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1412-2014 预应力锚杆(索)张拉及质量检测技术规程
DB35/T 1412-2014 Tensioning and Quality Inspe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estressed Anchor Bolts (Sash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4年03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总指挥部、莆田莆永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蔡晖、刘代文、曾俊铖、高和斌、陈荣刚、范胜辉、吴志刚、魏土荣、廖健榕、廖小平、周秀峰、许洪添、林爱芬
- 出版信息:
- 页数:3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01
P66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1412—2014
预应力锚杆(索)张拉及质量检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testingoftensioningandqualityforprestressinganchor
2014-03-04发布2014-06-05实施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福建省地方标准
预应力锚杆(索)张拉及质量检测技术规程
DB35/T1412—2014
*
2014年10月第一版2014年10月第一次印刷
DB35/T1412—2014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总则..............................................................................1
4术语和定义........................................................................1
5基本规定..........................................................................4
6锚杆(索)长度检测................................................................4
6.1一般规定......................................................................4
6.2检测设备......................................................................4
6.3检测步骤......................................................................5
6.4合格标准......................................................................5
6.5不合格锚杆的处理..............................................................5
6.6检测注意事项..................................................................6
7预应力锚杆(索)张拉..............................................................6
7.1一般规定......................................................................6
7.2预应力张拉设备................................................................6
7.3张拉设备要求..................................................................6
7.4施工准备......................................................................6
7.5预应力锚杆张拉................................................................7
7.6预应力锚索张拉................................................................7
7.7张拉注意事项..................................................................8
7.8锚固..........................................................................8
7.9封锚..........................................................................9
7.10安全注意事项.................................................................9
7.11质量控制.....................................................................9
8张拉质量检测.....................................................................10
