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1645.5-2012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 第5部分:用户-网络接口(UNI)

GB/T 21645.5-2012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automatically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Part 5:User-Network Interface(UNI)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8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1645.5-2012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2-06-29
实施日期
2012-10-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适用范围
GB/T 21645的本部分规定了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用户网络接口(UNI)技术要求,包括:ASON UNI接口所支持的连接业务类型、用来调用UNI接口服务的信令协议以及支持UNI信令协议的辅助功能。
本部分适用于基于同步数字体系(SDH)和光传送网(OTN)的ASON。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起草人:
高建华、张国颖、徐云斌、孙俊、黄峰、柯明、宋然、王健全
出版信息:
页数:81页 | 字数:153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33.180.01

M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彖标准

GB/T21645.5—2012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

第5部分:用户■网络接口(UNI)

Technicalrequirementforautomaticallyswitchedopticalnetwork—

Part5:User-NetworkInterface(UNI)

2012-06-29发布2012-10-01实施

GB/T21645.5—2012

目次

前言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缩略语2

3.1术语和定义2

3.2缩略语3

4UNI接口功能定义5

4.1UNI提供的功能5

4.2UNI支持的客户业务5

4.2.1UNI支持的SDH业务5

4.2.2UNI支持的以太网业务6

4.2.3UNI支持的OTN业务7

4.2.4UNI业务的信令行为8

4.3UNI业务的支撑过程8

4.3.1概述8

4.3.2UNI邻居发现8

4.3.3控制通道维护8

4.4UNI业务调用的参考配置8

4.4.1概述8

4.4.2直接调用模型9

4.4.3间接调用模型9

4.4.4服务调用配置10

4.5无中断业务的参数修改(可选)10

4.5.1带宽修改10

5UNI信令传送配置12

5.1UNI信令传送配置概述12

5.2SDH/OTN纤内信令配置(可选)12

5.3以太网OAM帧纤内信令13

5.4纤外信令13

5.4.1纤外信令配置13

5.4.2外部IP传送网络实现14

5.4.3专用信令网络实现(可选)14

5.5信令传送的实现14

6UNI链路管理功能15

6.1UNI链路自动管理15

5.1.1概述15

5.1.2控制通道管理16

T

GB/T21645.5—2012

5.1.3链路属性关联18

5.1.4物理连通性验证(邻居发现)18

5.1.5LMP消息的可靠传递20

5.1.6LMP重启恢复处理21

6.2UNI手动管理功能21

5.2.1邻居和数据链路手T配置21

5.2.2控制链路手T配置22

7UNI编址22

7.1UNI编址方式选择22

7.2OIFUNI编址方式22

7.2.1控制实体的标识22

7.2.2UNI地址空间23

7.2.3逻辑端口标识24

7.2.4TNA地址结构及作用24

7.3IETFGMPLSUNI编址方式25

7.3.1编址原则25

7.3.2UNI-C和UNI-N编址25

7.3.3控制通道编址25

7.3.4UNI连接端点编址25

8UNI信令功能26

8.1UNI信令方式选择26

&2OIFUNI信令功能26

8.2.1UNI抽象消息26

8.2.2UNI业务属性参数33

8.2.3UNIRSVP-TE信令过程34

8.2.4UNI信令的RSVP-TE消息和对象43

8.2.5UNI支持SDH业务的RSVP-TE扩展54

8.2.6UNI支持以太网业务的RSVP-TE扩展56

8.2.7UNI支持OTN业务的RSVP-TE扩展57

&3IETFGMPLSUNI信令功能59

8.3.1IETFGMPLSUNI信令功能概述59

8.3.2UNI呼叫处理过程59

8.3.3UNI连接处理过程63

9UNI策略和安全(町选)65

9.1UNI策略控制65

9.2连接指配的策略应用样例66

9.2.1基于日期的指配66

9.2.2连接请求者的身份和信用验证66

9.2.3基于使用的计费66

9.3UNI信令协议相关的策略控制机制67

9.4UNI安全考虑67

9.5UNI相关的安全机制68

n

GB/T21645.5—2012

9.5.1RSVP-TE安全机制68

9.5.2邻居发现安全机制68

9.5IP安全协议(IPsec)68

9.7UNI安全路标69

9.8UNI安全扩展的使用69

附录A(资料性附录)UNI邻居发现实例70

附录B(资料性附录)UNI业务流量参数实例75

参考文献76

m

GB/T21645.5—2012

■ir■■i

刖吕

GB/T21645《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第1部分:体系结构与总体要求

一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第2部分:术语和定义

一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第3部分:数据通信网(DCN)

