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1721-2015 病媒生物控制术语与分类
GB/T 31721-2015 Vector control terms and classification
基本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病媒生物监测、防制和评估工作及其他相关领域。
发布历史
-
2015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起草人:
- 曾晓芃、赵彤言、孙晨熹、钱坤、郭天宇、辛正、董言德、冯向阳、高希武、冷培恩
- 出版信息:
- 页数:33页 | 字数:60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11.020
C05
G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1721-2015
病媒生物控制术语与分类
Vectorcontroltermsandclassification
2016-01-01实施
2015-06-02发布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瘦总局
发布
m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部
GB/T31721-2015
目。吕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
究所、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曾晓亢、赵彤言、孙晨襄、钱坤、郭天宇、辛正、董言德、冯向阳、高希武、冷培恩。
I
GB/T31721-2015
病媒生物控制术语与分类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病媒生物监测、防制和评估过程中常用的术语及其分类。
本标准适用于病媒生物监测、防制和评估工作及其他相关领域。
2基础术语
2.1病媒生物与种类
2.1.1
病媒生物vector
媒介生物
能通过生物和(或)机械方式将病原生物从传染源或环境向人类传播的生物。
注:主要包括节肢动物中的蚊、蝇、萤蝶、蚤、白岭、虱、蝶、蝴、蝉、娥和啃齿动物的鼠类等。
2.1.2
鼠rodent
哺乳纲啃齿目种类。
2.1.3
蚊mosqllito
昆虫纲双翅目长角亚目蚊科种类。
2.1.4
蝇类fly
昆虫纲双翅目环裂亚目有瓣类。
2.1.5
董蝶cockroach
昆虫纲萤蝶目昆虫,仅涉及给人类造成危害的室内种类。
2.1.6
吸血蜡类blood-sllckingmidge
昆虫纲双翅目细角亚目朦科昆虫中刺叮人和温血动物的种类。
2.1.7
自龄sandfly
昆虫纲双翅目白岭科种类。
2.1.8
蝴blackfly
昆虫纲双翅目长角亚目蝴科种类。
2.1.9
虫.thorsefly
昆虫纲双翅目短角亚目蛇科种类。
1
GB/T31721-2015
2.1.10
蚤f1ea
昆虫纲蚤目种类。
2.1.11
虱lice
昆虫纲吸虱目种类。
2.1.12
臭虫bug
昆虫纲半翅目臭虫科种类。
2.1.13
蝉tick
蛛形纲蝉蜡亚纲寄型目
2.1.14
2.1.15
2.2
2.2.1一般
2.2.1.1
生活史
病媒昆虫
2.2.1.2
2.2.1.3
2.2.1.4
不完全变态incompletemetamorphosis
有翅亚纲外翅类昆虫一生经历卵、若虫(或稚虫〉和成虫三个虫态。
2.2.1.5
半变态hemimetamorphosis
属不完全变态类。主要特征为幼期水生,成虫陆生。
2.2.1.6
渐变态paurometamorphosis
属不完全变态类。主要特征是幼期形态与成虫相似,且均为陆生。
2.2.1.7
卵egg;ovum,ova(复)
一种可以受精的细胞,含有胚芽、卵黄及包膜,昆虫一生的第一个发育阶段。
2
GB/T31721-2015
2.2.1.8
幼虫larva,larvae(复)
全变态昆虫卵孵化后的幼期虫态,是形态发育的早期阶段,与成虫形状截然不同。
2.2.1.9
若虫nymph
不完全变态类昆虫的幼期,其翅和外生殖器尚未完全发育。
2.2.1.10
蜗pupa,pupae(复)
全变态类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相对静止的虫态,处于幼虫和成虫之间。
2.2.1.11
成虫aduItimago
昆虫个体发育的最后一个虫态,此期性发育完全成熟。
