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6229-2007 手扶拖拉机 试验方法

GB/T 6229-2007 Test methods for walking tractors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3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6229-2007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7-06-25
实施日期
2007-11-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拖拉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手扶拖拉机试验的通用要求、整机参数测定、动力输出轴试验、操纵试验、坡道驻车制动试验、噪声测量、牵引功率试验、低温起动试验、高温适应性试验、使用试验等。 本标准适用于手扶拖拉机(以下简称拖拉机)。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洛阳拖拉机研究所、国家拖拉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起草人:
李京忠、李乐臣、解志桥、柳玲文
出版信息:
页数:32页 | 字数:59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65.060.10

T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6229—2007

代替GB/T6229—1995

手扶拖拉机试验方法

Testmethodsforwalkingtractors

2007-06-25发布2007-11-01实施

发布

GB/T6229—2007

-1.Z-—1—

刖弓

本标准是对GB/T6229—1995手扶拖拉机试验方法》的修订。

本标准与GB/T6229—1995相比,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将引用标准调整为现行有效标准;

——增加了JB/T7282拖拉机用油品种规格的选用》;

—将“试验仪器设备及参数测量准确度”改为“试验仪器设备及参数测量允许误差”;

——增加了在试验中拖拉机用油品种规格选用的要求;

——增加了各项试验开始吋,轮胎胎纹高度应不低于新轮胎65%的要求;

-增加了在动力输出轴功率(或发动机台架)试验和牵引功率试验吋,对燃油压力的要求;

——对原标准&2.1噪声测量试验条件进行了修改;

——对原标准中&3.1动态环境噪声测量内容进行了修改;

——对试验报告进行了部分修改,并将试验报告格式放到附录A中;

—将原附录A中质心高度坐标测定移到附录B中,并增加了用质量周期法测定质心高度的

方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6229—1995。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拖拉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洛阳拖拉机研究所、国家拖拉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京忠、李乐臣、解志桥、柳玲文。

T

GB/T6229—2007

手扶拖拉机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手扶拖拉机试验的通用要求、整机参数测定、动力输出轴试验、操纵试验、坡道驻车制

动试验、噪声测量、牵引功率试验、低温起动试验、高温适应性试验、使用试验等。

本标准适用于手扶拖拉机(以下简称拖拉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9480-2001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使用说明书编写规则

(eqvISO3600;1996)

JB/T7278手扶拖拉机动力输出轴

JB/T7282拖拉机用油品种规格的选用

3通用要求

3.1验收

3.1.1拖拉机在试验前应由试验负责单位根据随机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验收。

3.1.2下列各项必须与随机技术文件相符:

a)拖拉机机型及出厂编号;

b)拖拉机各总成,附件及选装件的技术规格;

)拖拉机所用燃油、润滑油和冷却液。

3.1.3拖拉机外部紧固件,应连接牢固,如有松动,应予紧固,并记入报告中。

3.1.4各操纵机构动作情况及各部分运行情况,如有异常,应予以排除并记入报告中。

3.2磨合

试验前,拖拉机应按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磨合。磨合期间,除按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维护保养

外,不应做任何保养、检修或更换零部件。如确有需要,应经试验负责单位同意,并在其监督下将详情记

入报告中。

3.3通用试验要求

3.3.1各试验中,拖拉机的装备状态应保持与验收吋相同(配重除外)。

3.3.2试验期间,应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维护保养与调整,试验用的燃油应为标准柴油,润滑油

应符合JB/T7282的规定,冷却液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规定。在每项试验开始前,均应加注到规定的最

高液面。

3.3.3除另有规定外,被试拖拉机所装用的轮胎应为使用说明书规定的常用型号的轮胎,轮胎气压应

符合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如果规定值是一个范围,则用中间值。各项试验开始吋,轮胎胎纹高度应不低

