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2594-2014 良好农业规范 出口金针菇操作指南
DB37/T 2594-2014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GAP) Export Oyster Mushroom Operation Guide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4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05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2594—2014
良好农业规范出口金针菇操作指南
GoodAgriculturalPracticeOnExportEnokimushroom
2014-09-05发布2014-10-05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2594—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化技术委员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莱芜市植物保护站、莱州市植物保护站、滨州市植物保护
站、临沂市植物保护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嵇俭、吕华、张路生、于晓庆、原国辉、宋姝娥、段陈波、邹明江。
1
DB37/T2594—2014
良好农业规范出口金针菇操作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出口金针菇产地环境条件要求和和各生产环节的监控管理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出口金针菇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9688食用包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品卫生标准
NY/T393绿色食品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5099无公害食品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5358无公害食品品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菌丝hypha
丝状真菌的结构单元,由管状细胞组成,有隔或无隔,是菌丝体的构成单元。
3.2
子实体fruitbody
产生孢子的真菌组织器官。如子囊果、担子果。食用菌中供食用的菇体和和耳片都是子实体。
3.3
杂菌Weedmould
在培养某一食用菌时,污染的其他微生物。
3.4
消毒disinfection
采用物理或化化学方法消除培养基物中培养物以外的其他微生物的方法。
3.5
1
DB37/T2594—2014
农药残留pesticideresidue
指使用农药后,在农产品品及环境中农药活性成分及其在性质上和和数量上有毒理学意义的代谢(或降
解、转化化)产物。
3.6
危害分析hazardassessment
对影响响产品品质量安全的潜在风险进行判断、评估。
3.7
溯源体系systemoftracetothesource
作物从种植(包包括生产基地选择)到到收获整个生产过程中所有农事活动动的原始记录等。
3.8
有害生物pest
危害植物或植物产品品的病原微生物、害虫、杂草等生物。
3.9
IPMintegratedpestmanagement
有害生物综合管理。
3.10
安全间隔期plantharvestinterval(PHI)
最后一次施药到到作物收获间隔的天数。
4记录保留
生产者应保留金针菇各生产环节的原始记录(附录A),证实所有的农事操作遵循本标准的要求,
从而完善整个溯源体系。必要的记录应保留2年或更长时间。
5质量要求
5.1感官要求
成品品金针菇应菇柄挺立,脆嫩,柄长13cm~20cm,具有本品品种应有的色泽。菇体完整,菇盖小,
不开伞。无杂质,无异味味。
5.2质量安全要求
符合进口国安全质量标准要求(附录B)。
6基地选择与管理
1
DB37/T2594—2014
6.1基地选择
基地宜选在地势势平坦、交通方便。远离“三废”污染的地区,其环境空气质量等自然条件应符合NY
5358标准执行,并填写《基地基本情况记录表》(附录A.1)。
6.2基地管理
6.2.1环境监测
新建基地应由有资质的监测单位进行环境质量检测,并进行风险评估。每2年~3年或环境条件发生
变化化有可能影响响产品品质量安全时,应及时进行检测,并填写《基地生产水质检测结果表》(附录A.2)、
