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1956.3-2015 农林用窄轮距轮式拖拉机防护装置强度 试验方法和验收条件 第3部分:后置式静态试验方法
GB/T 21956.3-2015 Protective structure strength on narrow-track wheeled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tractors—Testing method and acceptance condition—Part 3:Static testing method of rear mounted ROP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8年06月
-
2015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洛阳西苑车辆与动力检验所有限公司、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郭志强、王风雨、锁永永、张腾、胡晓华
- 出版信息:
- 页数:24页 | 字数:36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65.060.10
T6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彖标准
GB/T21956.3—2015
代替GB/T21956.3—2008
农林用窄轮距轮式拖拉机防护装置强度
试验方法和验收条件第3部分:
后置式静态试验方法
Protectivestructurestrengthonnarrow-trackwheeledagriculturaland
forestrytractors—Testingmethodandacceptancecondition—Part3:Static
testingmethodofrearmountedROPS
(OECDcode7:2012>OECDstandardcodefortheofficialtestingofrear
mountedroll-overprotectivestructuresonnarrow-trackwheeled
agriculturalandforestrytractors?MOD)
2015-12-10发布2016-07-01实施
GB/T21956.3—2015
■ir■■i
刖吕
GB/T21956《农林用窄轮距轮式拖拉机防护装置强度试验方法和验收条件》分为4个部分:
第1部分:前置式静态试验方法;
——第2部分:前置式动态试验方法;
——第3部分:后置式静态试验方法;
——第4部分:后置式动态试验方法。
本部分为GB/T21956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21956.3—2008《农林窄轮距轮式拖拉机防护装置强度试验方法和验收条件
第3部分:后置式静态试验方法》。
本部分与GB/T21956.3—2008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将拖拉机空载质量600kg~3000kg调整为拖拉机不带配重质量400kg〜3500kg,增加了
“对于所有拖拉机,质量比不超过1.75。”(见第1章,2008年版第1章);
——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GB/T6960.1—2008(见第2章,2008年版第2章);
——调整了部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2008年版第3章);
——符号中增加了“s”和“s”(见第5章,2008年版第5章);
——调整了水平侧向加载试验装置的示例图[见图1b),2008年版图1b)];
——增加了加载过程中载荷方向及速度的要求(见6.5);
——调整了侧加载的加载点(见7.6);
——调整了容身区的内容(见第8章,2008年版第8章);
——调整了试验报告样本中尺寸的内容(见A.2.5,2008年版A.2.5);
——删除了附录A中“较小改动的证明”的内容。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OECDcode7:2012《窄轮距农业和林业轮式拖拉机后置式翻车
防护装置强度试验方法》(英文版)中的静态试验部分。
本部分与OECDcode7:2012的技术性差异为:
——增加了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
——部分名词和术语引用GB/T6960.1—2007和GB/T6960.7—2007;
——删除了OECDcode7:2012行政报告扩展部分;
——删除了OECDcode7:2012中附录I“依据座椅参考点确定容身区”部分;
——删除了OECDcode7:2012中附录II关于动态试验部分内容;
——删除了OECDcode7:2012中驾驶员座椅安全带固定点试验内容。
为便于使用,本部分还对OECDcode7:2012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修改了标准名称;
——增加了单位换算的内容。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拖拉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40)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洛阳西苑车辆与动力检验所有限公司、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郭志强、王风雨、锁永永、张腾、胡晓华。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21956.3—2008o
T
GB/T21956.3—2015
农林用窄轮距轮式拖拉机防护装置强度
试验方法和验收条件第3部分:
后置式静态试验方法
1范围
GB/T21956的本部分规定了农业、林业窄轮距轮式拖拉机后置式防护装置强度的静态试验方法
和验收条件。
本部分适用于具有两轴的充气轮胎拖拉机,其前轴和后轴最低点的离地间隙不大于600mm;对前
轮或后轮装有最大尺寸轮胎的,无论轮距是固定的或可调的,拖拉机最小轮距均不大于1150mm;拖拉
