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3455-2018 固定式压力容器使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DB37/T 3455-2018 Implementation guide for risk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and accident hidden danger investigation and governance system for fixed pressure vessel usage safety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8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
A0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3455—2018
固定式压力容器使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ImplementationGuideofSecurityRiskGradingControlandHazardScreeningand
ManagementSystemforFixedPressureVessels
2018-12-29发布2018-01-29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7/T3455—2018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与定义.........................................................................1
4基本要求...........................................................................2
4.1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2
4.2主体责任.......................................................................2
4.3建立制度.......................................................................3
4.4全员培训要求...................................................................3
5风险分级管控.......................................................................4
5.1风险点确定和排查...............................................................4
5.2危险源辨识分析.................................................................4
5.3风险评价.......................................................................5
5.4风险分级管控...................................................................6
6隐患排查治理.......................................................................7
6.1隐患分类、分级.................................................................7
6.2编制排查项目清单...............................................................7
6.3制定排查计划...................................................................8
6.4隐患排查类型、周期、组织级别...................................................8
6.5隐患治理.......................................................................9
7文件管理...........................................................................9
8持续改进...........................................................................9
9信息化管理........................................................................10
附录A(资料性附录)风险点登记台账—压力容器...................................11
附录B(资料性附录)安全检查表分析评价记录(作为风险评价参考).................12
附录C(资料性附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18
附录D(资料性附录)重大风险告知栏.............................................19
附录E(资料性附录)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21
附录F(资料性附录)隐患排查治理台账...........................................22
I
DB37/T3455—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监督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特种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特种设备协会、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有限
公司、山东京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临沂市三丰化工有限公司、山东汇丰石化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继东、张昭辉、王黎明、陈玉彬、王海燕、张利红、刘丹、杨振、顾明、郑
辉、宋海涛、梁洪建、郑珲。
II
DB37/T3455—2018
引言
本标准依据压力容器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及山东省地方标准《安全生产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
则》《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特种设备事故预防原理和特种设
备隐患排查治理的先进管理经验,融合特种设备本质安全管理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固定式压力容器
使用管理现状编制而成。
本标准制定的目的是构建特种设备(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
