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3217-2018 港口营运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DB37/T 3217-2018 Implementation guide for risk class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port operation enterprises' safety production system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30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T 3217-2018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8-05-17
实施日期
2018-06-17
发布单位/组织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30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220.01

R0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3217—2018

港口营运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实施指南

ImplementationGuidefortheconstructionofsafetyriskclassificationmanagement

andcontrolsystemforportoperationenterprises

2018-05-17发布2018-06-17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3217—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山东省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先念、刘国田、尚金瑞、任守波、金学锋、毕玉晓、王小杰、刘琼辉、赵

勇、徐旭、王家香、熊震。

I

DB37/T3217—2018

引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及山东省地方标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通则》、《水路公路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的要求,借鉴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准、

现代安全管理理念,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日照港集团有限公

司风险管理工作经验,根据山东省港口营运企业安全生产实际编制而成。

本标准的目的是规范山东省港口营运企业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全过程,达到降低企

业安全生产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事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II

DB37/T3217—2018

港口营运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港口营运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范围/规范

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港口营运企业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DB37/T2882-2016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3138-2018公路水路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88号)

港口危险货物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交水发【2017】274号

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暂行办法(交安监发【2017】60号)

3术语和定义

DB37/T2882-2016及DB37/T3138-201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基本要求

4.1成立组织机构

企业(总公司/公司)应成立领导小组,并明确主管部门,分层制定(总公司/公司)推进实施方案;同

时,应成立工作组,督导落实风险评价、分级管控、评估改进等工作

4.1.1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组长应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应包括安全监督、生产技术等本级职能部室负责人等。

主要职责包括确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任务目标,对体系建设及实施情况进行部署、督导和考核等

工作。

4.1.2工作小组

1

DB37/T3217—2018

工作小组组长应由企业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担任,成员应包括安全监督、生产技术等本级职能部室

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相关技术人员、一线作业人员等。主要职责包括制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

设方案;推进落实体系建设方案任务和目标,组织风险辨识培训,开展风险分级及评估改进等工作。

4.1.3主要负责人职责

主要负责人是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主要职责包括:确定风险分级管

控方针、策略、目标;保障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所需人、财、物等资源的投入;对体系建设及实施情

况进行部署、督导和考核。

4.1.4分管负责人职责

分管安全负责人负责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组织协调,整体推进;其他分管负责人按照一岗

双责的要求,对职责范围内的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确定、落实的组织实

施。

4.1.5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职责

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是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牵头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起草体系建设工作方

案、相关体系文件;负责本指南的组织实施、指导和监督检查,组织对本企业风险分级情况评审;负责

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等工作,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风险管控。

4.1.6各职能管理部门职责

各职能管理部门是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具体负责部门,主要负责职责范围内的风险点排查、危

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评估、督导等工作。

4.1.7各站队(班组)职责

各站队(班组)是所辖工作范围内风险管控的主体责任部门,负责开展风险点排查和危险源辨识、

评价活动及管控措施的编制、落实,接受相关职能部门的督导和考核。

4.1.8各岗位职责

各岗位应根据工作分工和岗位职责积极参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接受安全教育培训,

严格执行风险管控措施。

4.2实施全员培训

企业应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培训计划,相关职能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层级人员,分类开展风险点

危险源辨识及防控措施培训考试。

4.2.1公司(集团)级培训

公司(集团)应将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标准、风险管理理论培训纳入本级管理人员年度安全教育计划

中,定期开展风险分级管理程序、方法、措施等知识的培训。

4.2.2站队级(班组)培训

站队(班组)应将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标准、危险源辨识、分级管控及措施要求纳入本级(本岗位)

日常安全教育计划中,每季度组织不同岗位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2

DB37/T3217—2018

4.2.3岗位培训

班组应通过班前会等方式侧重岗位危险源和控制措施的知识培训。

4.3编写体系文件

体系文件应至少包括: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方案;

——风险分级管控相应的管理制度;

——编制内部实施推进方案或纳入安全管理体系流程中;

——企业两个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清单及重大风险点清单;

——应建立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安全检查表(SCL)评价记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等有

关记录文件;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奖惩考核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年度培训方案。

