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1175-2002 合成树脂乳液试验方法

GB/T 11175-2002 Testing methods for synthetic resin emulsions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GB/T 11175-2021 | 页数:1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1175-2002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2-05-29
实施日期
2002-12-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归口单位
全国胶粘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北京有机化工厂、上海长城精细化工厂、上海长城石化粘合剂厂、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
起草人:
杨学栋、高艳想、刘鹏凯、钱翠英、秦永铭
出版信息:
页数:13页 | 字数:24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GB/T11175-2002

前言

本标准等效采用日本工业标准JISK6828:1996《合成树脂乳液试验方法》。

1.本标准的名称由《聚乙酸乙烯醋乳液试验方法》变更为合《成树脂乳液试验方法》,适用范围包括

了聚乙酸乙烯酷乳液、聚丙烯酸醋乳液和乙酸乙烯醋一乙烯共聚乳液等合成树脂乳液。

2.本标准增加了“机械稳定性”和“粗粒子”二项试验方法,删去了“灰分”和“薄膜耐水性质”二项试

验方法

本标准附录A是提示性附录。

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GB/T11175-19890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胶粘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有机化工厂、上海长城精细化工厂、上海石化粘合剂厂、江苏黑松林粘合

剂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学栋、高艳想、刘鹏凯、钱翠英、秦永铭。

本标准于1989年首次发布,2002年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委托全国胶粘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1175-2002

合成树脂乳液试验方法代替GB/T11175-1989

Testingmethodsforsyntheticresinemulsions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合成树脂乳液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聚乙酸乙烯醋乳液、聚丙烯酸酷乳液和乙酸乙烯酷一乙烯共聚乳液等合成树脂乳液的

试验方法。

注合成树脂乳液,是指各种单体经乳液聚合而生成的制成品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2918-199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样的标准环境

GB/T8170-1987数值修约规则

GB/T8325-1987聚合物和共聚物水分散体pH值测定方法

3试验项目

本标准中规定的试验项目如下:

3.1外观

3.2不挥发物

3.3pH值

3.4粘度

3.5冻融稳定性

3.6贮存稳定性

3.7稀释稳定性

3.8机械稳定性

39粒径

3.10残存单体

3.11最低成膜温度

3.12粗粒子

4试验的一般条件

4.1试验室的温度和湿度

试验室的温度和湿度规定为GB/T2918中的标准环境2级,温度为23℃士2C;湿度为50%士

10写。将试验室温度和湿度记人试验结果。

4.2试样的状态调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2-05-29批准2002一12一01实施

