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729-2012 塔筒升降机
DB41/T 729-2012 tower hoist/elevator/lift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2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729—2012
塔筒升降机
Hoistoftower
2012-06-01发布2012-08-01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1/T729—2012
目次
前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型号及主要参数....................................................................2
4.1主要参数及系列.................................................................2
4.2型号及命名规则.................................................................2
4.3标记示例.......................................................................2
5要求..............................................................................2
5.1一般要求.......................................................................2
5.2安全技术要求...................................................................3
5.3主要部件要求...................................................................4
5.4可靠性要求.....................................................................7
6试验..............................................................................7
6.1试验条件.......................................................................7
6.2试验准备.......................................................................8
6.3试验内容和方法.................................................................8
7检验规则.........................................................................12
7.1出厂检验......................................................................12
7.2型式检验......................................................................12
7.3检验项目和合格判据............................................................12
8标志、包装、运输、贮存...........................................................14
9检查、操作和维护.................................................................14
9.1检查..........................................................................14
9.2操作..........................................................................14
9.3维护..........................................................................15
附录A(资料性附录)塔筒升降机试验记录表..............................................16
I
DB41/T729—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闫春喜、刘爱国、邱文君、刘跃新、陶烈、刘晓晖。
II
DB41/T729—2012
塔筒升降机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塔筒升降机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
检查、维护和操作。
本标准适用于各型风力发电机组管型塔架以及类似建(构)筑物内安装的升降机。