于新轮胎的65%。

3.3.4除另有规定外,被试拖拉机的轮距及其他可调整安装位置的外部零件,均为符合使用说明书规

定的常用状态。

3.3.5试验所用仪器设备,试验前应进行校准,并在检定有效期内。

1

GB/T6229—2007

3.3.6对拖拉机行驶中或发动机运转中所进行的各项试验,试验前均应预热达到正常工作温度。

3.3.7试验期间出现的一切异常和故障,均应排除,并记入报告中。

4整机参数测定

4.1试验仪器设备及参数测量允许误差

4.1.1试验仪器设备

主要有:磅秤或其他称重装置、直尺或其他线性尺寸测量装置、角度计和轮胎气压表等。

4.1.2参数测量允许误差

应满足如下要求:距离土0.5%、角度±0.5°、质量土0.5%、力士1.0%及轮胎气压土5.0%。

4.2试验条件

4.2.1被试拖拉机的技术状态和试验通用要求均应符合第3章的规定。

4.2.2拖拉机以岀厂吋的单机状态进行测定。驱动型手扶拖拉机带旋耕机测定。

4.2.3乘座型手扶拖拉机应在座位上放置质量为75kg±5kg的重块。

4.2.4测定吋拖拉机应停放在坚硬的水平地面上,并处于直线行驶位置。

4.3试验方法

4.3.1整机尺寸

使拖拉机处于水平状态(卧式发动机机架为水平或立式发动机曲轴中心线为水平)。

测定项目见A.1,参数测定见图E

纵向尺寸和横向尺寸测量是分别在平行于拖拉机纵向中心平面和驱动轮轴轴线方向上进行。高度

尺寸是指距拖拉机支撑面的垂直高度。

«>

图1手扶拖拉机整机参数测定示意图

4.3.2灌注量

测量如表A.1所列各个部件的灌注量时,用清洁容器接收各被测部件及其管路中能放出的全部液

体,然后分别测出其质量或容积。

2

GB/T6229—2007

4.3.3质量及质心坐标

拖拉机质量和质心坐标是在不带配重和带配重的两种状态下分别进行测定,测定项目见表A.10

拖拉机质心坐标用a、e、h来表示,见图la)。a为质心的纵向坐标,即质心距驱动轮轴线的水平距

离,质心在该轴线之前规定Q为正值,反之为负值。e为质心的横向坐标,即质心到拖拉机纵向中心平

面距离,顺拖拉机前进方向看,质心在该平面的左侧规定。为正值,反之为负值。h为质心的高度坐标,

即质心至刚性支承平面的垂直距离。

拖拉机质量,可以用各种称重装置直接测出,见图小)。质心坐标"和e,是根据测量结果用4.4.1

条所列公式计算出。质心坐标h,测量方法参见附录Bo

4.4试验结果及报告

4.4.1用下列公式计算拖拉机质心坐标

a)拖拉机质心纵向坐标

a=AXL(1)

m用

式中:

a拖拉机质心纵向坐标,单位为毫米(mm);

L——拖拉机水平状态时,尾轮中心(或支承点)到驱动轮轴之水平距离,支承点在驱动轮轴线之前

吋规定L为正值,反之为负值,单位为毫米(mm);

Y”——拖拉机水平状态时,尾轮(或支承点)的地面支承反力,单位为牛顿(N);尾轮或支承点均应在

拖拉机纵向中心平面内;

拖拉机使用质量,单位为千克(kg);

g——重力加速度,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2)0

b)拖拉机质心横向坐标

e=(丄十吕亠一0.(2)

乃心g丿

式中:

e拖拉机质心横向坐标,单位为毫米(mm);

丫“——拖拉机水平状态时,左侧驱动轮的地面支承反力,单位为牛顿(N);

B拖拉机轮距,单位为毫米(mm)。

)拖拉机质心高度坐标

注:计算公式随测试方法而异,附录B介绍了两种测量方法和计算公式。

4.4.2将各项测定及计算结果记入表A.1。

5动力输出轴功率(或发动机台架)试验

5.1试验仪器设备及参数测量允许误差

5.1.1试验仪器设备

主要有:测功器、油耗仪、转速计、计吋器、温度计、湿度计和气压计等。

5.1.2参数测量允许误差

参数测量允许误差为:质量±0.5%、转矩±1.0%、转速±1.0%、吋间±0.2s、油耗±1.0%、干湿

球温度士0.5C、其余温度±2.0C、大气压力±0.2kPa。

5.2试验条件

5.2.1被试拖拉机的技术状态和试验通用要求均应符合第3章的规定。试验吋要求发动机调速器操

纵手柄(油门)全开下进行。

5.2.2拖拉机应停放在水平地面上。拖拉机动力输出轴与测功器相连的传动轴,在任何方向上的歪斜

3

GB/T6229—2007

均应不大于2°。

5.2.3试验场所的环境温度应为23C±7C,大气压力应不低于96.6kPa。如受海拔高度条件限制,

不能满足对大气压力的要求时,为改善发动机工作状况,允许调整喷油泵,但应将调整情况记入报告。

5.2.4若被试拖拉机同试验室的废气排放装置相连,则该装置不应影响发动机的性能。

5.2.5整个试验期间,燃油温度应与拖拉机满负荷工作2h后时从油箱供油情况下的温度相当,并在

整个试验期间尽可能保持不变。

5.2.6安装燃油测量装置时,应使燃油压力相当于拖拉机油箱一半燃油时所具有的压力。

5.2.7各种温度的测量部位规定如下:

a)环境温度:在发动机空气滤清器同侧,风扇进气口的前方,距空气滤清器中心线1.5m远,离地

高1.2m处测量;

b)燃油温度:在喷油泵进油口处的油流中测量;

