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2844.2-2022 边境口岸病媒生物跨境联合监测及检测技术规程 第2部分:鼠
DB15/T 2844.2-2022 Border crossings manual for detecting and monitoring vector-borne diseases jointly across borders - Part 2: Rodent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2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1.020
CCSC62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2844.2—2022
边境口岸病媒生物跨境联合监测及检测技
术规程第2部分:鼠
Technicalregulationofcrossborderjointmonitoringanddetection
ofvectorsingroundcrossingpart2:Rodents
2022-12-08发布2023-01-08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5/T2844.2—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DB15/T2844《边境口岸鼠疫检测实验室管理规范》的第2部分。DB15/T2844已经发布了
以下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鼠;
——第3部分:蜱。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呼和浩特海关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呼和浩特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呼和浩特海关口岸门诊部)。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靳木子、陈宇飞、刘佳琪、韩丹。
I
DB15/T2844.2—2022
边境口岸病媒生物跨境联合监测及检测技术规程
第2部分:鼠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边境口岸病媒生物鼠跨境联合监测及检测技术的总体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边境口岸病媒生物鼠跨境联合监测及检测的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8940病媒生物感染病原体采样规程鼠类
SN/T1188国境口岸鼠疫疫情监测规程
SN/T1293国境口岸蜱类监测规程
SN/T1339国境口岸螨类监测规程
SN/T1487输入性啮齿类动物携带钩端螺旋体的检测方法
SN/T1502国境口岸拉沙热检验规程
SN/T2616国境口岸鼠携带鼠疫杆菌和汉坦病毒快速检测方法
SN/T4616国境口岸巴尔通体PCR检测方法
WS279鼠疫诊断标准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总体要求
监测时间
各口岸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鼠类活动高峰和实际工作情况,确定当地监测时间,原则上每月均需监
测,监测周期、频次和器具布放时间,一经确定不应更改,如遇特殊天气可顺延。
监测范围
依据边境口岸内监测区域及其生态环境制定监测范围,监测范围尽可能的覆盖整个口岸区域。
监测内容
监测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口岸鼠类的地理分布;
1
DB15/T2844.2—2022
——口岸鼠类的种类组成;
——口岸鼠类季节消长监测;
——口岸鼠类携带病原体检测;
——生境因素观测分析:地理、海拔、地貌、植被、天气、气温等。
监测数量
所捕获的鼠应来自口岸边境地区,所需数量每个口岸全年在100只以上,需明确记录并储存其体表
寄生物。所有样本需详细做好记录,随样本一同送检。
个人防护
着白(浅)色防护服(连体)、白色长筒防蚤袜、长筒胶靴、无粉手套、口罩、眼罩、驱避剂等。
5监测方法
夹夜法
建议统一选用质量可靠稳定的中型钢板夹和鼠笼,以各地便于获得的材料为诱饵长期使用,晚放晨
收。室内沿墙基放置,鼠夹与墙基垂直平放,踏板端紧靠墙基,并布放于隐蔽处。小于15m2房间放置1
夹,15m2房间放置2夹,大于15m2的房间,按每15m2为一间折算标准间数,放夹数量依此类推。室外
布放在鼠类出没的地方,按5m~10m布1夹,直线布放,行距约20m,日落前放置。次日晨检查记录捕
获鼠的数量,并送实验室鉴定(见附录A)。每次监测有效夹数不少于300夹,诱饵以各口岸的实际情况
