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2344-2015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 杨属

GB/T 32344-2015 Guidelines for the conduct of tests for distinctness,uniformity and stability—Poplar(Populus L.)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3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2344-2015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5-12-31
实施日期
2016-07-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国家林业局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杨柳科杨属(Populus L.)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以下简称DUS)测试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所有杨属新品种的测试。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局科技发展中心
起草人:
张志毅、安新民、李善文、冯秀兰、赵曦阳、周建仁、马梅
出版信息:
页数:32页 | 字数:57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65.020,_____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彖标准

GB/T32344—2015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

稳定性测试指南杨属

Guidelinesfortheconductoftestsfordistinctness,

uniformityandstability—Poplar(PopulusL.)

2015-12-31发布2016-07-01实施

幅畿勰畫曹1警彎畫发布

GB/T32344—2015

目次

前言in

i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1

4DUS测试技术要求1

5DUS评价4

6品种分组4

7性状特征和相关符号说明5

附录A(规范性附录)苗木品种性状特征6

附录B(规范性附录)成年树品种性状特征20

附录C(资料性附录)技术问卷格式25

参考文献29

GB/T32344—2015

-1・J—1—

刖g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局科技发展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志毅、安新民、李善文、冯秀兰、赵曦阳、周建仁、马梅。

in

GB/T32344—2015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

稳定性测试指南杨属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杨柳科杨属{PopulusL.)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以下简称DUS)测试技术

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杨属新品种的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557.1—2004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总则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GB/T19557.1—2004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QLQualitativecharacteristics,质量性状;

QN一-—Quantitativecharacteristics,数量性状;

PQ—-—Pseudo-qualitativecharacteristics,假质量性状;

MGMeasuremenforagroupofplants,针对一组植株或植株部位进行单次测量得到单个

记录;

MSMeasuremenforanumberofsingleplants,针对一定数量的植株或植株部位分別进行

测量得到多个记录;

VGVisualobservationforagroupofplants,针对一组植株或植株部位进行单次目测得到单

个记录;

VSVisualobservationforanumberofsingleplants,针对一组植株或植株部位进行单次目

测得到多个记录;

DUS一-一Distinctness,uniformityandstability,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4DUS测试技术要求

4.1测试材料

4.1.1品种权申请人按规定时间、地点提交符合数量和质量要求的测试品种种植材料。从非测试地国

1

GB/T32344—2015

家或地区递交的材料,申请人应按照进出境和运输的相关规定提供海关、植物检疫等相关文件。

4.1.2提交的测试材料应为通过无性繁殖得到的1年生植株。

4.1.3提交的测试材料数量:1年生苗木至少应提交15株;对于黑杨派(A/ge/ro.s)和青杨派(Tacama-

沁2)及其派间杂种,至少要提供25个插穗。

4.1.4提交的测试材料中:植株应有发育完整的根系,茎高50cm处的直径不小于1cm;插穗应从1年

生苗主干上截取,直径不小于1cm,长度不小于20cm,具有3个以上发育良好的侧芽。

4.1.5提交的测试材料应为无病虫害感染、生长正常的植株。

4.1.6提交的测试材料不应施以任何影响性状表达的额外处理。如果已经被处理,应提供处理的详细

信息。

4.2测试方法

4.2.1测试周期

在符合测试条件的情况下,至少测试1个生长周期。

4.2.2测试地点

待测品种的试验地点应选在审批机构指定的测试基地和实验室。

4.2.3测试条件

测试应在待测品种相关特征能够完整表达的条件下进行,所选取的测试材料至少应在测试地点定

植2年以上。

4.2.4测试设计

每个测试应建立在至少15株的基础上。待测品种应与标准品种和相似品种种植在相同地点和环

境条件下,设置3个重复,每重复5株。

4.2.5同类特征的测试方法

4.2.5.1测量和记录(附录A中表A.1和附录B中表Bl“测试方法”中标记为“(a)”的特征)

所有的测量和记录应选取典型器官进行,选用10个不同植株,每一植株每一个性状应观测2次。

4.2.5.2植株生长势(表A.1“测试方法”中标记为“(b)”的特征)

植株的生长势在第二年秋季观测。

4.2.5.3茎(表A.1“测试方法”中标记为气c)”的特征)

茎的干形、茎的3/4高度棱角和茎的3/4高度棱角间的凹槽在第一年落叶后测定,其他特征在木质

化前进行观测。茎的颜色应在测试的第一年夏季观测。

4.2.5.4侧枝(表A.1和表B.1“测试方法”中标记为气d)”的特征)

除另有说明外,所有侧枝特征应在当年落叶后进行观测。侧枝数量是指超过5cm长的侧枝总数;

侧枝角度是侧枝基部5cm与苗干或树干的夹角。

2

GB/T32344—2015

4.2.5.5叶芽(表A.l“测试方法”中标记为“(e)”的特征)