4.4运行考核

企业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运行考核机制,完善公司、站队两级考核标准,将考核结果与年度绩

效目标、员工安全绩效兑现挂钩;同时,在各级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安全教育及安全生产奖

惩等制度中明确相关要求。

5工作程序和内容

5.1风险点确定

5.1.1风险点划分原则

企业风险点排查遵循“相对独立、环节清晰、易于管控”的原则,分为作业活动及设施、部位、场

所、装置、区域等两大类为主,或两者的组合。

5.1.1.1作业(操作)活动

对作业活动类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安全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应

建立作业活动清单:

——散杂货类:煤炭装船机作业、垛位苫盖作业、门机装卸船、矿石输送系统作业、装载机散货装

车、粮食卸船入仓、焦炭汽运集港卸车等;

——件杂货装卸类:H型钢装船、大袋货物装船、纸浆板卸船等;

——集装箱装卸类:集装箱火车装/卸/车、场桥收发箱作业、正面吊收发箱作业、桥吊装卸船作业

等;

——危险货物装卸类:原油卸船作业、球罐区巡检、拆接输油臂、司泵作业、液化烃装车、球罐切

水、油罐计量等;

——船舶拖带类:拖轮靠离码头、海上航行、协助大船靠离泊、接送引航员、溢油锚泊监护等;

——铁路作业类:火车装卸线取车、机车运用、线路起道作业、货运交接等;

——客运作业类:客轮卸船作业、旅客运输作业、旅客安监等;

——其他类作业:危险区域动火作业、高处作业、临时用电作业、临水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密闭

3

DB37/T3217—2018

舱室作业、动土作业、断路作业等。

5.1.1.2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可按照港口岸边作业场所、库场及所涉及的装置、设施等进行划分。对于规模较大、工艺复杂的油

罐区、筒仓、卸船机等流程系统可按照所包含的设备、设施、装置分别进行细分。

——固定机械类:堆料机、翻车机、装船机、门机、正面吊等;

——流动机械类:装载机、挖掘机、自卸车、叉车等;

——危化品接卸设备类:输油臂、消防炮、制氮机、原油储罐、球罐、液化烃装车泵等;

——库房设施:锅炉房、消防泵房、供水站等;

——客运设施类:侯船厅、停车场等;

——其他设施:小型液压捣固机、台钻、带缆机、登船梯等。

5.1.2风险点排查

5.1.2.1风险点排查的内容

企业应按照不同风险点划分要求,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形成包括风险点名称、类型、

区域位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现有风险控制措施等内容。

5.1.2.2风险点排查的方法

企业风险点排查按照生产业务、工艺流程、组织机构等,采用全员参与、自下而上,逐级审核的方

式,排查应按照在一定区域或时间、空间范围内,由若干关联作业环节组成,相对独立的作业过程或作

业区域等要求进行梳理。同时,企业应分别建立《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见附录A.1、

A.2)。

5.2危险源辨识

5.2.1辨识方法

参见DB37/T2882-2016及DB37/T3138-2018中规定的内容执行。

5.2.2辨识范围

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应覆盖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包括:

——常规和动火动土等非常规的作业活动;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包括:承包方和访问者;

——接触或涉及的材料、装卸的使用过程;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人为因素,包括:作业行为、人员能力(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行为);

——工作场所外的风险可能影响企业内安全的因素;

——工作场所内的风险可能影响企业外的因素;

——作业环境、气候、昼夜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变更,包括:作业工艺和方法、设备和工具、人员变动。

5.2.3辨识类别

4

DB37/T3217—2018

危险源辨识时应依据GB/T13861的规定,结合行业特点,充分考虑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

素、管理因素四种不安全因素。

a)人员行为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1)作业人员在货物钩行路线下行走;

2)作业人员站码头边缘、缆绳打击面,走立杆,站车、垛边缘等;

3)上下大机不双手扶楼梯,封闭区域穿越;

4)接触裸露带电部位;

5)作业区玩手机、吸烟、不规范使用工属具;

6)机械加工作业未戴护目镜等防护用品;

7)人工搬运作业使用损坏的工属具;

8)其它。

b)设备设施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1)钢丝绳磨损严重;

2)门机限位开关失效;

3)旋转部位安全防护装置缺失;

