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IECCPA 024-2024 光伏电力产品碳足迹量化与评价方法

T/CIECCPA 024-2024 Qua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Method for Carbon Footprint of Photovoltaic Power Products

团体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2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CIECCPA 024-2024
标准类型
团体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4-06-28
实施日期
2024-07-05
发布单位/组织
-
归口单位
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
适用范围
主要技术内容:本文件界定了光伏电力产品碳足迹量化与评价方法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产品碳足迹量化与评价、附加环境信息及评价报告。本文件适用于集中式光伏电力产品碳足迹量化与评价,分布式光伏电力产品碳足迹量化与评价可参考执行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浙江大唐能源营销有限公司、上海易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能龙源环保南京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锥宇能源科技(嘉兴)有限公司、浙江省环保集团生态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有限公司、国能南京电力试验研究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浙江大学、浙江环研碳集科技有限公司、杭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宁波钢铁有限公司、宁波诺丁汉大学、浙江省数据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京能国际综合智慧能源有限公司、北京中安质环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浙江菲达电气工程有限公司
起草人:
刘含笑、张冬冬、董越、朱海舰、王鹏、张力、杨福胜、李洋、方翔、张久明、潘军、陈超、崔盈、于立元、邴赫亮、田昕、李鹏、宋卓然、胡旌伟、刘小伟、杨利鸣、郝润龙、龚勋、梁芒、吴主辉、刘美玲、海宝、白镇铭、王帅、梁军、马晓斌、蔡彦吟、刘忠、王发鹏、祝业青、姚杰、陈定晖、薛建仓、杨虎林、柏源、张建华、檀相闽、张峰、马修元、林青阳、李军状、韦飞、王颖、单思珂、杨莉、赵飞、方雁惠、刘鹏举、孙立、罗象、杨雨晨、荆永昌、郑瑞新、刘海容、陈巧、刘彪、杜建军、胡骞明、周号、汤丰、陈伟强、朱前林、彭政康、翟云飞、贡玉萍、李海英、张淑梅、林熙、江珊
出版信息:
页数:2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29.020

CCSK59

团体标准

T/CIECCPA024—2024

光伏电力产品碳足迹量化与评价方法

Carbonfootprintquantificationandassessmentmethodforthephotovoltaic

powerproduct

2024-06-28发布2024-07-05实施

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发布

T/CIECCPA024—2024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产品描述..............................................................................................................................................................4

5产品碳足迹量化与评价......................................................................................................................................4

5.1评价流程.......................................................................................................................................................4

5.2目的和范围的确定.......................................................................................................................................4

5.3产品功能单位...............................................................................................................................................4

5.4系统边界的确定...........................................................................................................................................5

5.5生命周期清单分析.......................................................................................................................................6

5.6生命周期影响评价.....................................................................................................................................10

5.7生命周期解释.............................................................................................................................................10

5.8碳足迹量化评价.........................................................................................................................................10

6附加环境信息....................................................................................................................................................11

7评价报告............................................................................................................................................................11

7.1报告的要素.................................................................................................................................................11

7.2评价报告的发布.........................................................................................................................................12

附录A(资料性)光伏电力产品生产典型工艺流程.......................................................................................13

附录B(资料性)光伏电力产品碳足迹量化数据清单...................................................................................14

参考文献..................................................................................................................................................................19

图1光伏电力产品生命周期系统边界图.............................................................................................................5

图A.1光伏电力产品生产典型工艺流程示例图................................................................................................13

表1现场数据质量评价表.....................................................................................................................................6

表2背景数据质量评价表.....................................................................................................................................7

表3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潜势...............................................................................................................................11

表B.1上游环节数据清单...................................................................................................................................14

表B.2核心环节数据清单...................................................................................................................................16

表B.3回收过程数据清单...................................................................................................................................18

I

T/CIECCPA024—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大唐能源营销有限公司、上海易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国能龙源环保南京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中

国电气装备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锥宇能源科技(嘉兴)有限公司、浙江省环保集团生态环保研究

