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2010.1-2022 涉路行为标准化规范 第1部分:技术导则

DB63/T 2010.1-2022 Roadway behavior standardization guidelines - Part 1: Technical guidelines

青海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63/T 2010.1-2022
标准类型
青海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01-07
实施日期
2022-03-01
发布单位/组织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

CCSP66

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2010.1—2022

涉路行为标准化规范

第1部分:技术导则

2022-01-07发布2022-03-01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63/T2010.1—2022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涉路行为分类...................................................................................................................................................3

5总体要求...........................................................................................................................................................3

6涉路行为管理...................................................................................................................................................4

7风险管控...........................................................................................................................................................6

8标准化管理.......................................................................................................................................................7

附录A(资料性)公路用地范围......................................................................................................................8

附录B(规范性)公路的建筑限界..................................................................................................................9

附录C(规范性)安全视距............................................................................................................................10

附录D(规范性)路侧净区............................................................................................................................14

附录E(资料性)风险源等级评定指标与评定标准...................................................................................16

参考文献...............................................................................................................................................................23

I

DB63/T2010.1—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DB63/T2010《涉路行为标准化规范》分为8个部分:

——第1部分:技术导则;

——第2部分:涉路项目技术要点;

——第3部分:公共服务指南;

——第4部分:质量和安全性评价;

——第5部分:公路沿线非公路标志;

——第6部分:公路结构物利用技术;

——第7部分:质量和安全管理指南;

——第8部分:大件运输技术指南。

本文件是DB63/T2010《涉路行为标准化规范》的第1部分。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公路路政执法总队、青海省交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青海省公路局、青海

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晓军、徐旭东、仉国芳、马登厚、久美才让、张全斌、叶军、马学军、赵志

强、裴生敏、史波、石云瑞。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监督实施。

II

DB63/T2010.1—2022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在公路和公路用地范围内进行挖掘、占用、埋设,以及设置非公路标志、

大件运输等涉路行为呈持续上升趋势,为确保交通运输安全,维护公路通行条件,推动通道资源共享和

可持续发展,制定了DB63/T2010涉路行为标准化规范。根据涉路行为的分类、工作阶段,确立了相关

要点,并规定了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方法及措施。

DB63/T2010由以下8部分构成:

——第1部分:技术导则。规定了涉路行为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总体要求、风险管控及标准化管

理等。

——第2部分:涉路项目技术要点。规定了各类涉路项目设计、施工的要点和措施。

——第3部分:公共服务指南。规定了涉路行为许可阶段的咨询、申请、审查、受理等事项的流程

和方法。

——第4部分:质量和安全性评价。规定了涉路行为质量和安全性评价流程和方法。

——第5部分:公路沿线非公路标志。规定了非公路标志选址、设计、施工、检查与维护的方法。

——第6部分:公路结构物利用技术。规定了利用桥梁、涵洞等结构物的设计和施工要点。

——第7部分:质量和安全管理指南。规定了涉路项目实施阶段的质量和安全管理、作业控制、安

全保障等方法和措施。

——第8部分:大件运输技术指南。规定了运输方案、申报排障、运输前准备、在途运输等作业流

程和方法。

III

DB63/T2010.1—2022

涉路行为标准化规范

第1部分:技术导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涉路行为的术语和定义、涉路行为分类、总体要求、涉路行为管理、风险管控、

标准化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公路涉路行为标准化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589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T27921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

JTG2120-2020公路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JTG3370.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一册土建工程

JTG5210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B02公路工程抗震规范

JTGB05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

JTGD20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D8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

JTGH12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

JTG/TH21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QC/T1149-2021大件运输专用车辆

DB63/T2010.2涉路行为标准化规范第2部分:涉路项目技术要点

DB63/T2010.3涉路行为标准化规范第3部分:公共服务指南

DB63/T2010.4涉路行为标准化规范第4部分:质量和安全性评价

DB63/T2010.5涉路行为标准化规范第5部分:公路沿线非公路标志

DB63/T2010.6涉路行为标准化规范第6部分:公路结构物利用技术

DB63/T2010.7涉路行为标准化规范第7部分:质量和安全管理指南

DB63/T2010.8涉路行为标准化规范第8部分:大件运输技术指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