4)扶梯、护栏缺失或锈蚀严重;

5)管线阀门密封失效;

6)设备超负荷运行;

7)安全报警装置失效;

8)其它。

c)作业环境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1)作业现场照明不良;

2)地面湿滑有障碍物;

3)风速在7级以上作业;

4)现场存在交叉作业;

5)噪音超标;

6)能见度低;

7)通道过于狭窄;

8)其它。

d)管理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1)制度规程不健全;

2)生产组织不合理;

3)违章指挥;

4)应急预案不健全;

5)职业健康安全投入不足;

6)安全监管不到位;

7)其它。

5.2.4辨识实施

5.2.4.1全员辨识

企业在梳理划分风险点基础上,由风险点所属单位(站队、班组)采用全员参与、自下而上的方式,

组织一线作业人员辨识涉及本岗位生产(工艺、工作)流程或作业步骤中的危险源和防范措施。

5

DB37/T3217—2018

5.2.4.2汇总筛选

企业(公司、站队)采用逐级审核的方式,对每个风险点中的危险源和防范措施辨识情况进行汇总,

组织管理人员对风险点中危险源辨析筛选,并初步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班组汇总,上报站队,站队审

核后上报公司)。

5.2.4.3持续辨识

企业应不定期组织开展风险点危险源辨,对首次作业或调整工艺流程的风险点,须进行专项危险源

辨识并落实防范措施后方可作业。

5.3风险评价

5.3.1风险评价方法

5.3.1.1企业可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风险矩阵分析法(LS)等方法,对风险点中的危

险源的风险高低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从严的原则判定评价级别,并填写工作危害分析

评价记录和安全检查表分析评价记录。

5.3.1.2企业亦可根据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特点、事故案例及要求等,将有关重点部位、关键装置、

危险工艺、危险作业等直接判定为较大及以上风险。

5.3.2风险评价准则

企业对风险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进行定量评价时,应

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值的取值标准和评价

级别,进行风险评价。风险判定准则的制定应充分考虑以下要求:

——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

——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

——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事故等级及经济损失;

——事故概率及后果的严重性;

——相关方的投诉等。

5.3.3风险点评价分级

企业根据风险点中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可能性、暴露程度、造成职业健康损害的影响,以

及所需管控措施的难易程度等因素,由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

“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并确定不同风险点的风险管控层级及责任主体。

a)1级风险(红色)/重大风险:

1)应增加(调整)管控措施并有效落实,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或可容许程度,相关过程应建

立记录文件;

2)如不能立即增加(调整)控制措施,或控制措施不能有效落实,必须立即停止相关生产作

业活动;

3)对于该级别风险,公司重点管控,只有当风险已降低至可接受风险时,才能开始或继续作

业;

4)落实公司、站队(部门)、车间(班组)、岗位管控,分级明确审批或控制措施,并保留

记录。

6

DB37/T3217—2018

b)2级风险(橙色)/较大风险:

1)必须现场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2)对于该级别及以上的风险点,站队应控制管理,落实站队(部门)、车间(班组)、岗位

管控,分级明确审批或控制措施,并保留记录。

c)3级风险(黄色)/一般风险:

1)需要制定控制措施或专人监督管理。

2)对于该级别的风险,车间(班组)应控制管理,落实车间(班组)、岗位管控,分级明确

监督或控制措施,并保留记录。

d)4级风险(蓝色)/低风险:

1)不采取防范措施,易导致伤害事故的风险,对该级别的风险,岗位应控制管理,岗位应具

体落实相关监督确认措施。

5.3.4确定重大风险

以下情形为重大风险: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的;(引用493令)

——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

——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其他,本行业规定的。

5.3.5风险点级别确定

风险点的级别确定应遵循从严原则,风险点级别确定:按照风险点中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

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管控级别。

5.4风险控制措施实施

5.4.1控制措施选择原则(顺序和2调整)

企业应按消除、替代、减弱、隔离、警示的顺序考虑控制风险,并对现有控制措施进行识别,确定

是否改进(新增)措施建议,风险控制措施应具有可行性、安全可靠性和有效性。

5.4.2控制措施范围

控制措施应制定范围包括“工程技术、管理、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五个方面。

e)工程技术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1)安全防护罩等机械安全防护装置;