一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第4部分:信令技术

一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第5部分:用户-网络接口(UNI)

一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第6部分:管理平面

一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第7部分:自动发现

一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第8部分:路由

一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第9部分:外部网络-网络接口(E-NNI)

本部分是GB/T21645的第5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主要参考了OIFUNI1.0R2《UNI1.0信令规范版本2》和IETFGMPLS系列协议。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

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高建华、张国颖、徐云斌、孙俊、黄峰、柯明、宋然、王健全。

GB/T21645.5—2012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

第5部分:用户■网络接口(UNI)

1范围

GB/T21645的本部分规定了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用户-网络接口(UNI)技术要求,包括:

ASONUNI接口所支持的连接业务类型、用来调用UNI接口服务的信令协议以及支持UNI信令协议

的辅助功能。

本部分适用于基于同步数字体系(SDH)和光传送网(OTN)的ASONo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837—2008数字同步网接口要求

GB/T21645.1—2008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第1部分:体系结构与总体要求

GB/T21645.3—2009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第3部分:数据通信网(DCN)

GB/T21645.4—2010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第4部分:信令技术

YD/T1462—2006光传送网(OTN)接口

IETFRFC2961RSVP对减少刷新开销的扩展(RSVPRefreshOverheadReductionExtensions)

IETFRFC3473GMPLSRSVP-TE信令扩展(GMPLSSignalingRSVP-TEExtensions)

IETFRFC3474GMPLSRSVP-TE扩展支持ASON及应用(GMPLSRSVP-TEUsageandEx-

tensionforASON)

IETFRFC3477RSVP-TE对无编号链路的支持(SignallingUnnumberedLinkinRSVP-TE)

IETFRFC3945GMPLS架构(GMPLSArchitecture)

IETFRFC4003GMPLS信令支持出口标签控制(GMPLSSignalingProcedureforEgreCon-

trol)

IETFRFC4204链路管理协议(LinkManagementProtocol)

IETFRFC4206GMPLS对层次LSP的支持(LSPHierarchywithGMPLSTE)

IETFRFC4208RSVP对Overlay模型扩展(RSVP-TESupportfortheOverlayModel)

IETFRFC4328GMPLS支持对G.709OTN网络控制的扩展(GMPLSSignalingExtensionfor

G.709)

IETFRFC4606GMPLS支持对SDH网络控制的扩展(GMPLSExtensionforSONET&SDH

Control)

IETFRFC4974GMPLSRSVP-TE信令支持呼叫的扩展(GMPLSRSVP-TESignalingExten­

sioninSupportofCalls)

IETFRFC4990GMPLS网络地址的使用(UseofAddreeinGMPLSNetworks)

IETFRFC5150GMPLS对拼接LSP的支持(LSPStitchingwithGMPLSTE)

IETF[eth-tspec]以太网流量参数(EthernetTrafficParameters)

IETF[vcat-lcas]GMPLS支持VCAT&LCAS的扩展(OperatingVCATandLCASwith

1

GB/T21645.5—2012

GMPLS)

IETF[gmpls-esvcs]GMPLS支持MEF&G.8011以太业务交换(GMPLSSupportforMEFand

G.8011)

OIF-UNI-1.0-R2-Common用户-网络接口1.0公共部分规范(版本2)(UNI1.0Signaling

Specification,Release2:CommonPart)

OIF-UNI-2.0-Common用户-网络接口2.0公共部分规范(UNI2.0SignalingSpecification:

CommonPart)

OIF-SEP-1.1UNI/NNI安全扩展规范(SecurityExtensionforUNIandNNI)

