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 5231-2016 支持多业务承载的本地IP/MPLS网络工程验收规范

YD/T 5231-2016 Engineering acceptance specification for local IP/MPLS network supporting multiple business bearings

行业标准-邮电通信 简体中文 废止 页数:6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YD/T 5231-2016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邮电通信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6-07-11
实施日期
2016-10-01
发布单位/组织
工业和信息化部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6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

YD/T5231—2016

支持多业务承载的本地IP/MPLS

网络工程验收规范

AcceptanceSpecificationsforLocalMulti-Service

IP/MPLSNetworkEngineering

2016-7-11发布2016-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支持多业务承载的本地IP/MPLS

网络工程验收规范

AcceptanceSpecifications;forLocalMulti-Service

IP/MPLSNetworkEngineering

YD/T5231—2016

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施行日期:2016年10月1日

2016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告

2016年第37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无损检测仪器试样通用技术条件》等

425项行业标准(标准编号、名称、主要内容及实施日期见附件1),

其中机械行业标准4项、化工行业标准19项、冶金行业标准28项、

建材行业标准44项、有色金属行业标准126项、石化行业标准12

项、稀土行业标准7项、轻工行业标准59项、船舶行业标准18项、

电子行业标准1项、通信行业标准107项;批准《铝合金6063光谱

单点标准样品》等9项有色金属行业标准样品(标准样品目录及成

分含量表见附件2),现予公布。行业标准样品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以上机械行业标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化工行业标准由

化工出版社出版,冶金行业标准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建材行业

标准由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有色金属、稀土行业标准由中国标准

出版社出版,有色金属行业工程建设标准由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石化行业标准由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轻工行业标准由中国轻工

业出版社出版,船舶行业标准由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

院组织出版,电子行业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

究院组织出版,通信行业标准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通信行业工

程建设标准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

附件1:425项行业标准编号、名称、主要内容等一览表(略)

附件2:9项有色金属行业标准样品目录及成分含量表(略)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6年7月11日

附件1:

5项通信工程建设行业标准目录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实施日期

通信用电源设备抗地震性能

1YD/T5096—2016YD5096—20052016-10-01

检测规范

2YD/T5117—2016宽带IP城域网工程设计规范YD/T5117—20052016-10-01

3YD/T5230—2016移动通信基站工程技术规范YD/T5182—20092016-10-01

噶支持多业务承载的本地IP/

4YD/T5231—20162016-10-01

MPLS网络工程验收规范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LTE无

5YD/T5234—20162016-10-01

线网工程施工监理规范

本规范是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年第三

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函〔2014〕628号)的要求

制定的。

本规范主要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设备安装检查、设备性能

测试和功能检查、网络性能测试和功能检查、网管功能检查、竣工

文件、工程验收等内容。

本规范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负责解释、监督执

行。规范在使用过程中,如有需要补充或修改的内容,请与部信息

通信发展司联系,并将补充或修改意见寄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地

址:北京市西长安街13号,邮编:100804)。

本规范由中国通信企业协会通信工程建设分会组织编制。

本规范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归口。

主编单位:中国通信建设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魏澎申虹韩鹏李全法何磊

参编单位: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山东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中通海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通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参加人:刘琦田海建王保兵马超徐梁