2)超负荷开关、电器连锁装置、紧急制动开关等限位装置;

3)灭弧罩、保护接地、漏电保护等电气安全装置;

4)通风装置、除尘装置、防爆设施、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安全网、防护栏等环境防护设施;

5)安全阀、隔爆、防爆装置、压力检测装置、压力、温度报警连锁等压力容器安全装置;

6)堆场防护网、隔离栏、警示牌等现场隔离装置;

7)其它。

f)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1)安全管理制度、规程,作业指导书;

2)安全检查记录;

7

DB37/T3217—2018

3)危险作业票许可;

4)工作作业票制度;

5)设备管理制度;

6)安全值班、监护制度

7)其它。

g)培训教育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1)实行岗位上岗资格培训;

2)每班岗前培训教育;

3)定期培训考核;

4)三级安全教育;

5)案例警示专题培训;

6)其它。

h)个体防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1)劳动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绳、绝缘手套、防毒面具、防护眼镜、防护手套、

防尘口罩、耳塞、酸碱防护服、焊工防护服;

2)安全工器具:防坠器、绝缘杆、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等;

3)其它。

i)应急处置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1)现场应急处置措施(触电、溺水、中暑、窒息等事故现场处置预案);

2)应急物资配备(防滑沙、灭火器、消防炮、收油机、围油栏、隔热服等);

3)其它。

5.4.3控制措施评审

企业(公司、站队)对已制定的控制措施,应组织管理人员、班组长、岗位操作人员等相关人员,

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评审:

——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是否产生新的风险;

——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

——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5.4.4控制措施落实

5.4.4.1培训考核

企业(公司、站队)对已辨识风险点的相关管控措施,分别组织管理人员、一线作业人员进行培训,

管理人员培训侧重管控制定、管理要求等,一线作业人员侧重本岗位危险源及对应的防控措施等,并定

期组织考核。

5.4.4.2监督检查

企业根据风险点管控级别,落实(公司、站队、班组、岗位)各级责任主体的检查频次和内容,并

将风险点安全管控措施作为隐患排查治理的重点。

5.4.4.3措施落实方式

8

DB37/T3217—2018

企业对涉及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流程、须实行作业许可的风险点,应强化落实风险点现场应采取的关

键控制措施,可采用书面确认、逐级审批、双人确认等方式。

5.5风险分级管控

5.5.1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的

原则,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一般分为公司级、站队级(部门级)、车间级(班组级)和岗位级,也可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

情况,对风险管控层级进行增加或合并;

——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进行重点管控;

——风险点管控级别不因管控状态而降级管理,为提高管控效果,可提高风险等级进行管控。

5.5.2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企业应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分级管控清单,经企业主要负责人签字后实施,并按规

定及时更新建档。

5.5.3风险告知

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在重点区域的醒目位置设置该区域重大/较大风险点安全风险公告

栏(牌);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

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告知各岗

位人员及相关方。

6文件管理

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风险管控制度、风险

点登记台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记录,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登记台账等内容;涉及红色、

橙色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7分级管控的效果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

高安全可靠性;

——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得到保持和完善;

——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或安全双确认制度;

——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8持续改进

8.1评审

9

DB37/T3217—2018

企业每年至少一次对年度的风险管控体系工作进行全面评审或专项评审,可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自

评,重点为危险源辨识的全面性,控制措施落实的可操作性、分级管控措施的有效性及隐患排查治理体

系运行情况。

j)对原风险点、发生变化的风险及新增风险的分级管控情况,进行识别、评审;

k)对等级发生变化的风险重新评价等级,调整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措施;

l)在安全生产工作计划中,对上述持续改进工作内容提出具体要求。

8.2更新

企业根据本文件和有关标准要求、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防控的常态化机制,

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更新风险信息:

——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

——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

——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

——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

——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以及其他变更情况等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

和风险评价。

8.3沟通

8.3.1内部沟通

企业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确定后,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

控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树立内外部风险管控信心,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

