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877-2017 专利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DB34/T 2877-2017 Patent Quality Evalu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2877-2017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7-06-30
实施日期
2017-07-30
发布单位/组织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安徽省知识产权局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专利质量评价技术规范的术语和定义、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专利质量评价 指标体系、专利质量评价方法以及专利质量评价目的及应用。 本标准适用于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价值评估、技术评价、法律效力评鉴。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合肥汇众知识产权管理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 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肥市知识产权局、安徽省银行业协会、安徽省信用担保协会、安徽上市公司 协会、安徽省证券期货业协会、安徽省知
起草人:
郑舫挺、胡昊、汪蕙、王兵、应勇、吴燎原、江海河、刘小成、万全、吕康、 袁宏生、钟自木、曹辰、朱世贾、邓国庆、张彤、周逸辛、吴胜华、王从东、王军、肖新国、朱恒毅、 刘海涵、李启胜、窦剑、吴晓红、郭铭铭、
出版信息: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

03.140

A00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2877—2017

专利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ofqualityevaluationforpatent

文稿版次选择

2017-06-30发布2017-07-30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2877—2017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提出单位:合肥汇众知识产权管理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

本标准归口单位:安徽省知识产权局。

本标准起草单位:合肥汇众知识产权管理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

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肥市知识产权局、安徽省银行业协会、安徽省信用担保协会、安徽上市公司

协会、安徽省证券期货业协会、安徽省知识产权研究会、安徽省律师协会、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合肥学院、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阳光电源股份有限

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舫挺、胡昊、汪蕙、王兵、应勇、吴燎原、江海河、刘小成、万全、吕康、

袁宏生、钟自木、曹辰、朱世贾、邓国庆、张彤、周逸辛、吴胜华、王从东、王军、肖新国、朱恒毅、

刘海涵、李启胜、窦剑、吴晓红、郭铭铭、沈豫浙、赵冠艳、李永杰、姚丹。

I

DB34/T2877—2017

我省的专利授权量逐年增加,虽然专利的数量可观,但高质量的专利占比不高,而低质量的专利会

阻碍创新并引发其他诸多问题。专利质量评价缺乏标准化规范,省内各相关部门的专利质量评价规范和

方法各不相同,导致各方利益难以协调。为了我省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对专利质量

进行合理的定义和科学的评价。

II

DB34/T2877—2017

专利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专利质量评价技术规范的术语和定义、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专利质量评价

指标体系、专利质量评价方法以及专利质量评价目的及应用。

本标准适用于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价值评估、技术评价、法律效力评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21374知识产权文献与信息基本词汇

GB/T31041品牌价值质量评价要求

GB/T31043品牌价值技术创新评价要求

ZC0005专利公共统计数据项

ZC0009中国专利文献著录项目

3术语和定义

GB/T19000、GB/T21374、GB/T31041、GB/T31043、ZC0005和ZC0009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

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专利质量patentquality

专利对于使用者在法律、技术和经济方面形成影响的作用和效力。

3.2

技术领域technicalfield

专利的主分类号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IPC技术对照表》中对应划分的技术领域。

4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

4.1系统性原则。应从法律、技术、经济角度分别设立专利质量评价指标,并根据实际的评价目的选

择相应的评价指标,各指标之间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共同构成具有内在结构的评价体系整体。

4.2科学合理性原则。评价指标的设立应与专利质量间存在科学的关系,真实体现专利质量与评价指

标之间的必然联系,评价指标的设置、获取、取舍能够突出评价目的。

1

DB34/T2877—2017

4.3客观性原则。评价指标应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地反映待评专利质量的状况和水平,避免主观臆断

和随意性。

4.4适应性原则。评价指标的设立应满足实际评价需求,保证专利质量与专利类型、技术领域、评价

目的等实际情况相适应。

4.5可操作和可量化原则。评价指标应简单明了、便于收集和处理,指标的获取方法必须一致统一,

应在总体范围内具有一致性。

4.6动态时效性原则。评价指标应根据评价时间基准不断调整,即时反映专利质量的实际情况。

5专利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5.1专利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要求

专利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由基础指标和附加指标构成。

基础指标应能够反映专利的权利要求布局设置水平、专利的保护范围、技术适用范围、确权滞后情

况和技术方案描述的详尽全面程度,其对应的指标名称为:

a)权项布局度、主权范围度、技术综合度、确权滞后度、详尽全面度;

b)根据实际评价目的,附加指标应能够从技术原创性水平、技术基础程度、经济效益水平、重要

程度和运用程度等至少其中一个方面反映专利的法律保护水平、技术水平和经济水平,其对应

的指标名称为:

技术原创度、技术被引度、专利族大小、专利维持度、专利应用度。

5.2专利质量评价的基本原则

专利质量评价应根据专利类型、专利技术所属的技术领域分别进行评价,专利技术所属的技术领域

的分类划分如附录A中表A.1所示。

6专利质量评价方法

6.1专利质量评价模型

根据实际评价目的,从法律、技术、经济方面,按公式(1)进行专利质量评价:

n

....................................(1)

QQiWi

i1

式中:

Q——专利质量评价得分;

Qi——第i个专利质量评价指标得分;

