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7838-2017 船舶海洋水文气象辅助测报规范
GB/T 17838-2017 Specification for the ships'auxiliary marine hydrology and metereological observations
基本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商船、渔船以及其他从事海上活动的船舶进行海洋水文气象观测和数据传输。
发布历史
-
1999年08月
-
2017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国家海洋局东海标准计量中心、国家海洋局东海预报中心、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
- 起草人:
- 徐小弟、董翔、周罗明、龚文浩、邬益川、许啸春、田为民、赵秀玲、徐春红、王锋、李兴明
- 出版信息:
- 页数:46页 | 字数:87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07.060
A45
国;
=11:.
不日
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
G!J/T17838-2017
代替GB/T178381999
船舶海洋水文气象辅助测报规范
Specificationfortheships'auxiliarymarine
hydrologyandmetereologicalobservations
2017-12-29发布2018-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17838-2017
目次
I
引言………………………n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3总则………………………4
4空气泪度和温度的观测·
5海平面气压的观测·
6风的观测…………·
7云的观测…·
8海面有效能见度的观测…………………10
9天气现象的观测………·....
10海浪的现祖1]……………12
11表层海水瓶度的观测…………………12
12海冰的现i)II]……………13
13表层海水盐度的观测…………………M
14海发光的现现1]…………………………15
日报告电码………………m
16资料处理与质量控制…………...………·23
附录A(规范性附录)船舶海洋水文气象辅助视1]报记录表……………25
附录B(规范性附录)传感器接口与协议………………27
附录c(规范性附录)云状特征…………32
附录D(规范性附录)海面常见十二种天气现象的特征………………35
附录E(规范性附录)非实时电子资料数据文件记录格式及说明……37
参考文献………..........42
GB/T17838-2017
表2海平面气压的高度订正换算表
海平面气压的高度订正值/hPa海平面气压的高度订正值/hPa
气压传感气压传
空气空气空气空气空气空气空气空气空气空气空气空气
器高度值
感苦苦高
1目度1目皮泪皮1目皮ml度?同皮混皮?昆皮混度混皮泪度?原皮
Im度俏Im
-20℃-10℃o·c10·c20·c30·c-20℃-10℃0。C10·c20·c30·c
1.50.20.20.20.20.20.221.32.92.82.72.62.52.4
3.00.40.40.40.40.40.322.93.12.92.82.72.62.5
4.60.60.60.60.60.50.524.43.33.23.13.02.92.8
6.10.80.80.80.70.70.725.93.53.43.33.23.13.0
7.87.07.01.00.90.90.927.43.83.63.53.43.23.1
9.1l.2l.21.2l.ll.l1.029.04.03.83.73.53.43.3
10.7l.5l.41.4l.31.31.230.54.24.03.93.73.63.5
12.2l.7l.61.5l.5l.41.432.04.44.24.13.93.83.7
13.7l.9l.8l.7l.7l.61.633.54.64.44.24.14.03.8
15.22.12.01.9l.9l.8l.735.l4.84.54.44.34.14.0
16.82.32.22.12.02.0l.936.65.04.84.64.54.34.2
18.32.52.42.32.22.22.138.25.25.04.84.74.54.3
19.82.72.62.52.42.32.3
6凤的观测
6.1观测要素及准确度
:lmiY!tJ要素:风速和风向。