3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客户层clientlayer

相对于提供传送服务的服务层,作为一个传送网服务的客户网络层次。女口,IP层是传送网络的客

户层。

3.1.2

客户层地址clientlayeraddre

客户层协议所使用的地址。女CI,连接到传送网络的IP客户层设备所使用的IP地址。

3.1.3

纤内信令in-fibersignaling

纤内信令是指通过和数据绑定的嵌入式通信通道来传递信令消息的信令方式。

3.1.4

IP控制通道ipcontrolchannel

两个设备之间用来传送IP包的通信通道。

3.1.5

纤外信令out-of-fibersignaling

纤外信令是指通过独立的通信链路来传递信令消息的信令方式,其中通信链路和相关的数据链路

分离。

3.1.6

端口port

用户或光网络网元内部用来在网元之间终结双向链路的硬件接口。如TNE的STM-16端口。

3.1.7

服务层路径或踪迹servicepathortrail

路径是一个传送实体,包括一对相互关联的单向路径,能够同时向两个相反的方向传送信息。单向

路径负责在一个路径终端源的输入端和一个路径终端宿的输出端之间传送信息,同时监视被传送信息

的完整性。单向路径由路径终端功能和一个网络连接组成。

3.1.8

传送网络分配的地址transportnetworkaignedaddre;TNA

TNA地址用于标识UNI连接终端,由传送网络分配。每一个TNA地址是全局唯一的地址,地址

类型可以是IPv4.IPv6或NSAP。

2

GB/T21645.5—2012

3.1.9

传送网络地址transportnetworkaddre

传送网络内部实体(如TNE)的地址。

3.1.10

传送网元transportnetworkelement;TNE

具有光接口的网元(在传送网络内部),如,光分插复用设备ADMO

3.1.11

UNI信令通道unisignalingchannel

UNI-C和UNI-N之间的逻辑通信通道,通信通道用来传送UNI信令消息。

3.1.12

用户或客户userorclient

连接到传送网络来使用光传送服务的网络设备。客户设备包括IP路由器、ATM交换机、以太交

换机、SDH交叉连接设备等。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CK:应答(Acknowledgement)

ASON:自动交换光网络(AutomaticallySwitchedOpticalNetwork)

ATM:异步传输模式(AsynchronouTransferMode)

BGP:边界网关协议(BorderGatewayProtocol)

CC:控制通道(ControlChannel)

CCID:控制通道标识(ControlChannelID)

DCC:数据通信通路(DataCommunicationChannel)

DCN:数据通信网络(DataCommunicationNetwork)

DS:分集(Diversity)

EPL:以太网专线(EthernetPrivateLine)

ESP:圭寸装安全有效载荷(EncapsulatingSecurityPayload)

EVPL:以太网虚拟专线(EthernetVirtualPrivateLine)

FA:转发邻接(ForwardingAdjacency)

FF:固定过滤(FixedFilter)

GCC:通用通信通道(GeneralCommunicationChannel)

GFP:通用成帧规程(GenericFramingProcedure)

GMPLS: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GeneralizedMulti-ProtocolLabelSwitching)

G-PID:通用静荷标识(GeneralizedPayloadID)

GSMP:通用交换管理协议(GenericSwitchManagementProtocol)

HMAC:基于哈希的消息验证代码(HashMeageAuthenticationCode)

NCC:连续级联成员数量(NumberofContiguouComponents)

NNI:网络-网络接口(Network-to-NetworkInterface)

NSAP:网络服务接入点(NetworkServiceAccePoint)

NVC:虚级联成员数量(NumberofVirtualComponents)

IETF: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EngineeringTaskForce)

IPCC:1P控制通路(IPControlChannel)

ISI:内部信令接口(InternalSignalingInterface)

3

GB/T21645.5—2012

ITU:国际电信同盟(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Union)

LAP-D:D信道上的链路访问规程(LinkAcceProcedure,D-Channel)

LAPS:SDH上的链路访问规程(LinkAcceProcedure-SDH)

LCAS:链路容量调整方案(LinkCapacityAdjustmentScheme)

LMP:链路管理协议(LinkManagementProtocol)

LSP:标签交换路径(LabelSwitchedPath)

MEF:城域以太网论坛(MetroEthernetForum)

MS:复用段(MultiplexSection)

MT:倍数(Multiplier)

MTU:最大传输单元(MaximumTransmiionUnit)

OAM:操作维护管理(Operation,Administration,andManagement)