8.1一般规定.....................................................................10
8.2检测设备.....................................................................10
8.3检测设备要求.................................................................10
8.4基本试验.....................................................................11
8.5锁定拉力检测(即锁定荷载检测)...............................................12
8.6锚杆(索)抗拔力检测(即验收检测试验).......................................13
8.7检测注意事项.................................................................13
9应力监测.........................................................................14
I
DB35/T1412—2014
附录A(规范性附录)差异伸长量、差异荷载增量计算....................................16
附录B(资料性附录)锚杆(索)基本试验记录表..........................................17
附录C(资料性附录)预应力锚杆张拉记录表............................................19
附录D(资料性附录)预应力锚索张拉记录表............................................20
附录E(资料性附录)预应力锚杆(索)张拉锁定施工检查记录表..........................21
附录F(资料性附录)张拉封锚锁定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22
附录G(资料性附录)锚杆(索)抗拔力抽检试验记录表..................................23
附录H(资料性附录)补充锁定荷载检测记录表..........................................24
附录I(资料性附录)福建省高速公路高边坡锚固工程预应力锚索(杆)检测、试验流程图......25
附录J(资料性附录)预应力锚杆(索)基本试验循环加卸荷等级与位移观测间隔时间表......26
II
DB35/T1412—2014
前言
为指导福建省高速公路岩土工程中的预应力锚杆(索)的施工、预应力张拉、质量检测和预应力监
测,使预应力锚固工程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在总结近年来福建省高速公路岩土
工程中的预应力锚杆(索)施工、张拉及检测技术研发成果及工程应用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总指挥部、莆田莆永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中铁西北科学
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晖、刘代文、曾俊铖、高和斌、陈荣刚、范胜辉、吴志刚、魏土荣、廖健榕
廖小平、周秀峰、许洪添、林爱芬。
III
DB35/T1412—2014
预应力锚杆(索)张拉及质量检测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预应力锚杆(索)张拉及质量检测技术的总则、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锚杆(索)
长度检测、张拉质量检测和应力监测。
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高速公路岩土工程中预应力锚杆(索)的设计、施工、质量检测及预应力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224-200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GB50086-2001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50204-20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年版)
GB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CECS22-2005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
JGJ85-2010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
JGJ/T182-2009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规程
JTG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3总则
3.1为使高速公路岩土工程预应力锚杆(索)的设计、施工质量检测及预应力监测符合安全适用、技
术先进、经济合理、质量可靠和保护环境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3.2岩土锚杆(索)工程应做好调查研究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正确有效的加固岩土体,合理发挥岩
