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1523.2-2015 安全信息识别系统 第2部分:设置原则与要求
GB/T 31523.2-2015 Safety information identification systems—Part 2:Setting principles and requirements
基本信息
注:GB/T 31523.1中界定了安全信息识别系统及其主要系统要素。
本部分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和工作区域中安全信息识别系统的规划、设置,也适用于安全信息识别系统的安装、维护。
本部分不适用于铁路、公路、内河航运、海运以及空运中使用的交通信号的设置。
发布历史
-
2015年05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地震局、国家铁路局运输监督管理司、北京视域四维城市导向系统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邹传瑜、白殿一、黎益仕、陈滋顶、陈永权、张亮、宫凤启
- 出版信息:
- 页数:14页 | 字数:26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01.080.10
A22O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彖标准
GB/T31523.2—2015
安全信息识别系统
第2部分:设置原则与要求
Safetyinformationidentificationsystems—
Part2:Settingprinciplesandrequirements
2015-05-15发2015-12-01实施
GB/T31523.2—2015
目次
刖B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设置原则1
4.1安全性1
4.2醒目性2
4.3系统性2
4.4优先性2
5一般要求2
5.1风险评估2
5.2设置条件2
5.3有效作用区3
5.4设置方式4
5.5材质4
5.6照明条件4
6安全标志5
6.1选用5
6.2设计5
6.3设置6
7安全标记6
7.1选用6
7.2设计6
8其他系统要素7
9维护8
附录A(规范性附录)衬边的设计9
参考文献11
GB/T31523.2—2015
■ir■■i
刖吕
GB/T31523《安全信息识別系统》拟分为以下部分:
第1部分:标志;
——第2部分:设置原则与要求;
本部分是GB/T31523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全国图形符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9)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地震局、国家铁路局运输监督管理司、北京视域四维城市
导向系统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邹传瑜、白殿一、黎益仕、陈滋顶、陈永权、张亮、宫凤启。
T
GB/T31523.2—2015
安全信息识别系统
第2部分:设置原则与要求
重要提示:GB/T31523的本部分中的颜色不能用于实际标志的颜色匹配,有关实际标志的颜色匹
配要求请查阅GB/T2893.40
1范围
GB/T31523的本部分规定了公共场所和工作区域设置安全信息识別系统时遵循的一般原则和要
求,以及各类安全信息识别系统要素的选用原则、设计、制作和设置要求。
注:GB/T31523.1中界定了安全信息识别系统及其主要系统要索。
本部分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和工作区域中安全信息识別系统的规划、设置,也适用于安全信息识别
系统的安装、维护。
本部分不适用于铁路、公路、内河航运、海运以及空运中使用的交通信号的设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93(所有部分)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
GB/T15565(所有部分)图形符号术语
GB/T23809应急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
GB/T25894疏散平面图设计原则与要求
GB/T25895(所有部分)水域安全标志和沙滩安全旗
GB/T26443安全色和安全标志安全标志的分类、性能和耐久性
GB/T31523.1安全信息识别系统第1部分:标志
3术语和定义
GB/T2893.1、GB/T15565和GB/T31523.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设置原则
4.1安全性
安全信息识别系统要素(以下简称“系统要素”)的造型、材质、设置位置、设置高度或设置方式均不
应对人身造成任何潜在危害。系统要素的设置位置应与相应的潜在危害保持足够的安全观察距离,以
保证人们有足够的时间观察。
1
GB/T31523.2—2015
4.2醒目性
4.2.1系统要素的安全色及其对比色应符合GB/T2893.1和GB/T2893.4的规定。
4.2.2系统要素设置的环境应有足够的照明,其中安全状况标志的亮度与环境亮度的对比度应符合
GB/T23809中的规定。
4.2.3系统要素的设置位置应尽可能接近观察者的视野法向中心线,观察角宜接近90°,最小观察角不
应小于75°。
4.2.4应恰当选择系统要素的承载物,确保不因承载物的移动造成安全信息的误读、遮挡、甚至缺失。
4.2.5系统要素前方不应存在任何障碍物,以便使视力障碍者或未佩戴矫正眼镜的人能够接近观察。
4.2.6系统要素应设置在易于发现的位置,并避免因设置环境发生变化而被其他物体遮挡,如设置在
人行道上的安全标志可能被行道树遮挡。
4.3系统性
4.3.1在同一场所,应从系统的角度整体规划系统要素,保证安全信息的一致性、同类系统要素设置位
置的规律性。对于应急导向系统应确保疏散路线的连续性。
4.3.2当需要使用系统要素传递安全信息的区域与系统要素有效作用区(见5.3)基本重合时,宜仅设
置一个系统要素。当需要传递安全信息的区域大于有效作用区时,应根据需要重复设置该系统要素。
4.3.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SN/T 1171.2-2003 山羊关节炎-脑炎抗体检测方法 琼脂免疫扩散试验 2003-03-17
- JB/T 7875-1999 植物保护机械 术语 1999-08-06
- GY/T 154-2000 调频同步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2000-06-06
- JB/T 9740.3-1999 低速风力机 技术条件 1999-08-06
- JB/T 8010.10-1999 机床夹具零件及部件 弯头压板 1999-08-06
- AQ 3010-2007 加油站作业安全规范 2007-10-22
- JB/T 8036.1-1999 机床夹具零件及部件 螺钉支座 1999-08-06
- MH/T 0023-2002 飞机地面保障设备用图形符号 2002-12-02
- HG/T 3983-2007 耐化学腐蚀现场缠绕玻璃钢大型容器 2007-09-22
- YD/T 1260-2003 基于端口的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2003-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