魏贤虎刘春林于跃

目次

1总则.................................................1

2术语和符号..........................................2

2.1术语.............................................2

2.2符号........................2

3设备安装检查........................................5

3.1机房环境........................................5

3.2铁架安装.......................................5

3.3机架和子架安装..................................6

3.4网管设备安装..........7

3.5线缆布放及成端..................................7

4设备性能测试和功能检査…;...........................10

4.1电源、告警功能及硬件性检查...................10

4.2以太网接口性能测试..............................10

4.3PDH接口性能测试..............................12

4.4SDH接口性能测试................................14

4.5ATM接口性能测试...........................16

4.6设备功能检查....................................18

5网络性能测试和功能检查..............................19

5.1网络性能测试....................................19

5.2网络功能检査....................................21

5.3网络协议检査....................................21

6网管功能检查........................................23

6.1拓扑管理功能……...............................23

6.2配置管理功能....................................23

6.3故障管理功能…24

6.4性能管理功能…24

6.5安全管理功能…26

6.6网管通用功能…26

7竣工文件..........27

8工程验收..........29

8.1工程初步验收…29

8.2工程试运行……33

8.3竣工验收.....33

附录A本规范用词说明35

附录B测试记录样表…36

引用标准名录........46

条文说明............47

1.0.1本规范是支持多业务承载的本地IP/MPLS网络工程施工

质量检查、随工检验和工程竣工验收等工作的技术依据,适用于支

持多业务承载的本地IP/MPLS网络工程。

1.0.2工程中采用的电信设备应取得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设备

进网许可证”。

1.0.3在我国抗震设防烈度7烈度及以上地区进行电信网络建

设时应满足抗震设防的要求,使用的主要电信设备应符合YD

5083《电信设备抗地震性能检测规范》的规定。

1.0.4不得使用未经检验或鉴定的材料。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

位应严格执行有关施工规范,建设单位(业主)应通过随工代表(或

监理)作好随工检验工作。

1.0.5本规范与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相矛盾时,应按国家标准规范

的相关规定执行。

1.0.6在特殊条件下,执行本规范中的个别条款有困难时,应充

分论述理由,提出采取措施的报告,呈主管部门审批。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支持多业务承载的本地IP/MPLS网络(LocalMulti-Serv­

iceIP/MPLSNetwork)

在本地范围内,基于IP/MPLS技术建设的网络,具备多业务

承载能力,支持保护与恢复功能、网管功能,支持时间同步和时钟

同步等功能。

2.2符号

英文缩写英文名称中文名称

APSAutomaticProtectionSwitch自动保护倒换

ARPAddressResolution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

ATMAsynchronousTransferMode异步传输模式

BERBitErrorRatio误码率

BGPBorderGatewayProtocol边界网关协议

CDVCellDelayVariation信元时延变化

CERCellErrorRatio信元差错率

CESCircuitEmulationService电路仿真业务

CLPCellLossPriority,信元丢失优先级

CLRCellLossRatio信元丢失率

CSMA/CDCarrierSenseMultipleAccess带冲突检测的载波

withCollisionDetection监听多路访问

CTDCellTransmissionDelay信元传送时延

EOTEthernetOverTransport传送网承载以太网

FEFastEthernet快速以太网

FRRFastReRoute快速重路由

GEGigabitEthernet千兆以太网

ICMPInternetControlMessage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

Protocol

IEEEInstituteofElectricaland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

ElectronicsEngineers

IETFTheInternetEngineering国际互联网工程

TaskForce任务组

IMAInverseMultiplexingoverATMATM反向复用

IPInternetProtocol网络互连协议

IS-ISIntermediateSystemto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

IntermediateSystem的路由选择协议

RoutingProtocol

ITU-T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国际电信联盟-电信

Union-Telecom

LAGLinkAggregationGroup链路聚合组

LANLocalAreaNetwork局域网

LDPLabelDistributionProtocol标签分发协议

LSPLabelSwitchingPath标签交换路径

MPLSMulti-ProtocolLabelSwitching多协议标记交换

NNINetworkNetworkInterface网络-网络接口

OAMOperationAdministrationand运营、管理和维护

Maintenance

ODBOpticalDistributionBox光纤配线盒

ODFOpticalDistributionFrame光纤配线架

OSPFOpenShortestPath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

PDHPlesiochronousDigitalHierarchy准同步数字体系

PRBSPseudo-RandomBinarySequence伪随机二元序列

PTNPacketTransportNetwork分组传送网

PWPseudoWire伪线

QoSQualityofService服务质量

RFCRequestforComments征求意见OETF文档)

RSVPResourceReservationProtocol资源预留协议

SDSignalDeclined信号劣化

SDHSynchronousDigital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

SFSignalFailure信号失效

STMSynchronousTransport同步传送模块Module

TDMTimeDivisionMultiplexing时分复用

TETrafficEngineer流量工程

TPSTributaryProtectionSwitching支路保护倒换

UNIUserNetworkInterface用户网络接口

uRPFUnicastReversePathForwarding单播反向路由查找

VPNVirtualPrivate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

VRRPVirtualRouterRedundancy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Protocol

3设备安装检查

3.1机房环境

3.1.1机房建筑防火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消防规范及YD5002

《邮电建筑防火设计标准》的要求。

3.1.2机房内不应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

3.1.3孔洞应采用不低于楼板耐火等级的不燃烧材料封堵。

3.1.4孔洞位置、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

3.1.5机房内温度、湿度、照明要求等环境要求应游足设计要求。

3.2铁架安装

3.2.1槽道和走线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槽道和走线架的平面位置应符合设计平面位置要求,偏差