土体的强度和自承载力。
3.3福建高速公路岩土工程中预应力锚杆(索)的设计、施工、质量检测及预应力监测等除应遵循本
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4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1
锚杆(索)anchorbar(rope)
将拉力传递到稳定的岩层或土体的锚固体系,通常包括杆体(由钢筋、钢绞线或高强钢丝束等筋材
组成)、注浆锚固体、锚具、套管和可能使用的连接器。当采用钢绞线或高强度钢丝束作杆体材料时,
称锚索。
1
DB35/T1412—2014
4.2
锚固段fixedanchorlength
借助灌浆体或机械装置,能将拉力传递到周围岩层或土体的杆体长度部分。
4.3
自由段freeanchorlength
不与周围浆体或地层粘结的杆体长度部分。
4.4
锚头anchorhead
能将拉力由杆体传递到地层面或支承结构面的装置。
4.5
拉力型锚索tensionedgroutanchor
锚索受力时,锚固段注浆体处于受拉状态的锚索。
4.6
压力型锚索compressionanchorage
锚索受力时,锚固段注浆体处于受压状态的锚索。
4.7
荷载分散型锚索load-dispensiveanchorage
在锚索孔内,安设几个独立的单元锚索所组成的复合锚固体系,每个单元锚索均有其独立的自由段
和锚固段,能使锚索的张拉力均匀分散地分布于各单元锚索的锚固段上。又称单孔复合锚固体系。
4.8
设计锚固力designanchorageforce
设计允许锚杆(索)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所能提供的最大锚固力,由极限锚固力考虑一定安全系数后
得到。
4.9
预张拉pretension
在整体张拉前,为检验锚固系统并使锚索各单元体的受力及变形协调一致而进行的张拉。
4.10
超张拉supertension
为克服锚杆(索)锁定时锚筋回缩及夹片变形等原因造成的瞬时预应力损失而使张拉力大于设计预
应力的张拉方法。
4.11
补偿张拉compensationtension
锚杆(索)工作期间为弥补由于锚筋体松弛或地层蠕变等原因造成的预应力损失而进行的补充张拉。
4.12
整体张拉wholetensioning
在各单元锚筋预张拉或差异张拉后,由一个千斤顶对锚索体多股钢绞线同时施加预应力的张拉方
法。
4.13
张拉力tensioningforce
对锚杆(索)施加预应力时千斤顶施加荷载。
4.14
预应力损失pre-stresslose
2
DB35/T1412—2014
对锚杆(索)施加预应力并锁定后,由于锚筋体松弛、地层蠕变等原因而导致锚筋体内预应力降低
的现象。
4.15
先单元后整体张拉Afterthefirstunitwholetension
根据不同单元锚索体长度施加不同的荷载,再对各单元锚索体进行整体张拉,是一种多级锚固单元
锚索的张拉方法,用于减少或消除荷载分散型锚索各单元锚索的应力不均匀现象。该方法理论上可以使
各单元锚索体荷载不均匀系数为零。
4.16
单元分级张拉gradingtensionedforunit
对锚索各锚固单元按照一定荷载增量进行分级张拉,是一种多级锚固单元锚索的张拉方法。该方法
可以使各单元锚索体受力均衡。
4.17
松弛relaxation
锚杆(索)工作过程中,锚索体材料变形量保持常值,应力随时间增加而减小的现象。
4.18
锁定拉力(或锁定荷载)lockingload
锚杆(索)张拉作业完成时,立即传递于锚头的荷载。采用千斤顶传递到张拉端的锚具上的荷载,其
值一般为设计预应力值的105﹪~110﹪。完成后进行锚杆(索)荷载锁定,锁定后在锚杆(索)中建立
初始预应力的荷载值。
4.19
差异张拉荷载differentialcompensativeload
荷载分散型锚索各单元自由段长度不同,采用先单元后整体张拉方法时,不同单元锚索体长度施加
不同的荷载值。
4.20
破坏荷载failureload
锚杆(索)进行基本试验时,锚杆(索)到达破坏标准时的荷载值。
4.21
基本试验basictest
工程锚杆(索)正式施工前,为确定锚杆(索)设计参数,在现场进行的锚杆(索)极限抗拔力试
验。该试验应采用多循环、分级加荷、持荷和卸荷的试验方法。
4.22
锁定拉力检测试验lockingloadtests
锚杆(索)张拉锁定后,对锁定的预应力值进行检测的试验。
4.23
抗拔力检测试验(即验收试验)acceptancetest
为检验工程锚杆质量和性能是否符合设计承载力要求的试验。该试验应采用单循环与多循环的分级
加荷、持荷和卸荷相结合的试验方法,并在锚杆施工中进行。
4.24
声波反射法soundwavereflection
采用激振声波信号,实测加速度或速度响应曲线,依据波动理论进行分析,评价锚固质量的无损检
测方法。
3
DB35/T1412—2014
5基本规定
5.1预应力锚杆(索)工程系指预应力锚杆(索)框架(或格子梁)、地梁、锚墩(垫块或十字面板)
和锚杆(索)抗滑桩等预应力加固工程。
5.2预应力锚杆(索)编束整齐、安装规范、工艺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5.3预应力锚索、锚具、锚塞(夹片)、垫板等的品种、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GB/T5224-2003、
JGJ85-2010中的有关规定要求。
5.4锚具、锚塞(夹片)、垫板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5.5预应力锚杆(索)张拉前应按设计要求安装测力计,并按设计要求进行观测,同时应做好测力计
的保护。
5.6预应力锚杆(索)张拉应在其水泥浆体强度达到设计规定强度以后进行。
5.7预应力锚杆(索)在张拉前须进行长度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预应力张拉施工。
5.8预应力锚杆(索)张拉施工工艺应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
