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2969-2019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划分与评定
DB13/T 2969-2019 The 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enterprise safety production standardization level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9年04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6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100
C65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2969—2019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划分与评定
2019-04-28发布2019-05-28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3/T2969—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应急管理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久运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河北安慧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占杰、王忠秋、王军、刘树起、何功杰、王建新、刘占荣、秦书义、赵爱
玲、顾宏伟、冯霞、王卫星、马涛、郑秀卿、赵恒瑞、及德峰。
I
DB13/T2969—2019
引言
安全生产标准化已成为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必要途径,是政府实施安全分类指导、分级
监管的重要依据,更是有效防范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并推进了安全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
科学化、法制化。当前,安全生产标准化定级是取得诚信单位的先决条件,是很多工作认可的必要条
件。国家出台了部分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仍有不少行业企业因没有适用评定标准而无法进
行标准化评定。国家要求地方制定出评定标准,完善评定标准体系。如果将没有标准的每一行业出台
一部标准,从时间上、技术上也不现实,也没有必要。因此,为解决有标所依,我省急需制定出台一
部通用评定标准,以解决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同时解决监督监管、诚信认定的
需要。通过本标准制定与实施,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全面管控生产经营活动中各环节的安
全生产工作,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化、岗位操作行为规范化、设备设施本质安全化、作业环境器具
定置化,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有效运行,促使企业建立起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
效机制。
II
DB13/T2969—2019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划分与评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划分与评定的术语和定义、评定指标、评定实施、定级管
理。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区域内各类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划分与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2893安全色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
GB4053(所有部分)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68.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
GB5768.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
GB5768.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
GB6067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T7144气瓶颜色标志
GB7231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
GB7588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8408大型游乐设施安全规范
GB8624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9664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
GB9670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
GB/T10001.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10058电梯技术条件
GB10060电梯安装验收规范
GB/T11651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T11918.1工业用插头插座和耦合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12352客运架空索道安全规范
GB13495.1消防安全标志第1部分:标志
GB/T13869用电安全导则
GB/T1395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
GB14561消火栓箱
GB1493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餐(饮)具
GB15258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
GB15603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
1
DB13/T2969—2019
GB15630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GB16153饭馆(餐厅)卫生标准
GB/T16178场(厂)内机动车辆安全检验技术要求
GB/T16483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
GB/T16895(所有部分)低压电气装置
GB16899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17914易燃易爆性商品储存养护技术条件
GB17915腐蚀性商品储存养护技术条件
GB17916毒害性商品储存养护技术条件
GB17945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GB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9517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GB25201建筑消防设施的维修管理
GB25506消防控制室通用技术要求
GB28644.1危险货物例外数量及包装要求
GB28644.2危险货物有限数量及包装要求
GB/T29639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3300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28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T5003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5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8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6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8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51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219水喷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
