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800-2014 油茶园艺化栽培技术规程
DB36/T 800-2014 Oil Camellia Horticultural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4年10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40
B66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800—2014
油茶园艺化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ofGardeningCultivationinCamelliaolifera
文稿版次选择
2014-10-14发布2014-12-01实施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6/T800—2014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指标..............................................................................1
5营造技术..........................................................................2
6抚育管理..........................................................................4
7果实采收..........................................................................5
附录A(资料性附录)主要油茶无性系及栽培区域........................................7
附录B(资料性附录)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9
I
DB36/T800—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西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露、吴南生、胡冬南、郭晓敏、徐林初、龚春、雷小林。
II
DB36/T800—2014
油茶园艺化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普通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园艺化栽培的立地、种苗、营造技术、抚育管理、
果实采收。
本标准适用于江西省油茶林营建与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LY/T1328油茶栽培技术规程
DB36/T754油茶树整形修剪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油茶园艺化栽培
从油茶园区选址、园区规划、良种选择、造林技术、施肥技术、整形修剪技术、水分管理技术、病
虫害防治技术和采收技术等方面开展园艺化管理的技术。
4指标
4.1产量
4.1.1幼林产量
始果期头两年平均产茶油45kg/hm2,3年~5年期产茶油180kg/hm2以上。验收面积不少于2hm2。
4.1.2成林产量
第五年盛果期后,4年连续测产,平均年产油量600kg/hm2。验收面积不少于2hm2。
4.2质量
鲜出籽率(采摘当天测定)40℅以上,干出籽率26℅以上,种仁含油率45℅以上。
4.3环境标准
1
DB36/T800—2014
4.3.1农药肥料
不使用国家有关规定禁止使用的农药和肥料。
4.3.2周边环境
油茶种植区与其他农业区之间有100m~200m的天然或人工屏障,林地周边没有污染企业,水、
土、空气没有污染。
5营造技术
5.1造林地的选择
5.1.1土壤
沙壤土、壤土至粘土,赤红壤、红壤、红黄壤等,土层厚度80cm以上、pH值4.5~6.5。
5.1.2坡向和坡度
阳坡或半阳坡,最大坡度应不超过25o。
5.1.3海拔高度
海拔高度500m以下,相对高度200m以下。
5.2适宜无性系
经国家或省林木良种(用全称)审(认)定的赣无系列、长林系列、赣州油系列及引种成功的无性
系等(见附录A)。
5.3苗木
5.3.1嫁接苗
采用1年生(苗高15cm以上)或2年生(苗高35cm以上)裸根苗,提倡用容器苗。
5.3.2苗木质量
应符合LY/T1328的规定。
5.4检疫
苗木出圃前应进行严格检疫。
5.5整地
5.5.1规划设计
造林前开展林地本地调查,对道路、通电、排水和灌溉等基础设施进行规划。道路系统中主干道最
好硬化,保证能够通行大型汽车。
灌溉系统应采用滴灌或渗灌,也可采用明渠饮水入林,干渠应当硬化。
排水系统应在林内挖掘地表明沟,按自然坡度设置,坡度较大时应修成阶梯式,总排水沟应与水库
或蓄水池相连。条件允许时也可采用暗沟排水,暗沟可采用塑料管、混凝土管或陶瓷管。
2
DB36/T800—2014
施肥系统应结合施肥(追肥)与喷药进行设计,主要包括水池、动力、管道、接口等。水池可用砖、
水泥等制成,不能漏水,用于配制肥液或药液,配好的液体由泵通过管道输送到小区内,管道可用塑料
管。
5.5.2清山
将造林地的杂草、杂树、灌木和树蔸等清理干净。