DB63/T2010.1—2022

3.1

涉路行为

公路、公路用地(3.2)及公路建筑控制区(3.5)内进行挖掘、占用、埋设管线、增设平面交叉口、

穿(跨)越设施、利用公路结构物、设置非公路标志,以及大件运输等行为。

3.2

公路用地

修建、养护公路及其沿线设施,依照国家规定所征用的地幅。

3.3

公路附属设施

公路防护、排水、养护、管理、服务、交通安全、渡运、监控、通信、收费等设施,以及专用建筑

物、构筑物等的统称。

3.4

路产

公路、公路用地(3.2)和公路附属设施(3.3)的统称。

3.5

公路建筑控制区

在公路用地外缘两侧划定的对建筑物、地面构筑物和埋设管道、电缆等设施的建设进行控制管理的

区域。

3.6

路侧净区

公路车行道以外,无障碍物、车辆驶出车行道后可以停车或驶回公路的带状区域。

[来源:JTGD81-2017,2.0.1]

3.7

公路建筑限界

为保证车辆和行人正常通行,规定在道路的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不准许有任何设施及障碍物侵入

的空间范围。

3.8

可靠性

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包括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

性等。

[来源:JTG2120-2020,2.1.1]

3.9

设计使用年限

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正常养护条件下,路面、桥涵、隧道结构或构件不需进行大修

或更换,即可按其预定目的使用的年限。

[来源:JTG2120-2020,2.1.10]

3.10

安全视距

车辆正常行驶中,驾驶员从正常驾驶位置能连续看到公路前方行车道范围内路面上一定高度障碍

物,或者看到公路前方交通设施、路面标线的最远距离;安全视距包括停车视距、超车视距、会车视距

及识别视距等。

2

DB63/T2010.1—2022

[来源:JTGB01-2014,4.0.15]

3.11

服务水平

驾驶员感受公路交通流运行状况的质量指标,通常用平均行驶速度、行驶时间、驾驶自由度和交通

延误等指标表征。

注:服务水平划分为六个等级,一级交通流处于完全自由流状态,二级处于相对自由流状态,三级处于稳定流状态,

四级处于稳定流范围下限,五级为拥堵流上半段,六级是拥堵流下半段。

[来源:JTGB01-2014,2.0.8]

3.12

通行能力

在一定的公路和交通条件下,公路上某一路段适应车流的能力,以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最大车辆数表

示。

3.13

非公路标志

公路沿线非公路交通标志的简称。

注1:包括非公路指示性标志、非公路宣传性标志。

注2:不包括距离公路路堤坡脚或路堑坡顶大于其总高度的标志。

注3:不包括未侵入公路路肩,但在公路用地范围内的通用安全标志,如“高压危险、注意触电”等。

3.14

大件运输

载运单个不可解体物品时,车货的总长度、总宽度、总高度、总质量和轴荷参数至少有一项超出GB

1589规定的道路运输。

[来源:QC/T1149-2021,3.1]

4涉路行为分类

4.1按行业类别可分为:铁路工程、道路工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通信工程、燃油(气)工程等。

4.2按涉路方式可分为:上跨式、下穿式、平交式、并行式、接入式、非公路标志、利用公路结构物、

大件运输等。

5总体要求

5.1涉路行为应依法申请、许可后方可实施,并应维修、加固或改移等,恢复公路的服务水平、技术

状况及可靠性。

5.2因涉路行为造成公路改线(改移)的,应按JTGB05规定进行安全性评价。

5.3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从公路用地(见附录A)外缘起向外的距离为:

a)国道不少于20.0 m;

b)省道不少于15.0 m;

c)县道不少于10.0 m;

d)乡道不少于5.0 m;

e)村道不少于1.5 m;

3

DB63/T2010.1—2022

f)高速和一级公路不少于30.0 m;

g)弯道内侧、互通立交、平面交叉除符合上述要求外,还需满足JTGB01、JTGD20关于安全视

距的规定。

5.4公路建筑控制区内不准许修建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公路建筑控制区划定前已经合法修建的不应

扩建,公路建筑控制区外修建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其他设施不应遮挡公路标志,不应妨碍安全视距。

