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1460-2014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DB35/T 1460-2014 Beautiful Rural Construction Guideline

福建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5/T 1460-2014
标准类型
福建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4-10-10
实施日期
2014-11-01
发布单位/组织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美丽乡村的基本要求、村庄规划、村庄建设、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文体建设、乡风文明、基层组织、长效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以村为单位的美丽乡村建设。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福建省财政厅农村综合改革处、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处、永春县人民政府、沙县人民政府、长泰县人民政府
起草人:
王彬彬、江文、程晓明、林美如、王永良、李贤星、汤海川、林日辉、梁静、林祎闽、王海瀛、陈灿、康雪娟、董婷婷
出版信息:
页数:2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080

B00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1460—2014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Designguidelineforbeautifulvillage

2014-10-10发布2014-11-01实施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5/T1460—2014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2

5村庄规划..........................................................................2

5.1规划要求......................................................................2

5.2规划内容......................................................................3

5.3规划成果......................................................................3

6村庄建设..........................................................................4

6.1建筑风貌......................................................................4

6.2生活设施......................................................................4

6.3生产设施......................................................................5

7生态环境..........................................................................5

7.1环境整治......................................................................5

7.2生态治理......................................................................7

7.3资源利用......................................................................7

8产业发展..........................................................................7

8.1经济指标......................................................................7

8.2产业经营......................................................................7

8.3就业服务......................................................................8

9公共服务..........................................................................8

9.1医疗卫生......................................................................8

9.2农村教育......................................................................9

9.3社会保障......................................................................9

9.4公共安全......................................................................9

9.5便民服务......................................................................9

10文体建设.........................................................................9

10.1文体设施.....................................................................9

10.2文体活动.....................................................................9

10.3文化传承.....................................................................9

11乡风文明........................................................................10

11.1弘扬文明风尚................................................................10

I

DB35/T1460—2014

11.2开展文明创建.................................................................10

12基层组织.........................................................................10

13长效管理.........................................................................10

13.1推进标准实施.................................................................10

13.2强化公众参与.................................................................10

13.3建立管护机制.................................................................10

附录A(资料性附录)福建建筑风格分类...............................................12

附录B(资料性附录)建筑与构筑物整治要求............................................14

附录C(资料性附录)村旁、宅旁、水旁、路旁绿化要求..................................17

附录D(规范性附录)量化指标.......................................................18

参考文献.............................................................................20

II

DB35/T1460—2014

前言

本标准根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福建省财政厅农村综合改革处、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标

准化处、永春县人民政府、沙县人民政府、长泰县人民政府。

本标准起草人:王彬彬、江文、程晓明、林美如、王永良、李贤星、汤海川、林日辉、梁静、林祎

闽、王海瀛、陈灿、康雪娟、董婷婷。

III

DB35/T1460—2014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美丽乡村的基本要求、村庄规划、村庄建设、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文体

建设、乡风文明、基层组织、长效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以村为单位的美丽乡村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7海水水质标准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9379农村户厕卫生标准

GB/T30600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

GB50039农村防火规范

GB50201防洪标准

GB5028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445村庄整治技术规范

DL493农村安全用电规程

SL462农田水利规划导则

DB35/T740-2007农村公路工程建设标准

DB35/T1367养老机构护理服务规范

DB35/T1393自然灾害避灾点应急管理规范

DB35/T1426乡村绿化技术规程

《村卫生室管理办法(试行)》(国卫基层发〔2014〕33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1

DB35/T1460—2014

美丽乡村beautifulvillage

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民居、民生、民俗特点突出,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

和美,兼具现代生活及传统农村特质的可持续发展乡村(包括建制村和自然村)。

3.2

农村污水ruralsewage

指农村地区居民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污水。农村生活污水是指居民生活过程中厕所排放污

水、洗浴、洗衣服和厨房污水等。农村生产污水是指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等产生的高

浓度有机废水。

3.3

乡土树种nativetree

本地区有天然分布的树种。某些引种期长、并在本地区极端气候环境条件下生长良好,已表现没有

生态扩侵性,符合引种成功标准的归化树种,也可以列入乡土树种。

3.4

常规能源conventionalenergy

以往利用多年,目前在科学技术条件已成熟,经济上比较合理,已被人类大规模生产和广泛使用的

能源,如煤炭、原油、天然气等。

3.5

清洁能源cleanenergy

指能源在使用中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小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海洋能、水能等。