2.2.1.12
蜕皮moulting;ecdysis,ecdyses(复)
昆虫幼体经过一定时间的生长,重新形成新表皮而将旧表皮脱去的过程。
2.2.1.13
羽化emergence;eclosion
成虫从其前一虫态中脱皮而出的过程。
2.2.1.14
孵化hatching;eclosion
病媒昆虫完成胚胎发育后幼体破壳而出的过程。
2.2.1.15
龄期stadium,stadia(复)
相邻两次蜕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
2.2.1.16
日龄daysofage
以日为单位表述病媒昆虫存活的时间。
2.2.1.17
生命表Iifetable
系统描述同期出生的一病媒昆虫种群在各发育阶段存活过程的一览表。广义生命表还包括不同日
龄成虫繁殖后代的资料。
2.2.1.18
优势种dominantspecies
在一群落中数量最多或生物量最大的病媒昆虫种类。
2.2.1.19
地方种endemicspecies
仅分布于某一地区的病媒昆虫种类。
2.2.1.20
本地种indigenousspecies,nativespecies
原产于当地的病媒昆虫种类。
3
GB/T31721-2015
2.2.1.21
外来种exoticspecies
非本地原有的病媒昆虫种类。
2.2.1.22
入侵种invasivespecies
由外地侵入或迁入的病媒昆虫种类。
2.2.1.23
种群population
在同一地域生活、相互影响、彼此能交配繁殖的同种病媒昆虫个体组成的群体。
2.2.1.24
2.2.1.25
一种生
2.2.1.28
专性寄
2.2.1.30
宿主host
寄主
被寄生的病媒昆虫或被叫
2.2.1.31
滞育diapause
病媒昆虫在温度和光周期变化等外界因子的诱导下,通过体内生理编码过程控制的发育停滞状态。
2.2.1.32
专性滞育obligatorydiapause
外界条件如何,病媒昆虫只要发育到某一虫态所有个体都进入滞育的情况。
2.2.1.33
兼性滞育facultativediapause
病媒昆虫只在某一世代的特定虫态进入滞育,环境条件造于继续生长时不进入滞育,否则就进入滞
育的情况。
2.2.1.34
生殖滞育reproductivediapause
成虫繁殖前生殖腺停止发育的状态。
4
GB/T31721-2015
2.2.1.35
耐寒性coldhardiness;coldtolerance;coldresistance
抗寒性
病媒昆虫耐受或抵御低于其正常生活适温下限的温度的能力。
2.2.1.36
扩散dispersiondispersal
病媒昆虫群体因密度效应或因觅食、求偶、寻找产卵场所等由原发地向周边地区转移、分散的过程。
2.2.1.37
趋性taxis
朝向(正趋性)或离开(负趋性)刺激性的运动。
2.2.1.38
趋光性phototaxis
向着光源的运动。
2.2.1.39
趋暗性skototaxis
向暗色区或一系列暗色区中最暗区移动的现象。
2.2.1.40
趋避性phobotaxis
避开不利剌激的定向运动。
2.2.1.41
趋同性convergence
不同种病媒昆虫生活环境相似而逐渐形成相似特征的现象。
2.2.1.42
嗜血习性bloodsuckinghabit
病媒生物嗜好人或者动物血液的属性。
2.2.1.43
群舞swarming
某些病媒昆虫雄虫羽化,性发育成熟后,大量雄虫整群聚集在某些景观周围飞舞,吸引雌虫飞入,并
与飞行中完成交配的飞舞活动。
2.2.1.44
静止期quiescence
越冬或越夏时期病媒昆虫仅需少许营养维持生命,外表似无活动而处于静止状态。
2.2.1.45
休眠dormancy
萤伏
由不利环境引起的生命活动暂时停滞的现象。当环境条件变好时能立即恢复生长发育。
2.2.1.46
越冬over-winter
病媒昆虫以静止期通过冬季低温时间。
5
GB/T31721--2015
2.2.1.47
生境habitat
栖息地
病媒昆虫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繁衍的场所。
2.2.1.48
栖息习性perchinghabit
病媒生物对生境的选择与适应属性。
2.2.1.49
擎生地breedingground
适宜于病媒生物世代繁衍生活的物质或场所。
2.2.1.50
生态位ecologicalniche;niche
病媒昆虫在生态系统或群落中的功能、地位,特别是它与其他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
2.2.2鼠
2.2.2.1
探索行为exploringaction