风速的准确度:当风速不大于5.0m/s时,准确度为土0.5m/s;当风速大于5.0m/s时,准确度为
土10%。
风向的准确度:土50(以真北记为0°,JI顶时专|计量)。
6.2自动观测方法
6.2.1仪器的安装:风传感器应安装于船舶大榄顶部或距罗经甲板地面1.5m处,四周元障碍,不挡风
的地方。风向传感器的00应与船脯方向一致。
6.2.2每3日来-集一次,根据训船的航速、航向和船舶方向,将合成风速和风向换算成真风速和真风向,
作为瞬时风速和相应风向;连续采样10min,计算风程和相应风向的平均值,作为该10min结束时刻的
平均风速和相应风向;将整点前10min的平均风速和相应风向,作为该整点的风速和相应风向值。
6.3人工观测方法
6.3.1人T器测可采用手持式风速风向仪观测记录风速和风向。
6.3.2目测真风向:在开阔的海面上,风浪的来向与风向基本一致,可测定风浪的来向作为真风向。
6.3.3目测真风速:目测海面征状枯计风力的等级,见表3。
7
GB/T17838-2017
6.4记录方法
6.4.1按照各测风仪器的攸用说明,测得在航时的风速风向。风速记录到0.1m/s,风向记录到整数。
6.4.2观测时应记下船舶当时的航向和航速,航向记录到整数,航速记录到0.1kn。
6.4.3人-丁观测时,器测的风向和风速分别记录在拍jrJ报记录表(见表A.1)合成风向矛11合成风速栏内;目
测风速以该风级中的中数值记录。静风时,风速记O.O,J5<l向记“C”。
6.5真凤向、真凤速的计算
根据矢量合成的原理,将合成风向、合成风速换算成真风向、真风速。
表3凤力等级表
波高Im
风力
巾数值/
风速范围/
名称海面征状
等级(m/s)(m/s)
最高
一般
。无风海面平静0.0~0.20.0
l0.10.1微波如鱼鳞状,没有浪花0.3~1.51.0
软风
20.20.31.5~3.32.0
轻风小波,波长尚短,波形l1J.若,波峰光亮但不破裂
30.51.03.4~5.44.0
微风小波如l大,波峰开始破裂浪沫光亮,偶见门浪花
4和风1.01.55.5~7.97.0
小浪,波长变长;向浪成群iii现
52.02.58.0~10.79.0
清劲凤巾浪,具有较显著的长波形状形成凶多向浪,偶见tsi:本
轻皮大浪开始形成;波峰t主lj处有较大的向沫,有时有
6
强风3.04.010.8~13.812.0
飞词、
74.05.513.9~17.l16.0
吹风轻度大浪,碎浪成白沫,沿风10J呈条状分布
中皮大浪,波长较长,波峰边缘开始破碎成巳沫Jt;向沫沿
8大风5.57.517.2~20.719.0
风rGJ呈明拟的条带分布
狂浪,沿凤roJr'l沫呈浓密的条带状,波降开始翻滚;飞沫可
97.010.020.8~24.423.0
烈风
影响水平能见度
狂涛,波111幸长而翻卷;hi本成Jt川i现,沿风|句呈内色海面颠
109.012.524.5~28.426.0
狂风
簸如l大,有震动感,水平能见度受影响
异常轩涛(巾小船只可一时隐没在浪后〉海面完全被沿风
11暴风11.516.0foJ吹iii的hi末片所掩盖成泡沫;波浪3ilj处破碎;水平能见28.5~32.631.0
度受影响
空巾充满了向色的浪花和也沫;海面完全变归,能见度严
12腿凤14.032.7~36.935.0
重地受剑影响
1337.0~41.439.0
1441.5~46.l44.0
1546.2~50.949.0
1651.0~56.054.0
1756.l~61.259.0
18>61.2
8
GB/T17838-2017
7云的观测
7.1观测要素及准确度
现iJrn要素:总云量、低云量、最低云商、云状。
云量观视rJ分总云量和低云量,将天空十等分,准确度为土L
最低云高的准确度:云高在100m及以下时准确度为土10m,当云高在100m以上时,准确度为云
高的土10%。
7.2人工观测方法
7.2.1观测场地:云的观现rJ应尽量选择在能看到全部天空和水天交界线的位置上进行。如阳光较强,
需戴黑色(或暗色)眼镜,夜间观iPJrJ时应避开较强灯光进行。
7.2.2总云量的观坝rJ:将全部天空十等分,全天元云为O;天空完全为云所遮蔽时,为10;云占全天1/10,
为1;云占全天2/10,为2;其余依此类推。
7.2.3低云量的观测:低云量的观测方法与总云量观测方法相同。若无低云,观测中云量。条件允许,
能透过雾观坝rJ低云量。当透过雾能看到太阳、月亮或星星时,可认为雾士无云。
7.2.4最低云高的观测:结合当时的季节、天气条件及不同地理纬度进行目测。
7.2.5云状的观测,应注意当时云的外形特征、结构、色泽及高度和l各种常见的天气现象。根据不同地
理纬度,不同季节,结合云的发展演变过程,根据云状特征,参照云罔等综合判断。云状的特征,见附
录C。
7.3记录方法
7.3.1云状观测分三族十属,见表40用表4中云属的同际简写字母记录云状。同族云出现多属时,云
