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03/T 302-2021 晚实核桃栽培技术规程
DB1303/T 302-2021 DB1303/T 302-2021 Late-harvest Walnut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1年1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CCSB66
1303
秦皇岛市地方标准
DB1303/T302—2021
晚实核桃栽培技术规程
(报批稿)
2021-11-15发布2021-12-25实施
秦皇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303/T302—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秦皇岛市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河北省林业和草原技术推广总站、河北省卢
龙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白仲奎、于秋香、刘金哲、徐平、高兴泉、李扬、刘金利、张家齐、刘警、郭
聪聪、李义红、李杰、张晓艳。
I
DB1303/T302—2021
晚实核桃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晚实核桃的栽培地环境、苗木培育、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与修剪、花果管理、病
虫害防治、采收与采后处理。
本文件适用于秦皇岛市晚实核桃栽培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8321第8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LY/T3004.3核桃第3部分:核桃嫁接苗培育和分级标准
LY/T3004.4核桃第4部分:核桃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DB13/T1204石门核桃栽培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核桃
3.1.1
晚实核桃latefruitingwalnut
实生苗≥5a才开始开花的核桃品种类型。
注:晚实核桃实生结果较晚,但无性繁殖能提早2年结果。晚实核桃早期产量较低,但生长势强,耐旱、耐瘠薄,
生长寿命长,后期产量稳定。适宜在土壤瘠薄、肥水缺乏的地域发展。
4栽培地环境
4.1气候条件
全年日照时数≥2000h,年平均气温9℃~16℃,绝对最低气温≥-25℃,绝对最高气温≤38℃,
无霜期≥150d,≥10℃年有效积温≥3000℃,年降雨量400mm~1000mm。
4.2立地条件
1
DB1303/T302—2021
土壤质地为中壤或砂壤土的缓坡丘陵、沟谷、平地。坡度≤25º,土层厚度≥0.6m,地下水位在2m
以下,pH值7.0~8.0,土壤有机质含量≥0.6%,有排灌水条件。
5苗木培育
5.1砧木培育
5.1.1备种
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果实饱满的核桃树上采种,脱青皮,阴干备种。
5.1.2圃地选择
选择光照充足、交通便利、排水良好、有灌溉条件的肥沃壤土或沙壤土地做苗圃,忌黏重、重茬。
5.1.3整地
土壤解冻后至播种前耕翻圃地,修埂整畦。667m2用农家肥1500kg~2500kg、碳酸氢铵50kg、
磷肥100kg作底肥。
5.1.4播种
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宽窄行条播,宽行间距70cm,窄行间距30cm,株距15cm~20cm。
种子采用点播,种子两端平放,缝合线与地面垂直。覆土深度5cm~8cm,压实,覆盖地膜。
5.1.5管理
幼苗出土后破膜放苗,缺苗处补播。实生苗第2年萌芽前在距地面10cm处平茬。萌芽后,只保留
1个枝条,抹除其余萌芽、幼梢。苗木高于50cm时摘心,粗度≥0.8cm可嫁接。
5.2接穗采集
从品种采穗圃中采集当年生半木质化新梢。品种应选择适应性广、抗病性强、丰产性好、品质优良,
通过国家、省级品种审定的优良晚实核桃品种(参照附录A)。
5.3苗木嫁接
5月中旬至6月下旬,采用大方块芽接法嫁接。
5.4接后管理
及时除萌、解绑。接芽生长至3cm~5cm时,在接芽上0.5cm处剪砧。
6建园
6.1园地选择与规划
园地符合栽培地环境要求与当地用地性质规划。忌重茬。对园地的栽培区、作业房、道路、沟渠、