)润滑油温度:在发动机油底壳内油液深度一半处测量;

d)冷却液温度:在发动机出水口处测量(对风冷发动机,在厂方指定部位测量),蒸发式发动机

不测;

e)进气温度:在离空气滤清器进口外壁5cm,并远离发动机机体一侧测量,温度感应头应有防辐

射热装置。

5.3试验方法

5.3.1最大功率试验

发动机预热达到稳定运转工况后,对动力输出轴连续平稳加载,使其达到最大功率工况,在此工况

下连续运转2h,每隔20min测量下列各参数:转矩、转速、油耗、燃油温度、润滑油温度、冷却液温度、进

气温度、环境温度、大气压力及相对湿度等。

如果每次功率测得结果同其平均值比较,变化超过±2%,则整个试验应重做。如果重做结果仍然

超差,则应将其偏差情况记入报告中。

5.3.2全负荷变速试验

试验紧接5.3.1进行,负荷由该工况下逐级增加,以约10%的转速递减间隔,直至得出最大转矩

点。每增加一次负荷,待工况稳定后,测取一次5.3.1所列各参数。试验尽可能进行到发动机转速比最

大转矩的转速再低约15%为止。

5.3.3变负荷试验

改变负荷。使其分别达到下列工况,待每种工况稳定后连续运转20min,分别在其开始和结束时,

各测取一次5.3.1所列参数。取其平均值。

a)标定转速最大功率工况;

b)a)项转矩的85%;

)b)项转矩的75%;

d)b)项转矩的50%;

e)b)项转矩的25%;

f)空负荷[如果测功器剩余转矩大于b)项转矩的5%,则应将测功器脱开]。

5.3.4发动机台架试验

对装有符合JB/T7278所规定动力输出轴的拖拉机,进行动力输出轴功率试验,对无动力输岀轴,

或动力输出轴不能够传输发动机全部功率的拖拉机,将动力输出轴功率试验改为发动机台架试验。

试验时,将发动机曲轴直接与测功器相连,并应在发动机常规位置处装上拖拉机正常工作吋所应带

的发动机附件(如空气滤清器、消声器和水箱等),然后进行5.3.1-5.3.3所规定的各项试验。试验仪

4

GB/T6229—2007

器设备及参数测量允许误差、试验条件和测量参数与动力输出轴试验相同。

5.4试验结果及报告

5.4.1按下列公式计算试验结果(不对大气条件及其他因素进行修正)。

5.4.1.1发动机曲轴转速

心=iXnA(3)

式中:

ne发动机曲轴转速,单位为转每分(r/min);

i由发动机到动力输出轴的传动比;

"d动力输出轴转速,单位为转每分(r/min)。

5.4.1.2动力输出轴功率

(4)

_3X10"

式中:

Pd——动力输出轴功率,单位为千瓦(kW);

Td——动力输出轴转矩,单位为牛顿米(N•m)。

5.4.1.3发动机等效曲轴转矩

_rd

(5)

式中:

几——发动机等效曲轴转矩,单位为牛顿米(N•m)0

5.4.1.4小吋燃油耗量

(6)

式中:

G——发动机小时燃油耗量,单位为千克每小吋(kg/h)

t测量时间,单位为秒(s);

△G测量时间内消耗的燃油量,单位为克(g)o

5.4.1.5动力输出轴燃油消耗率

1000G

ged=——(7)

式中:

直品——动力输出轴燃油消耗率,单位为克每千瓦小吋[g/(kW•h)]o

5.4.1.6转矩储备系数

”=mnxX100(8)

T'db

式中:

“转矩储备系数,%;

Tdmax——动力输出轴最大转矩,单位为牛顿米(N•m);

Tdb——发动机标定转速吋动力输出轴转矩,单位为牛顿米(N•m)0

5.4.1.7动力输出轴变负荷平均燃油消耗率

跖=^xl00°(9)

式中:

gdP——动力输出轴变负荷平均燃油消耗率,单位为克每千瓦小吋:g/(kW•h)]