鼠接近环境中新出现物体的行为。
2.2.2.2
新物反应neophobia
鼠对熟悉环境中陌生物体同避恐惧,不敢接近的行为。
2.2.2.3
拒食性bait-shyness
鼠回避引起不良经历食饵(如恶昧、引起痛苦病症等)的行为。
2.2.2.4
惊疑性shyness
鼠回避使其受伤害的物体(鼠夹、粘鼠板等)或场所的行为。
2.2.2.5
修饰行为groomingbehavior
鼠用舌舔爪、整理腹毛、清理体表脏污的行为。
2.2.2.6
领地行为territory
鼠个体或家族正常生活期间,取食、繁殖、隐蔽等活动的区域不允许其他个体或家族进入的属性。
2.2.2.7
社群行为socialbehavior
群居在一起的鼠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包括领地行为、等级行为、通讯行为和求偶行
为等。
2.2.3蚊
2.2.3.1
产卵习性ovipositionbehavior
蚊虫选择不同类型水体产卵的习性。
6
Gß/T31721-2015
2.2.3.2
外吸性exophagy
雌蚊在人住房外或者动物服舍外吸血的习性。
2.2.3.3
内吸性endophagy
雌蚊在人住房内或者动物厥舍内吸血的习性。
2.2.3.4
内栖性endophily
雌蚊吸血后在人住房内或者动物厥舍内停留完成胃血消化和卵巢发育的习性。
2.2.3.5
外栖性exophily
雌蚊吸血后在人住房外或者动物j匠舍外停留完成胃血消化和卵巢发育的习性。
2.2.3.6
昼夜吸血节律bloodfeedingdiurnalrhythm
雌蚊在24h内攻击宿主吸血的起止时间和高峰期的规律。
2.2.3.7
嗜人血性anthropophagy
雌蚊倾向于吸人血的习性。
2.2.3.8
嗜动物血性zoophagy
雌蚊倾向于吸人以外的哺乳动物血的习性。
2.2.3.9
嗜鸟血性ornithophagy
雌蚊倾向于吸鸟血的习性。
2.2.3.10
生殖营养节律gonotrophicrhythm
非自育性蚊种胃血消化与卵巢发育的一致性。
2.2.3.11
生殖营养周期gonotrophiccycle
在生殖营养节律中,雌蚊从吸血到产卵的整个过程。
注:包括雌蚊的饱吸血液、胃血消化与卵的发育成熟和产出成熟的卵3个阶段。
2.2.4蝇
2.2.4.1
吐滴vomitspot
苍蝇取食固体食物时,从嗦囔中吐出内含淀粉酶以分解液化食物的液体。
2.2.4.2
蝇斑f1yspeckle
蝇类在停栖表面留下吐滴、粪斑,干泪形成的斑点。
2.2.4.3
擎生物质f1ybreedingsubstrates
可供雌蝇产卵,并能供经卵孵化而来的幼虫摄取养分生长至蝠的物质。
注:一般分为腐败动物、腐败植物、人类、禽畜粪和垃圾五类。
7
Gß/T31721-2015
2.2.5董蝶
2.2.5.1
卵菜。otheca
雌性萤蝶产卵时将卵产在胶质囊内,形成的豆英状卵块。
2.2.6其他虫种
2.2.6.1
游离蚤freef1ea
未找到宿主动物或离开宿主动物的成蚤。
2.2.6.2
游离蝉freetick
未找到宿主动物或离开宿主动物的蝉。
2.3与疾病传播相关术语
2.3.1
媒介生物性传染病vector-bornedisease
与病媒生物相关的传染病。
注:包括虫媒传染病和鼠源性疾病。
2.3.2
虫媒传染病arthropoda-bornedisease
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的传染病。
2.3.3
鼠源性疾病rodent-bornedisease
以啃齿动物为宿主的传染病。
2.3.4
生物性传播biologicaltransmission
病原体必须在节肢动物体内增殖和(或)发育才能传递到人的传播方式。
2.3.5
机械性传播mechanicaltransmission
病原体仅通过节肢动物的携带传递到人的传播方式。
2.3.6
媒介效能vectorcompetence
节肢动物传播病原体的能力。
2.3.7
媒介能量vectorcapacity
评价媒介生物传播虫媒传染病的一种参数。由与宿主密度决定的媒介密度、生殖营养周环中媒介
吸血指数、媒介效能、媒介的存活和外潜伏期决定。
2.3.8
潜在媒介potentialvector
在自然界能够感染某种病原体,或者在试验条件下能够感染和(或)传播该病原体的病媒生物。
2.3.9
媒介确定vectorincrimination
确定病媒生物是否具有传播某种虫媒传染病的能力。
8
GB/T31721-2015
2.3.10
外潜伏期extrinsicincubationperiod