量多的云状记在前,云量相同时,记录的先后次序向定。兀云时(包括某一族)记0。无法判断云状时,
」口
7.3.2总云量和低云量按成数记录。云占1戚,记勺”;占10戚,记“1。”;全天无云记“。”;天空有少许
云,不足0.5成时,总云量记“。”。
7.3.3因雾使天空的云量、云状无法辨明时,总、低云量记“1。”,低云状栏内记“三”;因雾使天空的云
量、云状不能完全辨明时,总、低云量记10,低云状栏内记“”;记录可见的云状。
7.3.4因疆使天空的云量、云状全部或部分不明时,总、低云量记“”,低云状栏记“∞”,相应栏记录可
辨明部分的云状;若透过这些现象能完全辨明云量、云状时,则按正常情况作记录。
7.3.5夜间元月光时,若不能判断云状,则估计天空被遮蔽而看不到星光的那一部分作为总云量。云
状和低云量栏记“一”。
表4云状表
云族云届学名代码云类学名代码常见云底高度范围/m
淡积云Cuhum01
积云Cu30碎积云Fe02600~2000
低云
浓积云Cucong03
9
GB/T17838-2017
表4(续)
云族云属学名代码云类学名代码常见云底高度范网Im
秃积丽云Cbcalv04
31
积而云Cb600~2000
鬓积而云Cbcap05
透)'G层积云Sttra06
蔽)t层积云Stop07
层积云Sc32积云性层积云Sccug08600~2500
堡状层积云Sccast09
低云
英状层积云Sclent10
层云St11
层云St1150~800
碎层云Fs12
雨层云Ns13
而层云Ns13600~2000
碎雨云Fn14
透)t高层云Astra15
高层云As332500~4500
蔽)t高层云Asop16
透)t高积云八ctra17
蔽)t高积云Acop182500~4500
中云
英状高积云Aclent19
高积云Ac34
积云性高积云Accug20
絮状高积云八cflo21
堡状高积云八ccast22
毛卷云Cifil23
密卷云Cidens24
4500~10000
卷云Ci35
伪卷云Cinot25
钩卷云Ciunc26
高云
毛卷层云Csfit27
卷层云Cs364500~8000
匀卷层云Csnebu28
卷积云Cc卷积云Cc294500~8000
8海面有效能见度的观测
8.1观测要素及准确度
现祖rj要素:海面有效能见度。
10
GB/T17838-2017
准确度:土20%。
8.2自动观测方法
8.2.1仪器的安装:海面有效能见度传感帮应安装在船舶上甲版或榄杆高处牢间的基座上,尽量规避
光线和l热抑、并朝向主要观测海面。
8.2.2每3s采样一次,连续采样3min,经误差处理后,计算样本数据的平均值;用整点前3min的平
均值,作为该整点的海面有效能见度。
8.3人工观测方法
8.3.1观测场地:应选择在船上较高、视野开阔的地方(夜|可应站在不受灯光影响处),环顾四周。
8.3.2白天观测:根据目标物判定所能见到海面二分之一以上视野范围内的最大水平能见距离。如无
目标物,可根据水天交界线的清晰度和WUY!rJ点的海面高度判定海面有效能见度。当水天交界线完全看
不清楚时,则按经验判定,见表5。
8.3.3夜间观测:应先在黑暗处停留至少5min,待眼睛适应后进行观测,或可根据月光、天黑以前能见
度的变化趋势以及当时天气现象和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结合实践经验进行估计。
8.4记录方法
海面有效能见度记录到0.1km,能见距离不足0.1km时,记为0.0。当无法进行观测时,相应栏
-
u
表5海面有效能见度参照表
海面有效能见距离
水天交界线清晰程度
眼高川i海而>7m时
眼高:Ii海面《7m时
十分清楚>50.0km
20.0km~50.0km>50.0km
清楚
勉强可以看清10.0km~20.0km20.0km~50.0km
隐约可辨4.0km~10.0km10.0km~20.0km
完全看不清<4.0km<10.0km
9天气现象的观测
9.1观测要素
现在天气现象和过去天气现象。
9.2人工观测方法
9.2.1观测场地:天气观测应选择在测船较高位置能看到全部天空和水天交界线的位置土进行。
9.2.2现在天气现象指发生在观测时或现泪rJ前一小时内已发生的天气现象。
9.2.3过去天气现象指在定时观测之前六小时内已发生的天气现象。
示例:06时观测,过去天气现象是指00时~06时之问六小时内川i现的天气现象。
9.2.4随时观测和记录视区内出现的天气现象。
11
GB/T17838-2017
9.3记录方法
9.3.1所列的海面十二种常见天气现象的特征说明,见附录D。
9.3.2在观测天气现象的时|可内所观测到的天气现象用天气现象符号记录,见表60
表6天气现象种类及对应符号表
天气现象符号天气现象符号天气现象符号
ex:,
军E毛毛而,|啡雪。
雨
轻雾阵性雨夹雪
||号
雷暴民||雨夹雪来冰雹...