不得超过50mm。

2.列槽道和列走线架应成一条直线,水平偏差不得超过

3.0%。;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固件连接应牢固、平直、无朋显弯曲;电缆支架应安装端正、

牢固,间距均匀。

4.主槽道(主走线架)宜与列槽道(列走线架)立体交叉,高度

应符合设计要求。

5.列间撑铁应在一条直线上,两端对墙加固应符合设计要求。

6.吊挂安装应垂直、牢固,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7.铁件的漆面应完整无损,如需补漆,其颜色与原漆色应基本

一致。

8.铁件的抗震加固应满足设计要求。

3.2.2光纤护槽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光纤护槽宜采用支架方式,并安装在电缆支架或槽道(走线

架)的梁上。

2.安装完毕的光纤护槽应牢固、平直、无明显弯曲。

3.光纤护槽在槽道内的高度宜与槽道侧板上沿平齐,不应影

响槽道内电缆的布放,在主槽道和列槽道交越处和槽道转弯处宜

用圆弧弯头连接。

4.光纤护槽的盖板应方便开合操作,位于列槽道内的部分,侧

面应留出随时能够引出光纤的出口;出口宜采用喇叭状对接,以防

转弯处伤及光纤。

3.3机架和子架安装

3.3.1机架安装应符合下面要求:

1.各种机架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不大于

10mm〇

2.各种机架的安装应端正牢固,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机架高

度的1.〇%〇。

3.列内机架应相互靠拢,机架间隙不应大于3mm并保持机

架门开关顺畅;机面应平直,每米偏差不大于3mm,全列偏差不大

于15mm〇

4.机架应采用膨胀螺栓与地面加固,机架顶部宜采用夹板(或

L型铁)与列槽道(列走线架)上梁加固。所有紧固件应拧紧适度,

同一类螺丝露出螺帽的长度宜基本保持一致。

5.在铺设了防静电地板的机房安装设备,设备下面应安装机

架底座,底座安装应满足设备安装要求。

6.机架的抗震加固应满足设计要求。

7.设备端子板的位置、安装排列顺序及各种标识应符合设计

要求。

8.光纤分配架(ODF)上的光纤连接器安装应牢固,方向一致,

盘纤区固定光纤的零安装齐备。

9.机架和部件以及接地线应安装牢固。防雷地线与设备保护

地线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

3.3.2设备子架安装应符合下面要求:

1.设备子架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2.子架与机架的加固应牢固、端正,符合设备装配要求,不得

影响机架的整体形状和机架门的顺畅开合。

3.子架上的饰件、零配件应装配齐全,接地线应与机架接地端

子可靠连接。

4.子架内机盘槽位应符合设计要求,插接件接触良好,空槽位

宜安装空机盘或假面板。

5.子架上和子架内机盘上安装的缆线、光纤应排列整齐美观,

标识应清晰、准确、文字规范,方便日常维护操作。

3.4网管设备安装

3.4.1网管设备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3.4.2网管设备的操作终端和显示器等应摆放平稳、整齐。

3.4.3网管设备供电方式和电源保护方式应满足设计要求。

3.5线缆布放及成端

3.5.1光纤连接线布放应满足下面要求:

1.光纤连接线布放路由应符合设计要求,收信、发信排列方式

应符合设计要求。

2.不同类型纤芯的光纤连接线外皮颜色应满足设计要求。

3.光纤连接线宜布放在光纤护槽内,应保持光纤顺直。无光

纤护槽时,光纤连接线应加穿光纤保护管,保护管应顺直绑扎在电

缆槽道内或走线架上,并与电缆分开放置。

4.光纤连接线从护槽引出宜采用螺纹光纤保护管保护。

5.严禁用电缆扎带直接捆绑无套管保护的光纤连接线,宜用

扎线绑扎或自粘式绷带缠扎,绑扎松紧适度。

6.光纤连接线活接头处应留一定的富余,余长应依据接头位

置等情况确定,一般不宜超过2m。光纤连接线余长部分应整齐盘

放,曲率半径应不小于30mm。

7.光纤连接线应整条布放,不应在布放路由中间做接头。

8.光纤连接线两端应粘贴标签,标签应粘贴整齐一致,标识应

清晰、准确、文字规范,标签内容应符合设计要求。

9.光纤布放时,应尽量减少转弯;需拐弯时,应弯成圆弧,曲率

半径应不小于30mm;光纤理顺绑扎。

10暂时不用的光纤头部要用护套套起,整齐盘绕,固定在

ODF、综合配线柜或光纤分配盒(ODB)内。

3.5.2通信电缆的布放和成端应符合下面要求:

1.电缆的规格程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2.电缆的布放路由、走向应符合设计要求。电缆转弯处应均

勻圆滑,转弯半径符合设计要求。

3.电缆在槽道内或走线架上布放应顺直,捆扎牢固,松紧适

度,没有明显的扭绞。

4.电缆成端处应留有适当富余量,成束缆线留长应保持一致。

5.电缆开剥尺寸应与缆线插头(座)的对应部分相适合,成端

完毕的插头(座)尾端不应露铜。

6.芯线焊接应端正、牢固、焊锡适量,焊点光滑、圆满、不成

瘤形。

7.电缆屏蔽网剥头长度应一致,并保证与连接插头的接线端

子外导体接触良好。

8.非屏蔽五类及五类以上电缆的成端,每对双绞线应保持扭

绞状态,扭绞松开长度不应大于13mm。

9.对于设备间的非屏蔽五类电缆跳线总长度不应超过100m。

10.屏蔽双绞电缆的屏蔽层与接插件成端处屏蔽罩应可靠接

触,缆线屏蔽层应与接插件屏蔽罩圆周接触,接触长度不宜小于

10mm〇

11.安装好的缆线插头(座)应配件齐全、位置正确、装配牢固。

3.5.3电力电缆/线布放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10mm2及以下的电力线宜采用打接头圈方式连接,打圈绕

向与螺丝固紧方向一致,铜芯电力线接头圈应镀锡,螺丝和接头圈

间应安装平垫圈和弹簧垫圈。

2.10mm2以上的电力电缆应采用铜鼻子连接,铜鼻子的材料

应与电缆相吻合。

3.铜鼻子的规格应与电源线规格一致,剥露的铜线长度适当,

并保证芯线完整插入铜鼻子压接管内。

4.安装在铜排上的铜鼻子应牢靠端正,采用合适的螺栓连接,

并安装齐备平垫圈和弹簧垫圈。铜鼻子压接管外侧应采用绝缘材

料保护,正极用红色、负极用蓝色、保护地用黄绿色或黄色。

5.电力电缆芯线与地线间的绝缘电阻应满足设计要求。

6.电缆转弯应均匀圆滑,弯弧外部应保持垂直或水平成直线,

电缆转弯的最小曲率半径应符合设计要求。

7.布放走道电缆、架内布放电缆应用扎带绑扎。绑扎后的电

缆应互相紧密靠拢,外观平直整齐,线扣间距均匀,松紧适度。扎

带余下的部分应齐根剪断。

8.布放槽道电缆宜绑扎,槽内电缆应顺直,尽量不交叉。在电

缆进出槽道部位和电缆转弯处应绑扎或用塑料卡捆扎固定。

9.电缆的布放,应顺直不凌乱,避免交叉,不得堵住送风通道。

4设备性能测试和功能检查

4.1电源、告警功能及硬件性能检查

4.1.1检查供电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源电压范围应符合设计要求。

2.列柜或电源柜的熔丝容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3.机架内电源应有独立的主备保护设置,当一路电源发生故

障时,设备仍能正常工作。

4.1.2设备主用和备用电源盘之间的倒换,设备承载的业务应不

受影响。

4.1.3检査表4.1.3的设备告警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表4.1.3告警功能检查