水电网、防护林等进行规划与设计,绘制规划图。
2
DB1303/T302—2021
6.2整地
6.2.1定植沟
a)平地:按栽植规划挖定植沟,沟宽×深=(0.8m~1.0m)×(0.8m~1.0m)、沟长依园地情况
而定,沟底混入有机肥(1.0t/667m2~2.0t/667m2),回填先填表土后填心土,灌水沉实。
b)丘陵坡地或山地:按栽植规划行距沿等高线先修成梯田或围山转,再挖定植沟,挖沟、施肥
及回填方法同上。
6.2.2定植穴
按栽植株行距挖长×宽×深不小于0.8m×0.8m×0.8m的定植穴。每穴施入20kg充分腐熟有机肥
和0.2kg复合肥,与土充分混合回填,灌水沉实。
6.3栽植
6.3.1品种和苗木
根据当地气候、立地和管理条件选择适宜品种,品种要求参照5.2。苗木选择嫁接特级或Ⅰ级苗,
苗木质量按照LY/T3004.3执行。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应花期相遇,配置比例为8∶1~10∶1。
6.3.2栽植时间
土壤解冻后至萌芽前栽植。
6.3.3栽植密度
a)纯核桃园:稀植园,株距(6m~8m)×行距(8m~12m);密植园,株距(3m~5m)×行距
(5m~7m)。
b)间作核桃园:株距(6m~8m)×行距(10m~15m)。
6.3.4栽植方法
栽植前修剪过长、受损根系,300倍50%多菌灵液对苗根消毒灭菌。按株行距栽植,埋土深度高出原
根际土痕2cm~4cm。栽植后沿行修筑1.2m~1.5m宽的营养带。灌足水。覆盖地布或地膜。
6.3.5栽后管理
栽植当年发芽前依预培养树形要求定干,剪留高度1.0m~1.5m。发芽后及时抹除砧木萌芽。1a~
2a幼树应进行树体越冬防寒保护。
6.3.6间作
选择浅根性矮秆经济作物间作。间作物与幼树主干距离≥0.6m,随树龄增加逐渐减少间作范围。
7土肥水管理
7.1土壤管理
7.1.1幼龄园
3
DB1303/T302—2021
a)间作核桃园:结合间作物管理进行除草和松土。
b)未间作核桃园:根据杂草情况,每年除草3次~4次,可采用机械翻耕除草。夏、秋两季各松
土1次,深度为10cm~20cm。
7.1.2成龄园
每年除草2次~3次。果实采收后至落叶前深翻1次,深度30cm~40cm。
7.2施肥
7.2.1施肥时间
a)基肥:果实采收后至落叶前。
b)土壤追肥:萌芽前后、果实发育期、坚果硬核期各追施1次。
c)根外追肥:果实发育期和硬核期喷施叶面肥2次~4次。
7.2.2施肥方法
a)环状施肥:沿树冠投影外缘挖环状沟,宽、深30cm~40cm,将肥料施入后封土灌水。用于
基肥或追肥。
b)穴状施肥:以树干为中心至树冠投影边缘的2/3处挖穴5个~10个,40cm见方,均施入肥
料后封土灌水。用于基肥或追肥。
c)条状施肥:在行间或株间树冠投影外缘挖两条相互平行的条状沟,宽、深40cm~50cm,沟
长与冠幅相等,施肥后覆土灌水。用于基肥或追肥。
d)辐射施肥:以树干为中心,距树干1.0m~1.5m处,沿水平根方向,向外挖4条~8条辐射
状施肥沟,沟宽40cm~50cm,沟深30cm~40cm,沟由里到外逐渐加深,沟长随树冠大小
而定,肥料均匀施入沟内。用于基肥或追肥。
e)管道施肥:在树盘内,通过滴灌或小管出流灌溉,水肥一体化,将水溶性肥料按需、定时、
均匀、定量施入。用于追肥。
f)根外施肥:叶面喷肥或树体输液。用于追肥。
7.2.3施肥量
a)基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幼树25kg/株~50kg/株,初果期树50kg/株~100kg/株,盛
果期树200kg/株~250kg/株。
b)追肥:按每平方米树冠投影面积施纯氮50g~100g、纯磷和纯钾30g~60g追肥。第1次
追肥,发芽期,以速效氮为主,追肥量应占全年追肥量50%;第2次追肥,幼果发育期,以速
效氮、磷为主,追肥量占全年追肥量30%;第3次追肥,坚果硬核期,以氮、磷、钾复合肥为
主,追肥量占全年追肥量20%。
c)根外追肥:常用肥料浓度,尿素≤0.2%,磷酸二氢钾0.2%~0.3%,硼砂0.1%~0.3%。氨基酸
类叶面肥宜600倍~800倍液。
7.3灌水与排水
7.3.1灌水
4
DB1303/T302—2021
a)灌水时间和灌水次数:春季萌芽期、果实发育期、施肥后、封冻前及土壤干旱时,灌水4次~
6次。
b)灌水方法:滴灌、小管出流灌溉、树盘灌溉、沟灌等。
c)灌水水质:按照GB5084执行。
7.3.2排水
低洼园地,应修筑排水沟渠,防止涝灾。
8整形与修剪
8.1树形与结构
8.1.1主干疏层形
干高l.0m~1.5m,主枝6个~7个,树高4.5m~6.0m。主枝2层~3层,1、2层间距l.0m~1.5m,
2、3层间距0.6m~1.0m。第1层主枝3个~4个,层内枝距0.3m;第2层主枝2个,层内枝距0.2m;第3
层主枝1个。树冠下大上小呈塔形。
8.1.2自然圆头形