确定。鼠夹法鼠密度参考控制标准为小于1%。其中,鼠密度等于捕鼠总数除以有效夹数后乘以100%。
鼠笼法
每次监测不少于50笼,鼠笼与墙基垂直平放,鼠笼开口朝向墙面,晚放晨收,鼠笼法鼠密度参考控
制标准为小于0.5%。其中,鼠密度等于捕鼠总数除以有效笼数后乘以100%。
鼠体寄生生物监测
5.3.1鼠体寄生蚤类
同鼠类调查同时进行,将捕获鼠及器械放入白布袋,扎紧袋口,置于密闭容器内,用氯仿或乙醚麻
醉处理。处理后的鼠体放在白瓷盘上,用梳子或刷子捡蚤,以湿毛笔沾起放入75%酒精中,每只鼠检获
的蚤类放入同一试管内,做好唯一性标识,在解剖镜下进行分类计数。计数方法按照SN/T1188执行。
5.3.2鼠体寄生蜱类
同类鼠调查同时进行,检蜱方法同蚤类。计数方法按照SN/T1293执行。
5.3.3鼠体寄生螨
同鼠类调查同时进行,检螨方法同蚤类。见附录B、C。计数方法按照SN/T1339执行。
6样本保存、运输及处置
活鼠
2
DB15/T2844.2—2022
将捕获的活鼠连同鼠笼(鼠夹)装入有捆扎袋的鼠袋内,扎紧袋口,严防跳蚤逃逸,填写口岸鼠类
监测记录表,标记好捕获方法、时间、地点、状态(活体、死亡、是否腐败等),由专车双人送检,运
输时需具有生物安全转运证书;监测与检测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按照相应的处理要求进行处理。
死鼠
将捕获的死鼠从鼠夹上取下,单只装入有捆扎袋的鼠袋内,扎紧袋口,严防跳蚤逃逸,填写口岸鼠
类监测记录表,标记好捕获方法、时间、地点、状态(活体、死亡、是否腐败等),由专车双人送检,
运输时需具有生物安全转运证书;监测与检测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按照相应的处理要求进行处理。
7鉴定与检测
生物安全要求
保证实验流程无菌操作,使用已消毒或一次性无菌器材,血液和组织样本保存在无菌容器内。作好
个人生物安全防护,如穿防蚤隔离衣、鞋、胶手套、N95口罩等,整个解剖过程应在生物安全柜(二级)
或生物安全解刨台(二级)中进行做到防叮咬、防刺伤、防气溶胶传播等。
鉴定
鼠类鉴定按照《中国口岸常见医学媒介生物鉴定图谱》要求进行,并填写附表。
活鼠样本的检测
7.3.1外观检测
需检测鼠体体重(g)、体长(mm)、尾长(mm)、耳高(mm)、后足长(mm)、性别(♀♂)、鉴定鼠种,
填写完整鼠类鉴定检测记录表。采血和脏器前,应先梳检鼠体寄生虫,采用乙醚或者氯仿麻醉致死后采
集,每只鼠每种寄生虫单独保存。
7.3.2血清样本采集
大鼠可采用股静脉或股动脉采血,小鼠可采用眼眶动脉采血或尾静脉采血,按照GB/T28940的规
定,采血后做好编号登记,先置放室温1h,然后3000转/min离心15min,取上清液后灭活。
7.3.3组织采集
按皮下、腹腔、胸腔的顺序解剖,采取膀胱、肝、脾、肺和心脏等,需要时也可取脑,各脏器采集
时应更换无菌剪、镊。每种脏器存放在单独无菌容器中,封口后编号和登记。
7.3.4鼠体寄生虫采集
应在活鼠经过乙醚或者氯仿麻醉致死后采集,将鼠袋倒入白(浅)色的深搪瓷盆内,慢慢翻开随翻
随捡,放进指形管中;然后一只手用大镊子夹持鼠体,另一手用梳子梳鼠体蚤、螨、蜱,由鼠头部往后
梳,再由尾部向前梳,特别要注意颈部、腋窝和股骨内侧。将刷出的鼠体外寄生虫蚤、螨、蜱,用毛笔
沾75%酒精或镊子分类捡入指形管(内装75%酒精),做好标记;
死鼠样本的检测
7.4.1外观检测
3
DB15/T2844.2—2022
同7.3.1,并登记为死鼠。
7.4.2血液采集
对死鼠采血可采用血纸条方式,应做好鼠体消毒,并做好编号登记、灭活。
7.4.3组织采集
同7.3.3;若鼠尸残缺不全或腐败时,尽量取可取的脏器,也可采取股骨髓检查。每个脏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12/ 046.23-2008 原油加工单位能量因数能耗计算方法及限额 2008-01-21
- DB12/ 046.18-2008 阳极铜精炼工序能耗计算方法及限额 2008-01-21
- DB12/ 046.24-2008 乙烯装置单位综合能耗计算方法及限额 2008-01-21
- DB12/ 046.19-2008 电解铜精炼工序能耗计算方法及限额 2008-01-21
- DB12/ 046.21-2008 挤压铝型材工序能耗计算方法及限额 2008-01-21
- DB12/ 046.26-2008 涤纶长丝单位产量综合能耗计算方法及限额 2008-01-21
- DB12/ 046.27-2008 PTA装置单位综合能耗计算方法及限额 2008-01-21
- DB12/ 046.22-2008 原油加工单位综合能耗计算方法及限额 2008-01-21
- DB12/ 046.20-2008 氧化铝型材工序能耗计算方法及限额 2008-01-21
- DB12/ 046.25-2008 涤纶短丝单位产量综合能耗计算方法及限额 2008-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