5.5.3整地方式
5.5.3.1全垦
适用于15º以下的坡地。整地时顺坡由下而上挖垦,并将土块翻转使草根向上。挖垦深度30cm左右。
挖垦后按70cm×70cm×60cm规格开穴。全垦后可沿水平等高线每隔4~5行开挖一条30cm深的拦
水沟。适当保留山顶和山脚部位的植被。
5.5.3.2带状整地
适合于坡度15º以上的坡地。按造林时行距,沿等高线挖带,带宽随坡度和造林行距而定。每条挖
垦带下方保留1m宽的非垦带,并将垦带内挖出的草根树桩散堆于非垦带上,用以拦蓄水土。
5.5.3.3块状整地
要整成平台。坡度较陡、坡面破碎的山坡以及“四旁”植树均可采用。先拉线定点,然后将1m见
方地块内的树根、草根清理干净,再按规格挖穴,表土和心土分别堆放,先以表土填穴,最后以心土覆
盖穴面。
5.8施基肥
挖穴后,每穴施厩肥等有机肥5kg~10kg,磷肥0.5kg,或符合国家标准的生物有机肥1kg~2kg。
基肥在造林前1个月施入,施后立即覆盖10cm碎土,防止肥分散失。
5.9造林密度
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确定栽植密度,行距应大于3.5m,如间种时行距应大于4m,株距一般为2.5m。
5.10品种(无性系)数量
每片林内至少要栽植可配性强的4~5个优良无性系。成熟期相近、花期相遇、树冠高低及冠幅不同
的无性系配合栽植。主要油茶无性系及栽培区域方法见附录A。
5.11栽植
5.11.1裸根苗栽植
起运苗木应减少苗木特别是根系损伤,宜随起随栽。短暂放置时应进行假植处理,防止苗木根系遭
受风吹或日晒。
栽植以当年11月至翌年3月无风阴雨天最好,不可在大风晴天起苗栽植。
3
DB36/T800—2014
栽植时适当剪去过长的主根,用泥浆蘸根栽植。栽植时扶正苗木,根系舒展,深浅适中,根土紧密
接触,确保苗正、根舒、压实、盖松土。定植后浇透定根水。
5.11.2容器苗栽植
将容器苗放入定植穴中央,再向容器苗四周填入表土,轻轻压实,避免挤伤幼嫩根系,再用稻草覆
盖苗木周围,防止高温灼伤。
5.11.3质量要求
裸根苗造林当年成活率达到90%以上,容器苗造林当年成活率达到95%以上。
6抚育管理
6.1除草松土
栽植后2年~4年内每年进行除草松土2次,第一次在5月~6月,第二次在9月~10月。
松土深度5cm~10cm。栽植当年宜浅,以后逐年加深。树兜边宜浅,向外渐深;壤土宜浅,粘土宜
深。依据造林整地方式可分别选用全抚、带抚或穴抚等方式。
6.2间种
幼林可适当间种作物,宜矮杆豆科植物等,如花生、黄豆等。忌高杆藤本植物。间种物离树蔸距离
50cm以上。
6.3施肥
6.3.1施肥量
幼林每年施肥2次,应以有机肥为主,可结合幼林抚育进行。冬季施有机肥,一般每株施10kg~15
kg,或符合国家标准的有机肥1kg~2kg。春梢萌动前每株施复合肥0.3kg,随着林龄增大,施肥量逐
年增加。
6.3.2方法
有撒施、环状沟施和放射状沟施等。撒施是将肥料均匀地撒布在树冠周围,结合中耕翻入土中;环
状沟施,即在树冠外沿挖宽深各20cm~30cm的圆形或半圆形沟施入;放射状沟施,即沿树冠中轴开放
射状沟施入。幼林前3年每年4月~5月还可喷施0.1%~0.5%的磷酸二氢钾、尿素、碳铵等速效肥。
6.4补植
缺苗穴要在造林季节用同品种同龄苗补植。
6.5整形修剪
按DB36/T754执行。
6.6灌溉
灌溉用水应清洁无毒,符合GB5084要求。
4
DB36/T800—2014
当田间含水量下降到最大持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HJ/T 326-2006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袋式除尘器用覆膜滤料 2006-11-23
- HJ/T 325-2006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袋式除尘器 滤袋框架 2006-11-23
- HJ/T 327-2006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袋式除尘器 滤袋 2006-11-23
- HJ/T 319-2006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花岗石类湿式烟气脱硫除尘装置 2006-11-23
- HJ/T 323-2006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电除雾器 2006-11-23
- HJ/T 324-2006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袋式除尘器用滤料 2006-11-23
- HJ/T 321-2006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电除尘器低压控制电源 2006-11-23
- HJ/T 320-2006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电除尘器高压整流电源 2006-11-23
- HJ/T 322-2006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电除尘器 2006-11-23
- HJ/T 318-2006 清洁生产标准 钢铁行业(中厚板轧钢) 2007-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