5.9预应力张拉用设备、仪表应按检定周期送计量测试部门检定,且应配套检定、配套使用,当使用
过程中张拉设备出现异常现象或设备检修后,均应重新进行检定。
5.10预应力锚杆(索)张拉应分级加荷,并对加荷值及伸长值做好记录,其最终拉力应满足规范要求。
5.11预应力锚索张拉时,滑(断)丝总数不得超过钢丝总数的5‰,且1束内滑(断)丝不超过1根。
5.12预应力锚杆(索)张拉实际伸长值与计算伸长值之差不得超过±6﹪。
5.13锁定工艺应符合设计要求。
5.14锚具最终锁定时,锚索回缩量及锚塞(夹片)外露量应符合规定。
5.15预应力锚杆(索)张拉端锁定后,其回缩量及锚塞(夹片)外露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5.16预应力锚杆(索)张拉完成7d后,应对其拉力和外观进行复查,同时准备预应力锚杆(索)的
质量检测报检工作。
5.17预应力锚杆(索)张拉完成后,须进行锚杆(索)的锁定拉力和抗拔力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进
行预应力锚杆(索)的切割、封锚。
5.18预应力锚固工程施工全部完成并检测合格后,应依据设计要求对其进行预应力监测。
5.19同一工点同时存在预应力锚杆和锚索工程时,质量检测须分别抽检和评定。
5.20质量检测前需对坡体预应力锚固工程外观进行巡查。抽检试件宜选择工程重要部位或锚固工程外
观、质量等较差的锚孔进行试件抽检。
6锚杆(索)长度检测
6.1一般规定
6.1.1锚杆(索)注浆施工完成后,须依据相关规范和规定要求对其进行长度抽检。
6.1.2锚杆(索)长度检测一般以声波反射法为主,其它方法还有时域反射波(TDR)法、地质雷达法、
电阻量测法及OTDR法等。
6.1.3检测设备应经有相应资质的检定机构检定或校准合格。
6.1.4检测设备应每年检定或校准一次。
6.1.5工程检测前应收集工程项目的规模、结构、地质条件,项目锚杆(索)的设计类别及功能、连
接条件、设计数量、设计长度范围等;采用多根杆体连接而成的锚杆,施工方应提供详细的锚杆连接资
料。
6.2检测设备
4
DB35/T1412—2014
6.2.1锚杆(索)质量检测仪。
6.2.2激振器或敲击锤。
6.2.3分析软件。
6.3检测步骤
6.3.1锚杆(索)长度检测应在锚杆(索)注浆完后(不少于24h),预应力张拉之前检测。
6.3.2检测试件按5﹪频率随机抽取,且每单种锚杆(索)结构类型不少于3根。
6.3.3声波反射法的有效检测锚杆长度范围宜通过现场模拟锚杆(索)试验确定,检测前宜进行现场
仪器标定。标定方法可采用模拟锚杆(索)试验或对裸露锚杆(索)杆体进行测试,以标定检测激振波
在杆体中的波速,或通过模拟锚杆(索)试验所测信号与被测工程锚杆(索)的信号进行对比,以确定
被测锚杆(索)的长度。
6.3.4检测激发时,力度应均匀,位置应准确。
6.3.5单根检测时,数据采样有效波形记录不应少于3个,且一致性较好。长度检测采集的数据标准
曲线如图1所示。
图1长度检测数据曲线
6.3.6检测时应现场记录。仪器采集数据的编号应与现场纸质文件记录编号一致,数据分析、判定锚
(索)杆长度应一致。
6.4合格标准
6.4.1抽检锚杆(索)长度不应小于设计长度的95﹪,且不足长度不超过0.5m,判定该锚杆(索)
的长度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6.4.2锚杆(索)长度抽检不合格时,应增加锚杆(索)抽检数量,增加的抽检锚杆(索)试件应为
不合格数量的3倍。
6.4.3增加抽检数量后,试件检测合格,则边坡锚杆(索)长度质量整体合格。
6.4.4增加抽检数量后,仍存在检测不合格试件,则边坡锚杆(索)长度质量整体不合格,须进行全
坡面检测。
6.5不合格锚杆(索)的处理
6.5.1检测完成后,边坡锚杆(索)长度质量整体合格。如存在长度检测不合格锚杆(索),须对其
进行评估和处治。
6.5.2检测完成后,边坡锚杆(索)长度质量整体不合格。须根据检测结果对边坡的锚固工程进行重
新评估和处治。处治完成后,再进行重新检测。
5
DB35/T1412—2014
6.6检测注意事项
6.6.1锚杆(索)端头和检测仪器探头需清理干净、接触紧密,探头和锚杆(索)端头接触处无污染
和杂物。
6.6.2锚杆(索)注浆完成后需及时进行长度检测,检测时间距离注浆完成时间越短,采样数据精确
度越高。
6.6.3检测试验时,若采用敲击激振,则激振人员应选择有经验的检测人员,检测人员需相对固定。
检测敲击力度应均匀。
6.6.4若采用敲击激振,应选择刚性铁锤与柔性的尼龙橡胶锤,共同检测。
6.6.5分析长度受注浆饱满度等介质影响时,检测时应了解设计和现场施工状况。
7预应力锚杆(索)张拉
7.1一般规定
7.1.1锚杆(索)张拉前,应对张拉设备进行标定。
7.1.2锚杆(索)张拉应按规定进行,在编排张拉程序时,应考虑相邻钻孔锚筋体张拉的相互影响。
7.1.3锚杆(索)张拉正式张拉前,应取10﹪~20﹪的设计张拉荷载,对其预张拉1~2次,使其各部
位相互接触紧密,钢绞线完全顺直。
7.1.4锚杆(索)张拉锁定48h内,若发现预应力损失大于锚杆(索)拉力设计值的10﹪时,应进
行补偿张拉。
7.2预应力张拉设备
7.2.1油泵。
7.2.2压力表。
7.2.3量程计。
7.2.4千斤顶。
7.3张拉设备要求
7.3.1张拉系统应能在额定出力范围内将锚筋体拉至设计预应力值的1.5倍。
7.3.2张拉系统应能在额定出力值范围内以任一增量对锚筋体进行张拉,且可在中间相对应荷载水平
上进行可靠稳压。
7.3.3张拉系统应能够按照要求的精度量测锚筋体的伸长值。
7.3.4张拉系统油压表的精度不得低于1.5级,压力表常用读数不宜超过表盘刻度的75﹪。
7.3.5张拉系统在正式使用前必须在具有相应资质的计量单位进行标定,并绘制压力表读数与系统出
力曲线。
7.3.6张拉系统在正式使用满一年、在施工中受到强烈碰撞或损害等可能影响其精度的情况下,必须
重新标定后才能继续使用。
7.4施工准备
7.4.1注浆体、框架混凝土及锚斜托台座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后,方可进行锚杆