8.3.2外部沟通

伴随风险的部位、场所和区域应设置风险公告栏,告知相关方风险管理要求(明确作业区域的主要

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

10

DB37/T3217—2018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风险点清单

表A.1散杂货装卸类

(记录受控号)单位:*******№:****

序号作业活动名称作业活动内容岗位/地点活动频率备注

船舶带解缆、故障处理、码头面巡视、甲板指

1煤炭装船机前沿频繁进行

2进港卸车作业工属具准备、卸车、推车、码垛煤炭堆场频繁进行

3垛位苫盖作业垛位整形、人工苫盖等工作煤炭堆场频繁进行

列车摘钩、定位车定位、推车机拉进、翻车机

4翻车机作业翻车机区域频繁进行

平台翻转

5门机装卸船装卸船货物抓取、机械吊装入舱、清扒舱门机司机频繁进行

装载机司机、挖

6船舶清扒舱装载机、挖掘机在船舱内对货物进行搬运作业频繁进行

掘机司机

根据生产指令,通过堆取料机和皮带机传输系

堆取料机司机、

7装车机装火车统,把货物按照标准装卸在火车皮里的作业过频繁进行

装车机司机

8卸船机卸船卸船机舱内抓取货物放至漏斗的往复作业过程卸船机司机频繁进行

9焦炭汽运集港卸车焦炭经打挡板、卸车、对位推车、堆高至垛位堆场频繁进行

矿石输送系统及

10矿石输送系统系统启动、移机对垛、取料、系统停机频繁进行

沿线

船舶靠泊、装载机装货、门机开钩装船、上下

11生铁装船船、平舱作业、船方关舱盖、清理甲板、拆卸码头频繁进行

抓斗、离泊

上拖盘车、拖盘车拖运挖掘机、下拖盘、上垛、

12挖掘机扒垛货场频繁进行

挖掘机扒垛、下垛、出场

进入货场码头、货场码头装车、车辆粘带清理、

13装载机散货装车散货货场频繁进行

道路行驶

表A.2件杂货装卸类

(记录受控号)单位:*******№:****

序号作业活动名称作业活动内容岗位/地点活动频率备注

1H型钢汽运集港卸车H型钢经吊装、码放卸至垛位堆场频繁进行

大袋货物经场地吊装、水平运

2大袋货物装船堆场、前沿频繁进行

输、吊货装车码放至船舱

3大袋货物集港卸车大袋货物经吊装、码放卸至垛位堆场频繁进行

卷钢经场地吊装、水平运输、吊

4卷钢装船堆场、前沿频繁进行

货装车码放至船舱

纸浆板经吊货装车、水平运输、

5纸浆板装船堆场、前沿频繁进行

吊货装舱码放至船舱

11

DB37/T3217—2018

表A.3集装箱装卸类

(记录受控号)单位:*******№:****

序号作业活动名称作业活动内容岗位/地点活动频率备注

1集装箱火车集港卸车集装箱吊装、拆箱至仓库火车作业区、仓库特定时间进行

带解缆、拆加固、拾放锁、装卸船、

2桥吊装卸船作业桥吊班组/前沿频繁进行

移大车、集卡车送发箱、叉车叉锁筐

场地装、卸箱、移贝转区、集卡车送场桥班组/集装箱

3场桥收发箱作业频繁进行

发箱以及其它辅助堆场

场地装、卸箱、移贝转区、集卡车送正面吊班组/集装

4正面吊收发箱作业频繁进行

发箱以及其它辅助箱堆场

装卸班组/集装箱

5火车装卸作业集装箱卸火车、集装箱装火车频繁进行

火车作业线

表A.4危险货物装卸类

(记录受控号)单位:*******№:****

序号作业活动名称作业活动内容岗位/地点活动频率备注

带解缆、拆接输油臂、工艺流程

1原油卸船作业码头平台频繁进行

切换、巡视监护、残油回收

实施启、停泵操作,对泵组实施

2司泵作业巡检员/油库频繁进行

监护

对球罐区压力容器、设备进行巡

3球罐区巡检现场操作员/球罐区频繁进行

视检查

对车辆进行液化烃充装作业包现场操作员/球罐装

4液化烃装车频繁进行

括检车、拆装鹤管、罐车充装等。车区

使用输油臂与船方进行管线连码头操作工/油品泊

5拆接输油臂频繁进行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