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2540-2014 火灾事故调查操作规程
DB37/T 2540-2014 Fire accident investigation operating procedur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4年08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220
C8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2540—2014
火灾事故调查操作规程
2014-08-08发布2014-09-08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2540—2014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人员要求..........................................................................1
5火灾事故的管辖分工................................................................1
6现场保护和调查期限................................................................3
7调查询问..........................................................................4
8现场勘验..........................................................................7
9火灾损失统计.....................................................................10
10勘验笔录和现场照片制作..........................................................10
11火灾事故认定....................................................................11
12复核............................................................................13
I
DB37/T2540—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公安消防总队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公安消防总队。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元祥、王海港、陈大伟、孙金杰、姜丰林、李亚清。
II
DB37/T2540—2014
火灾事故调查操作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适用一般程序的火灾事故调查的管辖分工、程序、内容、方法及有关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发生的适用一般程序调查的火灾事故(案件)调查和移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A/T812火灾原因调查指南
GA/T1034火灾事故调查案卷制作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跨区域火灾事故调查
上级公安消防机构根据需要,调集若干非火灾发生地公安消防机构火灾事故调查人员共同对一起火
灾事故进行调查的形式。
3.2
一般程序
除同时具备“没有人员伤亡、直接财产损失轻微、当事人对火灾事故事实没有异议的和没有放火嫌
疑”的火灾可以适用简易调查程序外,其他火灾适用的火灾事故调查程序。
4人员要求
进行火灾事故调查时,火灾事故调查人员不应少于2人,且应具有公安消防岗位资格。
5火灾事故的管辖分工
5.1火灾事故调查的分工
火灾事故调查应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分工:
a)下列火灾事故由消防大队负责调查并出具《火灾事故认定书》,消防支队认为必要时可组织调
查并出具《火灾事故认定书》:
1
DB37/T2540—2014
1)一次火灾重伤10人以下的;
2)受灾30户以下的;
3)火灾直接财产损失在1000万元以下。
b)一次火灾死亡1至2人的火灾,由消防支队负责组织调查,可由消防大队出具《火灾事故认定
书》;
c)下列火灾事故由消防支队负责组织调查并出具《火灾事故认定书》:
1)一次火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的;
2)重伤10人以上、20人以下的;
3)受灾30户以上、50户以下的;
4)火灾直接财产损失在1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
d)下列火灾事故由消防总队组织调查,消防支队协助,由消防支队出具《火灾事故认定书》:
1)一次火灾死亡10人以上的;
2)重伤20人以上的;
3)死亡、重伤20人以上的;
4)受灾50户以上的;
5)直接财产损失在1亿元以上。
5.2火灾事故调查管辖权的确定
5.2.1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接到火灾报警后,应当指派火灾事故调查人员赶赴现场,组织开展火灾事
故调查工作,了解人员伤亡情况,初步统计火灾损失,及时逐级上报火灾情况。
5.2.2根据初步了解的人员伤亡和火灾损失情况,确定火灾事故调查管辖:
a)属于消防大队负责调查的,应立即组织力量开展调查;
b)属于消防支队负责组织调查的,应立即启动市级跨区域火灾事故调查机制,成立火灾事故调查
组,组织调查工作;
c)属于消防总队负责组织调查的火灾,应立即启动省级跨区域火灾事故调查机制,成立火灾事故
调查组,组织调查工作。
5.3事故或案件的移送
5.3.1在火灾事故调查中发现下列情形,除依法应当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以外,依照法定
处理权限,移送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和事故统计:
a)有放火嫌疑的火灾,移送公安机关刑事侦查部门;