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增殖和(或)发育到具有传染性所需要的时间。
2.3.11
种群最小感染率minimumpopulationinfectionrate
在某种虫媒传染病调查过程中,对采集的病媒生物自然种群标本分组检测,其中阳性组的最小感染
数为l只,累积阳性组数与总标本数的比率。
3监测术语
3.1一般术语
3.1.1
病媒生物监测surveillanceofvectors
长期地、连续地、系统地收集、核对、分析病媒生物的动态分布、种群密度、携带病原体和对杀虫剂抗
药性等资料,并将信息及时上报和反馈的活动。
3.1.2
采样sampling
以实际种群中相对小的部分确定种群特征的样本采集。
3.1.3
随机采样randomsampling
种群中所有个体有相等机会的样本采集。
3.1.4
系统采样systematicsampling
通过系统或规律的安排进行的样本采集。
3.1.5
连续采样serialsampling
根据时间序列重复进行的样本采集。
3.1.6
相对种群估计relativepopulationestimates
通过采集装置捕获的病媒生物数量进行种群数量的相对估计,而与区域面积无关。
3.1.7
绝对密度absolutedensity
单位区域内的所有个体数量。
3.1.8
相对密度relativedensity
一定时间或空间内病媒生物的相对数量。
3.1.9
季节消长seasonpopulationdynamic
在特定空间内,种群数量和活动时期随季节变动而起伏的波动形式。
3.1.10
标准间standardroom
222
以15m15m15m
为一个标准间,其中,小于的独立房间视为一个标准间,大于的房间按
GB/T31721-2015
2
15m每间折算标准间数。
3.2鼠
3.2.1
有效夹effectivetrap
处于正常布放状态的鼠夹,以及夹到鼠或由于鼠的原因造成击发和诱饵丢失的鼠夹。
3.2.2
捕藐鼠capturedrodent
捕获的整鼠、鼠头或部分肢体(腿、鼠皮等)。若仅存有鼠毛、鼠尾、鼠爪则不计为捕获鼠。
3.2.3
3.2.4
3.2.5
有效粘鼠
粘到鼠或
3.2.6
3.3蚊
3.3.1
阳性积水
有蚊虫的卵、
3.3.2
3.3.3
百户指数100householdindex
居民家庭内、外环境中,查出的蚊虫孽生阳'性的容器数,以100户中阳性容器数量表示。
3.3.4
容器指数containerindex
环境中查出的蚊虫擎生阳性的积水容器占总检查容器的比率,以百分数表示。
3.3.5
房屋指数housesindex
居民家庭内、外环境中,查出的白纹伊蚊或埃及伊蚊孽生阳性的居民家庭数占总检查居民家庭数的
比率,以百分数表示。
3.3.6
路径指数routeindex
监测人员检查所走过路径存在的阳性积水,以1000m路径中阳性积水数量表示。
10
Gß/T31721-2015
3.4蝇类
3.4.1
擎生率flybreedingrate
有蝇幼虫(包括活踊)孽生的擎生物占所有检查孽生物的百分比。
3.5董蝶
3.5.1
有效桔蜡纸effectiveglueboard
粘到萤蝶,或未损坏、未移动且未粘到董蝶的粘蝉纸。
3.5.2
蜡迹signsofcockroach
萤蝶的尸体以及残存的肢、体、翅、蜕皮、粪便、空卵鞠等。
3.6其他虫种
3.6.1
染蚤率stainedflearate
所捕获宿主动物感染蚤的比率,通常以百分率表示。
3.6.2
蚤指数fleaindex
所捕获宿主动物单只所携带的蚤的平均匹数。
4防治术语
4.1一般术语
4.1.1
病媒生物综合管理integratedvectormanagement;IVM
根据病媒生物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应用在生态系统管理实践中证明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和适宜
技术,配合适当的政策与法规以及必要的人力和财政资源,建立各部门及各层次间的协调和合作机制,
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把病媒生物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4.1.2
启动阐值actionthreshold
启动某种控制措施时的病媒生物密度。
4.2法规防治
4.2.1
法规防治legislativecontrol
为预防病媒生物的入侵、栖息、生长繁殖和扩散,以病媒生物防制法律、法规为依据,依法行政,强制
性的防治病媒生物。
4.3环境防治
4.3.1
环境治理environmentalmanagement
