.5调查员应按照程序和计划实施调查工作,危险环境下不应单独行动,并配备相应的个体防护用品。

5.6调查员应合理分配体能,避免超负荷工作,尽可能按正常作息时间工作,保证充足睡眠,合理安

排膳食,避免酒精、药物等对工作产生影响。

5.7调查员应根据需要接种疫苗。

5.8调查员在高原、沙漠、丛林、沼泽地、恶劣天气、复杂地形等危险状况下进行调查时,应咨询当

地相关专业人员,同时申请向导陪同支援。

5.9调查员应接受与其承担的职责和任务相符合的健康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增强风险意识和安全意

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6调查前准备

6.1识别、评估危害因素,制订安全防护方案

6.1.1调查组组长应指派专职人员负责处理现场安全事项,与事发地相关部门人员确认现场可能存在

的机载和地面的危害因素,核查当地地形地貌和天气情况,确定调查现场的危险程度。

6.1.2应根据识别的现场危害因素和危险程度,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方案,落实安全防护资源。

6.1.3调查员出发前应向医学部门咨询,了解事故和事发地的医疗卫生状况及采取的相应防护措施及

注意事项。

6.2配备PPE

6.2.1应根据现场危害因素及危险程度,按GB11651的要求为调查员配备PPE。

6.2.2如果事故和事故征候现场存在或可能存在血源性病原体,应配备血源性病原体防护包,包内物

品的名称及数量见附录A。

6.2.3如果现场状况复杂、条件恶劣或有人员受伤,应配备医疗急救包,包内物品的名称及数量见附

录B,必要时配备医护人员和医疗器材。

6.2.4所有个体防护用品均应规范管理,及时补给,定期更换。MH

7调查现场主要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7.1航空器残骸

7.1.1调查员在搬移、翻转等处置航空器残骸期间,应佩戴PPE和使用必要的设备进行操作。

7.1.2搬移大块残骸时需要在调查员指导下使用起重机等设备开展工作。调查员应位于残骸现场的上

风处,避免暴露于烟雾、灰尘及其他经空气传播的物质中。

7.1.3调查员在悬空的残骸下方工作前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7.1.4压力容器和机轮存在爆炸的危险,应谨慎处理,尽快放气释压,避免从侧面接近机轮。

2

MH/T7018—2013

7.1.5含有弹簧类的装置应由专业人员先行处置后再进行调查。

7.1.6探查蓄电池时,应首先断电,防止产生火花,并应避免被蓄电池内酸性物质腐蚀。

7.1.7应及时移除可燃性液、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