GB5022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5030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47干粉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354建筑内部装修防火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370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444建筑灭火器配置验收及检查规范
GB50493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
GB50617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
GB50736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
GB5097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Z158工作场所职业危害警示标识
2
DB13/T2969—2019
AQ/T9007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
AQ/T9009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
JGJ1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4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DL/T5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GA95灭火器维修
GA654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
GA703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合用场所消防安全技术要求
GA1131仓储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通则
GA/T1369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评估导则
TSG2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G0001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D0001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
TSGD7003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长输(油气)管道
TSGD7004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公用管道
TSGR0005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R0006气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Q5001起重机械使用管理规则
TSGT5001电梯使用管理与日常维护保养规则
TSGT7001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
TSGT7004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液压电梯
TSGT7005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
TSGT7006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杂物电梯
TSGY7003滑行车类大型游乐设施
TSGN0001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DB13/T1138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指南
DB13/T1191宾馆饭店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指南
DB13/T1192商场市场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指南
DB13/T1193公共娱乐所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指南
DB13/T1195仓储物流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指南
DB13/T1198易燃易爆场所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指南
3术语和定义
GB/T33000和GA/T136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初次评定Initialassessment
首次提出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申请后实施的评审与定级工作。
3.2
期满评定expirationassessment
已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评定,在所获得的评定等级有效期期满前再次实施的评审与定级工作。
3
DB13/T2969—2019
3.3
自主评定self-assessment
单位内部组织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与定级工作。
3.4
外部评定externalassessment
等级评定机构进行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与定级工作。
3.5
业内设备industryequipment
某种行业或业务范围以内的设备。
4总则
4.1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按“服务企业、
公正自律、确保质量、力求实效”的原则实施评审与定级。
4.2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评定工作应实行单位自主评定和评定机构外部评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级。
单位自主评定后方可申请外部评定。
4.3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评定应遵守自主、自愿申请的原则。单位自主选择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评定
机构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评定。
4.4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等级证书的有效期为3年。期满评定程序同初次评定程序,评定3年的运行
过程与效果。
5评定指标
5.1目标职责
5.1.1目标
根据自身实际,制定文件化的安全生产目标并将目标分解到基层单位和部门,定期进行评估和考
核。
5.1.2组织机构与职责
应按规定设置安全管理工作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并明确其职责。
5.1.3安全生产责任
应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对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5.1.4安全生产投入
应建立安全投入保障制度,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费用,并建立使用台账。
5.2制度化管理
4
DB13/T2969—2019
5.2.1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应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从业人员应熟知适用的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5.2.2管理制度
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应熟知相关内容。
5.2.3文档管理
应建立主要安全运营过程、事件、活动、检查的记录档案。
5.2.4安全操作规程
应编制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应熟练掌握。