机制,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山东省固定式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和隐患排查治
理工作,有效管控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压力容器安全事故。
III
DB37/T3455—2018
固定式压力容器使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
设实施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内固定式压力容器使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
指南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文件管理、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固定式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
工作。
本标准所列出的危险源不代表压力容器全部危险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TSG03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导则
TSG08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
TSG2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DB37/T2882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2883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
DB37/T2971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DB37/T3010化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DB37/T3078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DB37/T3079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3术语与定义
TSG08、TSG21、DB37/T2882、DB37/T2883、DB37/T3078、DB37/T307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
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固定式压力容器FixedPressureVessel
固定式压力容器(以下简称压力容器)是指安装在固定位置使用的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
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的气体、液
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容积大于或者等于30L且内直径(非圆形截面指
截面内边界最大几何尺寸)大于或者等于150mm的固定式容器。
3.2
改造Rehabilitation
1
DB37/T3455—2018
压力容器的改造是指改变主要受压元件的结构或者改变压力容器运行参数、盛装介质、用途等。
3.3
重大修理Majorrepairs
压力容器的重大修理是指主要受压元件的更换、矫形、挖补,以及对符合TSG21第3.2.2.1规定的
对接接头焊缝的补焊或者对非金属压力容器粘接缝的修补。
4基本要求
4.1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4.1.1使用单位依据DB37/T3078和本实施指南中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标准及风险评价方法,进行压力
容器的风险辨识、评价、确定风险等级,明确分级管控的责任部门、责任人,落实管控措施,形成风险
分级管控清单。
4.1.2使用单位根据风险管控清单,按照压力容器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以及DB37/T3079
的要求,形成隐患排查的内容标准,确定隐患排查的类型和周期,进行隐患排查。
4.2主体责任
4.2.1使用单位应当按照TSG08的要求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组织实施压力容器风险分级管控
和隐患排查治理。
4.2.2主要负责人职责:
——对本单位所使用的压力容器使用安全负总责;
——确保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压力容器双重预防体系;
——确保全员参与压力容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并履行其职责;
——确保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相关资源的投入,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定期对体系建设情况进行督导和
考核;
——督促落实应急专项预案的制定、演练;
——及时、如实报告事故,组织事故抢救。
4.2.3安全管理负责人职责:
——协助最高管理者承担本单位压力容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的领导职责;
——组织制定压力容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有关文件;
——组织制定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制度与岗位责任制度,落实管理机构、管理人员;
——组织对压力容器风险辨识结果的评审,对风险点及其控制措施的汇总、协调、监督评估,批准
发布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组织制定隐患排查计划,组织或督促各级人员按计划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检查事故隐患
治理和措施落实情况;
——组织制定压力容器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按照压力容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压力容器事故救援;
——组织开展压力容器双重预防体系安全教育培训;
——定期对双重预防体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
4.2.4安全管理员作为使用单位具体负责压力容器使用管理的人员,其主要职责如下:
——贯彻执行压力容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有关实施文件;
——实施压力容器隐患排查、隐患治理和措施落实;
2
DB37/T3455—2018
——开展压力容器双重预防体系安全教育培训;
——制定压力容器应急专项预案并实施演练;