院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有限公司、国能南京电力试验研究有限公司、华北电力

大学、浙江大学、浙江环研碳集科技有限公司、杭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宁波

钢铁有限公司、宁波诺丁汉大学、浙江省数据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京能国际综合智慧能源有限公司、北京

中安质环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浙江菲达电气工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含笑、张冬冬、董越、朱海舰、王鹏、张力、杨福胜、李洋、方翔、张久明、

潘军、陈超、崔盈、于立元、邴赫亮、田昕、李鹏、宋卓然、胡旌伟、刘小伟、杨利鸣、郝润龙、龚勋、

梁芒、吴主辉、刘美玲、海宝、白镇铭、王帅、梁军、马晓斌、蔡彦吟、刘忠、王发鹏、祝业青、姚杰、

陈定晖、薛建仓、杨虎林、柏源、张建华、檀相闽、张峰、马修元、林青阳、李军状、韦飞、王颖、单思

珂、杨莉、赵飞、方雁惠、刘鹏举、孙立、罗象、杨雨晨、荆永昌、郑瑞新、刘海容、陈巧、刘彪、杜建

军、胡骞明、周号、汤丰、陈伟强、朱前林、彭政康、翟云飞、贡玉萍、李海英、张淑梅、林熙、江珊。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I

T/CIECCPA024—2024

光伏电力产品碳足迹量化与评价方法

1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光伏电力产品碳足迹量化与评价方法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产品碳足迹量化与评价、附

加环境信息及评价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集中式光伏电力产品碳足迹量化与评价,分布式光伏电力产品碳足迹量化与评价可参考

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GB/T2297太阳光伏能源系统术语

GB/T24025环境标志和声明III型环境声明原则和程序

GB/T24040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

GB/T24044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要求与指南

GB/T32150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

GB/T38335光伏发电站运行规程

GB/T39857光伏发电效率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24044、GB/T32150、GB/T38335和GB/T229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光伏电力产品photovoltaicpowerproduct

利用太阳能电池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电力产品。

3.2

太阳电池solarcell

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器件。

[来源:GB/T2297−1989,2.2]

3.3

板(太阳电池板)panel(solarcellpanel)

由若干个太阳电池组件按一定方式组装在一块板上的组装件叫做板(太阳电池板),通常作为方阵的

一个安装单元。

[来源:GB/T2297−1989,4.9]

1

T/CIECCPA024—2024

3.4

光伏组件photovoltaic(PV)module

具有封装及内部联结的、能单独提供直流电输出的、最小不可分割的太阳电池组合装置。

注1:光伏组件[photovoltaic(PV)module]又称太阳光伏组件(solarcellmodule)。

[来源:GB/T38335−2019,3.1]

3.5

硅片siliconwafer

具有片状结构的硅单质材料,可分为单晶和多晶,多为圆角方形。

[来源:EPDCN−PCR−202201,4.1]

3.6

生命周期lifecycle

产品系统中前后衔接的一系列阶段,从自然界或从自然资源中获取原材料,直至最终处置。

[来源:GB/T24040−2008,3.1]

3.7

产品碳足迹carbonfootprintofaproduct

CFP

产品系统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温室气体清除量之和,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并基于生命周期评价,

使用气候变化单一影响类别。

注1:产品碳足迹可分解成一组数字,确定具体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产品碳足迹也可被分解成生命周期的各

个阶段,例如各个过程所处的空间范围。

注2:产品碳足迹研究报告中记录了产品碳足迹的量化结果,以每个功能单位的二氧化碳当量质量表示。

[来源:ISO14067:2018,3.1.1.1]

3.8

温室气体greenhousegas

大气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的能够吸收和散发由地球表面、大气层和云层所产生的、波

长在红外光谱内的辐射的气态成分。

注:如无特别说明,本文件中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

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与三氟化氮(NF3)。

[来源:GB/T32150−2015,3.1,]

3.9

全球变暖潜势globalwarmingpotential

GWP

将单位质量的某种温室气体在给定时间段内辐射强迫影响与等量二氧化碳辐射强迫影响相关联的系

数。

注:辐射强迫是衡量不同因素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指因施加了外部扰动而造成的地球系统能量平衡的