《基地空气质量检测结果表》(附录A.3)。
6.2.2档案
6.2.2.1每个金针菇生产菇房(车间)应建立独立、完整的生产记录档案。
6.2.2.2所有操作填写《农事活动动记录表》(附录A.4)。
6.2.3工作室
基地应建有工作室,面积30m2以上。室内配备桌椅、资料橱等,水、电、通讯配套齐全,放置有
关生产管理记录表册,张贴有关规章制制度。
6.2.4平面图
面积较大的生产基地应制制作平面分布图,用来制制定种植方案等,并贴挂于工作室内。
6.2.5仓库
基地应建有专用仓库,临时存放施药器械和和未用完的农药等。仓库应符合安全、卫生、通风、避光
等要求;配备必要的农药配制制量具、防护服、急救箱等;面积20m2以上。
6.2.6盥洗室
基地应设有盥洗室,且清洁卫生。
6.2.7废物收集设施
基地应设有农药空包包装和和垃圾等废物收集设施。
6.2.8隔离防护
基地周周围应建立隔离网、隔离带等。
7菌种
7.1菌种选择
7.1.1菌种包包括母种、原种、栽培种三级。
7.1.2选用适于当地气候及原料特点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商品品性好的金针菇品品种。外商有要求
的,按外商要求。菌种处理,填写《基地种苗处理记录表》(附录A.6)。
7.2菌种质量要求
1
DB37/T2594—2014
金针菇母种要求菌丝健壮、整齐、生长旺盛、粉孢子少、菌落均匀匀;原种应菌丝粗壮、洁白、有浓
密的细粉状菌丝;栽培种要求生活力力强,不带病、虫和和杂菌,菌龄适宜,无老化化现象。
7.3母种制备
7.3.1培养基配方
母种培养基用PDA(去皮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18g~23g、水1000ml)复壮培养基。
7.3.2培养基分装
分装时选用相同规格的试管逐一注入培养基,分装量为试管的五分之一,用棉塞封口。
7.3.3培养基灭菌
高压锅灭菌,压力力保持1.4kg/cm220min,压力力自然降至0.2kg/cm2时打开放气阀压力力表指针回零,
10min后取出培养基试管趁热倾斜5°摆斜面冷却。
7.3.4接种培养
通过孢子分离法、组织分离法或菌丝分离法制制作母种。接种前前用气雾消毒盒烟熏30min,按无菌操
作规程进行接种,22℃~25℃培养。
7.4原种和栽培种制备
7.4.1培养基配方
7.4.1.1配方A:棉籽壳78%,麦麸20%,石膏粉1%,蔗糖1%。
7.4.1.2配方B:棉籽壳67%,木屑20%,麸皮10%,碳酸钙1.5%,石灰1.5%。
7.4.1.3料水比1:1.1~1:1.3。
7.4.2分装培养基
培养基装至距瓶(袋)口不少于10cm,灭菌后不少于45mm。
7.4.3培养基灭菌
采用蒸笼、灭菌桶、灭菌柜等常压蒸汽灭菌。4h内达到到100℃后保持10h~12h。
7.4.4接种
培养基灭菌后,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母种接原种用接种钩铲,原种接栽培种用接种匙匙。每支
试管母种移植扩繁原种不超过4瓶;每瓶原种移植扩繁栽培种不超过50瓶(袋)。
7.4.5菌种培养
菌种培养场所要求清洁,通风良好,温度保持20℃~23℃,空气湿度保持70%以下,避免阳光直
射。原种培养30d后接栽培种,栽培种培养30d后接种栽培。
8培养料制备
8.1培养料选择
1
DB37/T2594—2014
培养料符合NY/T5099标准要求。
8.2培养料配方
8.2.1原料来源可以因地制制宜,选择最佳的培养基配方。
8.2.2配方A:棉籽壳88%,麦麸10%,糖1%,碳酸钙1%,含水量60%。
8.2.3配方B:木屑44%,棉籽壳40%,麸皮10%,玉米粉3%,碳酸钙1.6%,糖1%、磷酸二氢
钾0.2%,硫酸镁0.2%,含水量60%。
8.2.4配方C:木屑79%,麦麸15%,玉米粉3%,硫酸钙2%,糖1%,含水量60%。
8.2.5配方D:玉米芯或秆(经粉碎)78%,麸皮20%,糖1%,石膏粉1%,含水量60%。
8.3拌料
培养基配方确定后,所用木屑、玉米芯宜提前前预湿,木屑预湿时间不低于2个月,玉米芯预湿时间6
h~8h。根据配方将培养料用拌料机拌匀匀。料的含水量控制制在60%左右(以用手紧握培养料、手指缝能
溢出水且不下滴为宜),PH值6~7。
8.4装袋
采用0.045mm×175mm×380mm聚丙烯袋,将搅拌好的培养料装入袋中,高度15cm为宜,压紧压
平料面,袋内料面打孔深度为料高的三分之二,用直径为3.5cm套圈打入棉塞,培养料应在6h内装袋
完毕。
8.5灭菌
高压灭菌,在1.5kg/cm2压力力下保持2.5h;常压灭菌,用猛火烧至料温达到到100℃保持12~15h。
9接种和发菌
9.1接种
菌袋冷却至25℃以下后,按无菌操作规程接种。每袋栽培种可接40袋。
9.2发菌
培养室内用2%~5%漂白粉溶液对墙、架、地和和器具表面消毒,同时进行杀虫处理。在温度23℃~