干高1.0m~1.2m,主枝5个~7个,树高3.5m~5.0m。主枝不分层,主枝间距0.4m~1.0m,越
往上部间距越小,树冠呈半圆头形。
8.1.3延迟开心形
干高1.0m~1.2m,主枝3个~5个,树高3.5m~4.5m。主枝不分层,每主枝上留侧枝2个~3个,
构成2层~3层叶幕层,中心干延迟开心,树冠呈碗形。
8.1.4纺锤形
干高1.1m~1.5m,骨干枝8个~12个,树高5.0m~6.0m。骨干枝错落着生于主干上,开张角度
80°~100°,下层骨干枝略大于上层骨干枝,树冠中大上下小,呈纺锤形。
8.2树形培养
按照树形结构,参照LY/T3004.4执行。
8.3修剪
8.3.1时间
a)冬季修剪:秋季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11月下旬至3月上旬。
b)夏季修剪:萌芽后至秋季落叶前,4月中旬至9月下旬。
8.3.2方法
a)按时间修剪:冬季修剪进行疏枝、短截、回缩等。夏季修剪进行摘心、拉枝、刻芽等。
5
DB1303/T302—2021
b)按枝类修剪:结果母枝,一般不短剪,过多时可适当疏去部分细弱枝。延长枝,可在壮芽处
进行短截。徒长枝,没有空间的从基部剪去,有空间的回缩培养成结果枝组。下垂枝,在分
杈处回缩,逐年去除。
c)按树龄修剪:幼树期、初结果树、盛果期树、衰老树的修剪,参照LY/T3004.4执行。
9花果管理
9.1保花保果
9.1.1适用条件
花期寒潮、连续阴雨、病虫危害、小年等导致花果量不足。
9.1.2人工授粉
采集刚开始散粉的授粉树雄花序,摊放在硫酸纸上,放在干燥室内晾干或采用电热毯加温收集花粉。
花粉置密封容器4℃干燥保存。待约50%雌花柱头呈倒“八”字形,柱头表面分泌大量黏液时人工授粉。
9.1.3防落果
花期喷施0.1%硼砂,坐果期喷0.5%尿素、0.3%磷酸二氢钾2次~3次。
9.2疏花疏果
9.2.1适用条件
雄花量大、坐果多、果个小、大年等导致花果量过剩。
9.2.2疏雄
a)疏雄时间:雄花芽休眠期到膨大期。
b)疏雄方法:人工掰除、机械或药剂疏雄。
c)疏雄数量:雄花芽数量与雌花芽的比例达到30∶1~60∶1,保留顶部及外围枝条上15%~20%
的雄花。栽植分散和雄花芽较少的植株,可适当少疏或不疏。
9.2.3疏果
a)疏果时间:生理落果后,雌花受精后20d~30d,子房发育到1cm~1.5cm时为宜。
b)疏果方法:人工掰除。
c)疏果数量:lm2树冠投影面积保留60个~100个幼果。新栽幼树2年内应疏除全部幼果。
10病虫害防治
10.1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采用植物检疫、生态调控、农业防控、物理防控、化学防治等综合方法防治。
10.2主要病虫害
6
DB1303/T302—2021
10.2.1主要病害
细菌性黑斑病、炭疽病、腐烂病、枝枯病、白粉病、根腐病等。病害的症状、发生规律参照附录B。
10.2.2主要害虫
核桃举肢蛾、云斑天牛、刺蛾、草履蚧、木橑尺蠖、核桃小吉丁虫等。害虫的危害特点、发生规律
参照附录C。
10.3防治方法
参照附录B、附录C。
11采收与采后处理
11.1采收时期
9月中上旬,青果皮由绿变黄,1/3自然开裂时采收,避免掠早采青。
11.2采收方法
人工采收或机械采收。人工脱青皮或机械脱青皮。清水漂洗,避免药物漂白。自然晾晒或采用烘干
设备40℃~50℃温度下烘干。
11.3采后处理
参照LY/T3004.6执行。
7
DB1303/T302—2021
附录A
(资料性)
晚实核桃主栽品种表
品种品种特性适宜栽植地区
树势中庸,树姿开张,分枝力中等。雌先型。果实中等大小,坚果长圆适宜华北核桃适生
形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15/T 350-2000 羊狂蝇蛆病防制技术规程 2000-11-20
- DB65/ 592-2000 桃苗木 2000-10-26
- DB43/T 151-2000 日本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及其杀虫剂(J-DSCPV)的质量、生产、使用技术规程 2000-10-12
- DB15/T 351-2000 牛羊肝片形吸虫病防制技术规程 2000-11-20
- DB65/ 593-2000 石榴苗木 2000-10-26
- DB65/ 594-2000 无花果苗木 2000-10-26
- DB65/ 591-2000 杏苗木 2000-10-26
- DB43/ 150-2000 棉胎 2000-10-12
- DB52/T 429-2000 贵州省机关档案管理工作标准 2000-11-01
- DB32/T 420-2000 泰兴花生果 200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