为了防止或预防病媒生物繁殖,或减少其繁殖程度,以及减少人与其接触,而对环境因素及其与人
11
GB/T31721-2015
类的相互作用的改造和(或)处理,而进行的设计、组织、实施和监测。
4.3.2
环境改造environmentalmodification
为了防止、清除或减少病媒生物擎生地而对土地、水体或植被进行的,对人类环境条件无不良影响
的各种实质性和永久性改变。
4.3.3
环境处理environmentalmanipulation
为了防止病媒生物栖息和繁殖,造成暂时不利于其孽生的条件和侵入的各种有计划的定期处理。
4.4物理防治
4.4.1
防蚊设施
预防蚊虫进入人群
4.4.3
防鼠设施
能够阻挡
4.5
4.5.1施药
4.5.1.1
4.5.1.2
数量中值直径
在一次喷雾中,且
4.5.1.3
容量中值直径
在一次喷雾中,所有雾粒质量的总和以某一种大小的雾粒为界,比这种雾粒大的与小的质量各占一
半,这一雾粒的直径即为质量中值直径。
4.5.1.4
扩散系数diffusioncoefficient
数量中值直径与质量中值直径的比值。
4.5.1.5
采样垫子portonimpinger
在雾粒采样中,接受雾粒的表面。
4.5.1.6
空间喷雾spacespray
通过杀虫器械使液体杀虫剂形成微小的雾粒散布于一定空间,粒子直径小于50μm。
12
GB/T31721-2015
4.5.1.7
滞留喷洒residualspray
主要以粉粒或药膜的方式覆盖在靶体表面上,以维持其持久药效的药剂喷洒方式。
4.5.1.8
高容量喷雾highvolumespray
每公顷使用400L以上喷雾液的各种喷雾。
4.5.1.9
低容量喷雾lowvolumespray
每公顷使用5L~400L喷雾液的各种喷雾。
4.5.1.10
超低容量晴宴ultralowvolumespray
利用一个超低容量喷头或高速涡旋气流等将杀虫剂原油或高浓度制剂分散成为很小的高浓度雾粒
<<30μm),使靶标生物接触到雾粒中毒。
4.5.1.11
饱和投饵法saturatedbaiting
第一代抗凝血类杀鼠剂毒饵的施药方式,即投放毒饵后,次日检查,补齐损耗,完全损耗的加倍补
充,直到无鼠取食为止。
4.5.1.12
间歇投饵法pausebaiting
回合式投饵法
第二代抗凝血类杀鼠剂毒饵的施药方式,即投放毒饵时可每隔2d~4d投放毒饵一次,直到无鼠
取食为止o
4.5.1.13
条带投饵gridbaiting
按一定距离将毒饵呈线状均匀地投撒在地面的一种投饵方式,其间距和行距依鼠类的密度和活动
半径而定。
4.5.2化学杀虫剂类别及荆型
4.5.2.1
卫生杀虫剂insecticidesforpublichealth
防治人和动物生活环境以及自然环境中病媒生物的农药。
4.5.2.2
有机氯类杀虫剂organochlorineinsecticides
含氯原子的有机合成的杀虫剂。
4.5.2.3
有机磷类杀虫剂organophosphorusinsecticides
含磷的具有杀虫活性的有机化合物。能抑制乙酷胆碱醋酶的活性,使神经突触处释出的乙酷胆碱
大量积累,阻断神经的正常传导,引起昆虫死亡。
4.5.2.4
氨基甲酸醋类杀虫剂carbamateinsecticides
母体含氮合成的氨基甲酸醋衍生物。能抑制昆虫体内乙酷胆碱醋酶,阻断正常的神经传导,使昆虫
中毒死亡。
13
GB/T31721-2015
4.5.2.5
拟除虫菊醋类杀虫子~Jpyrethroidinsecticides
在天然除虫菊有效化学成分化学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合成的杀虫剂。主要干扰神经锅离子通道,引
起昆虫死亡。
4.5.2.6
昆虫生长调节荆insectgrowthregulator;IGR
调节或扰乱昆虫正常生长发育而使昆虫个体死亡或生活能力减弱的一类化合物。
注:主要为昆虫保幼激素、抗保幼激素、蜕皮激素及其类似物。
4.5.2.7
保幼激素juvenilehormone
昆虫在发育过程中由咽侧体所分泌的种激素。在幼虫期,能抑制成虫特征的出现,使幼虫蜕皮后
仍保持幼虫状态;在成虫期,有控制性的发育、产生性引诱、促进卵子成熟等作用。
4.5.2.8
熏蒸荆fumigants
在常温下容易气化,具有杀死病媒生物作用的气体,可在密闭空间防治病媒生物的农药。
4.5.2.9
胃毒1fiJstomachpoison
作用于病媒生物的胃等消化系统产生毒杀致死效果的药剂。
4.5.2.10
触杀弗contactinsecticide
通过接触病媒生物的体表皮进入生物体内使病媒生物中毒死亡的药剂。
4.5.2.11
驱避剂repellent