2

T/CIECCPA024—2024

净变化,通常表示为一段时间内平均的、单位面积上变化的瓦特数(W/m2),可以量化外强迫引入时发生的能量失

衡。

[来源:GB/T32150−2015,3.15,有修改]

3.10

二氧化碳当量carbondioxideequivalent

CO2e

在辐射强度上与某种温室气体质量相当的二氧化碳的量。

注:二氧化碳当量等于给定温室气体的质量乘以它的全球变暖潜势值。

[来源:GB/T32150−2015,3.16]

3.11

III型环境声明typeIIIenvironmentaldeclaration

提供基于预设参数的量化环境数据的环境声明,必要时包括定性或定量的附加环境信息。

注:预设参数基于GB/T24040和GB/T24044。

[来源:GB/T24025−2009,3.2,有修改]

3.12

功能单位functionalunit

用来作为基准单位的量化的产品系统性能。

[来源:GB/T24044−2008,3.20]

3.13

系统边界systemboundary

通过一组准则确定哪些单元过程属于产品系统的一部分。

注:在本文件中,系统边界与LCIA无关。

[来源:GB/T24044−2008,3.32]

3.14

生命周期清单分析lifecycleinventoryanalysis(LCI)

生命周期评价中对所研究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输入和输出进行汇编及量化的阶段。

[来源:GB/T24044−2008,3.3]

3.15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lifecycleimpactassessment(LCIA)

生命周期评价中理解和评价产品(或服务)系统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潜在环境影响大小和重要性的

阶段。

[来源:GB/T24040−2008,3.4]

3.16

生命周期解释lifecycleinterpretation

生命周期评价中根据规定的目的和范围要求对清单分析和(或)影响评价的结果进行评估以形成结论

3

T/CIECCPA024—2024

和建议的阶段。

[来源:GB/T24044-2008,3.5]

3.17

产品碳足迹量化quantificationofthecarbonfootprintofaproduct

quantificationoftheCFP

确定产品碳足迹或部分产品碳足迹的活动。

注:产品或部分产品碳足迹的量化属于产品碳足迹研究的一部分。

[来源:ISO14067:2018,3.1.1.6]

4产品描述

4.1光伏电力产品根据实际评价要求、安装位置、装机容量以及运营模式的差别,考虑是否界定集中式陆

地光伏、滩涂光伏、海上光伏等。

4.2集中式光伏是在沙漠、戈壁、山地、水面等场地集中建设的光伏电站,所获的电力直接并入国家电

网,应用形式包括大型地面电站、农光互补、林光互补、水光互补项目等。

4.3本文件中涉及的光伏电力产品碳足迹量化与评价方法均以描述的具体产品为对象。

4.4光伏电力产品生产流程见附录A。

5产品碳足迹量化与评价

5.1评价流程

产品碳足迹量化与评价基本程序包括:目的和范围的确定、功能单位的确定、系统边界的确定、生命

周期清单分析、生命周期影响评价、生命周期解释和产品碳足迹量化评价。

5.2目的和范围的确定

5.2.1目的

通过量化光伏电力产品生命周期或选定过程中的所有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计算光伏电力产品对

全球变暖的潜在影响。

5.2.2评价范围

光伏电力产品评价范围的确定需满足以下要求:

a)每种光伏电力产品应为同一企业在同一产地生产的产品;

b)对于同一企业不同规模的光伏电力产品,或同一规模但不同产地生产的光伏电力产品,应分别核算

碳足迹;

c)对于同一企业在同一产地生产的电力,如采用的工艺技术、生产设备或原辅材料供应商有差异时,

在进行数据调查时,原则上应按产品比例进行加权平均。

5.3产品功能单位

光伏发电总量按照年发电量统计,产品功能单位选取光伏发电厂稳定执行发电任务产出的单位千瓦时

(1kWh)并网光伏电力产品。

4

T/CIECCPA024—2024

5.4系统边界的确定

5.4.1总则

本文件界定的光伏电力产品生命周期系统边界包括上游环节和核心环节。上游环节包括原辅料生产

及运输过程,核心环节包括电厂建设运行和回收利用等环节。光伏电力产品生命周期系统边界见图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