5

GB/T6229—2007

工G——5.3.3项试验所测小吋燃油耗量之和,单位为千克每小吋(kg/h);

YGPd——5.3.3项试验所测动力输出轴功率之和,单位为千瓦(kW)o

5.4.1.8每升燃油所作功

式中:

Es——每升燃油所做功,单位为千瓦小吋每升(kW•h/L);

/——温度为15C时燃油的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n?)。

5.4.2分别计算出各种工况下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以此作为试验结果记入表A.2。试验时的大气

条件等参数亦记入其中,并绘制如图2所示的动力输出轴特性曲线。

5.4.3将5.3.4项试验的测试结果算术平均值记入表A.2并绘制发动机的调速特性曲线,曲线的内

容和图2相同,所不同的是将动力输出轴功率儿、转矩九和燃油消耗率也分别换成发动机的功率匕、

转矩Te和燃油消耗率炊,图的名称换成“发动机特性曲线”。

发妙机转速Hg.,(r.'mh)

图2动力输出轴特性曲线

6操纵试验

6.1试验仪器设备和参数测量允许误差

6.1.1试验仪器设备

主要有:操纵力测量装置,钢卷尺和铅锤等。

6.1.2参数测量允许误差

应满足如下要求:距离土1.0%.操纵力±5%、轮胎气压±5%。

6.2试验条件

6.2.1被试拖拉机的技术状态和试验通用要求,均应符合第3章的有关规定。

6

GB/T6229—2007

6.2.2试验场地应是足够大的坚实、干燥、清洁的平整路面,在各个方向上的坡度均不大于3%。

6.2.3拖拉机以出厂吋的单机状态进行试验。

6.3试验方法

6.3.1测量最小转向圆半径和最小水平通过半径

手扶拖拉机以最低速度稳定行驶,将其一侧转向手柄捏至转向位置,有尾轮的将尾轮转至该侧某一

位置(以获得最小转向圆为准),等手扶拖拉机驶完一个整圆圈后就地停车,并保持转向位置不变。然后

在圆周上均布的三个直径方向上,测量最外轮辙中心所画出的圆半径Ry,并测得圆心至手扶拖拉机最

外端点的水平距离R•(见图3)。试验应分别在向左转和向右转两种状态下进行。

图3操纵试验尺寸示意图

6.3.2测量操纵力

手扶拖拉机静置不动,变速杆能顺利地挂挡吋,测量将变速杆由空挡位置平缓地移至各个工作挡位

时,在手柄中点处所需的最小操纵力,然后测量将离合器手柄分别拉至“分离”和“制动”位置时,在手柄

中点处的最小操纵力。

对有乘座尾轮的手扶拖拉机,以最低速度直线行驶,测量转向手柄平稳捏至转向位置吋手柄中点处

的切向操纵力。试验应分别在向左转和向右转两种状态下进行,对无乘座尾轮的手扶拖拉机,试验应在

9.2.5状态(但不带调节配重)下进行。

本项试验应重复进行三次,取其平均值。

6.4试验结果及报告

将各项测量结果及试验条件记入表A.3。

7坡道驻车制动试验

7.1试验仪器设备及参数测量允许误差

7.1.1试验仪器设备

主要有:角度计、轮胎气压表、钢卷尺、计吋器和试验坡道等。

7.1.2参数测量允许误差

应满足如下要求:角度±1°、吋间±1s、长度±1%、轮胎气压±5%。

7

GB/T6229—2007

7.2试验条件

7.2.1被试拖拉机的技术状态和试验通用要求均应符合第3章要求。

7.2.2试验坡道应是足够长的平直、干燥、清洁、坡度均匀、附着性能良好的混凝土或沥青路面,纵向坡

度为20%的坡道。

7.2.3拖拉机以出厂吋单机状态进行试验。驱动型手扶拖拉机,带旋耕机进行试验,其他无乘座尾轮

的手扶拖拉机应在9.2.5状态(但不带调节配重)下进行试验。

7.2.4轮胎气压为随机技术文件所规定的运输作业工况时气压。

7.3试验方法

将拖拉机驶上规定的坡道后,立即把离合器操纵手柄置于“制动”位置。发动机怠速运转。随后在

驱动轮上及其同地面的接触点处,分别画出标志。驻车5min后,测量轮胎上的标志相对于轮胎接地点

处的转角和位移。试验分别在上坡和下坡两种状态下进行。

7.4试验结果及报告