能发出剌激气味驱赶昆虫或动物的负向性物质。
4.5.2.12
引诱剂attractant
能发出剌激或吸引昆虫或动物气味的正向性物质。
4.5.2.13
烟1fiJsmokegenerator;FU
烟雾剂
有效成分经引燃加热后,能挥发或升华的,并能弥漫于空气中的制剂。
4.5.2.14
杀虫气雾荆aerosol
以卫生杀虫剂为有效成分,与适宜的溶剂和辅助剂配制而制成的,以抛射剂为推进剂,灌装于耐压
容器内,用于杀灭蚊、蝇、萤蝶等害虫的产品。
4.5.2.15
杀蚊幼子~Jmosquitolarvicides
杀灭或阻止蚊幼正常生长发育的化学杀虫剂、微生物杀虫剂及昆虫生长调节剂等药物。
4.5.2.16
杀蜡毒饵cockroachpoisonbait
将有胃毒作用或肠毒作用的杀虫成分和萤蝶的引诱物调和所制成的一种杀虫剂型。
注:种类有水剂、片剂、颗粒剂、糊剂,毒饵宜小而粗糙。
Gß/T31721-2015
4.5.2.17
毒粉(笔)poisonpowderandpoisonchalk
杀虫成分与惰性粉按一定比例共同碾磨混合而成的一种杀虫剂型。
4.5.2.18
胶饵gelbait;ßG
以各类有机或无机胶为基质,加入杀虫的有效成分制成的一种剂型。
注:为毒饵的-种。
4.5.2.19
微股囊悬浮荆aqueouscapsulesuspension;CS
微胶囊稳定的悬浮剂,用水稀释后成悬浮液使用。
4.5.2.20
悬浮荆aqueoussuspensionconcentrate;SC
至少含有两种不溶于水的有效成分,以固体微粒和微细液珠形式稳定地分散在以水为连续流动相
的非均相液体制剂。
4.5.2.21
水乳剂emulsion,oilinwater;EW
有效成分溶于有机溶剂中,并以微小的液珠分散在连续相水中,成非均相乳状液制剂。
4.5.2.22
可分散油剂oildispersion;OD
有效成分在水不溶性液体中形成稳定的悬浮液,其中可能含有其他的有效成分,使用前用水稀释。
4.5.3杀鼠荆类别及荆型
4.5.3.1
杀鼠荆rodenticide
用于防治鼠类等有害啃齿动物的药剂。
4.5.3.2
急性杀鼠荆acuterodenticide
单剂量杀鼠荆
对鼠毒性作用快速,潜伏期短,鼠摄入12h内即可引起中毒死亡的杀鼠剂。
4.5.3.3
慢性杀鼠剂chronicrodenticide
抗凝血类杀鼠剂
多剂量杀鼠剂
能抑制体内凝血酶原的合成和使毛细血管壁脆裂,导致内脏出血不凝、流血不止,鼠多次摄食在数
天后累积中毒死亡的杀鼠剂。
4.5.3.4
第一代抗凝血类杀鼠荆first-generationanticoagulants
20世纪70年代以前研制的抗凝血类杀鼠剂为第一代抗凝血类杀鼠剂,其作用缓慢,症状轻,不会
引起鼠类拒食,鼠需要反复多次取食才能达到毒杀目的。
注:主要有杀鼠灵、杀鼠迷、敌鼠、氯敌鼠等。
4.5.3.5
第二代抗凝血类杀鼠荆second-generationanticoagulants
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相继研制的抗凝血类杀鼠剂,急性毒力非常大,一次投毒即能达到毒杀目
15
GB/T31721-2015
的,且能有效防治对第一代产品抗性的鼠类,如大隆、澳敌隆。
4.5.3.6
杀鼠荆毒力toxicityofrodenticide
杀鼠剂对人和动物毒性强弱的度量数据,通常用LDso表示,单位为mg/kg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4403/T 334-2023 医疗机构中医治未病工作规范 2023-05-23
- DB4406/T 23-2023 地理标志产品 伦教糕 2023-06-28
- DB4406/T 27-2023 养老机构探访管理规范 2023-06-28
- DB4406/T 22-2023 智慧灯杆建设与管理规范 2023-06-28
- DB4403/T 330-2023 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管理建设规范 2023-05-08
- DB4406/T 25-2023 地理标志产品 顺德红米酒 2023-06-28
- DB4406/T 21-2023 快递网点绿色运营指南 2023-06-28
- DB4403/T 333-2023 夜间光环境区域限值 2023-05-23
- DB4406/T 26-2023 主题产业园建设规范 2023-06-28
- DB4406/T 28-2023 社区养老服务小站运营与服务规范 2023-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