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581-2018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能力评估规范

DB11/T 1581-2018 Operating and Production Emergency Capability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Units

北京市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DB11/T 1581-2025 | 页数:1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1/T 1581-2018
标准类型
北京市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8-12-17
实施日期
2019-07-01
发布单位/组织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北京市应急管理局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200

C78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1581—2018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能力评估规范

Assessmentspecificationofenterpriseemergencycapability

2018-12-17发布2019-07-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1/T1581—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铭、李怀冰、关磊、王欣、封光、黄亮、许学瑞、史伟静、方芳、王海顺。

I

DB11/T1581—2018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能力评估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应急能力评估的程序、要求和评估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单位应急能力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AQ/T9008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及考核规范

AQ/T9009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

3评估程序及要求

3.1一般要求

3.1.1应急能力评估包括成立评估工作组、收集资料、实施评估、编制评估报告4个步骤。

3.1.2应急能力评估频次:

——矿山、金属冶炼等单位,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处置废弃危险物品的单位,

每年对应急能力进行一次评估;

——其他单位至少每三年对应急能力进行一次评估。

3.2成立评估工作组

3.2.1单位成立评估工作组:

——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明确组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组员应具备完成相应任务的能力。

3.2.2单位可聘请有关专家、咨询机构等第三方人员参与评估工作。

3.3收集资料

收集所需资料包括且不限于以下内容:

——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制度、预案、应急组织体系、应急救援队伍名单、应急物资

装备清单、应急演练评估报告、应急教育培训记录、应急处置记录;

——国内外同行业(领域)事故案例、应急处置经验等。

3.4实施评估

3.4.1采用资料分析、现场查验、人员访谈等方式方法实施评估:

——记录、台账、档案每类实际数量小于等于10个,全部抽取;每类实际数量大于10个,抽取

数量不小于其总数的10%,且不能小于10个;

——在册人数小于等于10人,全部抽取;在册人数大于10人,抽取数量不少于在册人数的10%,

1

DB11/T1581—2018

且不能小于10人,并涵盖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的负责人、管理层、员工层等各个层级人员;

——设备设施抽取覆盖不同类型。同一类设备设施应根据其拥有量(H)按下列要求进行抽取:

H<10,全部抽取;

10≤H<500,抽取10台(套);

500≤H<1000,抽取30台(套);

H≥1000,抽取50台(套)。

3.4.2依据表A.1所列评估项逐项评分。评估项目按评估细则应扣分的,扣除相应分值;累计扣分的,

该项分值扣光为止。在备注栏说明扣分原因、不涉及项目等。按公式(1)计算应急能力评估分值S:

S

S11000....................................(1)

S0

式中:

S——应急能力评估分;

S1——参评项目实际得分;

S0——去掉不涉及项目后参加评估项目总分。

3.4.3依据评估分值S将应急能力划分为5个等级,见表1:

表1应急能力分级

等级S

优S≥900

良800≤S<900

一般700≤S<800

较差600≤S<700

差S<600

3.5编制应急能力评估报告

3.5.1按照附录B的要求编制应急能力评估报告。

3.5.2参与评估人员应在应急能力评估报告上签字。

3.5.3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应急能力评估报告,并督促责任部门或责任人落实相关措施建议。

3.6对存在问题的整改要求

对评估发现的突出问题,单位主要负责人应组织专题研究,制定符合以下要求的整改方案:

——有重大缺项、不能满足应对本单位重大安全风险需要的,需制定应急能力发展规划或纳入年度

计划予以完善;

——日常管理存在缺陷的,责成相关部门限期整改,提高管理水平。

4评估内容

4.1应急组织体系

4.1.1建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应急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

4.1.2建立应急专家组,明确专家入选条件及职责。

2

DB11/T1581—2018

4.1.3设置应急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应急管理人员,明确其职责。

4.2应急救援队伍

4.2.1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生产规模较小的单位指定兼职应急救援人员,自身应急力量不

足的与邻近救援队伍签订救援协议。

4.2.2做好应急救援队伍训练及管理工作。

4.3应急救援信息系统

4.3.1矿山、金属冶炼等单位,以及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处置废弃危险物品的

单位应建立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并与政府有关部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4.3.2其他单位宜建立应急救援信息系统。

4.4应急物资装备

4.4.1配备:

——配备符合相关标准或文件规定的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

——配备的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与本单位的风险类型和风险等级相匹配。

4.4.2管理:

——建立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台账,且与实物相符;

——通过维护保养、定期检测等日常管理,保持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性能正常有效。

4.5疏散通道及安全标志

4.5.1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应保持畅通,标志清晰明显。

4.5.2在危险场所、设备设施上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4.5.3应急疏散标志、应急灯、风向标等应急疏散指示设施应图案清晰、完好有效。

4.6应急预案

4.6.1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建立符合法律法规、行业及企业要求的应急预案体系。

4.6.2本单位应急预案与涉及的其他单位及政府部门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4.6.3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4.7应急演练

4.7.1单位综合预案或专项预案每年至少演练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每半年至少演练一次。

4.7.2依照AQ/T9009评估应急演练,并书面总结。

4.8教育培训

4.8.1依据AQ/T9008对主要负责人等应急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

4.8.2定期对员工进行现场处置方案及本岗位应急处置卡教育培训。

3

DB11/T1581—2018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能力评分表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能力评分表见表A.1。

表A.1生产经营单位应急能力评分表

评估分得

评估内容及要求评估细则备注

项目值分

1)建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相关1)未建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相

定制服务