OCh:光通道(OpticalChannel)

ODU:光通道数据单元(OpticalChannelDataUnit)

OIF:光互联网论坛(OpticalInternetworkingForum)

OTN:光传送网络(OpticalTransportNetwork)

PDP:策略决定点(PolicyDecisionPoint)

PDU: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DataUnit)

PEP:策略执行点(PolicyEnforcementPoint)

PK:公开密钥基础设施(PublicKeyInfrastructure)

PPP:点到点协议(PointtoPointProtocol)

RCC:连续级联请求(RequestedContiguouConcatenation)

RSVP:资源预留协议(ResourceReSerVationProtocol)

RSVP-TE:支持流量工程的资源预留协议(RSVP-TrafficEngineering)

SCN:信令通信网(SignalingCommunicationNetwork)

SDH:同步数字体系(SynchronouDigitalHierarchy)

SE:共享显式(SharedExplicit)

SHA:安全散列算法(SecureHashAlgorithm)

SLA:服务等级协议(Service-Level-Agreement)

SPC:软永久连接(SoftPermanentConnection)

SRLG:共享风险链路组(SharedRiskLinkGroup)

STM:同步传送模块(SynchronouTransportModule)

TDM:时分复用(TimeDivisionMultiplexing)

TLV:类型-长度-值(TypeLengthValue)

TNA:传送网分配地址(TransportNetworkAignedAddre)

TNE:传送网设备(TransportNetworkElement)

UNI:用户-网络接口(User-NetworkInterface)

UNI-C:UNI客户狈0(User-NetworkInterface-Client)

UNI-N:UNI网络侧(User-NetworkInterface-Network)

VC:虚容器(VirtualContainer)

VCAT:虚级联(VirtualConcatenation)

VCG:虚级联组(VirtualConcatenationGroup)

4

GB/T21645.5—2012

4UNI接口功能定义

4.1UNI提供的功能

传送网络通过UNI接口所提供的主要功能是按需实现客户连接业务的建立请求和删除请求处理。

UNI所支持的业务连接是指在传送网络的入口和出口接入点之间具有固定带宽的电路连接,并且

是具有特定帧格式的单向或双向连接。UNI接口所提供的连接类型包括:SDH连接、()TN连接、以太

网连接。UNI接口所提供的功能包括:

a)基于RSVP-TE信令的连接业务创建、删除和修改,其中连接业务修改为可选支持。支持的连

接业务包括:

1)SDH连接业务,其中VC4连接为必选支持,VC12、VC3、连续级联VC-4-Xc,(X=4,16,

64,256)、虚级联VC-3/4-Xv,(X=1...256)为可选支持;

2)以太网连接业务,其中支持的以太网物理接口可以是:1OMbit/(lOBase).100Mbit/

(100Base)、lGbit/s(l000Base)、10Gbit/s(lOGbase-R);

3)()TN连接业务,其中()DUk(k=l、2)、0Ch连接为必选支持,()DUk(k=0、3、4)以及级联

业务为可选支持。

b)控制通道维护;

c)基于RSVP-TE信令的呼叫控制(可选);

d)基于LMP的邻居发现(可选);

e)UNI策略和安全控制(可选)。

4.2UNI支持的客户业务

4.2.1UNI支持的SDH业务

UNI允许在SDH网络以及其他服务层网络(ITU-TG.805中定义的客户/服务层网络)中承载

SDH业务。业务模型如图1所示。

UNI-C和UNI-N之间的接口链路为SDH链路,物理接口速率可以是:STM-1,STM-4、STM-16、

STM-64或STM-256。

UNI接口支持的SDH业务连接包含以下几种标准的信号类型:

a)VC-4;

5

GB/T21645.5—2012

b)VC-12,VC-3(可选)。

UNI接口支持的业务连接还可以包含以下几种SDH级联信号类型:

a)连续级联信号:VC-4-Xc,(X=4,16,64,256)(可选);

b)虚级联:VC-3/4-Xv(X=1...256)(可选)。

UNI接口支持的帧结构:支持ITU-TG.707中定义的标准SDH帧结构信号;

UNI接口对SDH业务信号透明传送的支持:支持通道开销透明,即传送网络不能修改客户信号的

通道开销字节(缺省)。

表1总结了UNI所支持的SDH业务连接类型:

表1UNI接口所支持的SDH业务连接类型

SDI-I信号类型透明级别级联类型备注

VC-12通道非级联VC-12(仅VC透明)

通道非级联VC-3(仅VC透明)

VC-3

通道虚级联VC-3-Xv(仅VC透明)

通道非级联VC-4(仅VC透明)

VC-4通道连续级联VC-4-Xc(仅VC透明)

通道虚级联VC-4-Xv(仅VC透明)

4.2.2UNI支持的以太网业务

UNI允许在SDH网络以及其他服务层网络(ITU-TG.805中定义的客户/服务层网络)中承载以

太网数据业务。业务模型如图2所示。

UNI-C和UNI-N之间的接口链路为以太网链路,物理接口速率可以是:10Mbps.100Mbp、

1Gbp、或10GbpSo

UNI接口支持的以太网业务连接为以太网信号类型。网络连接范围为点到点的以太网专用线业

务(EPL)和以太网虚拟专用线业务(EVPL)O

表2总结了UNI所支持的以太网物理接口类型:

6

GB/T21645.5—2012

表2UNI接口所支持的以太网物理接口类型

以太网接口类型备注

10Mbit/lOBase

100Mbit/lOOBase

1Gbit/lOOOBase

10Gbit/10Gbase-R

4.2.3UNI支持的OTN业务

UNI允许在ITU-TG.7O9所定义的OTN网络以及其他服务层网络(TTU-TG.805中定义的客

户/服务层网络)中承载OTN业务。业务模型如图3所示。

UNI-C和UNI-N之间的接口链路为ITU-TG.709中所定义的标准的OTN接口链路。

尽管ITU-TG.709定义了多个网络层次,但仅将ODUk和()Ch定义成了交换层。因此,UNI连

接类型将支持ODUk和()Ch层的连接业务<

基于ITU-TG.709的UNI接口信令传送配置可以使用纤外信令配置、也可以使用非关联的()SC

开销来传送信令、也可以使用带内的基于()Ch关联的开销配置来传送信令信息。

表3总结了UNI所支持的()TN业务连接类型:

表3UNI支持OTN业务连接的类型

G.709OTN信号类型级联类型备注

非级联

ODU1

虚级联可选

非级联

ODU2

虚级联可选

非级联可选

ODU3

虚级联可选

OCh无

7

GB/T21645.5—2012

4.2.4UNI业务的信令行为

UNI信令指UNI-C和UNI-N实体之间的消息交换,信令行为用来激活传送网络服务。UNI接口

支持如下的信令行为:

a)业务创建

该行为根据客户连接请求所指定的属性在两个接入点之间创建一条业务。业务创建应该满足网络

所定义的策略(如用户组连接限制)和安全处理流程。业务的创建过程可以包含呼叫和连接的建立过

程,也可以只包含连接的建立过程。

b)业务删除

该行为删除一条存在的业务。业务的删除过程可以包含呼叫和连接的删除过程,也可以只包含连

接的删除过程。

c)业务状态查询

该行为用来查询某个呼叫或连接参数的状态。

d)业务修改(可选)