叶芽的所有特征应在第一个生长季结束后,在苗干的中部进行观测;顶芽出现绿尖的时间在次年春

绽芽期观测。

4.2.5.6叶片(表A.1和表B.1“测试方法”中标记为“(f)”的特征)

除另有说明外,苗木叶子的所有特征应在未截顶主干的3/4高度处进行观测。如果提交的测试材

料是插穗,应在打插后当年生长季进行观测;如果提交的测试材料是植株,应在种植后的次年生长季进

行观测。幼叶上表面颜色及其深度在次年春绽芽期第4~5阶段观测;成年树短枝上的叶片要选择受光

良好处短枝上的叶片进行观测。

4.2.5.7色彩特征(表A.1“测试方法”中标记为“(g)”的特征)

色彩特征的观测以英国皇家园艺学会(RHS)出版的比色卡(RHScolourchar)为标准。采样后尽

快在可提供适当人T光源的橱柜中进行测试,或者在中午11:00〜13:00间,在没有阳光直射的向南的

房间中进行测试。颜色测试使用白色背景。

4.2.6个别特征的测试方法

4.2.6.1成熟的菜芙花序长度(表B.1中性状特征序号203,同时在“测试方法”中标记为“(h)”的特征)

从每株树冠下的地面上收集20个成熟的菓萸花序,测定其长度,计算均值;共测定10株树,计算

10株树的蕖英花序长度均值,得到该测试品种的成熟的蕖黄花序长度。

4.2.6.2抗虫性(表B.1中性状特征序号217,同时在“测试方法”中标记为“(i)”的特征)

在田间自然感虫或人工接虫条件下,虫孔密度为0或叶片损失率低于10%为高抗;虫孔密度为1〜

3或叶片损失率11%〜30%为中抗;虫孔密度大于5或叶片损失率大于30%为感虫。

4.263抗病性(表B.1中性状特征序号218,同时在“测试方法”中标记为“(j)”的特征)

在田间自然感病或人工接种条件下,感病率(感病株数/调查总株数)低于10%为高抗;感病率

11%〜30%为中抗;感病率大于30%为感病。

4.2.6.4耐盐碱性(表B1中性状特征序号219,同时在“测试方法”中标记为“(k)”的特征)

耐土壤盐碱0.4%以上为强;耐土壤盐碱0.2%〜0.4%为中;耐土壤盐碱低于0.2%以下为弱。

4.2.6.5耐水湿性(表B1性状特征序号220,同时在“测试方法”中标记为“(1)”的特征)