机不带配重质量(包括防护装置和生产厂家提供的最大轮胎)大于400kg,如为双向行驶拖拉机则同时
小于3500kg,最大使用质量不超过5250kg0对于所有拖拉机,质量比不超过1.75。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00碳素结构钢
GB/T6236农林拖拉机和机械驾驶座标志点
GB/T6960.1—2007拖拉机术语第1部分:整机
GB/T6960.7—2007拖拉机术语第7部分:驾驶室、驾驶座和覆盖件
3术语和定义
GB/T6960.1—2007和GB/T6960.7—200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车轮中心面medianplaneofthewheel
距轮網两个外边圆周平面等距的平面。
3.2
轮距track
通过车轮轴线的垂直平面同车轮中心面的交线在支承平面上交于一点,如果A点和3点是拖拉
机同一轴上两个车轮如此定义的两点,则对单排轮轮距就是A点与3点之间的距离。对双排轮,轮距
是指两对车轮中心面之间的距离。
注:此定义对前后轮均适用。
3.3
拖拉机中心面medianplaneofthetractor
将拖拉机后轴A点和E点调至最外端的极限位置(它给岀轮距最大值),与AB线中点处正交的
垂直平面。
1
GB/T21956.3—2015
3.4
轴距wheelbase
通过前、后轮轮距人B的两条直线,分别作两个垂直平面,这两个平面间的距离。
3.5
不带配重质量unballastedmass
拖拉机不带配重时的质量。拖拉机处于使用状态,燃油箱、管路和散热器均应充满,且有正常使用
所要求的行走装置或前驱动轮的附加部件均应包括在内。但驾驶员的质量不包括在内。
注:如为装充气轮胎的拖拉机,轮胎内应无液体配重。
3.6
最大使用质量maximumoperationmass
厂家声明的技术上最大许可和拖拉机标识板上或拖拉机使用手册标识的拖拉机最大质量。
3.7
质量比massratio
最大使用质量与参考质量的比值。
3.8
参考质量referencemass
生产厂家选取的由于计算试验时输入能量和压垮载荷的质量。
注:参考质量不小于不带配重的拖拉机质量。
4测量单位和允许误差
线性尺寸:±3mm;
以下尺寸除外:
轮胎变形量:±1mm;
——水平加载时防护装置的变形量:±1mm0
质量:±1%;
载荷:±2%;
角度:±2°。
5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a座椅水平调节的一半,单位为毫米(mm)。
uv座椅垂直调节的一半,单位为毫米(mm)o
F静载力,单位为牛顿(N)。
B拖拉机最小外廓宽度,单位为毫米(mm)o
防护装置最大外廓宽度,单位为毫米(mm)o
D防护装置在加载点沿加载方向的变形量,单位为毫米(mm)。
D'达到理论能量时防护装置的变形量,单位为毫米(mm)o
E,卸载后加载点处吸收的应变能。F-D线下面的面积,单位为焦耳(J)。
E,吸收的应变能。F-D曲线下面的面积,单位为焦耳(J)。
El发生开裂和撕裂后附加试验所吸收的应变能。F-D曲线下的面积,单位为焦耳(J)。
卸载后进行过载试验吸收的应变能。F-D曲线下的面积,单位为焦耳(J)。
2
GB/T21956.3—2015
En纵向加载时所吸收的输入能量,单位为焦耳(J)。
E"侧向加载时所吸收的输入能量,单位为焦耳(J)。
F'理论能量所需加载力,对应于,单位为牛顿(N)。
F-D力-变形量曲线图。
F”仆加载时出现的最大静载力,不包括过载试验,单位为牛顿(N)。
Fv垂直压垮力,单位为牛顿(N)。
I拖拉机绕后轴中心线的参考惯性矩,与后轴的质量无关,单位为千克平方米(kg-m2)0
L拖拉机参考轴距,单位为毫米(mm)。
Mt拖拉机进行强度试验时的参考质量,单位为千克(kg)。
6拖拉机和防护装置的试验准备
6.1按GB/T6236确定驾驶座标志点的位置。
6.2防护装置要符合批量生产的技术规范,并按生产厂家的方法固定于配套的拖拉机上。
6.3拖拉机(或被试装置)应装上可能影响防护装置强度或强度试验必需的所有批量生产的零部件。
可能侵入容身区的零部件也应安装到拖拉机〔或被试装置)上,以便检查这些零部件是否满足第9章的
验收条件。
6.4强度试验时,应拆下所有装饰件和可拆卸的非结构件。
6.5水平加载试验装置要求如下:
a)将拖拉机底盘架空并牢固的固定于地面上(见图l)o
b)使载荷沿其垂直方向均布施加的梁:长为250mm〜700mm且为50mm的倍数,梁与防护装
置接触的棱角半径不大于50mm0梁垂直面的尺寸为150mmo如果与加载梁接触的防护装
置,其法线与加载载荷方向不平行,则要填充空隙以便沿加载梁均布施加载荷。
c)万向连接机构要确保加载设备不妨碍防护装置转动或沿加载方向以外的方向上移动。
d)要有测量防护装置受力点在载荷方向上相对于拖拉机底盘变形的设备;要连续记录测量以确
保精度;测量设备要固定以便记录载荷和变形。
e)载荷方向(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偏差)
——试验开始时,水平方向±2°;
——试验过程中,加载时水平方向上10°和下20°。偏差要保持到最小。
f)加载位移速度要尽可能慢,低于5mm/s,这样就认为是静态加载。
3
GB/T21956.3—2015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46/T 157-2009 三亚市步行购物街区管理与服务规范 2009-07-27
- DB46/T 158-2009 海南省露天综合游乐场(园)管理与服务导则 2009-07-27
- DB46/T 166-2009 嫁接西瓜生产技术规程 2009-08-06
- DB63/T 820-2009 垂穗披碱草栽培技术规程 2009-07-31
- DB62/T 1821-2009 无公害水产品 三倍体虹鳟 2009-08-07
- DB46/T 159-2009 海南省特色集市管理与服务导则 2009-07-27
- DB37/T 1295-2009 苹果黄蚜测报技术规范 2009-07-15
- DB46/T 160-2009 海南省特色节庆活动组织与管理导则 2009-07-27
- DB37/T 1294-2009 苹果黑星病疫情监测技术规程 2009-07-15
- DB62/T 1823-2009 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地面调查技术规范 2009-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