25℃、湿度65%~70%条件下培养,避免阳光直射。菌丝培养期间,随时定期检查温度,每天通风30min,
25d后菌丝发透,每天早晚各通风2h,及时剔剔除感染菌袋。
10出菇管理
10.1排袋
当菌丝长满袋,或快要满袋,料面菌丝呈呈雪白色并分泌黄色水珠时,将栽培袋移到到菇棚(室),排
放栽培架上。去掉袋口包包扎物,将袋口挽至料面上1cm,进行搔菌,然后覆盖报纸或布,喷水保持湿匀匀。
7d~10d料面出现黄水时进行挑针,菇高3cm时揭去覆盖物。
10.2催蕾
1
DB37/T2594—2014
棚室温度控制制在10℃~13℃;空气相对湿度85%~95%,应经常向地面和和空间喷水保湿;根据长
势势适当通风;保证一定的散射光或间歇见光。经6d~10d,培养料表面产生一层菇蕾。
10.3低温育菇
降低棚室温度至8℃~12℃,空气相对湿度达到到85%~90%,根据长势势,适当通风。低温育菇的
幼菇标准是:菌盖成形不开伞,直径0.2cm~0.5cm,菌柄坚挺,长2cm~3cm,菇丛高度一致,菇体
色淡。
10.4伸长期管理
10.4.1棚室温度控制制在1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5%,多向地面喷水,减少空间喷水量,切忌
直接向子实体喷水。减少通风量。采收前前2d~3d应停止通风和和喷水。
10.4.2每项管理实施后填写《农事活动动记录表》(附录A.4)
11生产投入品管理
11.1农药采购与储藏
11.1.1农药采购
应从正规渠道采购合格农药。不得采购下列农药:
a)非法销售点销售的农药;
b)无农药登记证的农药;
c)无农药生产许可证或农药生产批准文件的农药;
d)无产品品质量标准及合格证明的农药;
e)无标签或标签不合格的农药;
f)超过保质期的农药;
g)进口国禁止使用的农药;
h)采购的农药应填写《基地使用投入品品表》(附录A.5)和和《农药质量检测结果表》(附录A.6)。
11.1.2农药储藏
农药应储藏于专用仓库。仓库应符合安全、卫生、防火、避光、防腐、通风良好等的安全条件要求,
由专人负责保管,入口处应贴有警示标志。
11.2原料采购与储藏
11.2.1原料采购
从正规渠道采购合格原料。不得采购下列原料:
a)非法销售点销售的原料;
b)无产品品质量标准及合格证明的原料;
c)超过保质期的原料;
d)进口国禁止施用的原料;
e)采购的原料应填写《基地使用投入品品表》(附录A.5)。
11.2.2原料储藏
1
DB37/T2594—2014
原料应妥善保存,放置于清洁、干燥的地方,与农药隔开存放。
12水源管理
12.1水质监测
每年应由有资质的监测单位进行一次水质检测。
12.2供水系统
12.2.1应有专用水源,如水井、储水池等,严防污染。水井井口应高出地面30cm,并配有防护设施。
12.2.2宜建立水源排灌系统,如供水管道、再利用体系、排灌设备等。
13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13.1种植者
种植者应经过IPM技术培训,或在植保员员指导下按照本标准进行有害生物的防治。植保员员应获得国
家植保员员职业资格证书,并填写《基地人员员档案表》(附录A.7)。
13.2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针对不同防治对象及其发生情况,根据金针菇生育期,
分阶段进行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措施、生物措施和和物理措施,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化学农药。严格农
药安全间隔期用药。
13.3防治措施
13.3.1选用抗病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SJ/T 10172-1991 PR20型锌空气(氧)碱性电池 1991-05-28
- QB/T 1645-1992 洗面奶 1993-01-15
- MT/T 367-2007 煤矿水中浸蚀性二氧化碳的测定 2007-10-22
- HG/T 2054-1991 搪玻璃设备 卡子 1991-07-06
- HB 3936-1987 斜面式定位器 1987-04-08
- DL/T 631-1997 模拟屏驱动器通用技术条件 1997-11-28
- HG/T 21546.5-1993 回转圆筒用进出料箱密封装置MG型、JC型与技术条件 1993-08-26
- NY/T 2211-2012 含纤维素辐照食品的鉴定电子自旋共振法 2012-12-24
- JB/T 8469-1996 全液压静力压桩机 1996-09-03
- HG/T 2621-1994 气相色谱法测定酚醛树脂中残留苯酚含量 1994-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