兴
龙卷][||雪雷雨民
阵丽
雾无法观测空向
可
10海浪的观测
10.1观测要素及准确度
观测要素:波高、波向和波周期。
波高准确度:土15%。
波向准确度:土10。。
波周期准确度:土1罚。
10.2人工观测方法
10.2.1观测场地:应选择在视野开阔处。
10.2.2海浪分风琅和涌浪,若海面同时存在风浪和涌液,应分别观测其波高、波向和波周期。
10.2.3波高:观测时挑选远处五个大波,分别取其平均值作为各自的波浪高度。
10.2.4波向:观测时用罗经上的方位仪,使其瞄准线平行于离船较远、波高较大的涌浪波峰连线、然后
转动90。,使其对着波浪来向,则指专|读数即为波向。
10.2.5波周期:以船身为标志物,观测时用秒表记录连续五个显著波峰(或波谷)经过同一点的时间
间隔。
10.3记录方法
10.3.1波高以0.5m为最小单位记录;波周期记录到1s;波向记录以50为最小单位记录。
10.3.2如海面仅出现风浪时,则涌浪波向记“C”。如海面仅内现涌浪时,贝lj风浪波向记“C”。
10.3.3若海面元海浪或有海?良而测不巾波高、周期时,波向栏i己
向时,波向栏记“×”。
门表层海水温度的观测
11.1观测要素及准确度
观测要素:表层海水温度。
12
GB/T17838-2017
准确度:土0.2℃。
11.2自动观测方法
11.2.1仪器的安装:在船体进水口处安装海水泪度传感器。
11.2.23s采样一次,连续采样1min,经误差处理后,计算样本数据的平均值;用整点前1min的平均
值,作为该整点的泪度值。
11.3人工观测方法
11.3.1采用表层水泪表进行观测。当海面风浪较大,船速较高,可从轮机冷却进水孔取水测量;当海
面风浪不大,船速小时,有条件的坝rJ船可用帆布桶采集海水进行观测。
11.3.2采水观测时应在避开船舶排水孔处采水。先将帆布桶放人海水中感温1min后提取,把表层水
调表放入桶中搅动感漏2min后读数;读数时,水瓶表贮水杯不能离开采水桶水面,勿将水瓶表倾斜,使
眼睛与水泪表水银柱头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先读小数,后读整数。夜间观测时,应将表层水瓶表置于
眼睛与光源之间进行读数。观测完毕应用淡水冲洗观视rJ用表及帆布桶。
11.4记录方法
观测数据记录到0.1℃。
12海冰的观测
12.1观和l要素及准确度
观测要素:冰量、海冰类型、冰山、冰外缘线。
冰量取海面十等分,准确度为土L
12.2人工观测方法
12.2.1观测场地:海冰观测在视野开阔的地方用目坝rJ进行。
12.2.2冰量的观测:将整个能见海面十等分,无浮冰为O;海面完全覆盖浮冰时,为10;浮冰覆盖面积占
整个能见海面1/10,为1,浮冰覆盖面积占整个能见海面2/10,为2;其余以此类推。
12.2.3海冰类型观测:环视整个能见海面,判断浮冰和同定冰的冰型。
12.2.4冰山观测:观测测船视线范围内的冰山数量,周围是再有残碎冰山或大块状冰。
12.2.5外冰缘线观测:观测冰缘线的主要方位,数据取向距分界最近的地方。
12.3记录方法
12.3.1冰量:海面元冰时,记录栏空白;有少许冰量时,记“。”;冰量为1戚,记“1”,冰量为2成,记"2”,
依此类推;海面被浮冰完全覆盖,记“1。”。因黑暗、能见度低,无法观测冰量时记“一”。
12.3.2海冰类型:判定井记录浮冰冰型,见表7;判定井记录同定冰型,见表8。当观测距离很远,或因
黑暗、能见度低或只有冰山可见,元法观测海冰类型时记“一”。
12.3.3冰山:记录视线内观测到的冰山数量。当因黑暗、能见度低或只有海冰可见,无法观测冰山时
i己“×”。
12.3.4冰外缘线:按实际观;YJrl方位的字母记录。
示例:方位西北.记NW。
13
GB/T17838-2017
表7浮冰冰型表
?孚冰冰型符号特征
海冰初始阶段的,tfj,、称。向海水直接冻结或雪降至低温海商未被融化丽尘成的,多呈
初生冰针状、薄片状、油脂状或海绵状。初生冰比较松散,只有当它聚集漂浮在海面附在礁
N
(Newice)石及其他物体上时才具有一定的形状。有初生冰存在时,海面反光微弱,无光汗,遇
风不起波纹
fl:!初佳冰冻结或在平静海面t且;拔冻结而成的冰壳层,表丽平滑、湿润而有光汗,厚
冰皮
R
(leerind)度5cm左右,能随风起伏,易被风浪折碎
尼罗冰
