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641-2016 县级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
DB33/T 641-2016 The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county-level forest resourc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7年06月
-
2016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B60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641—2016
代替DB33/T641-2007
县级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
Specificationforforestresources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ofcounty
2016-09-28发布2016-10-28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641—2016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建设流程..........................................................................3
5立项..............................................................................4
6需求与可行性分析..................................................................4
7系统设计..........................................................................8
8数据组织.........................................................................12
9程序编码.........................................................................15
10试运行与评审验收................................................................16
11运行维护........................................................................17
附录A(规范性附录)属性数据结构表...................................................18
A.1小班(林带)属性数据结构表...................................................18
A.2树带属性结构表...............................................................20
A.3散生、四旁属性数据结构表.....................................................21
附录B(资料性附录)系统配置方案...................................................22
B.1方案1中等规模的县级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配置方案.............................22
B.2方案2小规模的县级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配置方案..............................23
I
DB33/T641—2016
前言
本标准根据GB/T1.1-2009的要求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3/T641-2007《县级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与DB33/T641-2007相比,
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LY/T1955《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见章节2);
——修改了术语3.2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见3.2,2007版的3.2);
——删除了部分测绘专业的术语和定义。删除了数字地形图(见2007版的3.4)、数字线划图(见
2007版的3.5)、数字高程模型(见2007版的3.6)、数字正射影像(见2007版的3.7)、
数字栅格地图(见2007版的3.8)、遥感影像(见2007版的3.9);大地基准(见2007版的
3.10)、1980西安坐标系(见2007版的3.11)、1985国家高程基准(见2007版的3.12)、
地理空间数据(见2007版的3.13);
——增加了“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见3.4);
——增加了“林地落界”(见3.9);
——增加了“森林资源动态更新”功能(见6.1.2.1.1);
——修改“二类调查数据管理功能”为“森林资源空间数据管理功能”(见6.1.2.1.1,2007版的
6.1.1.1.1);
——修改“二类数据”为“二类调查数据”(见6.1.2.1.1,2007版的6.1.2.1.1);
——修改了保密性需求,明确了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按国家保密规定执行,林业数据作为部门内部资