将测量结果记入表A.4中。

8噪声测量

&1试验仪器设备及参数测量允许误差

&1.1试验仪器设备

主要有:精密声级计、拉力计、负荷车、转速计、风速计、钢卷尺、温度计、气压计和五轮仪等。

&1.2参数测量允许误差

应满足如下要求:噪声级±0.5dB(A)、力士1.0%、距离士0.5%、转速土0.5%、速度士3.0%、风速

±5.0%、温度土0.5°C和大气压力±0.2l<Pa等。

&2试验条件

&2.1被试拖拉机的技术状态和试验通用要求均应符合第3章的有关规定,拖拉机应处不带配重

状态。

&2.2试验应在一个足够宁静、开阔的场地上进行,该场地可以是紧邻试验跑道至少20m范围内水

平的开阔地。

&2.3试验跑道的路面不应使充气轮胎产生过大的噪声,跑道路面应是由混凝土、沥青或类似的材料

构成。路面上不得覆盖有粉状雪、杂草、碎土及灰渣。

&2.4测量应在微风或无风的良好天气情况下进行,环境噪声和风声应比被测噪声至少低10dB(A)0

记录时,任何与被测噪声无关的外界干扰噪声均不予考虑。

&2.5对拖拉机施加牵引负荷时,负荷车(加载装置)应远离被使拖拉机,以消除对拖拉机噪声测量的

干扰。

&2.6测量动态环境噪声时,在声级计的传声器和被试拖拉机之间,不应有人或其他障碍物,观测人员

应在不影响声级计读数的地方。

&2.7每次测量前后,均要用一个频率范围为250Hz〜1000Hz,精度在±0.5dB(A)以内的发音器

来校准声级计,若前后相差大于1dB(A),则该试验无效,应重新试验。

&3试验方法

&3.1通用要求

本试验除驱动型手扶拖拉机外,均是在挂上使用说明书中规定型号的拖车呈运输机组空车状态下

进行本项试验。驱动型手扶拖拉机不做&3.2项试验。

在&3.2和&3.3项试验开始和结束吋,应对气温、风速、大气压力和背景噪声进行测量。

&3.2动态环境噪声测量

&3.2.1试验场地的布置如图4所示,在地面上标出跑道中心线CC、测区起始线AA、终止线BB和测

8

GB/T6229—2007

试中心点M,分别在M点的两侧巴和巴处安放仪器。

&3.2.2在戸、几处分别用三角架固定一个声级计,它的传声器膜片置于Pi、卩2点距地面高1.2m

处,并对准M点,传声器的轴线垂直于CC线,并同地面平行。

&3.2.3用声级计的“A”计权和“快”挡进行测量。

图4噪声测定场地布置示意图

&3.2.4试验开始前应首先确定被试拖拉机油门位置,此吋发动机转速应与动力输出轴功率(或发动

机台架)试验的5.3.3变负荷试验中e)项试验吋发动机转速的3/4相同。

&3.2.5试验时,拖拉机挂最高挡、空车以&3.2.4确定的油门位置沿跑道中心线CC匀速行驶至AA

线,当拖拉机前端抵达AA线吋,立即把油门加到最大,并保持至拖拉机前端离开EE线后,尽快将油门

减至最低位置。记录拖拉机通过测区吋声级计的最大读数和拖拉机前端抵达AA线及BB线吋发动机

转速和拖拉机的行驶速度。若拖拉机前端抵达BB线时,拖拉机行驶速度未达到最高速度,则将AA线

到达M点的距离延长1m后,重新试验。如果拖拉机前端抵达E〃线时,仍未达到最高速度,则将A4

线到达M点的距离再次延长1in,重新试验。依次类推。

试验往返各进行二次,在拖拉机噪声大的一侧连续二次测量结果的差异应不大于2dB(A),否则应重测。

8.3.3驾驶员操作位置处噪声测量

8.3.3.1测量期间,传声器膜片安放在驾驶员的头盔架上,传声器朝前水平地固定在噪声大的一侧,与

眼眉等高,距头盔架中心平面250mm±2Omm的耳旁处。

8.3.3.2用声级计的“A”计权网络和“慢”档进行测量。

8.3.3.3测量期间,调速器操纵手柄(油门)至于全开位置。在带有负荷测量吋,每次加载后,应保持一

定的时间使噪声稳定,然后进行测定,加载条件按9.3.1项试验时的规定进行。

8.3.3.4测量程序

a)拖拉机依次挂上做9.3.1项试验时所使用的挡位及其他更高挡位(对驱动型手扶拖拉机为旋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