——按照规定报告压力容器事故,协助进行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
——发现压力容器事故隐患,立即进行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压力容器,并且报告
本单位有关负责人;
——对操作人员作业情况进行检查,及时纠正和制止违章行为。
4.2.5操作人员职责:
——全程参与压力容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掌握本岗位存在的风险及隐患;
——按照隐患排查计划开展压力容器隐患排查工作;
——严格执行压力容器有关安全管理制度并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按照规定填写运行、交接班
等记录;
——参加压力容器双重预防体系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
——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且记录;
——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且按照规定的程
序,及时向单位有关部门报告;
——参加应急专项演练,掌握相应的基本救援技能,参加压力容器事故救援。
4.3建立制度
4.3.1风险管控制度
使用单位应规定压力容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流程,明确各岗位风险管控职责;明确风
险点确定、风险管控措施、安全风险告知等内容,保证本单位风险管控体系建设的规范化。
4.3.2隐患排查制度
使用单位应规定压力容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流程,明确各岗位隐患排查治理职责;规
定压力容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运行和管理的措施,明确排查主体、周期、内容及实施流程,
确定隐患整改、验收工作流程等。
4.3.3奖惩考核制度
应将双重预防体系运行情况,与本单位各岗位人员的薪酬挂钩,进行考核奖惩。
4.4全员培训要求
4.4.1培训内容
培训主要内容包括:
——压力容器双重预防体系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制度、操作规程;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
——压力容器风险点评价概况;
——风险管控措施;
——其他风险信息。
4.4.2培训记录
使用单位培训过程应保留培训记录,培训记录包括:
3
DB37/T3455—2018
——培训计划;
——培训课件或教材;
——培训签到表;
——培训考核或效果评价记录;
——其他相关资料。
4.4.3奖惩考核
使用单位应针对压力容器双重预防体系运行建立考核奖惩机制,运行情况与本单位各岗位人员的收
入挂钩,进行考核奖惩。
5风险分级管控
5.1风险点确定和排查
根据DB37/T3078中关于风险点的定义,使用单位应当以在用的单台套压力容器及其作业活动为辨
识单元进行风险点划分,建立包括风险点(压力容器)名称、类别、设备注册代码、规格、介质、工艺
位号/位置、安全等级等基本信息的《风险点登记台账-压力容器》(参见附录A.1)。
5.2危险源辨识分析
5.2.1危险源辨识内容
危险源辨识时,使用单位应当贯彻压力容器安全管理“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案”和操作、
维护保养的要求,按照TSG03列出的事故特征,对该台套压力容器及其作业过程中潜在危险有害因素进
行辨识,辨识范围应考虑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个方面,其中:
——人的因素应包括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作业人员持证情况、安全
培训、人员配置、操作技能、作业行为等;
——物的因素应包括压力容器本质安全状况(采购、制造、验收、腐蚀等情况)、安全附件或安全
保护装置、设备附带装置及工具、检验检测、使用标志、防护装置、振动风险、工作介质(低
温、高温、有毒、有害、易腐蚀)等;
——环境因素应包括压力容器所在装置情况、场地基础、给排水情况、工作环境、自然环境(温度、
湿度、气压)等;
——管理因素应包括压力容器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培训制度、使用登记、变更管理、定
期检查、维护保养、异常情况处理、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档案、应急救援预案等。
5.2.2危险源引发的事故特征及后果
危险源引发的事故特征是指与导致事故最严重后果对应的压力容器设备失效形式或者致害方式。通
常表现为爆炸、爆燃、泄漏、变形、断裂、损伤、坠落失控或者故障等。
危险源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人员被困、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商誉、工作环境破坏、
环境污染等。
5.2.3危险源辨识的程序
使用单位可参考以下流程进行危险源辨识:
——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特种设备操作人员以及专业人员等人员组
成辨识小组;
4
DB37/T3455—2018
——收集有关压力容器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规程、标准、制度等相关资料;
——分析压力容器已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事故或故障;
——结合单位实际状况,对危险源(危害因素)进行分类辨识。
5.2.4危险源辨识方法
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可按照以下方法进行:
——应按照压力容器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
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
——应将压力容器分解为若干具体的检查项目,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管理经验,确定每个检查
项目完好状态下的检查标准,识别每个检查项目不符合标准情况及可能造成的后果;
——对于压力容器,宜选用安全检查表法(简称SCL)进行辨识,使用单位也可根据单位实际,选
择有效可行的其他方法。
5.3风险评价
5.3.1风险评价方法
对于辨识出的危险源,宜采用风险矩阵(LS)评价法评价其风险程度,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并填
写《安全检查表分析评价记录》(参见附录A.2)。使用单位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用其他风险评价
方法。
5.3.2风险等级确定原则
单台套压力容器风险等级是以该台套压力容器的全部危险源中辨识结果最高的等级确定。风险等级
按照从高到低分为5级:1、2、3、4、5,其中,1级为最高风险,5级为最低风险。
5.3.3风险控制措施
5.3.3.1工程技术措施包括:
——设置压力容器安全附件;
——设置压力容器安全连锁装置;
——设置自动控制系统;
——压力容器安全泄放口采取密闭回收装置;
——设置现场监测监控设施和报警设施(易燃、易爆、有毒介质);
——对产生或导致危害的压力容器场所进行密闭;