厚度小于10cm的有弹性的薄冰壳层,表面无光汗,在波浪和外力作用下易于弯rttT和
Ni
(Nilas)破砰,并能产生“指状”重叠现象
直径30cm~300cm,厚度10cm以内的同型冰块,由于彼此五相碰撞I自l具有隆起的
莲叶冰
p
(Pancakeice)边缘,它可向初生冰冻结耐成,也可向冰皮或尼罗冰破碎而成
灰冰厚度为10cm~15cm的冰盖层,由尼罗冰发展而成,表面平坦湿润,多呈灰色,比尼
G
(Greyice)罗冰弹性小,易被涌浪折断,受jilJ挤压时多发生重叠
厚度为15cm~30cm的冰荒层,由灰冰发展而成,表面比较粗糙,呈灰白色,受到挤
灰产ll水
Gw
(Greywhiteice)压时大多形成冰脊
向冰
w厚度为大于30cm的冰层,fl:!灰向冰发展阳成,表面槌糙,多呈向色
(Whiteice)
表8固定冰冰型表
罔定冰冰型符号特征
冰川|青
Gt
品1地冰川1aJ一边的青状伸展。在南极,冰川可以1aJi海延伸数十公旱,以上
(Glaciertongue)
冰架与海岸相连的、高Iii海面’2m~50m或更高的漂浮或搁浅的冰原。其表面平滑或峪
(Iceshelf)起伏,foJ海一边比较陡峭
沿岸冰沿着海岸、浅滩或冰架形成,并与其牢网地冻钻在一起的海冰。沿岸冰可以随海面
Ci
(Coastalice)的升降作垂直运动
冰脚
罔着在海岸上的狭Ji"沿岸冰带,是沿岸冰流走后的残阳部分或涨潮时糊状浮冰以及
If
(leefoot)浪花飞沫附着在海岸聚集冻结成的冰带
搁浅冰
Si退潮时阳在拉gJ「Rj带或在浅水巾搁浅的海冰
(Strandedice)
13表层海水盐度的观测
13.1观测要素及准确度
观测要素:表层海水盐度。
14
GB/T17838-2017
准确度:土0.050
13.2自动观测方法
13.2.1仪器的安装:在船体进水口处安装温盐传感器。
13.2.23s采样一次,连续采样1min,经误差处理后,计算样本数据的平均值;用整点前1min的平均
值,作为该整点的泪度值。
13.3人工观测方法
13.3.1人,丁观测采用盐度计测定并记录盐度。
13.3.2海水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每天06时测水瓶时采水样一瓶;应采用密封性能好的样品瓶,用帆布
桶采水,每次采集量至少250mL。装样品时,先倒净瓶中剩余海水,用现采海水冲洗样品瓶及瓶塞两
遍,然后灌取海水样品,盖紧瓶塞,记下瓶号。海水样品应放在室内阴暗处,待到港后交测报管理部门及
时测量。
13.3.3海水样品的测量:用实验室盐度计测量海水样品盐度,测量时应按照仪器的使用说明进行操
作;海水样品测定前,应对仪器进行定标。
14海发光的观测
14.1观测要素
海发光。
14.2人工观测方法
14.2.1观测场地:应选择在夜间背光的黑暗处,不易受灯光、月光影响,距海面高度Zm以上的地方。
14.2.2海发光x.W.iJ!JJ用目测进行。观测时,注视海面琅花或航迹浪花上的发光现象。
14.3记录方法
按海发光强弱程度判定等级记录,见表9。因月光或其他原因影响,无法观测到海发光时记“×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SY/T 6502-2017 海上石油设施逃生和救生安全规范 2017-11-15
- SY/T 6519-2017 易燃液体、气体或蒸气的分类及化工生产区域中电气安装危险区的划分 2017-11-15
- SY/T 6525-2017 泡沫排水采气推荐作法 2017-11-15
- SY/T 6646-2017 废弃井及长停井处置指南 2017-11-15
- SY/T 6666-2017 石油天然气工业用钢丝绳的选用和维护的推荐作法 2017-11-15
- SY/T 6499-2017 泄压装置的检测 2017-11-15
- SY/T 6507-2017 压力容器检验规范在役检验、定级、修理及改造 2017-11-15
- SY/T 6570-2017 油井举升工艺设计编写规范 2017-11-15
- SY/T 6524-2017 石油天然气作业场所劳动防护用品配备规范 2017-11-15
- SY/T 6505-2017 浅海石油设施涂色规定 2017-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