4基本要求

4.1应守住自然风貌和乡土气息,守住生态保护底线和规划红线,方便生产生活,实现“百姓富、生

态美”的有机统一。

4.2应坚持政府引导、村民自愿、因地制宜的原则,依照一事一议民主议事程序开展。

4.3应不大拆大建、不套用城市建设标准、不拘泥于统一模式。

4.4除当年无新增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现象发生外,近三年内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a)无重大刑事犯罪和群体性事件;

b)无重大公共安全事故;

c)无较大(Ⅲ级)以上环境污染事件;

d)无破坏古村落和古民居等历史文化遗产现象;

e)无人为破坏性采挖、移植、买卖古树名木等现象。

5村庄规划

5.1规划要求

5.1.1因地制宜

5.1.1.1根据乡村的不同类型,因地制宜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同时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维护乡村风貌,突出地域特色。

5.1.1.2村庄规划分为村域规划、村主要居民点规划两个层次。

5.1.1.2.1对以村行政地域为规划范围的村域规划,应达到以下要求:

2

DB35/T1460—2014

a)对村庄居民点的布局、规模,产业和配套设施的空间布局,耕地、林地、菜地、河道等自然资

源的保护等提出规划要求;

b)村域范围内的各项建设活动在村域规划指导下进行。

5.1.1.2.2对村部所在地的村主要居民点规划,应达到以下要求:

a)合理确定村庄的规划区范围、规模和建设用地界限、用地布局;

b)统筹进行村民建房以及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

c)对近期集中建设区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

d)提出近期村庄整治改造措施;

e)进行村庄农房整治和新增建设用地规划设计。

5.1.1.3当村庄规模较大、需整治项目较多、情况较复杂时,宜编制经济可行的村庄整治专项规划,

分步实施。

5.1.1.4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应编制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按照规划

要求进行保护和利用。

5.1.2村民参与

5.1.2.1应深入农户实地调查,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编制规划,并向村民宣讲规划意图和规划内容。

5.1.2.2规划应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规划总平面图应在村庄显著位置公示,经批准

后公布。

5.1.3合理布局

5.1.3.1做好与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合理区分生产生活区域,居住、商贸、休闲、生产等功能布局

合理,配套完善。

5.1.3.2结合地形地貌、山体、水系等自然环境条件,精心布局村落,处理好山形、水体、道路、建

筑的关系,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不盲目改变道路、不盲目改变河流的自然流向。

5.1.4节约用地

5.1.4.1严格落实一户一宅的用地要求,科学合理统筹配置土地,依法使用土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

尽量不占用耕地和林地,慎用山坡地。

5.1.4.2应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现有房屋及设施等,用于改造、建设村庄公共活动场所。

5.2规划内容

村庄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

a)规划区范围;

b)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气、垃圾收集、污水处理、畜禽养殖场所等农村生产、生

活服务设施的用地布局、建设要求;

c)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建设要求;

d)对耕地、林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e)对防灾减灾等的具体安排。

5.3规划成果

5.3.1规划设计成果的图文表达应在保证规范的前提下,力求简明扼要、平实直观,规划成果应包括

但不限于“五图二书三表”。

5.3.2五图包括:

3

DB35/T1460—2014

a)村域规划图;

b)村主要居民点现状分析图;

c)布局规划图;

d)设施规划图;

e)整治规划图或集中建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图或农房整治规划设计图。

5.3.3二书包括:

a)规划文本;

b)规划说明书。

5.3.4三表包括:

a)村庄用地汇总表;

b)村主要居民点建设用地平衡表;

c)近期整治及建设项目实施计划表。

6村庄建设

6.1建筑风貌

6.1.1根据当地居民生活习惯、地形与外部环境条件,并以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图样塑造乡村建筑风

格,体现乡村特色和地域风格,具体建筑风格及分类参见附录A。

6.1.2对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的建筑整治应符合保护规划要求,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

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完整性、真实性、延续性和原始性。

6.1.3结合农村危房改造,整治旧房、裸房,规范外观形态,形成协调的特色乡村风貌;新建住房要

引导集中建设“三统一特”(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配套、特色明显)的村镇住宅小区;符合规划要

求,经审批的零星建房,应选用省市县颁布的通用图集或进行专项设计;倡导建设绿色农房。

6.1.4整治影响景观的棚舍、残破或倒塌的墙体,清除临时搭盖,美化影响村庄空间外观视觉的外墙、

屋顶、窗户、栏杆等;规范太阳能热水器、屋顶水塔、室外空调等设施的安装。

6.1.5建筑整治应注重与环境的协调,就地取材,采用适用且易实施的技术手段。

6.1.6建筑结构安全鉴定及加固应请专业单位负责实施;在进行屋顶、外墙等外围结构改造时应请专

业单位进行安全性验算;不使用幕墙。

6.1.7具体建筑与构筑物的整治要求参见附录B。

6.2生活设施

6.2.1道路

6.2.1.1进村主干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