本标准不适用于电梯、矿井提升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144-2006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
GB/T5972-2009起重机钢丝绳保养、维护、安装、检验和报废
GB/T8918-2006钢丝绳重要用途钢丝绳
GB/T13306标牌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塔筒升降机hoistoftower
安装于风力发电机组管型塔架内,用于承载风电机组维保人员的固定悬挂式垂直输运设备。
3.2
应急门emergencydoor
用于塔筒升降机乘坐人员由轿厢向塔架爬梯撤离的门。
3.3
柔性引导装置flexibleguide
利用张紧的钢丝绳抑制轿厢横向位移引导塔筒升降机运行的机械组件。
3.4
安全触板safecontactplate
保护范围覆盖塔筒升降机轿厢底面的、在升降机下行碰触障碍时,控制升降机停止运行的防护装置。
1
DB41/T729—2012
4型号及主要参数
4.1型号
TS—XX/XX
额定速度m/min
额定载重量kg
类别代号:塔筒升降机
示例:TS—240/9表示为:额定载重量240kg、额定速度9m/min的塔筒升降机。
4.2主要参数
塔筒升降机的主要参数见表1。
表1主要参数
名称主要参数
额定载重量,kg240、320、400
额定速度,m/min8.3、9、11、15、18
5要求
5.1一般要求
5.1.1塔筒升降机应按设计图样制造和检验。允许使用较高等级的材料和配件,否则需经原设计单位
或用户同意。
5.1.2主要承载构件使用的材料,应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明。重要联结件(如高强度螺栓等)和钢
丝绳,应有检验合格证明。无相关质量证明的材料和重要零配件不应使用。
5.1.3重要的联接件(铆钉、螺栓和焊缝)应进行强度校核。计算采用的材料性能数据按相关国家标
准和行业标准选取。
5.1.4各部件均应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各润滑点均应加注润滑剂。
5.1.5塔筒升降机应具有以下试验载荷承载能力。但用户使用时,不允许超载运行。
a)动载试验时,125%的额定载重量;
b)静载试验时,150%的额定载重量;
c)压载试验时,200%的额定载重量。
5.1.6塔筒升降机出厂应进行空载、额定载荷试运行。运行中应升降平稳,起、制动正常。应顺利通
过模拟安全平台(有条件时)上的升降机通道口,无卡滞和异常阻力。限位装置、安全锁、安全触板等
工作正常,无卡碰、异常声响。
5.1.7在额定载重量下稳定运行时,轿厢内应无异常震动和声响,噪音值不应大于75dB。
5.1.8对塔筒升降机的环境适应性要求不应低于对风力发电机组的相应要求。对不同环境类别的风电
机组配装的塔筒升降机在下列相应的环境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
2
DB41/T729—2012
a)对低温型风电机组:
——外界环境温度:-30℃~+40℃;
——相对湿度:≤95%(25℃);
——盐雾浓度:≤2mg/m3。
b)对常温型风电机组:
——外界环境温度:-10℃~+40℃;
——相对湿度:≤95%(25℃);
——盐雾浓度:≤2mg/m3。
c)对近海型风电机组:
——外界环境温度:-20℃~+45℃;
——相对湿度:≤95%(28℃);
——盐雾浓度:≤5mg/m3。
5.1.9外观质量要求:
a)零件加工表面不得有磕碰、划伤等缺陷,已加工外露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
b)采用非不锈钢材料时应按规定涂底漆和面漆。漆层应均匀、平滑、色泽一致,附着力强,无皱
皮、脱皮、漏漆、流痕、气泡等缺陷;
c)可见外表面及轿厢内表面应平整、洁净。罩壳应平整光滑,无明显突起和凹坑。
5.1.10对塔架相关设施的要求:
a)塔架内各层安全平台的升降机通道口周边应设置安全护栏,护栏门只能向防护区域的外侧开
启。升降机通道口周边与升降机轮廓间的设计距离应为50mm~80mm;
b)塔架底部升降机停靠处周边宜设置安全护栏。不设置安全护栏时,应设置危险区域警戒标线;
c)塔架爬梯作为升降机引导装置时,爬梯两立柱应平直,各段、节连接处应平滑过渡且不能阻碍
升降机导轮通过;
d)塔筒升降机使用柔性引导时,塔架底部应制作基础并预置地脚螺栓,基础和地脚螺栓应能够承
受设计要求的钢丝绳张紧力;
e)悬挂升降机的吊点横梁应能承载不小于升降机自重与额定载重之和6倍的载荷。横梁上的悬挂
吊点应与升降机安装位置相适应。
5.2安全技术要求
5.2.1结构安全系数
5.2.1.1结构安全系数应按公式(1)计算:
S=σ/(σ1+σ2)f1f2.................................(1)
式中:
S——结构安全系数;
σ——材料屈服点(塑性材料)或材料强度极限(非塑性材料),MPa;
σ1——结构自重产生的应力,MPa;
σ2——额定载重量产生的应力,MPa;
f1——应力集中系数,f1≥1.10;
f2——动载试验载荷系数,f2≥1.25。
5.2.1.2塔筒升降机的承载结构件以塑性材料制作时,按材料的屈服点计算,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
5.2.1.3塔筒升降机的承载结构件以非塑性材料制作时,按材料的强度极限计算,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5。