b)因道路交通事故引发的机动车火灾,移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c)因爆炸物品爆炸引发的火灾,移送公安机关治安管理部门;
d)生产、储存、经营危险化学品发生的火灾,移送安全生产监督部门;
e)电力设施、设备因故障引起自身燃烧未蔓延至其他物品的火灾,移送电力主管部门;
f)因燃气事故引发的火灾,移送燃气主管部门。
5.3.2移送前,应获取证明属于该情形的相关证据材料。固定证据后,制作移送文书,连同相关调查
资料在本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人批准后的24小时内送达受移送单位。
5.4共同调查及放火案件的移送
5.4.1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消防大队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指挥中心报告,由公安机关刑侦部门派员
赶赴现场共同参加调查:
a)有人员死亡的火灾;
2
DB37/T2540—2014
b)国家机关、广播电台、电视台、学校、医院、养老院、托儿所、幼儿园、文物保护单位、邮政
和通信、交通枢纽等部门和单位发生的社会影响大的火灾;
c)具有放火嫌疑的火灾。
5.4.2到达火灾现场后,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与刑侦部门共同开展现场勘验、调查访问、分析起火原
因,并制作勘验笔录、询问笔录等书面记录。在未向刑侦部门书面移送前,现场调查以公安机关消防机
构为主,并与刑侦部门共同做好下列工作:
a)勘验现场,检验、鉴定有关痕迹物证;
b)查找、调查访问知情人员;
c)调查、核实放火嫌疑线索。
5.4.3有证据证明火灾中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作为认定放火嫌疑案件的根据:
a)现场尸体有非火灾致死特征的;
b)现场有来源不明的引火源、起火物,或者遗留有迹象表明用于放火的器具、容器、登高工具等
物品的;
c)现场附近的消防装备、通讯报警设施被破坏,或者建筑物门窗、外墙有非施救或者逃生人员所
为的破坏、攀爬痕迹的;
d)起火前物品被翻动、移动或者被盗的;
e)起火点位置奇特或者非故意不可能造成两个以上起火点的;
f)监控录像等记录有可疑人员活动的;
g)同一地区相似火灾重复发生或者都与同一人有关系的;
h)起火点地面留有来源不明的易燃液体燃烧痕迹的;
i)起火部位或者起火点未曾存放易燃液体等助燃剂,火灾发生后检测出其成分的;
j)火灾发生前受害人收到恐吓信件、接到恐吓电话或其他恐吓信息,经过线索排查不能排除放火
嫌疑的;
k)其他非人为不可能引起火灾的。
5.4.4具备5.4.3条情形之一或者刑侦部门认可为放火案件的火灾,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将调查材料
复印留存后,在24小时内制作《移送案件通知书》连同调查材料原件和火灾现场向刑侦部门书面移送。
刑侦部门应当自接到案件移送通知书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进行案件审查,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并书
面通知移送案件的消防机构。决定不予立案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并向消防机构退回调查材料、移交
火灾现场。对已经立案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将调查材料复印存档。
5.4.5刑侦部门未按照放火嫌疑案件立案侦查的火灾,仍应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管辖,并按照下列情
况分别作出相应的处理:
a)经审查排除放火嫌疑的,公安机关刑侦部门出具排除放火的书面材料,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再根
据调查情况作出放火以外的火灾事故认定;
b)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刑侦部门以认定放火嫌疑案件证据不足为由而退回的,应进行补充调查。
经补充调查后,获取充分证据的,应重新书面移送;无法获取充分证据的,应作出不排除放火
的火灾事故认定;
c)经共同调查,不能作为放火嫌疑案件书面移送但也不能排除放火嫌疑的火灾,公安机关消防机
构应作出不排除放火的火灾事故认定。
6现场保护和调查期限
6.1火灾发生后,火灾发生地的消防大队应根据火灾现场情况,组织人员排除现场险情,保障现场人
员的安全,并初步划定现场封闭范围,设置警戒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控制火灾肇事嫌疑人;
3
DB37/T2540—2014
张贴《封闭火灾现场公告》,向当事人送达《火灾调查权利义务告知书》和《火灾直接财产损失申报统
计表》,并根据调查需要,及时调整现场封闭范围,并在现场勘验结束后及时解除现场封闭。
6.2负责调查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在自接到火灾报警之日起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GB/T 20964-2007 粉尘采样器 2007-07-02
- GB/T 20967-2007 无损检测 目视检测 总则 2007-07-02
- GB/T 20485.13-2007 振动与冲击传感器校准方法 第13部分:激光干涉法冲击绝对校准 2007-07-02
- GB/T 10230.1-2007 分接开关 第1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2007-07-02
- GB/T 20966-2007 煤矿粉尘粒度分布测定方法 2007-07-02
- GB/T 2673-2007 内六角花形沉头螺钉 2007-07-02
- GB/T 18294.4-2007 火灾技术鉴定方法 第4部分:高效液相色谱法 2007-07-02
- GB/T 16172-2007 建筑材料热释放速率试验方法 2007-07-02
- GB/T 20968-2007 无损检测 目视检测辅助工具 低倍放大镜的选用 2007-07-02
- GB/T 10230.2-2007 分接开关 第2部分:应用导则 2007-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