该行为用来对某个呼叫或连接的参数进行修改。

4.3UNI业务的支撑过程

4.3.1概述

本部分定义了支撑UNI信令行为的其他支撑处理过程。这些处理过程中,邻居发现处理为可选的

处理,控制通道维护为必选功能。UNI完成4.2.4的信令行为时,可以不包含下面这些可选的处理过

程。这种情形下,下面这些可选的处理流程所提供的信息应由手动配置完成。

4.3.2UNI邻居发现

邻居发现功能为可选功能。邻居发现处理可以在客户和传送网络设备之间动态建立接口映射关

系。还可以验证传送网络设备和客户设备之间的端口连通性和一致性。也允许开始启用并维护UNI

信令控制通道。对不同信令参考配置的邻居发现处理见6.1.4的描述。

4.3.3控制通道维护

控制通道维护功能为必选功能。UNI信令交互需要在客户侧和网络侧信令实体之间存在控制通

道。如5章中的描述,可以存在不同的控制通道配置。UNI支持在所有这些配置的情形下对控制通道

进行维护,如6.1.1中的描述。另外,控制通道维护功能可以是基于LMP协议的控制通道维护功能来

实现,也可以通过基于RSVP-TE协议的Hello消息功能来实现。

4.4UNI业务调用的参考配置

4.4.1概述

本条所描述的参考配置指定了调用传送网络服务的不同方法。共有两种服务调用模型,一种为直

接调用,另外一种为间接调用。这两种模式下,客户侧和网络侧UNI信令代理分別为UNI-C和UNI-

N。宜接调用模式下,客户直接调用传送网络的服务。UNI-C功能和客户设备本身绑定在一起。间接

调用模式下,一个名为代理的UNI-C执行UNI功能,并负责一个或多个客户设备。客户设备不需要和

代理UNI-C驻留在一起。本节中描述了四种基本的配置,其中直接模式有两种配置,间接模式有两种

配置。其他配置可以是这四种基本配置的不同组合。对于每种配置方式,UNI-C和UNI-N之间通过

IP控制通道来对信令消息进行传送。UNI信令协议是采用RSVP-TE的扩展协议。

8

GB/T21645.5—2012

z

.」」

i—~~I

筑匕*风恂送購尤

图4UNI业务调用模型

4.4.2直接调用模型

这种模式下,UNI-C功能由客户设备自身来实现。有两种基本的配置,如图4中的a)、b)所示。这

两种配置的不同之处如下:第一种配置中(图4中的a)),UNI-N功能由传送网络网元设备自身来实现。

而第二种配置中(图4中的b))UNI-N功能由一个代理来实现。当UNI-N功能由一个代理来实现时,

对代理的驻留位置没有限制。传送网络的内部信令接口(ISI)用来承载UNI-N和TNE之间的信令消

息。内部接口和UNI信令规范无关。

在直接调用模式下,UNI邻居发现功能可以通过客户和TNE之间的每个数据接口来完成。如第5

章中的描述,UNI-C和UNI-N之间的IP控制通道可以是纤内的(In-Fiber),也可以是纤外的(Out-of-

Fiber)o客户调用传送网络的服务可以通过客户网络的管理系统来发起,也可以通过客户自身所定义

的流量T程机制来发起。在传送网络内部,来自UNI接口的服务请求可以使用集中系统来提供,也可

以通过分布式协议来完成。

4.4.3间接调用模型

这种模型如上图4中的c)、d)所示,客户使用信令代理来调用传送网络服务。代理UNI-C实现

UNI信令功能,该代理UNI-C负责一个或多个客户设备的UNI信令功能。客户设备可以不需要和代

理UNI-C驻留在一起。包括:

a)客户可以不实现邻居自动发现处理。这种情形下,UNI-N和代理UNI-C应手动配置邻接点

信息;

b)代理UNI-C执行它所负责的客户设备的UNI功能;

c)代理UNI-C和它所代表的客户之间可以使用私有的或标准的内部信令接口-内部信令接口

(ISI)来进行通信。ISI接口信令(如GSMP)不是UNI接口规范的研究范围。

9

GB/T21645.5—2012

代理UNI-C和UNI-N之间运行RSVP-TE信令协议。代理UNI-C和UNI-N之间的IP控制通道

为纤外信令配置方式,如第5章中的描述。UNI-N实体应知道被客户设备授权的代理UNI-C的相关

信息。

每个代表客户的代理UNI-C应配置的参数包括:

a)客户层地址,可以是第7章中所描述的任意一种;

b)分配给客户设备的TNA地址;

c)客户设备连接传送网络设备的端口ID和节点ID(如果有邻居自动发现功能,不用实现该配置);

d)信令控制通道:纤外IPCC对应的地址,该地址用来发送信令消息;

e)客户设备的服务能力(如SDH能力)。

代理UNI-C可以支持多个客户设备。并且,光纤连接的两个端点可以由下面不同的组合来处理:

a)代理UNI-C和UNI-C;

b)两个分离的代理UNI-C,端点中的一个;

c)相同的代理UNI-C同时处理两个端节点。

这种模型下,有两种基本的配置,如图4中的c)、d)。图4中的c)显示UNI-N的功能实现限制在

TNE中来实现。图4中的d)显示在TNE设备之外实现UNI-N的功能,并通过内部信令接口ISI来实

现UNI-N和TNE之间的通信。

4.4.4服务调用配置

本部分允许在同一个网络使用多个UNI业务调用模式。女口:一些客户使用直接调用模式,另外一

些客户使用间接调用模式;类似地,在网络侧允许有些TNE有UNI信令功能,另外的TNE通过代理

来实现UNI信令功能;最后,每个连接终端的客户允许使用不同的业务调用模式。

4.5无中断业务的参数修改(可选)