3
DB41/T729—2012
5.2.2安全装置要求
5.2.2.1塔筒升降机应设置能使升降机在上、下端站处自动停靠的端站控制装置。
5.2.2.2越程控制装置:
a)塔筒升降机应设置上端站越程控制装置。当升降机运行超越上端站时被强制断电停机。越程控
制装置的控制回路应独立于上端站控制装置;
b)越程控制装置触发后不应能自动复位。当升降机手动滑降至上端站控制装置作用范围以下、且
人工复位越程控制装置后才能恢复正常操作。
5.2.2.3塔筒升降机应设置下行防撞装置或安全触板装置。
5.2.2.4塔筒升降机宜设置超载控制装置。超载时该装置应发出声光报警,并阻止升降机启动或提升,
直至超载状况解除。
5.2.2.5塔筒升降机应设置制动器装置。制动器应是摩擦型的,制动作用应由压簧产生。在正常工况
下,应由连续的电流供应维持制动器的打开。主电源断电时,自动进入制动状态。
5.2.2.6应设置独立于工作绳系统的配置有防坠安全锁的安全绳系统。正常运行时安全钢丝绳应无阻
滞通过安全锁,且不产生误锁绳动作。
5.2.2.7应设置在断电时使升降机平稳下降的手动滑降装置。
5.2.2.8轿厢底部应设置提醒人员撤离危险区域的报警装置。在升降机下降至离底层平台≤10m范围
内持续发出声光报警,直至在下端站处安全停靠。
5.2.2.9应设置使塔筒升降机顺利通过各层安全平台的升降机通道口的引导装置。使用柔性引导装置
时,应配置引导轿厢通过升降机通道口的滑块引导器;使用爬梯作引导装置的导轨时,应配置防脱轨导
向轮。
5.2.2.10轿厢应设置应急门或相同作用的安全出口。
5.2.2.11外露传动部分应设置防护罩。
5.2.2.12安全装置手动操作方向应有明显箭头指示。
5.2.2.13所有安全装置均不应妨碍紧急撤离的操作。
5.2.3结构件报废处理
结构件按下列条件之一报废处理:
a)由于腐蚀、磨损等原因,主要受力构件的应力超过原计算应力的10%时应予以报废;对无计
算条件的结构件,当腐蚀深度达到原构件厚度的10%时,应予以报废;
b)主要受力构件产生永久变形影响升降机正常运行,而又不能修复时,应予以报废;
c)当结构件及其焊缝出现裂纹时,可根据受力和裂纹情况采取加强措施,当达到原设计要求时才
能继续使用,否则应予以报废。
5.3主要部件要求
5.3.1轿厢
5.3.1.1承受压载试验载荷时,轿厢骨架不得出现焊缝裂纹、螺栓铆钉松动和结构件破坏等现象。
5.3.1.2承受动载试验载荷时,骨架各横、纵、竖梁最大挠度值不应大于自身长度的0.3%。
5.3.1.3承受额定载重量工况下,在模拟工作绳断开,安全锁锁住钢丝绳时,骨架危险断面处应力值
不应大于材料的许用应力。
5.3.1.4轿厢门(包括进入门和应急门)应推拉灵活、无卡滞,应设有锁紧和防松脱装置。
5.3.1.5应设置门禁联锁装置。门锁闭后应可靠触发门禁开关,且在运行中始终保持触发状态;门开
启时塔筒升降机不应能启动或立即停止运行。
4
DB41/T729—2012
5.3.1.6应在轿厢内设置操控装置,且应在轿箱内、外设置上升、下降、急停开关。
5.3.1.7应在轿厢外醒目位置设置警示牌,内容包括:
a)在使用前必须认真阅读并完全理解使用维护说明书;
b)如果不遵守操作规程可能会造成人员伤害。
5.3.1.8轿厢内应醒目地标示塔筒升降机简要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内容包括:
a)额定载重量及最多承载人数;
b)操控装置的使用及信息显示的说明;
c)发生故障或出现意外时应采取的措施和紧急撤离的指南;
d)手动滑降和安全锁操纵手柄的操作指示。
5.3.2安全锁
5.3.2.1安全锁或具有相同作用的安全装置应满足:
a)对离心触发式安全锁,当塔筒升降机运动速度达到锁绳速度时,即能自动锁住安全钢丝绳并使
升降机在200mm范围内停止运行;
b)对摆臂式安全锁,当摆臂相对于初始位置向下偏转不大于8°时,即能自动锁住安全钢丝绳并
停止升降机运行;
c)安全锁或具有相同作用的安全装置,在锁绳状态下不应能自动复位。
5.3.2.2离心触发式安全锁锁绳速度不应大于30m/min。
5.3.2.3在承受静载试验载荷时,安全锁锁住钢丝绳静置10min,不应有任何滑移现象。
5.3.2.4允许冲击力按公式(2)计算:
F=fK........................................(2)
式中:
F——允许冲击力,kN;
f——冲击系数,一般取值为2~3;
K——塔筒升降机自重与额定载重量之和,kN。
5.3.2.5安全锁与轿厢骨架连接强度不应小于2倍允许冲击力。
5.3.2.6安全锁应在有效标定期限内使用,有效标定期为1年。
5.3.2.7在安全锁附近醒目位置应设置操作警示牌,内容包括:
a)必须确认工作钢丝绳未发生断裂、且确认不会因操作而发生危险时,方可操作安全锁手柄;
b)用图示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明确表示安全锁手柄的操作方法。
5.3.3提升机
5.3.3.1提升机传动系统在绳轮之前禁止采用离合器和摩擦传动。
5.3.3.2提升机绳轮直径与钢丝绳直径之比值不应小于20。
5.3.3.3制动器的制动力矩应大于额定提升力矩的1.5倍,手动释放装置应操作灵活、无卡滞。
5.3.3.4提升机应能承受125%额定提升力,电动机堵转转矩不低于180%额定转矩。
5.3.3.5提升机应具有良好的穿绳性能,不卡绳和堵绳。
5.3.3.6减速器不得滴油(10min内有油珠滴落为滴油,有油渍无滴油为渗油),渗油不得超过1处。
5.3.3.7手动滑降速度不应大于1.5倍的额定速度。
