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 2151-2011 大栗鳃金龟监测与防治
DB62/T 2151-2011 DB62/T 2151-2011 DaLiMiSai JinTuiMonitor and Control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1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40
B65
DB62
甘肃省地方标准
DB62/T2151—2011
大栗鳃金龟监测与防治
2011-09-22发布2011-10-20实施
发布
DB62/T2151—2011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临夏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和临夏州林业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临夏州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艳芳、谢宗谋、张永强、郭彦林、田炜、高连孝、朱惠英。
I
DB62/T2151—2011
大栗鳃金龟监测与防治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栗鳃金龟虫情调查、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甘肃省大栗鳃金龟综合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虫情调查
3.1分布与危害
3.1.1分布
主要分布于临夏、甘南、定西、张掖、武威及小陇山林区、太子山自然保护区和莲花山自然保护区。
3.1.2危害
主要危害油松、云杉、华北落叶松、杨、柳、桦、沙棘、山楂、蔷薇等乔灌木及草本植物和农作物。
3.2踏查
根据当地寄主植物分布特点,以乡(镇)、国营林场、苗圃为基本单位,沿道路、渠道、河道、林
道、山脊线或特定路线进行。调查结果填入附录A、B。发现虫情达到轻度以上发生程度,应立即进行
标准地调查。
3.3一般虫情调查
3.3.1调查时间
一般每年调查两次。越冬前调查,一般在10月下旬进行;越冬后调查,一般在4月中旬进行。
3.3.2标准地设置
在线路踏查基础上,按不同的立地条件、林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立3-5块固定标准地,每
个标准地内的寄主树种不得少于200株,并根据林地情况填入附录C。
3.3.3标准地调查
1
DB62/T2151—2011
在标准地内按双对角线法抽取30株以上样树,调查林木的受害程度。虫口密度调查按挖土坑法进行。
同一类型林地设3块标准地,每块标准地上的样坑总数不少于10个,按对角线法挖取样坑,样坑大小为
0.5m×0.5m或1m×1m,深度到无害虫为止。调查结果填入附录C。
3.3.4被害株率计算公式
被害株率按式(1)计算。
被害株数
被害株率(%)=×100...............................................................(1)
总株数
3.3.5危害程度划分标准
表1林分被害级划分标准表
被害级轻(+)中(++)重(+++)
被害株率(%)3—1011—2021以上
3.4系统虫情调查
3.4.1卵期调查
成虫出土后开始调查,在成虫出土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立3块固定标准地,每块标准地挖土
坑法调查样方10个,样方面积0.5m×0.5m,逐日统计有卵数和卵存活率和孵化率,直至卵全部孵化为
止。
3.4.2幼虫期调查
对卵期调查中孵化的幼虫,每10d在固定标准地挖土坑法调查样方10个,样方面积0.5m×0.5m,观
察幼虫存活、生长发育情况。
3.4.3蛹期调查
在老熟幼虫化蛹前(约在6月底),逐日在固定标准地挖土坑调查样方10个,样方面积0.5m×0.5m,
调查化蛹幼虫数(老熟幼虫体内无虫粪,体长缩短体表变皱视为化蛹幼虫)、化蛹进度、蛹存活情况,
直至幼虫全部化蛹为止。
3.4.4成虫期调查
3.4.4.1蛹羽化情况调查
从8月上旬开始,逐日在固定标准地挖土坑调查样方10个,样方面积0.5m×0.5m,调查蛹羽化情况,
直至蛹全部羽化为止。
3.4.4.2成虫出土后调查
5月中旬当成虫开始出土时,将3WBS-16A型频振式杀虫灯悬挂于林缘,高度距地面1.5米。观察记
载每晚诱杀雌雄虫量,直到成虫活动结束为止。
调查结束后,将结果填入附录D、E和F。
3.4.5资料汇总
3.4.5.1根据附录D,汇总结果填入附录G。
2
DB62/T2151—2011
3.4.5.2根据附录F,汇总结果填入附录H。
4预测预报
4.1发生期预测
4.1.1回归与相关分析法
根据历年成虫发生高峰期和卵孵化盛期,用缩算法求得防治适期的预报公式:y=1.68+1.47x,
r=0.9609,r0.01=0.959。当调查知道成虫发生高峰期x,通过上式即可预测卵孵化盛期y。
4.1.2期距法
根据害虫田间发育进度,只要知道前一虫态的发生期,加上期距天数,即可预测下一虫态发生期。
表2大栗鳃金龟各虫态发育历期
单位为天
发育历期
虫态
范围值平均值
卵35~5646.8
一龄幼虫326~342330
二龄幼虫339~355341
三龄幼虫764~783767
蛹33~4438
成虫出土前275~286280
雌虫11~2621.2
出土后
雄虫8~2518.2
4.1.3物候期法
表3大栗鳃金龟各虫态发生期对应的物候
项目发生期
虫态始见期高峰期盛末期
卵蚕豆始花蚕豆成熟核桃成熟
一龄幼虫冬小麦成熟国槐开花末期国槐落花
二龄幼虫早酥梨果实膨大蚕豆花荚期国槐现蕾
三龄幼虫冬小麦拔节蚕豆盛花蚕豆花荚期
蛹冬小麦成熟国槐始花早酥梨成熟
成虫出土前国槐落花早酥梨成熟核桃成熟
成虫出土后落叶松展叶始期落叶松展叶盛期落叶松球果坐果
3
DB62/T2151—2011
用表3中植物的物候征兆来进行与各虫态对应的发生期的预测。
4.2有效基数预测法预测发生量
下一世代发生量按式(2)计算。
p=p0×[e×f/(m+f)]×(1−M)............................................................(2)
式中:
P——下一代发生量;
P0——当代虫口基数;
e——雌虫平均产卵量;
f——雌虫数;
m——雄虫数;
1-M=(1-a)×(1-b)×(1-c)×(1-d)——生存率;
a——卵死亡率;
b——蛹死亡率;
c——1-3龄幼虫越冬前死亡率;
d——1-3龄幼虫越冬后死亡率。
4.3黑光灯预测法
发生范围测报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可能发生地区设置黑光灯进行诱集,监测成虫的发生范围及发
生量,并结合卵期与幼虫期的调查,确定该虫的发生区域、发生面积及发生程度。
5防治方法
5.1防治指标
2
幼虫防治指标为3头/m,超过此指标需化学防治。
5.2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以林业措施和物理防治为基础,科学
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手段,选择安全、高效、低毒、无污染的农药,经济、安全、有效控制大栗鳃金龟危
害。使用化学农药时应执行GB4285和G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4415/T 32-2024 甘薯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规程 2024-01-02
- DB3401/T 319-2023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指南 2023-12-15
- DB4407/T 106-2023 科朗麻黄鸡种鸡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2023-12-28
- DB4415/T 31-2024 罗非鱼咸淡水养殖技术规程 2024-01-02
- DB4415/T 33-2024 甘薯贮藏保鲜技术规程 2024-01-02
- DB3401/T 320-2023 农业社会化服务 粮食烘干服务规范 2023-12-15
- DB4405/T 300-2023 旅游民宿消防安全管理规范 2023-12-22
- DB4407/T 105-2023 村庄建设规划管制规则 2023-12-28
- DB3401/T 322-2023 稻虾综合种养面源污染防控技术规程 2023-12-15
- DB4407/T 103-2023 创新创业赛事服务规范 202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