(索)张拉。锚斜托台座的承压面应平整,并与锚杆(索)的轴线方向垂直。
7.4.2张拉时垫墩混凝土的强度和锚固段注浆体强度应满足表1的要求。
6
DB35/T1412—2014
表1锚杆(索)张拉时注浆体和垫墩的强度
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锚杆(索)类型
注浆体垫墩
拉力型1520
土层锚杆(索)
压力型、压力分散型3020
拉力型2525
岩石锚杆(索)
压力型、压力分散型、拉压复合型3025
7.4.3将锚垫板管内的混凝土清理干净、消除锚筋体的锈蚀、污物。
7.4.4锚索张拉时,套上工作锚板,在锚板锥孔内抹上一层薄薄的黄油。
7.4.5套上相应的限位板,根据钢绞线直径大小确定限位板尺寸。
7.4.6锚具安装应与锚垫板和千斤顶密贴对中,千斤顶轴线与锚孔及锚杆(索)轴线在一条直线上,
不得压弯或偏折锚头,确保承载均匀同轴,必要时用钢质垫片调整以满足要求。
7.5预应力锚杆张拉
7.5.1预应力锚杆张拉采用分级张拉工艺,张拉前应对锚筋体进行预张拉。
7.5.2锚杆预应力张拉采用分级张拉时,每级加荷分别按设计荷载的25﹪、50﹪、75﹪、100﹪、110﹪
(或105﹪)张拉。除张拉最后一级荷载时持荷稳定10min~20min外,其余各级持荷稳定5min(详
见表2)。锚杆锁定48h内,若发现明显的预应力损失现象,必须及时进行补偿张拉。
7.5.3张拉采用“双控法”,即采用设计张拉力与锚筋体伸长值来综合控制锚杆应力,以控制油表读
数为准,用伸长量校核,实际伸长量与理论值的偏差应在±6﹪范围内,否则应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后
方可进行张拉。
7.5.4张拉时,加载速率要平缓,升荷速率每分钟不宜超过设计预应力值的0.1倍;卸荷速率每分钟
不宜超过设计预应力值的0.2倍。
7.5.5锚杆应力锁定必须在压力表稳定后进行,稳压时间应根据设计要求或现场施工情况确定。
7.5.6张拉施工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数据到记录表,记录表参见附录C。
7.6预应力锚索张拉
7.6.1张拉工艺要求
7.6.1.1对于单级锚固的荷载集中型锚固的锚索,宜采用整体分级张拉工艺,张拉前应对钢绞线进行
预张拉。
7.6.1.2对于多级锚固的荷载分散型锚索,应采用先单元后整体张拉或各锚固单元分级张拉工艺。
7.6.1.3张拉时,加载速率要平缓,升荷速率每分钟不宜超过设计预应力值的0.1倍;卸荷速率每分
钟不宜超过设计预应力值的0.2倍。
7.6.1.4张拉时,应采用张拉系统出力与锚索体伸长值来综合控制锚索应力,当实际伸长值与理论值
差别较大时,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进行张拉。
7.6.1.5锚索应力锁定必须在压力表稳定后进行,稳压时间应根据设计要求或现场施工情况确定。
7.6.2预应力锚索张拉
7
DB35/T1412—2014
7.6.2.1荷载分散型锚索采用先单元后整体张拉法时,各单元间锚索自由段长度不同,张拉时须严格
按设计次序分单元采用差异分步张拉,根据设计荷载和锚索自由段长度计算确定差异荷载,并根据计算
的差异荷载分单元张拉。
7.6.2.2压力分散型锚索具体的张拉程序如下:(以6束锚索张拉程序为例)
安装千斤顶→0→△P1(首先单独张拉D1单元2根钢绞线,补足D1单元差异荷载△P1,计算D1单
元锚索0→△P1的伸长值即△L1-2,并量取D1单元锚索实际伸长值进行双控校核)→△P2(同时张拉D1、
D2单元锚索,补足D1、D2单元差异荷载△P2,量取D2单元锚索伸长值△L2-3并与计算值校核,注意此
时D1单元伸长值为:△L1-2+△L2-3)→25﹪P(正式整体张拉,量取D3单元伸长值并进行双控校核)→
50﹪P→75﹪P→100﹪P→110﹪(或105﹪)P(双控校核合格后,持荷10min~20min,然后及时进行
锁定)。
7.6.2.3锚索的预应力在补足差异荷载后分5级(预张拉不计)按上述张拉程序进行施加,即按设计
荷载的25﹪、50﹪、75﹪、100﹪、110﹪(或105﹪)。除张拉最后一级荷载时持荷稳定10min~20min
外,其余各级持荷稳定5min(见表2)。锚索锁定48h内,若发现明显的预应力损失现象,必须及时
进行补偿张拉。
表2锚杆(索)张拉荷载分级和位移观测时间
位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SC/T 7016.4-2012 鱼类细胞系 第4部分:虹鳟性腺细胞系(RTG-2) 2012-12-07
- SC/T 7017-2012 水生动物疫病风险评估通则 2012-12-07
- SC/T 7016.3-2012 鱼类细胞系 第3部分:草鱼卵巢细胞系(CO) 2012-12-07
- SC/T 7016.6-2012 鱼类细胞系 第6部分:大鳞大麻哈鱼胚胎细胞系(CHSE) 2012-12-07
- SC/T 7216-2012 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VNN)诊断技术规程 2012-12-07
- SC/T 7016.2-2012 鱼类细胞系 第2部分:草鱼肾细胞系(CIK) 2012-12-07
- SC/T 7016.5-2012 鱼类细胞系 第5部分:鲤上皮瘤细胞系(EPC) 2012-12-07
- SC/T 7016.8-2012 鱼类细胞系 第8部分:斑点叉尾鮰卵巢细胞系(CCO) 2012-12-07
- SC/T 7018.1-2012 水生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规范 第1部分:鲤春病毒血症(SVC) 2012-12-07
- SC/T 7016.7-2012 鱼类细胞系 第7部分:棕鮰细胞系(BB) 2012-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