5.5永久性建筑、设施不应侵占公路建筑限界,其限值应符合附录B规定;施工作业条件受限时,应

封闭所涉行车道或修建临时便道等。

5.6涉路行为不应妨碍或降低安全视距,其要求应符合附录C规定。

5.7易造成事故车辆及人员的损伤的标志、杆塔、墩台、设备、设施等障碍物,宜设置在路侧净区范

围外,路侧净区要求应符合附录D规定。

5.8非公路标志不应影响公路安全和行车安全,并符合DB63/T2010.6规定。

5.9涉路行为不应影响桥梁、隧道、路基、路面等结构及公路附属设施可靠性,结构可靠性指标及分

析方法按JTG2120相关规定执行。

5.10涉路行为作用在公路及其结构物上的荷载,应符合结构现状承载能力,且结构物不应出现承载能

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5.11涉路行为不应降低所涉路段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施工时因涉路行为需临时降低服务水平超过

2个等级或减低至拥堵流状态的,应采取调整作业时段、修筑临时便道(桥)等措施。

5.12涉路行为不应缩短公路及公路附属设施的设计使用年限。

5.13涉路行为不应降低所涉路段的技术状况,技术状况按JTG5210、JTG/TH21评定;若降低时,应

采用维修、加固、重建方案。

5.14涉路项目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JTGB02规定。

5.15涉路行为诱发地质灾害、公路病害等,且影响公路安全时,应优化方案或采取措施。

5.16大件运输车货总质量及轴载除符合国家相关文件规定外,还应满足运输路线内公路设施承载能力

要求。

5.17从事采砂、采石、取土、爆破作业、倾倒废弃物,以及可能造成公路边坡坍塌、路基沉陷、路面

损坏、桥梁及隧道设施损坏等危及公路安全的活动,范围应符合以下规定:

a)国道、省道、县道的公路用地外缘起向外100 m,乡道的公路用地外缘起向外50 m;

b)渡口和中型以上桥梁周围200 m,国道、省道、县道的小型桥梁或涵洞周围100 m;乡道的小

型桥梁或涵洞周围50 m;

c)隧道上方和洞口外100 m。

5.18设立生产、储存、销售危险物品的场所和设施,范围应符合以下规定:

a)公路用地外缘起向外100 m;

b)渡口和中型以上桥梁周围200 m;小型桥梁或涵洞周围100 m;

c)隧道上方和洞口外100 m。

5.19路侧加油站、加气站、充电站及站内设备与公路用地外缘的距离应符合DB63/T2010.2规定。

6涉路行为管理

6.1规划

6.1.1规划阶段应收集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开展相关风险分析,并按本文件5.2~5.19、7.1~7.3

及附录E确定规划选址方案。

4

DB63/T2010.1—2022

6.1.2加油站、加气站等危险性较大的应进行选址规划。

6.1.3规划应与公路现状及远期规划衔接,预留公路改(扩)建条件。

6.2可行性研究

6.2.1可行性研究阶段按本文件6.1规定核查选址方案,并按DB63/T2010.2相关要求研究总体方案。

6.2.2方案应征求路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及相关机构意见。

6.3勘察设计

6.3.1勘察方法、设计深度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其设计方案应符合DB63/T2010.2规定。

6.3.2总体方案合理性应按本文件6.2规定核查。

6.3.3质量、安全性评估应符合DB63/T2010.4规定。

6.3.4非公路标志勘察设计应符合DB63/T2010.5规定。

6.3.5利用公路结构物勘察设计应符合DB63/T2010.6规定。

6.3.6大件运输勘察设计应符合DB63/T2010.8规定。

6.4申请和许可

应依法申请办理许可手续,申请、核查、受理、审查、决定等程序应符合DB63/T2010.3规定。

6.5计划与准备

6.5.1应建立质量管理、安全管理体系,并符合DB63/T2010.7规定。

6.5.2应编制实施方案、保通方案、应急预案。

6.5.3存在质量、安全风险的涉路行为,应按DB63/T2010.4规定进行评估。

6.5.4大件运输项目应按DB63/T2010.8规定编制运输、护送、加固、维修等方案。

6.6项目实施

6.6.1按设计方案、施工方案、质量与安全评估报告、许可范围等进行实施。

6.6.2实施阶段应按DB63/T2010.7进行质量和安全管理,并符合DB63/T2010.2规定。

6.6.3非公路标志、利用公路结构物、大件运输应分别符合DB63/T2010.5、DB63/T2010.6、DB63/T

2010.8规定。

6.7竣(交)工

6.7.1按DB63/T2010.7规定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或通车。

6.7.2涉路行为实行质量保修制度,保修期限应按国家、行业相关规定确定。

6.7.3竣(交)工验收作为通车或交付使用的前置条件,不作为质量缺陷免责条件。

6.8运维管理

6.8.1涉路行为及其设施、设备应按相关标准运维管理,并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6.8.2应进行日常检查或监测,其结构可靠性、技术状况应定期检测或评定。