料,按内部规定执行(见6.1.2.1.3,2007版的6.1.1.1.3);
——增加了“按《浙江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操作细则(2014年版)》”(见7.2.2.4);
——修改了行政界线的来源为采用LY/T1955-2011要求形成的林地“一张图”中的界线(见
8.2.1.2,2007版的8.2.1.2);
——删除了省级和县级界线以国家最新勘界成果为准或以测绘部门的1:10000比例尺DLG中的界
线为准(见2007版的8.2.1.2);
——修改了“平面坐标系”为“大地基准”(见8.2.1.3.1,2007版的8.2.1.3.1);
——删除了公里网格线检查(见2007版的8.2.2.1.2.2);
——删除了“E00格式”(见2007版的8.2.2.1.2.3);
——删除了属性数据库命名与属性数据结构(见8.2.3,2007版的8.2.3.2);
——增加了“保证属性数据集因子间逻辑关系符合数据逻辑一致性的要求”(见8.3.3.2);
——增加了规范性附录A(见附录A)。
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陶吉兴、翁卫松、徐达、陈晟、陈春雷、王文武、张国江、季碧勇、谭莹、毛
华英。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发布情况为:
——DB33/T641—2007。
II
DB33/T641—2016
县级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县级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流程、立项、需求分析与可行性分析、系统设计、
数据组织、程序编码、试运行与评审验收、运行维护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县级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1457信息技术软件工程术语
GB/T13989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15968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
GB/T17278数字地形图产品基本要求
GB/T20257.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
GB/T20257.3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3部分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图式
GB/T26424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LY/T1955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县级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forestresources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ofcounty
以地理信息技术为基础,综合运用计算机软硬件、网络技术以及现代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方法,通过
对县域(含县级市、区)地理空间数据、森林资源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进行输入、存储、查询、检索、
处理、分析、显示、备份和更新等操作,实现森林资源管理、辅助决策、辅助林业生产经营等目标的信
息系统。
3.2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forestmanagementinventory
又称森林经理调查,或二类调查,或小班调查,是以森林经营管理单位或行政区域为调查总体,查
清森林、林木和林地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和质量,客观反映调查区域森林经营管理状况,为编制森
林经营方案、开展林业区划规划、指导森林经营管理等需要进行的调查活动(GB/T26424)。
1
DB33/T641—2016
注1:小班调查与小班区划结合进行,二者不应分开,它是要求将森林资源的各项调查因子落实到具体地块的一种
调查,小班调查的详细程度主要取决于森林调查设计等级的要求。
3.3
作业设计调查forestoperatinginvestigation
简称三类调查,是以某一特定范围或作业地段为单位进行的作业性调查,目的是满足林业基层生产
单位安排具体生产作业(造林更新、森林采伐、森林抚育等)的需要,其成果是实施森林经营方案,合
理组织生产、科学培育和经营利用森林资源的作业依据。作业设计的调查方法视调查目的而异,一般采
用典型选样的方法,要求对作业地段的林分有良好的代表性。
3.4
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ChinaGeodeticCoordinateSystem2000;CGCS2000
原点在地心的右手地固直角坐标系。Z轴为固际地球自转局(IERS)定义的参考极方向,X轴为网际地
球自转局定义的参考子午面与垂直于Z轴的赤道面的交线。Y轴与Z轴和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其地球
正常椭球长半径为6378137m,地心引力常数为3.986004418×1014m3/s2,扁率为1/298.257222101,
地球自转角速度为7.292115×10-5rad/s。
3.5
森林资源空间数据forestspatialdata
县级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所需的具有空间坐标位置的森林资源矢量数据。