在杨树植株根部全部水浸的情况下,水浸30cl以上能够正常生长为强;水浸15d~30d生长不受

影响为中;水浸10d〜15d生长受到影响为弱。

4.2.7技术问卷

申请人除递交植物材料外还应提交技术问卷调查表(参见附录C)。

4.3附加测试

通过自然授粉或人丁授粉获得的杂交新品种,如果稳定性测试存在疑问,应附加对其亲本的特异

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

3

GB/T32344—2015

5DUS评价

5.1特异性

5.1.1差异恒定

如果待测品种与相似品种间差异非常清楚,只需要1个生长周期的测试。在某些情况下,因环境因

素的影响使待测新品种与相似品种间差异不清楚时,则至少需要2个或2个以上生长周期的测试。

5.1.2差异显著

质量特征的特异性评价:待测品种与相似品种只要有1个特征有差异,则可判定该品种具备特

异性。

数量特征的特异性评价:待测品种与相似品种至少有2个特征有差异,或者1个特征的2个表达代

码(见表A.1和表B1)有差异,则可判定该品种具备特异性。

假性质量特征的特异性评价:待测品种与相似品种至少有2个特征有差异,或者1个特征的2个不

连贯表达代码有差异,则可判定该品种具备特异性。

5.2一致性

一致性判断采用异型株法。根据1%群体标准和95%可靠性概率,15株观测植株中异型株的最大

允许值为lo

5.3稳定性

5.3.1待测品种在测试中符合特异性和•致性要求,可认为该品种具备稳定性。

5.3.2特殊情况或存在疑问时,需要通过再次测试1个生长周期,或者由申请人提供新的测试材料,测

试其是否与先前提供的测试材料表达出相同的特征。

6品种分组

6.1品种分组说明

依据6.2分组特征确定待测新品种的分组情况,并选择相似品种,使其包含在特异性的生长测

试中。

6.2分组特征

6.2.1叶片幼叶上表面颜色(见表A.1性状特征序号23)O

6.2.2叶片叶中脉长度与叶片最大宽度的比值(见表A.1性状特征序号28)。

6.2.3叶片上表面绒毛分布(见表A.1性状特征序号33)。

6.2.4叶片叶基形状(见表A.1性状特征序号38)0

6.2.5叶片裂片(见表A.1性状特征序号41)。

6.2.6叶片叶基部腺体数量(见表A.1性状特征序号46)。

6.2.7叶柄长度(见表A.1性状特征序号47)。

6.2.8叶柄叶柄长度与叶主脉长度的比率(见表A.1性状特征序号48)。

6.2.9顶芽萌芽出现绿尖的时间(见表A.1性状特征序号55)。

4

GB/T32344—2015

7性状特征和相关符号说明

7.1表达类型

GB/T19557.1—2004提供的特征表达类型:质量性状(QL)、数量性状(QN)和假质量性状(PO)的

名词解释。

7.2性状类型

7.2.1星号性状(表A.1和表B1中标注为“*”的性状特征):指新品种审查时为协调统一特征描述而

采用的重要的品种性状特征,进行DUS测试时应对所有星号性状特征进行测试。

7.2.2加号性状(表A.1和表B.1中标注为“+”的性状特征):指表A.1和表B.1中附加了图解说明的

性状特征(见附录A中的A.2和附录B中的B.2)。

7.3性状表达状态及代码

表A.1和表B.1性状特征描述已经明确给出每个特征表达状态的标准定义,为便于对特征表达状

态进行描述并分析比较,每个表达状态都赋予一个对应的数字代码。

表A.1用来评价品种苗期的性状特征;表B1用来评价品种成年树的性状特征。

7.4标准品种

用于准确、形象地演示某一特征(特别是数量性状)表达状态的品种。

5

GB/T32344—2015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苗木品种性状特征

A.1苗木性状特征表

表A.1苗木性状特征表

性状特表达性状测试性状特征标准品种代

征序号类型类型方法特征描述中文名学名码

中1-214F.Xeuramericana61-2145

VG植株:

1QN强中林46P・Xeuramericana"Zhonglin46,7

(1))生长势

极强欧美杨107P.Xeuramericana"Neva,9

通宜1

*

2PQVG茎:干形微弯2

+

弯曲3

茎:3/4髙度无1

3QL关VG

棱角有9

浅3

茎:3/4高度中5

4QN+VS

棱角间凹槽深7

很深9

黄1

浅2

VG灰3

茎:3/4高度

5PQ(c)灰4

阳面颜色

5

(g)红

紫红6

褐7

黄1

浅2

VG灰3

茎:3/4高度

6PQ(c)灰4

阴面颜色

5

(g)红

紫红6

褐7

VG茎:1/2高度无1

7QL

(c)棱角有9

6

GB/T32344—2015

表A.1(续)

性状特表达性状测试性状特征标准品种代

征序号类型类型方法特征描述中文名学名码

浅3

茎:1/2高度中5

8QN-1-VS

棱角间凹槽深7

很深9

黄1

浅2

VG灰3

茎;1/2高度

9PQ(c)灰4

阳面颜色

(g)红5

紫红6

褐7

黄1

浅2

VG灰3

茎:1/2高度

10PQ(c)灰4

阴面颜色

5

(g)红

紫红6

褐7

*VG茎:3/4高度无1

11QL

(c)黏液有9

没有或极少1

很少3

*VS茎:3/4高度

12QN中等5

(c)绒毛

多7

很多9

*均匀1

13PQVG皮孔:分布团状3

+

不规则5

圆形1

*

椭圆形2

14PQVG皮孔:形状

+短线形3

长线形4

无或极少欧美杨107P.XeuramericanaNeva,1

MS少中林46P.Xeuramericana6Zhonglin46,3

*侧枝:数量

15QN(a)中1-214P・Xeuramericana41-214y5

(d)多L35P・Xeuramericana"L35'7

很多9

7

GB/T32344—2015

表A.1(续)

性状特表达性状测试性状特征标准品种代

征序号类型类型方法特征描述中文名学名码

MS小钻天杨P.ni^ra6Italica?3

侧枝:角度

16QN*(a)中欧美杨107F・Xeuramericana"Neva,5

(d)大中林46P・Xeuratnericana"Zhonglin46,7

斜上1

VG

17PQ*侧枝:姿态近平伸2

(d)

下垂3

长卵形1

*VG

18PQ叶芽:形状卵形2

+(e)

阔卵形3

MS短欧美杨107P.Xeuramericana"Neva,3

19QN关(a)叶芽:长度中中林46P.XeuramericanaZhonglin46,5

(e)长7

1

2

VG紫红杜斯坎帕杨P.Xeuramericana"Dorskamp,3

20PQ关叶芽:颜色

(e)紫4

褐5

红褐6

渐尖3

*VG叶芽:先端

21PQ急尖5

+(e)形状

钝7

贴生1

*VG叶芽:着生

22PQ半贴生2

+(e)方式

离生3

A1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