4.5.1带宽修改

4.5.1.1带宽修改概述

有几种方式可支持无中断业务参数修改,这些方式都涉及到对呼叫的修改。对于呼叫的修改可通

过增加或删除呼叫中的连接或修改呼叫中已有连接的参数实现。存在两种业务架构的带宽修改:一种

是对以太网业务的呼叫带宽修改,一种是对SDH或()TN业务的呼叫带宽修改。对于以太网业务的带

宽修改,不需进行适配方式的修改。然而对于SDH或OTN业务的带宽修改可能需要修改适配方式。

本部分定义的呼叫带宽修改不涉及到对适配能力的修改。

4.5.1.2带宽修改原则

带宽修改可由UNI-C发起,发起的带宽修改要求不能涉及到对适配能力的修改。UNI-C可进行

如下方式的带宽修改:

a)直接修改连接速率,只对以太网业务有效;

b)通过修改呼叫中已有连接的Multiplier域来修改连接带宽;

c)在已有呼叫中增加连接;

d)删除已有呼叫中的连接。

4.5.1.3SDH业务

当UNI传送SDH业务时,有以下数种带宽修改方式:

10

GB/T21645.5—2012

a)VCn改变。由于VCn的改变涉及到适配方式的改变,这种方式不被允许,不能从VC3改变为

VC4,如果要进行改变,则认为是业务的改变,需要新的呼叫支持。

b)VCn-xc改变。不允许x改变,由于这种改变意味着适配方式的改变,例如从VC4-4c改变为

VC4-16c0如同a)所述,对于n的改变不被允许。

c)nTVCn的改变。允许m改变,例如从1*VC4改变为5-VC4,可通过在呼叫中增加/删除连

接实现,并不涉及到对适配方式的修改。如同a)所述,对于n的改变不被允许。

d)nTVCn-xc的改变。允许m改变,例如从FVC4-4c改变为3*VC4-4c,对n,x的改变不被

允许。

图5描述了通过增加呼叫中的连接数增加呼叫带宽。例如一个呼叫中已存在一个VC3的连接,

UNI-C和UNI-N间的承载链路为STM-16,可通过增加一个VC3的连接增加呼叫的带宽。该VC3可

用UNI-C和UNI-N间的任何一条承载链路’客户侧可将两条连接放入一个VCG组,这对UNI是不

可见的。

a

初1

tiifr

二二「二二二

材fth'l'AT

EOJINl

图5SDH业务带宽修改

4.5.1.4OTN接口

对于OTN客户侧而言,连接的数目可通过OTN业务参数属性中的倍增指示(MT)字段进行

修改。

4.5.1.5以太网业务

以太网业务在信令中支持以1Mbit/为增减粒度的带宽编码。修改以太网呼叫的带宽,有两种方

式:增删以太网呼叫中已有的连接,直接修改已有连接的带宽值。如图6所示:

11

GB/T21645.5—2012

5UNI信令传送配置

5.1UNI信令传送配置概述

按照4.4所描述的UNI业务调用参考配置,UNI-C和UNI-N之间需要控制通道米传送信令消息。

本部分支持如下的信令传送配置类型:

a)纤内(In-Fiber)

承载信令消息的通信通道嵌入在客户和TNE之间承载数据业务的光纤链路中。这种配置只能应

用于直接服务调用模型中,如图4中的a)所示。

b)纤外(Out-of-Fiber)

信令消息由UNI-C和UNI-N之间的专用通信通道来承载,通信通道和承载对应数据业务的光纤

链路分离。这种信令配置可以应用于直接服务调用模型,也可以应用于间接服务调用模型,如图4中的

a)、b)所示。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