——通过隔离方式把人与危险区域隔开;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检查发现的缺陷维修;
——其他控制措施。
5.3.3.2管理措施包括:
——配备相应的特种设备管理和作业人员;
——制定压力容器管理制度;
——制定压力容器操作规程;
——减少暴露时间(如异常温度或有害环境);
——压力容器定期检查、巡检;
——按照定期检验周期和要求定期检验;
——压力容器安全附件校验、检测;
5
DB37/T3455—2018
——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单位资质管理;
——设置警示告知牌;
——其他控制措施。
5.3.3.3培训教育措施包括:
——压力容器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教育;
——压力容器操作规程的培训教育;
——压力容器管理制度方面的培训教育;
——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为取证而接受的培训教育等;
——压力容器应急救援措施的培训;
——其他控制措施。
5.3.3.4个体防护措施包括:
——配备个体防护用品;
——其他控制措施。
5.3.3.5应急处置措施包括:
——编制应急预案;
——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
——应急救援物资配备(包括消防用品、救援器具、应急药品);
——其他控制措施。
5.3.3.6使用单位根据风险评价与风险分级结果,应从上述措施等方面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现有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采取一种或多种消除或者降低风险的相应管控措施,直至风险可
以接受(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内容)。
5.4风险分级管控
5.4.1风险分级
使用单位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分级后,按照表1规定的对应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
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
表1风险等级对照表
管控级别
判定方法
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低风险
采用风险矩阵(LS)法1级2级3级4级5级
风险色度(风险值)红色(20-25)橙色(15-16)黄色(9-12)蓝色(4-8)蓝色(1-3)
管控层级公司项目(部门)班组岗位岗位
注:表中管控层级供参考,使用单位应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合理确定风险的管控层级
5.4.2重大风险的判定
以下情形的压力容器应按照重大风险进行管控,其管控层级直接判定为公司级,红色标识:
——评价结果达到1级;
——评价结果未达到1级,但属于关键装置、重点部位,风险度最高的压力容器应直接判定为重大
风险进行提级管控;
——根据GB18218评估为重大危险源的储存场所的压力容器,如液化烃球罐等。
6
DB37/T3455—2018
5.4.3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应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见附录A.3)(包括全部风险点、管
控措施等风险信息),逐级汇总、评审、修订、审核、批准、发布、培训。各级都要形成台账或控制清
单,实现信息有效传递。
5.4.4风险告知
5.4.4.1使用单位应结合风险评价的结果,将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告知相关人员,并进行风险分析结
果记录和管控措施的培训,使其掌握本岗位所涉及的风险点和危险源,包含压力容器的风险等级、危险
源的风险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等信息。
5.4.4.2使用单位根据分险点管控层级进行三级告知:
——公司级风险点告知牌设立于公司显著位置,告知内容应包括风险点名称、位置、等级、管控措
施、责任人等(参见附录B.1);
——车间级风险点告知牌设立于本车间显著位置(参见附录B.1);
——班组级风险点告知牌设立于本岗位显著位置(参见附录B.2)。
6隐患排查治理
6.1隐患分类、分级
6.1.1隐患分类
6.1.1.1基础管理类隐患是指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体系及程序等方面存在的缺陷。
6.1.1.2使用现场类隐患包括设备设施、场所环境、操作人员操作行为等方面存在的不符合压力容器
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相关规程制度等要求的问题或缺陷。
6.1.2隐患分级
6.1.2.1根据DB37/T3079,隐患分为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
6.1.2.2使用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按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
——使用非法生产、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国家明令淘汰的特种设备和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的;
——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未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隐患或者异常情况,继续使
用的;
——缺少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或者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失灵而继续使用的;
——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附件未正常投用;
——超过特种设备规定的参数范围使用的;
——未办理使用登记和注销手续的;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发现问题,责令改正而不予改正行为的;
——特种设备发生事故不予报告而继续使用的;
——特种设备管理负责人和管理人员未依法经考核合格;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
——修理改造施工单位未取得相应资质;
——改造与重大修理未经监督检验或经监督检验不合格投入使用;
——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未进行委托检验继续使用的。
6.2编制排查项目清单
7
DB37/T3455—2018
6.2.1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使用单位以压力容器风险点为基本单元,依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中各风险点的管控措施要求,编制
该排查单元的排查清单。至少应包括:
——与风险点对应的压力容器名称;