Wi——第i个专利质量评价指标的权重。

6.2专利质量评价指标的权重赋值方法

在进行专利质量评价时,应考虑专利评价的实际目的和意义,根据评价指标对于专利质量评价的重

要程度,赋予相应的权重。

2

DB34/T2877—2017

使用的赋值方法有: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熵值法等。

评价前应结合实际目的选择适应的方法进行权重赋值。

6.3专利质量评价指标的获取方法

指标的获取可采用对比法,判断每项指标在同类型、同技术领域、同评价基准日前提下所处的水平,

给予相应的评价结果。

具体专利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成、每项指标的获取方法和分值分配,如附录B中表B.1~表B.12所

示。

在实际评价中宜根据具体情况增减指标。

7专利质量评价目的及应用

专利质量评价结果可用于各种目的,其选取的指标有所不同:

——专利质量评价结果用于事前专利价值评估,应至少选取基础指标和反映专利技术的基础性、原

创性、重要性的附加指标,根据实际调整上述指标的权重赋值。

——专利质量评价结果用于事后专利价值评估,应至少选取基础指标和反映专利技术的基础性、原

创性、运用程度的附加指标,根据实际调整上述指标的权重赋值。

——专利质量评价结果用于专利技术评价,应至少选取基础指标和反映专利技术的基础性、原创性

的附加指标,根据实际调整上述指标的权重赋值。

——专利质量评价结果用于专利法律效力评鉴,应至少选取基础指标和反映专利技术的运用程度的

附加指标,根据实际调整上述指标的权重赋值。

——专利质量的评价结果用于宏观区域统计评价,应至少选取基础指标,在获得指定专利的平均专

利质量水平后,根据实际,结合专利结案授权率、技术扩散指数、专利h指数、即时影响指数、

技术强度、高被引专利数量、非专利引文率等宏观指标进行统计评价。

3

DB34/T2877—2017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技术领域分类划分

技术领域分类划分应符合WIPO颁布的《IPC技术对照表》(地址:

/export/sites/www/ipstats/en/statistics/patents/xls/ipc_technology.xls

),最近更新版本为2016年2月版,分类如表A.1所示。

表A.1IPC技术对照表

领域序号技术领域名称技术分类名称IPC分类号

F21H%、F21K%、F21L%、F21S%、F21V%、F21W%、F21Y%、

H01B%、H01C%、H01F%、H01G%、H01H%、H01J%、H01K%、

1电机/电气/电力设备电气工程H01M%、H01R%、H01T%、H02B%、H02G%、H02H%、H02J%、

H02K%、H02M%、H02N%、H02P%、H02S%、H05B%、H05C%、

H05F%、H99Z%

G09F%、G09G%、G11B%、H04N3%、H04N5%、H04N7%、

2视听技术电气工程H04N9%、H04N11%、H04N13%、H04N15%、H04N17%、

H04N19%、H04N101%、H04R%、H04S%、H05K%

G08C%、H01P%、H01Q%、H04B%、H04H%、H04J%、H04K%、

3通信技术电气工程

H04M%、H04N1%、H04Q%

4数字通信技术电气工程H04L%、H04N21%、H04W%

H03B%、H03C%、H03D%、H03F%、H03G%、H03H%、H03J%、

5基本电子电路电气工程

H03K%、H03L%、H03M%

G06C%、G06D%、G06E%、G06F%、G06G%、G06J%、G06K%、

6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

G06M%、G06N%、G06T%、G10L%、G11C%

7IT信息管理电气工程G06Q%

8半导体技术电气工程H01L%

G02B%、G02C%、G02F%、G03B%、G03C%、G03D%、G03F%、

9光学技术仪器设备

G03G%、G03H%、H01S%

G01B%、G01C%、G01D%、G01F%、G01G%、G01H%、G01J%、

G01K%、G01L%、G01M%、G01N1%、G01N3%、G01N5%、

G01N7%、G01N9%、G01N11%、G01N13%、G01N15%、

G01N17%、G01N19%、G01N21%、G01N22%、G01N23%、

10测量技术仪器设备

G01N24%、G01N25%、G01N27%、G01N29%、G01N30%、

G01N31%、G01N35%、G01N37%、G01P%、G01Q%、G01R%、

G01S%、G01V%、G01W%、G04B%、G04C%、G04D%、G04F%、

G04G%、G04R%、G12B%、G99Z%

11生物物质分析技术仪器设备G01N33%

G05B%、G05D%、G05F%、G07B%、G07C%、G07D%、G07F%、

12控制技术仪器设备

G07G%、G08B%、G08G%、G09B%、G09C%、G09D%

4

DB34/T2877—2017

表A.1(续)

领域序号技术领域名称技术分类名称IPC分类号

A61B%、A61C%、A61D%、A61F%、A61G%、A61H%、A61J%、

13医疗技术仪器设备

A61L%、A61M%、A61N%、H05G%

A61K8%、A61Q%、C07B%、C07C%、C07D%、C07F%、

14有机化学化学

C07H%、C07J%、C40B%

C07G%、C07K%、C12M%、C12N%、C12P%、C12Q%、C12R%、

15生物技术化学

C12S%

A61K6%、A61K9%、A61K31%、A61K33%、A61K35%、

A61K36%、A61K38%、A61K39%、A61K41%、A61K45%、

16制药化学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