5.3教育培训
应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按规定进行教育培训。
5.4现场管理
5.4.1设备设施
应制定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对设备设施进行规范化管理。
5.4.2作业环境
应按功能分区,合理布局。安全设施、消防设施齐全有效。
5.4.3作业安全
5.4.3.1经营过程安全控制
应加强经营过程安全管理和重要设施及消防重点部位安全控制,对危险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
理,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5.4.3.2作业行为管理
应加强作业行为的安全管理。对经营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辨识,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5.4.4职业健康
应建立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按规定对有害作业进行控制和治理。
5.4.5标志标识
设置明显的公共信息图,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应符合GB/T10001.1的规定;在具有易发生风险、易
发生事故的部位或场所,设置醒目警示标志和告知牌或设置警戒区域线,应符合GB2894的规定;在风
险提示、警示,告知危险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措施的场所或部位使用安全色、安全标志时,应
符合GB2893、GB2894的规定;消防安全标志醒目,并应符合GB13495.1、GB15630的规定。
5.5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
5.5.1安全风险管控
5
DB13/T2969—2019
应建立安全风险管控制度,持续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确定风险控制措施。
5.5.2隐患排查治理
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按规定进行隐患排查与治理。
5.6应急管理
应建立应急管理制度,按规定进行应急准备和响应。
5.7事故处置
应建立事故管理制度,发生事故后按规定上报并进行调查和处理。
5.8持续改进
5.8.1绩效管理
应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安全绩效,以验证安全绩效和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企业应每年对
其绩效情况按本标准至少进行一次评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评定见附录A。
5.8.2持续改进
应持续改进安全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与有效性,以提升安全绩效。
6评定实施
6.1等级划分
6.1.1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
6.1.2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满分设为100分,等级评定对应分值见表1:
表1等级评定对应分值
标准化等级标准化得分
一级≥90
二级≥80
三级≥70
6.1.3评定分值计算
评定指标共计1000分,最终标准化得分换算成百分制(其中,不参与评定内容为本评定单元未涉
及的相关设备设施或工艺的条款内容)。换算公式(1)如下:
标准化得分(百分制)=标准化评定得分÷(1000-不参与评定内容分数之和)×100„„„„„(1)
最后得分采用四舍五入,取小数点后一位数。
6.2评定方法
6.2.1抽样原则。自主评定应对评定指标样本全部抽取评定。外部评定应按下列原则抽样:
6
DB13/T2969—2019
a)人员评定,对人员抽查评定数量不少于现场或在册人数的10%;
b)设备设施评定,按设备设施的拥有量(H)比例抽样:
H≤10,抽100%;
10<H≤100,抽10台;
100<H≤500,抽10%;
500<H≤1000,抽50台;
H>1000,抽5%;
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抽100%。
6.2.2评定方法。应按照资料核对、人员询问、现场考核和查证的方法进行现场评定。查证一般采用
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按照有形式、有内容、有效果、有运行痕迹可追溯的方法进行。
6.3评定流程
6.3.1自主评定
6.3.1.1单位应根据评定标准进行自主评定工作。自主评定分值达到相应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后方可
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初次评定或期满评定。
6.3.1.2申请期满评定的单位应在每年自主评定的基础上,在等级评定有效期满前3个月完成自主评
定。
6.3.2申请
6.3.2.1单位在完成自主评定后,向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评定组织部门提交等级评定申请材料。
6.3.2.2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评定的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a)设立有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的,已依法取得国家规定的相应安全生产行政许可;
b)申请评定之日前1年内,无生产安全死亡事故;
c)申请评定之日前1年内,无严重违法行为处罚记录。
6.3.2.3评定申请材料应包括:
a)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式样参见附录B;
b)单位基本情况简介;
c)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d)许可证复印件(设立有行政许可的);
e)安全生产许可证复印件(设立有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的);
f)主要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情况;
g)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清单;
h)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及安全管理人员名录;
i)工厂平面布置图;
j)工艺流程图;
k)主要设备设施清单;
l)较大及以上风险管控信息清单;
m)重大危险源资料;
n)单位申请之日起前一年的生产安全事故情况。
7
DB13/T2969—2019
6.3.3评审准备
6.3.3.1编制评审方案
评审机构应根据申请单位的行业、单位规模等特点编制评审方案。评审方案包括但不限于:
a)评审范围;
b)评审依据;
c)评审时间;
d)评审组;
e)评审组长;
f)明确评审要求。
6.3.3.2确定工作量
评审机构应按照6.2.1抽样原则和申请单位实际情况确定现场评审工作量。
6.3.3.3组成评审组
评审机构应按照申请单位实际情况,根据单位规模、生产工艺、从业人员数量和危险程度等确定
的现场评审工作量及评审方案,成立评审组。评审组组成:
a)一般应由评审员和评审专家组成;
b)评审组人员专业结构应满足评审工作需要。
6.3.3.4选定评审组长
评审组长主导评审工作的全过程,对评审工作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应具有组织和沟通能力,对评
定标准掌握准确和熟知行业特点等。评审组长由评定机构任命,评审组长的条件:
a)应具备评审员条件或由已具备必要经验的评审员在验证评审员指导下担任见习组长;
b)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协调和处理评审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c)具有相应的专业能力和广泛的相关技术知识;
d)具有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整体有效性作出判断的能力。
6.3.3.5文件准备
评审人员在现场评审前应准备所使用的文件资料,一般包括:
a)评审办法;
b)评定标准;
c)被评审单位行业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其他要求;
d)评审技术指导书;
e)评审检查表;
f)评审记录表(包括会议签到表);
g)评审组长准备评审报告式样(电子版)等。
6.3.4现场评审
6.3.4.1评审组预备会议
评审组长主持召开评审组预备会议,要求评审组全体成员参加。按评审方案的内容和要求,评审
组长介绍主要内容:
8
DB13/T2969—2019
a)申请单位概况;
b)单位自评情况;