——排查内容;
——排查标准;
——排查方法;
——组织级别。
6.2.2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使用单位依据基础管理相关内容要求,逐项编制排查清单。至少应包括:
——基础管理名称;
——排查内容;
——排查标准;
——排查方法。
6.3制定排查计划
使用单位根据法律、法规要求,结合使用单位自身安全管理和生产工艺特点制定排查计划。至少包
括:
——排查时间;
——排查类型;
——排查范围;
——组织级别。
6.4隐患排查类型、周期、组织级别
6.4.1排查类型
排查类型主要包括日常排查、专项排查。当使用单位自身技术力量不足时,可以委托有相关资质或
能力的单位和人员来协助隐患排查。
6.4.2组织级别
使用单位应根据自身组织架构确定不同的排查组织级别和频次。排查组织级别一般包括公司级、车
间级、班组级。
6.4.3排查周期
使用单位根据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本单位生产工艺特点,确定日常和专项等隐患排查类型的周期。
6.4.4日常排查
日常排查是指班组(岗位)人员每班进行的日常性巡查/检查工作。
6.4.5专项排查
专项排查是指使用单位组织的定期隐患排查、专业性隐患排查、季节性隐患排查、专家诊断性隐患
排查、事故类比隐患排查等:
8
DB37/T3455—2018
——压力容器使用单位至少每月进行一次的自行专项检查,每年进行一次的全面专项检查;
——职能部门每季度至少一次对生产现场进行各自相关的专业检查;
——季节性隐患排查应根据季节性特点及本单位的生产实际,至少每季度开展一次;
——当获知其他使用单位发生压力容器事故时,及时进行类比事故隐患专项排查。
6.5隐患治理
6.5.1隐患治理要求
6.5.1.1事故隐患治理流程包括:通报隐患信息、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实施隐患治理、治理情况反馈、
验收等环节,实现闭环管理。
6.5.1.2隐患排查结束后,将隐患名称、存在位置、不符合状况、隐患等级、治理期限及治理措施要
求等信息向相关人员进行通报。
6.5.2一般隐患治理
对于一般事故隐患,根据隐患治理的分级,由使用单位各级(公司、车间、班组等)负责人或者有
关人员负责组织整改,整改情况要安排专人进行确认。
6.5.3重大隐患治理
6.5.3.1经判定或评估属于重大事故隐患的,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及时组织评估,
并编制事故隐患评估报告书。评估报告书应当包括事故隐患的类别、影响范围和风险程度以及对事故隐
患的监控措施、治理方式、治理期限的建议等内容。
6.5.3.2使用单位应根据评估报告书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防止整改期间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
6.5.3.3压力容器隐患治理完成后,使用单位应根据隐患级别组织相关人员对治理情况进行验收,实
现闭环管理。重大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使用单位应当组织对治理情况进行复查评估,并建立重大隐患
档案登记。
7文件管理
7.1使用单位应制定特种设备(压力容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作业指导书。
7.2使用单位应建立压力容器风险分级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风险管控作业指
导书、风险点登记台账-压力容器、风险分析评价记录,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等。
7.3使用单位应完整保存体现压力容器隐患排查全过程的记录资料,至少应包括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隐患排查治理台账、重大事故隐患排查、评估记录,隐患整改和验收记录等。
8持续改进
9
DB37/T3455—2018
使用单位应适时和定期对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宜
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应包括体系改进的可能性和对体系进行修改的需求。评审每年应不少于一次,
当发生更新时应及时组织评审,应保存评审记录。使用单位应在每一轮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
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并按规定及时更新。
9信息化管理
使用单位应根据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建立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运行管理信息系统,并与当地
监管部门相关监管信息系统相对接。
10
DB37/T3455—2018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风险点登记台账—压力容器
使用单位:(记录受控号)№:
工艺位号/
序号风险点名称设备注册代码规格介质安全等级备注
位置
容13鲁Φ3200
1液相丙烯缓冲罐丙烯(液相)V-41011
M0351(14)×8500
容16鲁Φ1600
2气相丙烯缓冲罐丙烯(气相)V-41021
M1016(14)×2400
容16鲁Φ1600
3氯气缓冲罐氯气V-41031
M1017(14)×2400
容17鲁Φ3000
4氮气缓冲罐氮气V-45111
M1816(14)×5000
容17鲁Φ1500
5仪表风缓冲罐仪表空气V-45101
M1815(14)×2000
容17鲁Φ1300
6蒸汽分汽包低压蒸汽V-42071
M1817(14)×5000
7………………
8
编制人:日期:审核人:日期:
11
DB37/T3455—2018
BB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安全检查表分析评价记录(作为风险评价参考)
使用单位:XXXX风险点:XXXX(记录受控号)№:XXXX
可能导现有管控措施评管改
序致的事事故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YB/T 4529-2016 氮化锰铁 氮含量的测定 惰性气体熔融热导法 2016-04-05
- YB/T 4544-2016 非晶带材连铸用甩带冷却辊 2016-04-05
- YB/T 053-2016 包芯线 2016-04-05
- YB/T 5314-2016 硅钙合金 铝含量的测定 EDTA滴定法 2016-04-05
- YB/T 5315-2016 硅钙合金 磷含量的测定 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2016-04-05
- YB/T 4526-2016 炼焦试验用小焦炉技术规范 2016-04-05
- YB/T 4535-2016 水泥钢钉用碳素钢丝 2016-04-05
- YB/T 4543-2016 建筑工程用锌-5%铝-混合稀土合金镀层拉索 2016-04-05
- YB/T 4533-2016 磷铁 锰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2016-04-05
- YB/T 5313-2016 硅钙合金 钙含量的测定 EDTA滴定法 2016-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