6.8.3涉路行为运维管理不应降低公路正常通行能力。

6.8.4涉路工程的结构或构件功能出现退化、损伤时,应及时维修、加固或更换。

6.8.5大件运输车辆通行后,应对桥梁、涵洞、路面等结构物状况进行检查,出现损坏或损伤的应及

5

DB63/T2010.1—2022

时评定、维修或加固。

7风险管控

7.1风险评估

7.1.1主要包括信息收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等,工作流程和方法宜符合GB/T27921、

DB63/T2010.4规定。

7.1.2风险等级分为I级(较小风险)、II级(一般风险)、III级(较大风险)、IV级(重大风险),

各级风险应对措施按本文件7.2执行。

7.1.3安全风险包括涉路行为引发的风险和所涉路段存在既有风险(见附录E),评估时应充分考虑

风险叠加作用。

7.1.4所涉路段既有安全风险等级为重大时,应停止涉路项目或调整其选址方案;较大风险时不宜进

行涉路项目或者采取措施降低至一般风险。

7.2风险应对

7.2.1方法包括规避风险、预防风险、降低风险、转移风险、接受风险等。

7.2.2策略应考虑各种环境信息,包括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风险承受度以及法律、法规等,

并满足以下要求:

a)Ⅰ级风险(较小风险)应对策略为可忽略;

b)Ⅱ级风险(一般风险)应对策略为可接受,需采取风险防控措施,加强现场巡视及日常安全

生产管理等;

c)Ⅲ级风险(较大风险)应对策略为有条件接受,应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减少风险可能导致的

损失,并制定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

d)Ⅳ级风险(重大风险)应对策略为不可接受,应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将风险等级降低至Ⅲ级及

以下,若应对措施超出承受能力时,则更换方案或取消涉路行为。

7.2.3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及应对策略,可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a)法律法规类:依据与风险应对的法律、法规,制定或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和流程;

b)规范类:对于特定风险,编写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等;

c)预案类:事先制定风险应对的计划、经费、物资、机具设备、应急措施等;

d)信息类:针对风险事件进行舆论宣传、发布预警信息等;

e)活动类:开展专项活动应对特定风险;

f)培训类: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风险管理和应对技能;

g)资源类:配备或充实风险岗位管理及技术人员,补充相关经费等。

7.2.4应制定实施计划,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制度建设和责任管理;

b)资源需求和配置方案;

c)涉及的具体事项及管理活动;

d)应对措施的优先次序和条件;

e)监督、检查的要求;

f)实施时间表。

6

DB63/T2010.1—2022

7.3检查与改进

检查与改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对照风险应对计划检查工作进度与计划偏差,及时调整实施计划;

b)监测、分析风险因素的变化、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实施计划;

c)监督并记录风险应对措施实施后的剩余风险,评估其影响程度;

d)定期评审风险应对计划和应急预案,确保其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8标准化管理

8.1基本要求

8.1.1标准化应以质量、安全、风险、环境管理为基础,以责任制为核心,与其他管理有机结合。

8.1.2标准化应遵循“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原则,提升质量、安全意识及管理水平。

8.1.3标准化应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模式,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建

立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8.2建立、保持与改进

8.2.1初评阶段:了解涉路行为管理现状、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等基本信息,找出差距。

8.2.2策划阶段:针对初始评估结果,制定涉路行为标准化实施方案,包括资源配置、进度、分工等。

8.2.3培训阶段:进行涉路行为标准化培训。

8.2.4实施阶段:根据策划结果,开展风险评估;确定方针和目标,识别和获取适用的法律法规、标

准及其他要求,完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台账、档案、记录等。

8.2.5自评阶段:根据本文件、相关标准和有关规定,进行自评,找出问题,提出措施。

8.2.6改进阶段:根据自评结果,改进涉路行为标准化管理。

8.3评价

应根据本文件和有关评定标准,对开展涉路行为标准化工作情况进行自评,或组织专家、相关机构

进行外部评审。

7

DB63/T2010.1—2022

附录A

(资料性)

公路用地范围

A.1公路用地范围示例如图A.1所示。

公路用地路基宽度公路用地

边沟边沟

a)以边沟外边缘作为划定基准

路基宽度

公路用地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