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1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04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1351—2011
玉米品种描述规范
2011-12-28发布2012-03-01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51/T1351—2011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总则..............................................................................1
4应描述的品种信息..................................................................1
5主要特征特性......................................................................2
6产量表现..........................................................................4
7抗性..............................................................................4
8品质..............................................................................4
9主要栽培措施......................................................................4
10适宜种植区域.....................................................................5
附录A(规范性附录)性状的测试方法..................................................6
附录B(资料性附录)玉米品种描述示例...............................................15
I
DB51/T1351—2011
前言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四川省种子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苏秀、周会、高宏、韩本达、林勇、秦洁、毛双林。
II
DB51/T1351—2011
玉米品种描述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品种描述的内容和方式。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境内选育(引种)玉米品种公告以及玉米商品种子的品种说明。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543-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3总则
3.1品种描述的所有内容应真实,不以虚假、欺骗性、或者使种子使用者误解的文字方式介绍品种。
3.2品种描述的所有内容应通俗易懂、准确、有公认的科学依据,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国
家或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所开展的试验结果或其他试验为依据。
3.3品种描述应使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公布的规范汉字。
4应描述的品种信息
4.1品种名称
品种名称采用品种审定机构或品种权授权机构批准的名称。
4.2品种选育(引种)者和选育(引种)时间
标明品种选育(引种)单位或个人名称,选育(引种)时间以完整的年号表示。
4.3品种类型
——普通型、甜质型、糯质型、爆裂型、专用型;
——单交种、双交种、三交种、开放授粉品种。
4.4品种来源
应阐明品种选育的遗传背景、选育方法及系谱。
4.5品种审定编号
标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告所载明的品种审定编号。
1
DB51/T1351—2011
5主要特征特性
5.1应描述的性状(在附录A中用*标注)
5.1.1全生育期
以天表示,按区域试验结果描述。
5.1.2抽丝期
以天表示,按区域试验结果描述。
5.1.3雄穗颖片基部颜色
分为绿、浅紫、紫、深紫、黑紫。
5.1.4雄穗颖片除基部外颜色
分为绿、浅紫、紫、深紫、黑紫。
5.1.5雄穗主轴与分枝的角度
极小、小、中等、大、极大。
5.1.6雄穗侧枝姿态
分为直、轻度下弯、中度下弯、强烈下弯、极度下弯。
5.1.7花丝颜色
分为绿、浅紫、紫、深紫、黑紫。
5.1.8雄穗最高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度
分为极短、短、中、长、极长。
5.1.9雄穗一级侧枝数目
分为极少、少、中、多、极多。
5.1.10株高
以厘米表示,按区域试验结果描述,精确到整数。
5.1.11穗位高
以厘米表示,按区域试验结果描述,精确到整数。
5.1.12果穗长
以厘米表示,按区域试验结果描述,精确到小数1位。
5.1.13果穗形状
分为圆锥形、中间型、圆筒形。
2
DB51/T1351—2011
5.1.14穗行数
以行表示,按区域试验结果描述。
5.1.15千粒重
以克表示,按区域试验结果描述,精确到小数1位。
5.1.16出子率
以百分率(%)表示,按照区域试验结果描述。
5.1.17子粒类型(普通玉米、糯玉米)
分为硬粒型、偏硬粒型、中间型、偏马齿型、马齿型。
5.1.18子粒顶端主要颜色
分为白、淡黄、黄、桔黄、橙、桔红、红、紫、褐、兰黑。
5.1.19子粒背面颜色
分为白、淡黄、黄、桔黄、橙、桔红、红、紫、褐、兰黑。
5.1.20穗轴颖片颜色
分为白色、粉红、红、紫、黑紫。
5.1.21甜玉米子粒皱缩程度
分为极弱、弱、中、强、极强。
5.2宜描述的性状(如果为标志性性状,则必须描述)
5.2.1第一叶先端形状
分为尖、尖到圆、圆到匙形、匙形。
5.2.2第一叶鞘颜色
分为绿、浅紫、紫、深紫、黑紫。
5.2.3散粉期
以天表示,按区域试验结果描述。
5.2.4叶片姿态
分为直、轻度下披、中度下披、强烈下披、极强下披。
5.2.5新鲜花药颜色
分为黄色、浅紫、紫、深紫。
5.2.6雄穗小穗密度
分为疏、中、密。
3
DB51/T1351—2011
5.2.7叶宽
分为极窄、窄、中、宽、极宽。
5.2.8叶色
分为浅绿、绿、深绿。
5.2.9茎秆形状
分为直立、中间型、“之”字型。
5.2.10果穗子粒颜色数量
分为单色、双色、多色。
5.2.11甜玉米子粒长度
以厘米表示,按区域试验结果描述,精确到小数1位。
5.2.12甜玉米子粒宽度
以厘米表示,按区域试验结果描述,精确到小数1位。
5.2.13爆裂玉米爆花形状。
分为蝶形、中间型、球形。
6产量表现
以参加XX年度XX区域(省、区、市)XX组别(类型)的试验产量(千克/亩),比对照增产情况
表示。引用产量数据时应与区域试验或者生产试验结果一致。
7抗性
7.1.1抗倒伏性
按区域试验和抗性鉴定结果描述。
7.1.2抗病性
按区域试验和抗病鉴定结果描述。
8品质
按区域试验结果描述。
9主要栽培措施
9.1播期
4
DB51/T1351—2011
播期以某月上、中、下旬表示。
9.2密度
以株/亩表示。
9.3施肥方式
明示基肥和追肥的种类、比例和数量,以及追肥的时期和方法。
9.4病虫防治措施
明示防治对象、时期与方法。
10适宜种植区域
以审定通过的区域为准。
注:若有其他特性而未列在本规程中的,也可以指出。
5
DB51/T1351—2011
A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性状的测试方法
A.1*全生育期
观测时间:播种至成熟。
观测方法:计算从播种到果穗成熟的天数。
观测量:整个群体。
A.2第一叶鞘颜色
观测时间:幼苗期,3叶展开之前。
观测部位:幼苗第一叶叶鞘。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A.1进行分级。
观测量:整个群体。
表A.1第一叶鞘颜色的分级标准
描述绿浅紫紫深紫黑紫
标准品种本7
推荐标准
- DB37/T 1568-2010 公共建筑能源审计规范 2010-02-09
- DB37/T 1591-2009 碱回收锅炉热工性能试验方法 2010-03-16
- DB37/T 1569-2010 煤矿矿井水综合利用技术规范 2010-02-09
- DB37/T 1570-2009 煤气发生炉技术改造规范 2010-02-09
- DB37/T 1566-2010 工业企业能效对标导则 2010-01-20
- DB37/T 1573-2010 有机热载体炉节能监测方法 2010-02-09
- DB37/T 1462-2009 花生机械化生产技术 2009-12-31
- DB37/T 1464-2009 花生种子提纯复壮技术规程 2009-12-31
- DB37/T 410-2010 淡水养殖配合饲料中草药添加剂使用技术要求 2010-02-24
- DB37/T 1567-2010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 实施指南 2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