序号告警功能检査项目

1电源故障

2机盘故障

3机盘缺失

4.1.4设备内风扇装置应运转良好。

4.1.5设备电源、主控板卡、交换板卡应工作正常,主备切换

正常。

4.2以太网接口性能测试

4.2.1平均发送光功率测试是采用光功率计在设备光输出口测

•10•

得的绝对功率电平值,平均发送光功率和中心波长应满足设计要

求。若在ODF上测试时,允许有不大于0.5dB偏差。

4.2.2接收灵敏度测试按图4.2.2配置待测设备和连接测试仪

表。数据分析仪发送数据包,速率为端口速率的90%,按照测试方

法进行测试,设备接收到的平均光功率电平的最小值应满足设计

指标要求。丢包率的计算公式为1一(1一BER)n,n为以太网帧的

比特数。各种接口对应的BER详见表4.2.2。

图4.2.2以太网接口接收灵敏度和过载光功率测试连接示意图

表4.2.2接口BER值对应表

序号接口类型BER值备注

1FE2.5E-10

2GE1E-12

310GE1E-12

4.2.3过载光功率测试按图4.2.2连接待测设备和测试仪表。

控制数据分析仪发送数据包,测试流量为吞吐量90%,在设备不丢

包的情况下,设备接收到的平均光功率电平的最大值应满足设计

指标要求。各种接口对应的BER详见表4.2.2。

4.2.4吞吐量测试主要是针对工程中配置的各种速率的以太网

口应分别测试,按图4.2.4配置待测设备和连接测试仪表。在丟

包率为〇%,分辨率为〇•1%状态下,可采用64、128、256、512、

•11•

1024、1280、1518字节等典型包长,或混合包长。测试时长10秒,

测试设备吞吐量的结果应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数据分析仪待测设备

网管设备

图4.2.4以太网性能测试连接示意图

4.2.5时延测试时,针对工程中配置的各种速率以太网口应分别

测试。按图4.2.4配置待测设备和连接测试仪表。设备工作在标

称吞吐量90%的状态下,可采用64、128、256、512、1024、1280、

1518字节等典型包长,或混合包长。测试时长10秒,测试设备时

延的结果应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4.2.6过载丢包率测试时,针对工程中配置的各种速率以太网口

应分别测试。按图4.2.4配置待测设备和连接测试仪表。设备工

作在正常状态下,可采用64、128、256、512、1024、1280、1518字节

等典型包长,或混合包长。测试时长10秒,测试设备过载丢包率

的结果应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4.2.7背靠背测试按图4.2.4配置待测设备和连接测试仪表,

可采用64、128、256、512、1024、1280、1518字节等典型包长,或

混合包长。测试时长2秒,仪表测试流量以吞吐量为起点按步长

10%递增至100%流量过程中,测试设备背靠背的结果应满足设

计指标要求。针对工程中配置的各种速率以太网口应分别测试。

4.3PDH接口性能测试

4.3.1抖动产生测试按图4.3.1配置待测设备和连接测试仪表,

测试时长60s应满足表4.3.1规定。

•12•

图4.3.1PDH接口性能测试连接示意图

表4.3.1PDH接口抖动最大允许输出抖动

抖动峰-峰值(UIp~p)测试滤波器参数/Hz

接口类型

/4)B2(/3-/4)/ihhh

2048kbit/s0.400.075202.4k18k100k

伪随机测试信号为215—1

4.3.2输人抖动容限测试按图4.3.1配置待测设备和连接测试

仪表,测得设备的抖动容限应满足表4.3.2和图4.3.2的规定。

表4.3.22048kbU/s接口输入抖动容限参数

频率//Hz峰-峰相位幅度(UI)

2〇</<2.4k-1.5

2.4k</<18k3.6X103/-1

18k</<100k0.2

•13•

4.3.3输入允许频偏测试按图4.3.1配置待测设备和连接测试

仪表,测试设置如表4.3.3所示,控制传输分析仪发送适当的伪随

机二元序列(PRBS),并设置规定的频偏,测得设备的频偏容限应

满足>50ppm和<一50ppm。通球传输分析仪检查误码情况,无

误码。

表4.3.3PDH电接口输入口允许频偏测试设置

比特率频偏测试用

kbit/s(xi〇-6)(bit/s)PRBS

2048±50士102.4215-1

4.4SDH接口性能测试

4.4.1平均发送光功率测试是采用光功率计在设备输出口测得

的绝对功率电平值应满足设计要求。若在ODF上测试,允许有不

大于0.5dB的误差。

4.4.2接收灵敏度测试按图4.4.2配置待测设备和连接测试仪

表,控制SDH分析仪发送适当的伪随机二元序列(PRBS),将光功

率计设置在相应波长窗口,在待测设备工作在误码率BER<

1.00E-12的情况下,光功率值应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传输分析仪

R>

可调光衰耗器待

1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