3.6
山林现状图subcompartmentstatemap
以乡镇为单位编制。图面上有各种境界线、林班和小班注记、地形(等高线)、地物、村庄等,详
细反映森林经营区划结果和调查结果、以及地形情况,为各种林业规划设计、林业专项调查提供底图材
料。山林现状图的比例尺统一为1:10000。
3.7
林相图stockstatemap
以山林现状图为基础进行小班着色,反映森林分布、各种森林区划界线和作业设计现状的图纸。由
于着色可能造成等高线不清楚,有时以平面图形式表示。林相图的比例尺,经营强度较高的为1:5000~
1:10000,中等的为1:10000~1:20000;较低的为1:20000~1:25000。在图中要注明林班号及其面
积,在林班内作小班注记,注明小班号及其龄级、郁闭度等,并按不同优势树种分别着色,在同一优势
树种内再按不同龄级着上不同深度的颜色(成熟林最深,幼龄林最浅)。
3.8
森林分布图forestdistributingmap
以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用林相图缩小绘制。比例尺根据各县面积而定,以1:50000~
1:100000为宜。地形、地物可简化,行政区划界线到乡、场一级,将相邻、相同地类或林分的小班合
并,并按GB/T26424的要求着色。
2
DB33/T641—2016
3.9
林地落界DefinitionofForestlandBorder
依据现有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公益林区划界定等成果,以数字正射影像图(DOM)为基础,通
过遥感判读核实,辅以适当的现地调查,按照林地落界基本条件和精度要求,落实现有林地和依法可用
于林业发展的其他土地的边界和图斑。
4建设流程
4.1立项阶段
针对县级森林资源管理的需求,提出信息系统建设的初步设想,编制系统建设项目建议书,并完成
立项、确定系统开发单位、上报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查、备案等工作。
4.2需求分析与可行性分析阶段
4.2.1需求分析
系统开发人员通过与用户交流,了解工作流程和现状,确定系统的各项功能、性能需求、设计约束
和系统的验收标准,并完成需求分析报告文件的编制。
4.2.2可行性分析
从信息系统的建设前提(森林资源管理的需求)、环境(森林资源管理中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
系统建设所需信息获取的可能性和技术实现可行性等方面入手,研究立项阶段确定的建设目标和内容是
否有可行的解决方案,进行系统开发成本和效益分析,并根据系统的规模和可以利用的条件,制订初步
的开发计划,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件。
4.3系统设计阶段
4.3.1总体设计
根据系统需求分析报告,确定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规划系统的规模和总体结构,确定系统功能模
块、系统软硬件配置,设计数据库、数据结构、数据字典、系统接口,规定系统采用的技术规范,并明
确技术方案,做出经费预算、进度安排与人员培训计划,编制总体设计报告。
4.3.2详细设计
以用户需求的进一步详细调查分析为基础,根据总体设计的要求,进行各模块的详细功能设计、代
码设计、输入输出设计、测试设计等工作,并编制详细设计说明书。
4.4数据组织阶段
系统设计人员应确定数据的组织方式、数据源、数据种类、元数据和数据编码,确定数据采集、加
工、转换采用的方式、方法以及软硬件环境,规定数据精度要求、质量管理办法,并完成数据库设计文
件的编制以及相关人员的培训。数据组织人员根据设计人员的要求,完成数据的采集、标准化和入库等
工作。
4.5程序编码阶段
3
DB33/T641—2016
应完成系统代码编写,在完整的数据环境和软硬件环境下进行系统测试、定型,编制技术报告、用
户操作手册等文档资料。
4.6试运行与评审验收阶段
程序编码完成后,系统移交用户,进入试运行与评审验收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试运行,
检验系统是否达到用户需求;全面测试系统,检查系统存在的开发缺陷,编制系统测试报告;审阅各阶
段所编制的各类技术文档;组织评审和验收,形成项目评审报告和项目验收意见;形成项目总结报告,
对项目建设中的经验和不足进行总结分析。
4.7运行维护阶段
对用户进行技术培训,使用户能够进行正常的系统使用和维护;根据用户的意见,对系统进行修改,
以改善系统品质,使其更符合实际需求。
5立项
5.1项目立项
建设的第一项工作是完成项目立项,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编制项目建议书,经审查批准后予以立项。
编制项目建议书时应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建设内容、建设目标、涵盖范围,明确所使用的基础地
理数据和森林资源数据的来源、格式等基础性技术指标,制定建设的初步计划,形成项目建议书。
5.2选定开发单位
用户在综合考虑研发实力、对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熟悉程度、后续服务能力、相关系统开发经验、
系统升级和更新能力的基础上,确定开发单位。
5.3上报
在选定开发单位后,应以建设单位的名义行文,将项目建议书、开发计划上报省林业主管部门,由
省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技术可行性、实施计划可行性作初步审查,批复后方可实施。
6需求与可行性分析
6.1需求分析
6.1.1需求分析要求
通过调研,明确森林资源管理等各方面的要求,分析各项业务流程、工作任务、组织方式、关键环
节,考虑系统与其他相关信息系统的兼容性,编制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6.1.2需求分析内容
6.1.2.1系统需求
6.1.2.1.1功能需求
系统应实现以下功能:
——GIS基本功能:实现图层控制、地图浏览、选择、距离量测、面积量算、数据导入、编辑、检
4
DB33/T641—2016
查等功能;
——图形编辑功能:实现增加点、线和面特征,通过增删或移动节点改变多边形特征形状,合并或
分割同一层内线或面特征等功能;
——图幅整饰功能:按指定属性或空间分析结果设置图形着色、样式,按大小和样式加载标题、文
字、南北指针和网格;
——专题图生成打印功能:制作森林资源分布图、山林现状图等林业标准专题图,以及其他图件的
生成、打印;
——查询分析功能:实现图形到属性,属性到图形,按图形、位置查询等多种查询方式;
——森林资源空间数据管理功能:小班图形数据编辑、图形数据拓扑检查、属性数据编辑、属性数
据逻辑检查等;
——森林资源动态更新功能:实现森林资源数据的年度更新,包括动态数据管理、历史数据管理、
年度数据更新等;
——报表统计打印功能:按照GB/T26424中统计表格式要求,对二类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及报表输
出。
6.1.2.1.2性能需求
确定系统的各项性能技术指标,包括数据精度要求、更新周期、数据存储方式、系统运行环境要求
等。
6.1.2.1.3保密性需求
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如果涉及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则属保密范畴,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森林资
源空间数据属林业内部资料,按林业内部资料管理制度执行,未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不必向公众发布。
系统应分析各类数据的来源和运行管理要求,遵守有关保密规定。
6.1.2.1.4安全性与可靠性需求
分析系统本身、系统中管理的数据、系统软硬件运行环境在安全性与可靠性方面的需求,确保系统
运行稳定、数据完备。
6.1.2.1.5与其他系统的接口需求
确定本系统与现有的或计划建设的其他系统之间的关系,省级系统与本系统的关系,并留有相应的
接口。
6.1.2.1.6其他需求
确定系统建设所需的软硬件、系统环境支持、人员技术培训等其他需求。
6.1.2.2数据需求
6.1.2.2.1数据需求分类
系统以管理森林资源信息为主,所需要的数据分为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6.1.2.2.2空间数据需求
6.1.2.2.2.1地理空间数据
地理空间数据需求分析包括:
5
DB33/T641—2016
——系统所需的地理空间数据的数据形式、数据格式、完整性、精度、投影方式、坐标系、空间参
考系、比例尺、时效性、数据规模、数据今后的增长情况等必备内容。
——确定地理空间数据的输出内容和格式,如输出数据的内容、精度、比例尺和数据格式;确定数
据的输出方式,即确定屏幕显示、电子数据拷贝、纸图、Web发布等几种方式中的全部或部分。
——确定地理空间数据与其他空间、属性数据的接口。
——明确地理空间数据的保密控制要求。
6.1.2.2.2.2森林资源空间数据
森林资源空间数据需求分析包括:
——详细调查森林资源专题。图形数据的现状和系统建设的要求,包括数据形式、数据格式、完整
性、精度、投影方式、坐标系、比例尺、时效性、数据规模、数据今后的增长情况等。
——确定森林资源空间数据的输出内容和格式,如输出数据的内容、精度、比例尺和数据格式;确
定数据的输出方式,即确定屏幕显示、电子数据拷贝、纸图、Web发布等几种输出方式中的全
部或部分。
——确定森林资源空间数据与其他空间、属性数据的接口。
6.1.2.2.3属性数据需求
6.1.2.2.3.1属性数据类型
属性数据包括:基本属性数据、森林资源属性数据、其他林业专题属性数据三类。基本属性数据包
括反映系统建设地区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等基本情况的数据。森林资源属性数据指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
查、二类调查、三类调查以及其他林业专项调查获取的反映森林属性的数据,如小班档案资料、各类统
计表等。县级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所需的森林资源属性数据主要为二类调查和三类调查形成的数据。
其他林业专题属性数据包括林业管理所需的其他林业属性数据,如林业政策法规、林业社会经济、林业
企事业单位、林业工程建设、森林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的数据。
6.1.2.2.3.2主要工作内容
明确系统建设所需的属性数据分类、数据量、数据来源、数据流动方向、数据交换格式等。确定属
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的结合方式与表现形式。
6.1.3需求分析方法
6.1.3.1明确需求调查对象与内容
应明确需求调查的对象与内容:
——对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中行政、技术管理人员的调查。包括对系统建设单位负责人、具体业务人
员,以及上下级单位与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有关的行政、技术管理人员。主要明确县级森林资源
管理需要系统提供的功能;
——对现有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调查。通过对已有系统的功能及使用情况的调查,结合技术
发展,界定系统建设可实现的功能、业务内容以及实现这些功能所需要的数据。
6.1.3.2需求调查方式
主要方式包括查阅资料、专人会谈、电话访谈、问卷调查等。
6.1.3.3需求分析成果
6
DB33/T641—2016
制定需求分析报告,主要包括:
——项目背景。包括系统名称、建设单位、与其他系统的关系等。
——系统建设目标、任务。
——需求规定。包括对功能需求、可靠性要求、安全保密需求、数据需求、输入输出要求等的描述。
——运行环境规定。包括设备、支持软件、接口等。
6.2可行性分析