c)重大危险源和较大风险及工艺流程;
d)现场评审计划进度;
e)评审组成员分工;
f)技术专家支持的要素或专业(如果聘请);
g)现场评审注意事项等。
6.3.4.2首次会议
会议应确定并完成:
a)参加会议人员应是评审组全体成员、被评审单位领导层、中层领导、安全员、自评人员和相
关人员;
b)会议由评审组长主持。被评审单位介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或运行情况、组长介绍评审人员
专业分工及评审内容和注意事项等;
c)会议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双方介绍参会人员;
2)介绍评审过程监审人;
3)听取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情况介绍;
4)详细说明评审组成员分工和现场评审的方法和方式、评审的程序和评审计划,说明评审
过程监审的方式;
5)对评审方案的内容是否有变化或需要调整进行确认,对现场评审日程进度、评审范围是
否有变化进行确认;
6)确认单位需要评审组回避的事项并作出对评审结论影响的判断;
7)宣读保密承诺和公正性声明;
8)告知单位应给予的必要配合并确认单位配备的陪同人员;
9)说明评审组的工作纪律。
d)会议时间,一般为30min左右;
e)首次会议形成纪要。
6.3.4.3现场分组评审
现场评审一般以评审小组对照《评定标准》条款进行。评审人员在被评审单位人员陪同下,按照
评审方案分工及设备设施取样确定评审路线,并选定合适的评审方式进行现场评审。
6.3.4.4评审组内部会议
现场专业小组评审结束后,评审组需要独立召开内部会议。会议内容:
a)专业小组会议,各专业小组对照适用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及有关规定,对给分点、
扣分点、不符合项等进行分析汇总,完成小组评审意见,各个小组形成问题清单;
b)评审组会议,将各小组评审意见和问题清单进行汇总,综合分析、系统判断,评审组内部会
议形成评审组意见和组内不符合项清单,并给出现场评审结论和等级推荐意见。
6.3.4.5与领导层沟通
在评审组内部会议形成现场评审结论后,末次会议前,评审组应与被评审单位领导层沟通。沟通
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9
DB13/T2969—2019
a)发现的不符合项;
b)现场评审结论。
6.3.4.6末次会议
末次会议由评审组长主持,出席会议人员与首次会议相同。会议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a)由评审组专业评审员说明本专业评审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并宣布评审意见;
b)评审组长宣读现场评审结论和等级推荐意见;
c)末次会议应形成纪要。
6.3.4.7评审报告
由评审组长形成评审报告。评审组长对评审报告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安全生产标准
化评审报告式样参见附录C。
7定级管理
7.1定级
7.1.1评审机构在完成现场评审并形成评审报告后,向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评定组织部门提交等级评
审报告。
7.1.2等级评定组织部门依据相关规定给予定级。
7.2评定等级管理
7.2.1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有效期3年。取得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的单位,3年有效期满前3个月提
出期满评定申请。
7.2.2在有下列情形之一时,撤销其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
a)在自主评定过程中弄虚作假、申请材料不真实,以及现场评审对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遗漏、
重大隐患未在评审报告中正确反映的;
b)迟报、漏报、谎报、瞒报生产安全事故的;
c)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造成人员死亡的;
d)未进行年度自主评定的;
e)未进行年度运行效果评估的。
7.2.3被撤销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的,自撤销之日起满1年后,方可重新申请评定。
10
DB13/T2969—2019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评定计分表
表A.1给出了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评定计分表。
表A.1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评定计分表
一级二级标准实际
评审条款扣分标准备注
要素要素得分得分
1.未制定年度安全管理目标的,扣20分;
2.安全管理目标内容不完善(如目标中只有伤亡指标的)的,扣2
分;
1.1.1根据自身实际,制定文件化的年度安全管理目标,并纳入生产
53.目标不合理或不明确的,每处扣1分;
经营单位总体经营目标。
4.从业人员不了解安全管理目标的,每1人次扣0.5分;
5.未制定安全管理指标或指标未量化的,扣2分;
6.未纳入生产经营单位总体经营目标的,扣2分。
1.未明确制定、分解、实施、绩效考核等任一环节内容的,每环节
11.1
1.1.2应明确目标的制定、分解、实施、检查、考核等环节要求。5扣1分;
目标目标
2.未明确相应环节的责任部门或责任人相应责任的,扣2分。
职责
1.1.3按照所属基层单位和部门在经营活动中所承担的职能,将目标1.无年度安全管理目标分解的,不得分;
5
分解到基层单位和部门。2.未按规定分解到各基层单位和职能部门的,每缺少一个扣1分。
1.未定期对安全管理目标的完成效果进行评估和考核的(含无评估
1.1.4定期对安全生产目标、指标实施情况进行评定和考核,并结合报告),不得分;
5
实际及时进行调整。2.评估和考核与实际不符的,每处扣1分;
3.未结合实际及时调整目标的,每处扣1分。
小计20得分小计
11
DB13/T2969—2019
表A.1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评定计分表(续)
一级二级标准实际
评审条款扣分标准备注
要素要素得分得分
1.未成立的,不得分;
2.未以文件形式任命的,不得分;
1.2.1应建立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领
33.成员未包括主要负责人、领导层副职、部门负责人等相关人员的,
导小组。
每人扣1分;
4.每季度至少组织召开一次安全会议,会议无记录,每次扣2分。
1.21.未以文件形式进行设置或任命的,不得分;
组织机1.2.2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2.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能力不符合岗位管理要求的,每岗扣5分;
115
全生产管理机构中应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消防安全管理人员。3.未按规定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的,每人不符合
目标构与职
扣5分。
职责责
1.未建立健全从领导层到基层班组的安全管理网络的,不得分;
1.2.3根据实际建立健全从领导层至基层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2
2.安全管理网络不完善的,扣1分。
1.职责未以文件形式发布的,不得分;
1.2.4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按照安全生产责任
102.赋予职责不符合规定的,每处扣2分;
制的相关要求,履行其安全生产职责。
3.每月至少组织召开一次安全会议,会议无记录,每次扣2分。
小计30得分小计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JB/T 5251-1991 固定式对焊机 1991-07-01
- QJ 2828-1996 电子装联术语 1996-04-19
- SJ/Z 9035-1987 测量用稳定电源装置 1987-10-19
- HB 5118-1978 金属及合金热处理术语 1979-09-19
- JB/T 6290-1992 内燃机筒体铸造活塞环 金相检验 1992-06-10
- HAF J0002-1991 含有有限量放射性物质核设施的抗震设计 1991-10-08
- QJ 2850A-2011 航天产品多余物预防和控制 2011-07-19
- EJ 534-1991 核电厂安全级电路电缆系统的设计和安装 1991-10-11
- SJ/Z 9095.1-1987 移动业务无线设备的测量方法 第一部分:一般定义和标准测量条件 1987-11-28
- DL/T 820-2002 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技术规程 2002-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