5.3.3.8动载试验时,制动器能使升降机在不大于100mm的距离内制动。
5.3.3.9静载试验时,在制动器作用下,15min内滑移距离不应大于10mm。
5.3.3.10提升机与轿厢骨架连接强度不应小于2倍允许冲击力。
5
DB41/T729—2012
5.3.3.11在提升机附近醒目位置应设置操作警示牌,内容包括:
a)只有在断电停机且确认不会因操作而发生危险时,方可使用手动滑降装置;
b)用图示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明确表示手动滑降装置的操作方法。
5.3.4安全触板
5.3.4.1安全触板应运动灵活、无卡滞,应采用无死点、无盲区结构设计。
5.3.4.2安全触板向上受力不大于80N时应产生相对上移,在相对上移距离不大于30mm之前,触
板传感器应有效触发。
5.3.5钢丝绳及其附件
5.3.5.1塔筒升降机应选用高强度、镀锌、柔度好的钢丝绳,其性能应符合GB/T8918-2006的规定。
5.3.5.2直径不应小于6mm。
5.3.5.3安全系数不应小于9。其值按公式(3)计算:
n=S1a/W.....................................(3)
式中:
n——安全系数;
S1——单根钢丝绳最小破断拉力,kN;
a——工作钢丝绳根数;
W——额定载重量、升降机自重和钢丝绳自重之和,kN。
5.3.5.4上端应固牢于悬挂横梁,与悬挂横梁的连接强度不应小于2倍允许冲击力。
5.3.5.5安全钢丝绳应独立于工作钢丝绳另行悬挂。
5.3.5.6上端固定应符合GB5144-2006中5.2.3的规定。钢丝绳的检查和报废应符合GB/T5972-2009
中3.4、3.5的有关规定。
5.3.5.7当塔筒升降机在上端站停靠时,悬挂的倾斜度不应大于4°。
5.3.5.8转向或导向滑轮的凹槽半径应为钢丝绳直径的0.52到0.65倍。
5.3.5.9应能正确穿行于路经的所有装置,下端应悬挂抑制钢丝绳摆动的重锤,重锤质量不应小于10
kg。
5.3.6电气控制系统
5.3.6.1电气控制系统供电应采用三相五线制。接零、接地应始终分开。接地线应采用黄绿相间线。
5.3.6.2轿厢本体和电气系统的壳体应可靠地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接地处应设有接地标志。
5.3.6.3带电零件与机体间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MΩ。
5.3.6.4电气系统应设置过热、短路、漏电、缺错相等保护装置。
5.3.6.5操控系统应分别在轿厢内、外设置切断主电源控制回路的急停按钮。该控制回路应独立于其
它各控制电路,且不能自动复位。急停按钮为红色带蘑菇头的按钮,并有明显的“急停”标记。
5.3.6.6操控装置应在轿厢内设置随时在任意位置处停靠的停止按钮。
5.3.6.7控制按钮开关外露部分应由绝缘材料制成,应能承受50Hz正弦波形、1250V电压为时1min
的耐压试验。
5.3.6.8控制系统应设置自动和检修两种工作模式。自动模式应能在轿厢内、外完成上、下端站间的
运行控制和自动停靠;检修模式应能以点动方式控制升降机运行。
5.3.6.9进入电控柜的电缆应采用电连接器连接,并采取防止电连接器错误插接的设计。
6
DB41/T729—2012
5.3.6.10电控柜内元器件应排列整齐、连接牢固、绝缘可靠。电控柜门应装锁。
5.4可靠性要求
可靠性要求如下:
a)塔筒升降机承受额定载重量时,应能正常工作3,000个循环次数;
b)首次故障前工作时间不少于0.5t0(t0=可靠性试验的累计工作时间,h);
c)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不少于0.3t0;
d)可靠度按公式(7)计算不应低于92%。
6试验
6.1试验条件
6.1.1试验样机
试验样机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34/T 177-1999 安徽省城市住宅设计标准 1999-01-29
- DB34/T 180-1999 安徽省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建设规范 1999-01-26
- DB50/ 32-2000 难燃PVC塑料槽、管及配件 2000-08-03
- DB53/T 088-2000 无公害农产品(或原料)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2000-07-28
- DB53/T 089-2000 无公害农产品(或原料)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2000-07-28
- DB50/T 5016-2000 脱硫石膏空心砌块隔墙施工及验收规程 2000-08-01
- DB21/T 1178-2000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粘钢加固技术规程 2000-04-25
- DB32/T 399-2000 SDE气体灭火系统设计、施工、验收规范 2000-08-14
- DB53/ 090-2000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管理标准 2000-07-28
- DB32/T 398-2000 稻田养殖青虾操作规程 200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