6.2.1可行性分析要求
根据县级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性质、特点和需要,结合现有条件,针对需求分析提出的各类需求,
进行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阶段,进行多方案比较,从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
对备选方案进行分析论证,在此基础上选定建设方案。
6.2.2可行性分析内容
6.2.2.1技术可行性
从使用的技术、现有设备、管理基础、技术依托、有关森林资源管理系统建设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
根据系统性能、可靠性、可维护性等方面的要求,分析实现系统功能和性能所需要的各种设备、技术、
方法和过程,分析系统开发在技术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有无可以替代的技术,以及技术问题对系统开
发成本的影响。在进行技术可行性分析时,应着重分析系统能否满足森林资源管理的要求。作为实用的
系统,应考虑使用成熟的、代表主流发展方向的技术,在满足目前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适度超前。
6.2.2.2经济和社会可行性
经济可行性分析主要是进行成本估算,从建设的投资能力方面进行分析。可从软硬件费用、开发费
用、维护费用、数据费用、管理费用等方面进行考虑。空间数据的获取和更新直接影响森林资源管理信
息系统的应用,在系统建设的费用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在经济分析中要重点考虑。在经济和社会可行性
分析中,应重点突出社会效益的分析。社会效益分析主要从提高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的工作质量、调查技
术手段和森林资源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6.2.2.3数据获取可行性
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以基础地理信息为依托,基础地理信息的生产与更新一般由测绘部门完成,
在可行性分析时应重点考虑从这些部门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可能性,以及自行完成基础地理信息入库的
可能性。同时,对森林资源空间数据及其他属性数据的获取途径也应进行详细的可行性分析。
6.2.2.4法律可行性
法律可行性分析主要研究系统所需数据的保密、使用权利等法律问题。同时研究系统在开发、使用
和维护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各种合同及权责等问题。重点应对基础地理信息的发布范围、管理方式、保密
措施等进行分析。
6.2.3可行性分析成果
需要编制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包括:
——建设背景;
——建设目标;
——建议开发系统的建设方案;
7
DB33/T641—2016
——可选择的其他系统方案;
——经济分析,主要对建设成本进行分析;
——社会因素分析;
——结论。
7系统设计
7.1总体设计
7.1.1总体设计原则
在进行系统的总体设计时,除遵循软件工程的基本原则,一致性、先进性、完备性、适用性、可靠
性等外,作为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还应重点考虑以下几项原则:
——标准化与规范化原则:采用统一的标准与规范进行建设,特别是基础地理数据和森林资源专题
数据的采集、使用应予以规范,以保证全省范围的数据共享;
——实用性原则:确定系统的模式、规模、功能时要充分考虑县级森林资源管理的实际,力求解决
实际问题;
——可扩展性原则:作为其他林业业务系统建设的基础,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应具有良好的扩展
性,具备在其上开发、加载其他业务管理系统的能力;要充分考虑今后其他业务系统建设,将
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林业业务管理系统的基础平台来考虑;
——安全性和保密性原则:系统要进行合理的安全规划,数据安全上要充分考虑系统数据冗余和容
错能力,建立规范的数据备份和备案机制;数据保密上要充分考虑国家对测绘资料的保密要求,
以及林业行业对的林业相关数据的保密要求,加强用户授权和管理。
7.1.2总体设计内容
7.1.2.1总体结构设计
明确系统的总体框架组成,确定系统的主要模块。
7.1.2.2软硬件配置
7.1.2.2.1软硬件配置要求
根据系统规模
推荐标准
- T/CEC 5021-2020 架空输电线路嵌岩桩工程技术规范 2020-06-30
- T/CEEIA 430-2020 电工用高强度和高伸长率铝包钢线 2020-04-20
- T/CEEIA 682-2023 高压/特高压换流变压器 分接开关压力释放装置 试验方法 2023-05-25
- T/CES 146-2022 低压断路器健康管理 2022-09-26
- T/CEEIA 512-2021 海上风电用海缆保护装置 第2部分:穿孔式保护装置 2021-08-30
- T/SZSA 028.2-2020 智慧园区照明技术规范 第2部分:灯具标识编码规则 2020-10-20
- T/SHPTA 032.2-2022 500kV及以下海上风电交流海缆用可交联聚乙烯电缆料 第2部分:半导电屏蔽料 2022-12-21
- T/GDWCA 0080-2021 “领跑者”标准评价要求 绕组线 2021-10-27
- T/ZSA 63-2019 景观照明用LED驱动电源通用技术规范 2019-12-31
- T/EQTA 001-2020 额定电压0.6/1kV及以下聚氯乙烯-丁腈橡胶热塑性弹性体绝缘护套电力软电缆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