GB/T11175-2002

按GB/T2918中相关规定,试样使用前在使用条件下放置时间应不少于4h,

4.3试验结果的数值整理

试验结果按GB/T8170取至各试验项目所规定的有效数字。

4.4试验的取样方法和处理方法

4.4.1批的定义

同一次制造的或者是在同一条件下制造的产品,并且在同一场所混合生成的,可以认为具有相同质

量的制品的集合。

4.4.2试验所需的样品数

4.4.2.1按批将样品编组,从每批中随机取样,将样品倒人小型容器内,使其分别代表所对应的批号。

44.2.2当一个小型容器容量小于试验所需量时,为使取样量达到试验所需量,可以增加每批取样个

数,一组容器所取之样,作为该批的代表样。

车4.2.3对于罐类大型容器,可将一个容器的内装物作为一批来取样。

44.2.4当粘合剂为多组分,在使用之前需混合时,它们分别以容器包装形成一组容器,则一组容器作

为一个容器处理。

4.4.3取样量

按4.4.2中规定的步骤在代表的容器中进行充分搅拌后,用合适的取样器按相同体积取出样品,并

将其混合。对于混合样品量,如试验对所需的样品量有技术要求时,则按相关规定执行,若无技术要求

时,样品量则不应少于1.01。在取样有困难,或者试验项目对此项忽略时,混合样品量可按交货时有关

双方之间的协议来规定。

4.4.4样品处理

将按4.4.3混合过的样品倒人为试验准备的合适容器内,

5试验方法

5.1外观

用玻璃棒将试样均匀地、薄薄地涂敷于干净的玻璃板上,随即目测检查有无粗粒子和异物。

5.2不挥发物

5.2.1仪器和设备

5.2.,.1容器:直径约50mm的铝箔皿。

5.2.1.2电烘箱:能恒温105℃士2C‘的电热鼓风干燥箱。

52.1.3玻璃干燥器:用变色硅胶作干燥剂。

52.1.4分析天平:称量范围100g以上,分度值为1mg,

5.2.2试验步骤

52.2.1用容器称取约1g试样,准确至。001g.并使之流平,对于高粘度样品,最好用水或溶剂进行

稀释。将其置于恒温105C士2'C的电烘箱中部,经干燥60min士5min后取出,放人干燥器内冷却至室

温后称量。

5.2.2.2对同一试样进行平行试验

5.2.分析结果的表述

不挥发物的质量分数按1〔)式计算,求出两次平行测定的平均值,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一W,Xl。。

协v,

式中:N一不挥发物的质量分数,%;

W,,—干燥后试样质量,9;

W—千燥前试样质量,go

GB/T11175-2002

5.3pH值

按GB/T8325的规定进行。

54粘度

5.4.1仪器和设备

5.4.1.1粘度计:旋转式粘度计。

5.4.1.2恒温水槽:能保持温度23C士。.5c,水槽深度保证传热介质的液面高于试样液面。

5.4门3试样容器:500ml烧杯,或与此形状相同的容器。

5.4.1.4温度计:分度值为0.1℃的温度计。

5.4.1.5秒表:精度为。.2s,

5.4.2试验步骤

5.4-2.1用容器取约500mL试样,注意勿混人气泡,将容器置于恒温水槽中,使试样液面低于水面。

用玻璃棒加以搅拌,使试样各部分的温度达到试验要求的温度(23C士1`C),

5.4-2.2安装防护装置和转子,按照转速和转子的组合,选择转子使测定粘度时指针正好能指在指示

刻度盘20写-100%范围内。旋转升降手柄,使粘度计平缓地下降,勿使转子粘上气泡,并使液面达到转

子液位标线。

5.4.2.3用水平调节螺丝将粘度计调节至水平位置后,确认转子置于试样容器的中心位置,设定粘度

计变速调节器的转速。

注:转速设定为10r/min或20r/mine

5.4-2.4确认试样温度达到23'C士1℃时,接通电源开关,转子开始旋转。

5.4-2.5松开夹持杆对指针的夹持,待刻度盘上指针的指示稳定后,或者从旋转开始至规定时间读数

后,精确至最小刻度的1/4,

注1:从旋转开始至规定时间中指示值不稳定,在刻度盘上徐徐变化时,通常是试样具有触变性,记录这类试样的

测定值时,应同时记人指示值的读取时间(用秒表测定从旋转开始至读数时间)。

注2在旋转中难于读取指示值时,可采用按下夹持杆将指针停住,关闭电源开关来读取指示值。

5.4.2.6使用新试样,按5.4.2.1至5.4.2.5的各项操作,进行两次以上重复试验。

5.4.3分析结果的表述

按(2)式计算粘度,保留2位有效数字;并记录粘度计型号、转子编号、转速及测定温度。

v=K}O······························……(2)

式中:I粘度,mPa·“;

K}—粘度计附加的换算系数;

0—两次测定中粘度指示值的算术平均值。

5.5冻融稳定性

将试样在一10℃下冻结后,在室温(23'C士2C)下静置,观察试样状态。如果没有凝固物,则重复进

行冻结一融化循环,直至出现凝固物,最多重复5个循环。

用试样耐冻结一融化循环的次数表示冻融稳定性。

注1本试验只单纯判定试样的状态,不对其基本物理性能和应用性能进行评价

注2:本试验方法规定试样冻结温度为一10'C,也可适用于低于一loc冻结的情况

注3本试验方法不适用于在试验条件下不发生冻结的试样.

5.5.1仪器和设备

5}5}1}1低温箱:温度可控制在一10-C1o.5'C,冷冻室容积应比试样容器有较大空间。采用一ioc以

下的冻结温度时,应使用能保持该冻结温度士。.5c的低温箱。

5.5.1.2试样容器:高70mm,内径40mm,壁厚2mm的带盖高密度聚乙烯制塑料瓶。

5.5.1.3天平:称量范围100g以上,分度值为。.5go

GB/T11175-2002

5.5.2试验步骤

5.5.2门用试样容器称取约50g试样,注意不要混人气泡,盖好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